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四大城市樣板 探索垃圾分類「中國模式」,垃圾分類,固廢處理...

2020-12-13 環保在線

  【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

】鑑於我國已經陷入了「垃圾圍城」的困境,垃圾分類是迫在眉睫的減量之舉。為了探索符合國情和

垃圾處理

現狀的垃圾分類「中國模式」,多地加快了推廣步伐。有關人士認為,想要成功推行垃圾分類,仍需完善法製法規,近期實現大分流,未來走向細分類,強化群眾分類意識,重構生活垃圾網絡。 

  為了推動我國垃圾分類實施,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國家先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汙染防治法》第37條規定:「城市生活垃圾應當逐步做到分類收集、貯存、運輸及處置」。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發布,要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提出了要建立和實行垃圾強制分類制度。
 

  2016年初,國家及各省市陸續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明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的工作方向。2016年12月,國家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中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
 

  2017年3月,為切實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簡稱「住建部」)頒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中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並提出了「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的主要目標。
 

  為響應國家號召,住建部城市建設司於日前召集13個重點城市在寧波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 籤署《垃圾分類城市聯盟宣言》,同期垃圾分類城市聯盟正式成立,以此建立城市間常態化溝通機制。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楊海英提出,要從文明強國的角度,以垃圾分類為良好載體,發動全民參與;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好標準和規範,穩中求進,堅定不移走好垃圾分類之路;要實現再生資源與垃圾分類的有效銜接,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要充分發揮垃圾分類城市聯盟的平臺作用,儘快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垃圾分類「中國模式」。
 

  典型城市垃圾分類現狀
 

  17年前我國在8個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主要特點是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效果並非十分理想。2015年4月,住建部等五部委確定了26個示範城市(區),大部分示範城市建立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領導小組,並在示範推進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經驗。今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頒布和實施,又一次在全國各城市掀起了新一輪的垃圾分類熱潮。
 

  北京
 

  作為全國生活垃圾產量大的城市,北京市於1996年在西城區大乘巷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成為個垃圾分類試點的城市。2011年3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施行。「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在居民源頭

分類垃圾桶

配置和終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兩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為垃圾分類奠定了良好的硬體配套設施基礎。 

  《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頒布後,北京市啟動了「垃圾分類 志願先行」志願服務活動,並提出了「城市精細化管理要從垃圾分類抓起」和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的工作思路。從2017年起,北京市每個區至少有1個街道,其他街道至少有1個社區,普遍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的創建工作。示範片區內將推廣一大一小兩個垃圾桶模式,提倡居民採用「乾濕分離」的方式進行分類,並設置「回收小屋」整合垃圾分類桶站和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功能。通過示範片區,垃圾分類的覆蓋範圍將不斷擴大,城市核心區2020年將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表示,今年9月底前,東城區877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將開始垃圾強制分類,同時還將對收運企業進行規範管理並備案考核。此外,加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將是今年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017年,北京市將確保通州、懷柔、阿蘇衛焚燒發電廠等6處垃圾處理設施按期建成運行,實現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85%。
 

  上海
 

  2000年,上海被列為全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來自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目前已經覆蓋500萬戶家庭,約佔上海常住人口的60%。然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的數據指出,2016年上海開展達標覆核的4284個分類小區中,只有3850個小區通過達標覆核,一些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現狀仍不盡人意。根據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開展的小區垃圾分類抽查結果,本市垃圾分類仍然存在著專項回收容器中分類投放不準確的普遍現象。除了垃圾分類激勵機制吸引力不足,居民行動力欠缺等因素,相關垃圾清運方為節約成本而對垃圾混裝混運等問題也導致了垃圾分類實效不理想。
 

  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以來,上海在全市範圍全面推進單位強制分類覆蓋,並於今年出臺頒布了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市內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將逐步實現「不分類、不收運」。此外,上海市人大將積極開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調研,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強對垃圾分類各環節的監管和約束力;還將探索激發基層活力的利益機制,強化市民參與,並將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納入小區綜合治理範疇,進一步落實居住區居委、物業管理責任,切實提升垃圾分類效率。
 

  海口
 

  海口市垃圾分類的方案於2002年底出臺,次年開始試點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當時設置了便於區分的上千個環保型分類垃圾箱,桶上標有明顯的分類標誌,替代原來的垃圾圓桶。然而,到2010年,街頭一黃一綠兩個一組的垃圾分類箱已形同擺設:不僅市民意識行動沒跟上來,連相關的垃圾後續處理設施也未能跟上。2010年8月,海口再次啟動垃圾分類試點,確定部分黨政機關、學校、大型企業、酒店、景區、港口、車站、碼頭、農貿市場、商場等具有代表性的50個單位、35條道路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將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廢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類。但這些新式環保垃圾箱「上崗」幾年,市民分類投放垃圾意識仍較薄弱,多數垃圾箱常「吃錯東西」。
 

  終,海口市雖然歷次推行或試點垃圾分類均收到一定效果,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得以在全市推行推廣。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發布後,海口市每個區各選30個單位(含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和住宅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垃圾分類知曉率在試點單位人群中達到100%、分類參與率達到80%以上。2018年,海口市垃圾分類覆蓋率將達到100%。
 

  蘇州
 

  2012年,蘇州市成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訂了垃圾分類5年規劃和年度計劃,在全市25個居民小區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其中22個通過驗收。2013年蘇州市加大了垃圾分類投入力度,在全市各區擴大了試點範圍,共新增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單位)237個。截至到2013年12月底,所有的試點小區和單位都已經根據標準完成了垃圾分類設施建設,並配備了分類收集桶,安排了垃圾分類運輸車輛。2016年7月,為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辦法》正式實施。
 

  2017年6月,為響應國家號召,更好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蘇州市政府出臺《蘇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全市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將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工作。《蘇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了垃圾強制分類的時間表:至2017年年底,市區基本完成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設施的全覆蓋;至2018年上半年,市區全面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至2018年年底,建立完善的垃圾強制分類收運體系、處置體系和配套政策法規體系;至2020年底,市區城鄉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90%。
 

  如何成功走出垃圾分類處理「中國模式」?
 

  《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出臺,表明了中國對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的高度重視,如何更好地推動垃圾分類、破解垃圾處理中遇到的難題,已成為全社會各界關注和議論的焦點。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垃圾分類科學長效機制,需要政府、企業、群眾從政策、技術、社會幾個層面進行嚴格把控,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
 

  完善法律法規與政策支持
 

  建立科學完善的垃圾分類體系,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與相關法規的支撐。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制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及站點建設相關標準的形成,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各項要求,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發布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為各省規範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參考。各城市人民政府應承擔起主體責任,加大資金支持,強化監督檢查;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應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制定出臺辦法及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方面要求。
 

  我國各地氣候特徵、發展水平、生活習慣不同,垃圾成分差異顯著,各地垃圾分類方法難以做到整齊劃一。各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應指導各城市根據其不同情況制定具體的垃圾分類收集品種和方法,合理確定實施路徑,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此外,政府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提升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積極探索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專業化服務公司。探索創新模式,推動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服務,逐步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主體納入環境信用體系。推動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導的生活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及技術研發基地,將其納入區域發展規劃。
 

  「近期大分流,遠期細分類」模式漸成主流
 

  執行垃圾分類,首先應充分考慮目前已有的固體廢物管理規劃所確定的末端處理技術。做好終端處理與前端分類的良好銜接,才能提高垃圾資源化效率。應針對採用生化、焚燒、衛生填埋等不同方式的終端處理設施,設定各自的前端分類功能。例如,焚燒前通過垃圾分類減去不可燃燒物,以提高燃燒值;填埋前通過分類減去部分可回收物,以提高填埋場使用壽命、增加了資源回收率;對垃圾進行生化處理前,經過合理有效的分類,才能達到處理和產品質量控制效果。末端處理工藝決定垃圾分類方式,只有末端處理工藝與前端分類相匹配,從事生活垃圾收集、運輸作業服務的企業才會按照垃圾分類要求進行規範收集、運輸,社會單位和個人對垃圾進行的分類投放才不會徒勞無功。
 

  生活垃圾分類應該從物料回收為導向轉變為物料回收和垃圾處置雙導向。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首先根據廢品回收市場的收購品種做好回收,然後按末端處理工藝技術要求對丟棄的垃圾進行分類。這一垃圾分類原則所引出的「近期大分流,遠期細分類」模式,是目前國內垃圾分類的主流模式。這一模式強化了廢品回收系統和垃圾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有利於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運輸、處置和資源回收利用管理體系的完善。
 

  兩網融合、重構生活垃圾網絡
 

  長期以來,我國的生活垃圾和再生資源系統一直處在兩網並行的模式之中,在每年約1.5億噸的生活垃圾年產量之中僅有27%為可直接回收部分,進入到再生資源網絡。而餘下73%的生活垃圾中仍有40%為低值回收物,卻由於技術及設備等局限,回收率過低而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合在一起直接焚燒或填埋處理,造成資源浪費,中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在250億元至300億元。
 

  生活垃圾網絡由政府主導,其收集、運輸、處理過程成本普遍偏低,即使在市場化運作模式之下,也同樣是由政府買單,垃圾收費不夠時,會有政府補貼,這使得生活垃圾網絡得以長期持續經營;而再生資源網絡則以市場為主導,一線回收人員過多、回收站、分揀中心、集散基地等高層級遞次減少的金字塔模式使得再生資源網絡的運營逐漸陷入困境,廢品回收價格普遍呈下行走勢,大批中小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回收企業盈利情況趨於惡化。回收市場出現「利大搶收,利小不收」的狀況。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失靈」,政府應進行幹預。「兩網銜接」可以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和垃圾經濟處理;是再生資源跨躍轉型的可行路徑,符合再生資源行業公益屬性定位,可調動地方財政扶持積極性;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剛需,能夠提升供給活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改革創新。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的兩網融合是重新盤活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形成垃圾分類處理「中國模式」的必然化趨勢。
 

  強化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全社會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的提升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根本。各地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通過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教育基地、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願者隊伍等措施,形成良好的全民參與氛圍。通過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對於有關單位和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選擇不同類型的社區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範試點,結合試點情況完善地方性法規,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實施範圍。
 

  中國開展垃圾分類已有十七個年頭,各地在開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過程中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克服重重困難,湧現出浙江省金華市等垃圾分類處理成功案例。今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出臺意味著垃圾分類方面的措施將比以往更加細化,在政府領導和各城市積極配合下,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將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隨著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收費制度的加速覆蓋、垃圾分類與資源利用兩網無縫銜接的逐步推進、終端分類處置設施的大面積建設、「大分流,細分類」垃圾分類模式的推廣應用和民眾垃圾分類意識的日漸提高,垃圾分類「中國模式」正日趨成熟,在政府、群眾、企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必將走出一條具有複製推廣價值的中國特色垃圾分類之路。
 

  原標題:觀察丨探索推廣垃圾分類處理的「中國模式」---附【典型城市垃圾分類情況分析】

相關焦點

  • 探索垃圾分類治理「長沙模式」
    探索垃圾分類治理「長沙模式」北極星固廢網訊: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2017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湖南省長沙市入選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重點城市之一。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廣東省廣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用足「繡花功夫」,以「工匠精神」將廣州高水平打造成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12月10日至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州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
  • 發動全民參與推動源頭減量 廣州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經過多年探索,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打通「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與此同時,廣州實施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以「繡花功夫」打造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2019固廢戰略論壇(下):垃圾分類之辯—四大博弈 紅藍交織
    雖然在垃圾分類問題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立場不同但是邏輯性強的觀點,以及各個城市從不同角度出發的嘗試做法,但是關於垃圾分類的爭議卻沒有絲毫減弱,始終沒有統一的意見出現。比如像左健老師剛剛演講中提到的日本這種模式在國內就很難實施(相關連結→左健:中日比較後對中國大城市全面推進垃圾乾濕分類的再思考)。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廣州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 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原標題: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一個好習慣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正讓老城廣州煥發新生。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下一步,茶滘街道將繼續在樣板小區創建工作上發力,確保驗收過關,將推動機團單位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同時精準宣傳,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此外,街道還將和第三方回收企業繼續探索分類模式,並積極利用新手段、新技術鞏固、發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果。2017年起,廣州市不斷推進創建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湧現了一大批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彰顯廣州特色的樣板社區。
  • 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這十大城市交出亮眼成績單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國在垃圾處理方面,資源利用率不高,處理更為困難。在此背景下,垃圾分類的推廣成為了解鎖前端分類難題的密鑰。為破解「垃圾圍城」難題,杭州打響了以垃圾分類處置為重點的「五廢共治」硬仗,紮實推進九峰環境能源項目,第二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建成投用,成為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同時,杭州還在218個分類小區開展「定時定點」投放試點,探索垃圾分類模式。   南京:形成積分激勵體制   江蘇南京不斷加強科學處置,提升分類有效性。
  • 山西長治:打造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山西樣板」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精神,山西省確立了「強化法治約束、全流程體系建設、科學管理、宣傳教育,創新垃圾分類的運行模式、推進方式、管理機制等,建設乾淨文明的美麗家園」的思路和目標。
  • 劉建國:廚餘垃圾分類處理應適度適量
    來源:中國固廢網    整理:程雲廚餘垃圾分類處理是我國生活垃圾分類中的難點、焦點和痛點。在8月30日舉辦的「2019(第七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結合垃圾分類大背景提出廚餘垃圾分類是有必要的,是整個垃圾處理系統優化的節點,也是終端處理系統減量提質增效的著力點。
  • 雲南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發布!
    北極星固廢網訊:各縣市人民政府,楚雄開發區管委會,州直有關部門:《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州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現群眾可接受、面上可推廣、財政可承受、長期可持續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2020年12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啟動城市(縣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楚雄州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建設最美中國彝鄉,
  • 垃圾分類將入法 生活垃圾分類四大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已被各種各樣的垃圾嚴重汙染,環境保護迫在眉睫,為此,我們需要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垃圾分類能夠提高垃圾處理的效率,保護生態環境,下面為大家介紹垃圾分類將入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四大類,一起來看看吧。
  • 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題: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新華社記者關桂峰、田晨旭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怎麼分?不分怎麼罰?做好準備了嗎?如何確保新規落地實施、形成長效機制?圍繞社會關注的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環保勒勒車」「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大字,這些車是專門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定期入村到站將已分類的垃圾裝進按垃圾分類標準設計的封閉式的車廂。環保勒勒車是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研究所在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方面進行的實踐與探索。
  • 垃圾都去哪兒了?「黑科技」讓你全程追蹤垃圾分類處理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如今,垃圾分類越來越被重視。當你將一包包垃圾扔進分類垃圾桶時,是否想過,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又是如何被處置的?目前,重慶市採用的「固廢收運智慧管理系統」,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了垃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做到了像管理快遞一樣管理垃圾。一起來了解一下。
  • 垃圾分類裡的千億生意|趨勢洞察
    的靈魂拷問,當北京居民看完上海的分類標準後鬆了一口氣感嘆還是北京的垃圾分類標準比較通俗易懂,當全國46個重點城市都開始重點推進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有人看到的是「垃圾」,有人則嗅到了商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這個趨勢:垃圾,其實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 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按照2019年住建設部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 志)標準進行了完善,堅持了「四分法」, 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由市城市管理部門組織編制並向社會公布。
  •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測算:用數據丈量垃圾分類實績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測算:用數據丈量垃圾分類實績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中國環境管理  作者:周傳斌等  2018/7/26 8:35:16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