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2020-12-17 中國建設新聞網

廣東省廣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用足「繡花功夫」,以「工匠精神」將廣州高水平打造成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12月10日至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州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代表們表示,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超大型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不能忽視垃圾處理問題。據廣州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因此,垃圾分類處理是對廣州這座超大型城市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嚴峻考驗,也是確保廣大市民享有乾淨整潔城市生活環境的迫切要求,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破解的難題之一。

近年來,廣州市高度重視生活垃圾治理,通過科學規劃和建設終端處理設施,解決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在破解「垃圾圍城」困境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7個資源熱力電廠、5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在建14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5個資源熱力電廠、4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1個汙水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廣州市共接收處理生活垃圾3500餘萬噸,實現垃圾焚燒、沼氣發電超50億千瓦時,確保了全市垃圾處理設施安全運行和環保達標排放。從2018年起,廣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垃圾圍城」問題得到破解。但是,根據廣州城市高速發展形勢和垃圾數量增長趨勢,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仍是實現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減輕垃圾終端處理壓力的關鍵所在。

群眾有共識,處理有方法,示範有成效

早在2012年,廣州市就確立了「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乾濕要分開」的垃圾分類原則,並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宣傳引導,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現在,廣州已經達成了「家裡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的垃圾分類投放原則、「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的垃圾分類收運原則、「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的垃圾分類處理原則三方面共識。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宣傳發動和積極引導,垃圾分類已經得到市民的普遍認同和支持,對垃圾分類是城市文明水平的具體體現和低碳生活「新時尚」形成了共識,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有了紮實的群眾基礎。

目前,廣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99.1%、95.5%。3653個物業服務企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了樓道撤桶、定時定點投放,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以及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率先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提前完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試點目標,走在了46個重點城市的前列。

此外,廣州著力建設垃圾分類示範點,自2014年起,廣州持續推動垃圾分類示範單位、示範街(鎮)、樣板社區創建工作,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湧現出了一大批垃圾分類示範單位,行業示範引領作用顯現。2019年,該市進一步加大示範帶動力度,創建60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5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行政村、20個餐廚垃圾分類收集專收專運處理農貿市場,逐步形成各行業多頭並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健全引導機制,融合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

廣州市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並進行考核,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和全市績效考核重要指標。在全市建立起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和市、區、街鎮、社區四級長效管理機制,建成運行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社區垃圾分類三階段、十二步工作法。

2019年,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頒布《關於加強廣州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並配套出臺了《廣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全面實施《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分類計費管理辦法》《低值可回收物購買服務管理辦法》3項經濟激勵配套政策,針對機關團體單位、學校、酒店、賓館等領域量身定製了12項工作指引,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體系。該市深入推進教育、醫療、酒店、快遞、物業等行業12項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專項行動,在各級黨政機關推行低碳辦公,加大限塑和過度包裝檢查力度。

廣州堅持日常執法與專項執法相結合,重點抓好學校、商場、酒店、市場、物業小區等強制垃圾分類單位的執法檢查。在教育勸導、責令限改的基礎上,適度增強垃圾分類執法剛性,增強全社會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自覺。目前,全市11個區均有生活垃圾分類執法立案。據統計,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廣州市累計檢查單位10萬餘次,發出整改通知書11648份,立案4520宗。通過強制規範和教育引導「雙管齊下」,促進市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黨員23萬人次回社區報到,分類氛圍越來越濃

廣州堅持全社會動員,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線上線下宣傳教育。持續開展「全民行動日」「小手拉大手」、環保志願服務、垃圾分類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等實踐活動,對50萬來穗人員開展上門宣講。將垃圾分類納入中小學教學及高校選修課程,組建垃圾分類宣講團,建設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在城市標誌性建築物、廣場園區、地鐵公交碼頭、工地圍牆、報刊亭等公共區域開展立體公益宣傳。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指南、手冊、海報、抖音、遊戲、動漫、H5、MV 等融媒體文化產品。2020年以來,廣州市著力推動全市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截至11月底,升級改造率已超過90%。這批改造後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樣式新穎,外形美觀,配套齊全,成為了宣傳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城市獨特風景線。

廣州在全市積極開展「令行禁止、有呼必應」行動,發動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帶頭先行,組織市直單位黨政一把手帶班子、帶隊伍回社區參與垃圾分類服務,黨員回社區報到參與垃圾分類服務23萬人次。建立健全社區基層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公司、志願者「五位一體」聯動機制。依託全市1614個社區共建聯席會議制度,共謀、共建、共治、共評垃圾分類身邊事,推動幸福社區共同締造。建立日檢、周巡、月評、季考和末位追責的垃圾分類考核機制。

社會文明的「必修課」,低碳生活的「認真答卷」

垃圾分類已日漸成為社會文明的「必修課」之一。在廣州,各行業各單位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開展垃圾分類,探索可持續開展的垃圾分類模式,交出一系列的「認真答卷」。目前,廣州已打造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示範模式。機關團體單位全面推行垃圾強制分類,3400餘所學校舉行「垃圾分類開學第一課」活動,全市學生帶動50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廣州市執信中學被中央文明辦指定為全國垃圾分類進校園工作項目基層聯繫點。美團外賣、麥當勞、肯德基廣州門店率先在全國行業系統推廣垃圾分類。在全市物業小區引導物業服務企業承擔垃圾分類主體責任,推動形成「物業服務公司負責+企業參與」的智能分類模式,如黃埔花園和增城碧桂園模式。在沒有物業管理的社區推行社區組織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如都府社區、廣九社區模式。召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調度會暨城中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現場會,探索高效、科學、管用的城中村分類經驗,如天河區車陂街構建城中村新型投放模式、白雲區均禾街探索「3階段12步工作法」等。

在農村地區,探索垃圾分類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步推進垃圾分類,實行廚餘垃圾不出村模式,湧現出白雲區大源村、花都區竹洞村、錦山村和從化區西塘村、蓮麻村、南平村等一批示範點,花都區被列為省內惟一的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區。

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的「試金石」,更日漸成為「新時尚」。廣州市牢記初心、融入匠心,持之以恆,全鏈條、全方位、高質量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為現代化城市推進垃圾分類打造出了一個高水平的樣板。

相關焦點

  • 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原標題: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一個好習慣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正讓老城廣州煥發新生。
  • 發動全民參與推動源頭減量 廣州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當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資源熱力電廠吸引著市民觀光「打卡」,街坊鄰裡比賽賺取垃圾投放積分……垃圾分類早已在廣州蔚然成風,成為展現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垃圾分類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小事」,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是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GDI智庫發布調研報告,打造垃圾分類「廣州範本」
    1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現狀與未來發展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效、經驗和做法,深入分析尚存不足與原因,並提出對策和建議,為推動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水平提供決策參考。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天河區長興街「社區生態園」示範區內,社區居民利用回收的垃圾、樹葉、廢棄木板等,把社區內的一塊空地打造成漂亮的生態花園。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劉冬梅、傅博 攝小朋友體驗垃圾分類。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白雲區永平街雲山居小區,新型垃圾分類回收箱。
  • 廣州垃圾分類回收返現 打造星級投放點
    央視網消息:作為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廣州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為了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率,不少社區想出了建立資源回收系統、打造星級垃圾分類點等辦法,規範管理、貼心服務,提升社區幸福感。
  • 讓垃圾分類成為文明「新時尚」,南山這個社區再度打造全市「樣板」
    原標題:讓垃圾分類成為文明「新時尚」,南山這個社區再度打造全市「樣板」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6日訊(晶報記者 嚴佳穎 實習生 楊淑瑩)走進南山區南山街道的南光社區,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擺放整齊劃一的紅藍黑垃圾箱
  • 創建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穗100個社區準備好了
    金羊網訊 記者梁懌韜 郭起報導 廣州即將在9月1日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強制分類區域每月不少於兩次執法檢查,此前,市城管部門已提前公布:混收混運分類標識不清晰弄虛作假應付檢查等行為將受到處罰,看起來廣州垃圾分類要動真格。
  • 廣州與百度戰略合作升級 聯合打造全球頂級的人工智慧城市樣板
    廣州與百度戰略合作升級 聯合打造全球頂級的人工智慧城市樣板 2020-12-14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收舊物換積分可兌現金 濟南萬科物業將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小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夏曄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成為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之一。2018年,濟南公布《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方案(2018-2020年)》並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也進入部分小區。2019年以來,濟南萬科物業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在小區內設置智能分類垃圾箱,安排督導員引導居民正確分類,並建設垃圾分類宣教室,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活動,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 山西長治:打造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山西樣板」
    李寧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推行垃圾分類的具體要求,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指明了方向。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明確提出,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三七互娛聯合南方日報、南方+推出《垃圾分類大挑戰之撤桶之後》H5...
    近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 近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經過對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走訪觀察,與會代表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通訊員成廣聚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昨日下午安排現場觀摩,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分三條線路走訪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不少好建議。11日上午,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廣州日報APP作實時播報。
  • 縱觀四大城市樣板 探索垃圾分類「中國模式」,垃圾分類,固廢處理...
    為響應國家號召,住建部城市建設司於日前召集13個重點城市在寧波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 籤署《垃圾分類城市聯盟宣言》,同期垃圾分類城市聯盟正式成立,以此建立城市間常態化溝通機制。   典型城市垃圾分類現狀   17年前我國在8個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主要特點是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效果並非十分理想。2015年4月,住建部等五部委確定了26個示範城市(區),大部分示範城市建立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領導小組,並在示範推進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經驗。
  • 廣東分類施策示範帶動垃圾分類
    一直以來,廣東將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當大事對待,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此後全省循序推進,近年來再度加速,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設施,並通過示範城市帶動,全域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截至今年12月,全省已建成172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建成99座,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
  • 本月起,廣州垃圾強制分類要來了!南沙……
    廣州垃圾強制分類終於來了!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90%以上,公共機構和物業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60%以上,每月執法檢查頻次不少於轄內強制單位數量的10%。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的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要達100%,分類投放準確率70%以上。
  • 垃圾分類引領新時尚,「綠色環保校園行」在穗啟動
    記者獲悉,為進一步深化廣州市教育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引導廣大師生爭當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7月17日,由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環保校園行」活動正式在廣州市曉園中學拉開帷幕。
  • 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這十大城市交出亮眼成績單
    廈門:構建資金保障體系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僅關係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基礎的工作。垃圾分類的「廈門實踐」在全國領先,更獲得住建部點讚,其背後是各級政府部門與廈門市民的辛勤付出以及財政資金的保駕護航。
  • 全國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廣州12月14日電,在廣州日前舉行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說,各地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該負責人說,各地要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設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細化管理要求和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