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山外向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與此同步,中山對外友好交往也不斷擴大。1989 年7月,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簡稱「中山友協」)應運而生,代表中山人民與世界各地廣交深交朋友,秉持開放自信的姿態,積極拓寬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友好交流渠道。
《論語》曰:「三十而立。」今年恰逢中山友協成立30周年。回望30年歲月流轉,中山友協始終堅持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服務中山地方發展,始終以增進人民友誼、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致力於同世界各國對華友好組織和機構、各地方社會團體和各界友好人士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締結國際友好城市關係,在人文教育、經貿科技、醫療衛生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交流。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30年來,中山友協在上級友協、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以及海外特邀理事、理事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外事局的歸口聯繫和直接指導下,架起了一座讓中山擁抱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山的橋梁,成為講好中山故事的一扇重要窗口,有力推動習近平外交思想在中山落地生根。
五大洲「朋友圈」顯國際範
翻閱中山的國際「朋友圈」,有5個正式結好的國際友好城市,14個籤署友好合作備忘錄的國際城市,17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的國際友好組織,在教育、體育、文化、衛生、科技、旅遊等各領域與國外組織籤署了近百份友好合作協議,部分鎮區也與國外城市建立友好合作關係。30年堅持不懈,中山友協將國際「朋友圈」拓展到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德國、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等世界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9年11月,密克羅尼亞聯邦副總統尤斯沃·喬治一行到訪中山,深化兩地在相關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圖片由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提供)
5個國際友好城市中,有相交三十餘載的日本守口市,有特殊歷史人文淵源的美國檀香山市,結下深情厚誼的加拿大本拿比市、萬錦市,以及遙遠卻親近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如爾市。他們既是中山發展變遷和對外友好交往的見證,同時也與中山攜手相伴,在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2016年,檀香山市在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共同舉辦的「2016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中,榮獲「對華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這個獎項是我國國際友城工作的最高榮譽,檀香山市是該屆大會廣東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友城。
今年舉辦的中山友協成立30周年活動,世界五大洲20個國家的50多名友協海外特邀理事、國際友人,以及50家友協國內理事單位代表應邀出席,勾勒互利共贏、深入交流合作的新藍圖。期間舉辦了中山投資環境推介和考察系列活動,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立足中山的發展實際,詳細介紹了中山的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投資環境等情況。日本守口市市長西端勝樹在聽取了醫療科技產品的介紹後表示,希望今後能把守口市銷售高端技術產品的企業介紹到中山來。
2018年12月,守口市代表團出席中山市與守口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30周年紀念活動時與中山非遺傳統文化醉龍合影。(圖片由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提供)
高層交往「走親戚」 增進友誼互信促合作
說起「高層交往」,人們不免用「正式」「嚴肅」等詞來形容。但其實,無論從國家還是地方層面的對外交往,「走親戚」式訪問越來越頻繁多見。中山友協在擴大對外友好交往中,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積極推進高層交往「走親戚」,增進友誼與互信,引領深化交流與合作。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太平洋島國陸續與中國建交,如今,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交往合作日趨深入。緊跟國家總體外交的步伐,中山與太平洋島國拓展友好交流,市領導多次率中山市代表團出訪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雙方高層共同推動在建立國際友城關係,以及在衛生、文化、旅遊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項目。2016年,中山首批醫療代表團出訪密聯邦,在雅浦州州立醫院掛牌設立「廣東省中山市醫療培訓點」。至今,中山已派遣多批醫療專家赴該國開展義診交流,中醫師及中醫療法深受歡迎。三次到訪中山的密聯邦副總統尤斯沃·喬治坦言,他深刻感受到中山及中山人民的親切友好。
堅持每年開展的「駐穗總領事中山行」活動,已然成為促進高層交流、展現中山城市風貌與建設成果的平臺,有效深化各國駐穗總領事館對中山的了解。多年來,德國、波蘭、瑞士、巴西、秘魯、智利、越南、馬來西亞等多國駐穗領館走進中山,開展了一系列的經貿、人文交流活動。2017年,聯合瑞士駐廣州總領事館舉辦了為期兩天,涵蓋文化藝術、投資諮詢等在內的「中瑞友誼日」活動,市主要領導在會見中促成引進全球頂尖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雙方籤署合作協議,建設廣東省首個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項目正在合作推進中。
「親戚」間的感情在一來一往中不斷加深,中山也有了不少國際「鐵桿親戚」。1993年,國際友城日本守口市市長喜多洋三率團到訪中山,被授予「中山市名譽市民」稱號。從此,喜多洋三每次到中國出席活動,包括2011年參加上海世博會時,總自豪地稱自己是「中山人」。2013年,國際友城加拿大本拿比市市長柯瑞根因其對兩地建立友好關係的突出貢獻,榮獲「中山市榮譽市民」稱號,中山成了他大洋彼岸的「家鄉」,據當地中山鄉親透露,出席一些當地重要活動時,柯瑞根市長總是會把這枚「中山市榮譽市民」的獎章佩戴起來。
高層交往的引領和推動,對擴大對外友好交往的作用不可或缺。30年來,市領導積極參與各種「請進來、走出去」的對外友好交流活動,走親戚的同時,熱情接待了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泰國前總理功·塔帕朗西、肯亞副總統威廉·魯託、萬那杜議會第一副議長麥克雷維斯等一大批外國重要嘉賓,推動中山友協的「朋友圈」逐步邁向五大洲。
促多領域交流互鑑 累累碩果可圈可點
中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地方特色文化,為中山友協創新打造「文化外交」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多年來,中山友協一方面將外國優秀文化「請進來」,邀請世界各地知名藝術團體到中山演出,通過畫展、攝影作品展、音樂交流會等形式,向中山市民展示瑞士、波蘭、古巴、墨西哥、斯裡蘭卡、智利等國家風土人情。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中山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文化「走出去」。小欖菊花走進韓國,孫中山文化以展覽、雕塑、講座等形式走進美國、加拿大、日本等,象徵著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山人民友誼的石獅子、龍舟、醉龍、舞龍、舞獅漂洋過海,永遠落戶在國際友好城市。2012年,中山向加拿大萬錦市贈送的5560米巨型金龍由4000多名萬錦市民合力舉起並舞動,刷新吉尼斯最長舞龍世界紀錄。儀式現場,許多加拿大中山鄉親見證了「萬錦中山龍」的誕生,「市民齊舉起巨龍,剎那間整個城市都很雀躍,華人和其他族裔都積極參與,以舉一下甚至摸一下中山龍為榮。」 巨龍騰飛的時刻深深烙印在當地民眾腦海中。2018年,中山友協圍繞「孫文蓮」與日本開展「荷文化」民間交流活動,據此向全國友協提交的講述孫中山與日本國際友人百年情誼的故事《一朵蓮花,百年情緣》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全國35個案例之一,2019年商務印書館集結出版案例集。
2012年9月,加拿大萬錦市舉行了「孫逸仙路」動土儀式,中山市政府贈送的5560米巨型金龍由4000多名萬錦市民合力舉起並舞動,刷新吉尼斯最長舞龍世界紀錄。(圖片由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提供)
近年來,「體育外交」也成為中山友協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新抓手,講好中山故事的新品牌。據統計,相繼有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斯裡蘭卡、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多個國家的十幾位教練員和運動員到中山接受桌球、田徑、遊泳等項目的集訓,回國後均取得優異成績,迅速提升中山在當地的知名度。2014年3月,中山市代表團曾作為唯一受邀的外國代表團,出席哥斯大黎加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哥國總統還親自會見代表團一行。今年初,又有3名來自哥斯大黎加卡尼亞斯市的田徑運動員在市體校進行了5周的專業訓練,主攻擲鐵餅、鉛球和百米短跑。2014年9月,中山友協還促成與阿根廷籤署足球培訓協議,使中山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首個聘請阿根廷教練推廣足球的地級市。
時間回溯,中山友協還曾多次組織考察團赴日本觀摩學習城市建設,為中山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等一系列殊榮發揮了積極作用;曾促成我市人民醫院與夏威夷皇后醫院結好,促進我市眼科醫療技術得到長足發展;曾積極為中山發展尋找「國際資源」,開展了一系列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的經貿活動,如多次協辦「中山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洽談會」,推動在越南、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厄瓜多、巴西、南非等國家舉辦中山產品展銷會、投資貿易推介會等經貿活動,積極促進中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交流,支持中山企業向更廣闊的海外新興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邁進……
打造青少年交流品牌 培育友好交往新生力量
青少年是鞏固、延續國際友誼的新生力量。因此,推進青少年互訪交流一直是中山友協開展國際友好交流的重要內容,也是與國際友城長期合作的交流項目。
自2003年起,中山友協組織與日本守口市、美國檀香山市、加拿大本拿比市開展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基本上每年都組織一批青少年赴守口、檀香山、本拿比或邀請友城青少年來中山進行聯誼交流,通過入住普通市民家庭及開展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讓中山市與友城的青少年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中山青少年夏令營代表團不僅熱情傳遞友誼,還肩負著傳播文化的使命,他們參加英語培訓課程,訪問當地政府,深入當地社區、家庭,拜會華人社團,向外國友人及海外華僑宣傳推廣中山,成為延續友城交往的新生代力量。截止目前,共組織10多批次200多名中山青少年參與了這項交流活動。
2015年8月,中山市-加拿大本拿比友好夏令營開營,促進兩個友好城市在教育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圖片由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提供)
這項活動深受廣大家長及學生歡迎,已成為我市青少年對外交往的一張名片。中山學生的禮貌開朗和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給守口市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宏廣先生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山青少年住進守口當地市民家庭中,給當地家庭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把中山特色文化帶入日本家庭,讓杏仁餅等成為當地人舌尖上的新美味,形成親人般的深情厚誼,一張中山學生2010年與寄宿學生拍攝的「全家福」,至今還保留在該日本家庭的相冊中。
中山友協還積極推動中山學校與國外學校開展友好交流與合作,為推動青少年參與國際交流創造更多機會。至今中山近30所學校先後與近10個國家20多所學校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如中山市華僑中學與日本長崎市立櫻馬場中學校、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和美國夏威夷大學卡皮奧蘭尼學院、中山市紀念中學與美國普納荷學校籤署了友好合作協議或備忘錄。多次選派中山教師赴長崎市進行教育研修,深化兩地教育交流。
2016年3月,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中山-檀香山國際友好城市音樂會」,美國普納荷學校交響樂團聯合我市小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為中山市民帶來一場盛大的音樂藝術盛宴。(圖片由中山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提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展望未來,中山友協將以30周年為新起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引領,圍繞中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雙區」建設激活國際資源、涵養廣闊人脈,繼續構築中山開展對外友好交往的堅實橋梁,繼續成為講好中山故事的重要窗口,繼續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民心相通,全力譜寫新時代中山對外友好交往的新樂章。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