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花田第四卷
記憶中的手搖爆米花機
文/夏凌雲
時光流轉,好多老物件都已消失,那天回家,路上不其然間發現記憶中的老式手搖爆米花機,那是八九十年代街頭常見的爆米花機,只是精簡改良了許多。
天色開始暗淡,佝僂著背的老人整理東西正在收攤,路邊還堆著一排沒賣掉的成品。我問老人一袋多少錢,他耳背沒聽到,我又大點聲問了一遍,他才抬頭作答。我掏錢買了一袋爆糙米,既照顧了老人生意,也買了一份童年的回憶。
到家吃著這一份爆糙米,雖然與童年的味道有很大偏差,但記憶中的場景一一浮現眼前。
二十多年前,小店門口的空地上,一群人圍著一個黑乎乎的像大炮一樣的傢伙。
那時,只要聽說哪裡有爆米花,在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的大吼幾聲,方圓幾裡的鄉親都能知道,想要吃的人就用小布袋裝著玉米粒或大米前往。
只見皮膚黝黑的攤主打開不規則橢圓形黑色炮筒一端,稍微放點油,再把玉米粒或大米倒進去,那時候糖是放不起的,放的是糖精。
搖動筒體,使裡面東西均勻混合,然後蓋上蓋子擰緊,架在燒碳的火爐上。
攤主坐在小矮凳上,勻速轉動前方的把手,架在上方的黑色筒體跟著轉動,底下燒著的碳冒著忽長忽短的火苗。
一段時間過去,攤主感覺火候到了,站起身,拿過身旁兩米多長的一個竹簍,開口大,肚子鼓,收口尾部細。
他把竹簍口套在黑色筒體的一端,大家知道接下來要炸了,紛紛退後躲開。
攤主一使勁,嘭的一聲震耳巨響,嚇得小孩哭鬧,貓狗猛逃。
圍觀的大人們喜笑顏開,望向煙霧中黑乎乎的傢伙眼中充滿期待,看著攤主把竹簍裡的爆米花倒出來。然後繼續相同的步驟給下一家做。
有些人家只喜歡爆米花,有些人家更喜歡做成糙米糕,於是全都爆完後,攤主做起糙米糕來。
把爆好的米倒在一個挺大的長方形框裡,加入油以及加熱融化後的糖漿(那時的糖漿不知是什麼原料),熟練快速地混合均勻,再用平鏟抹平壓實。
誘人的香味飄出,等一會兒後,糖漿幹透,糙米凝固成整整一大塊。攤主再用刀切割成均勻的小方塊,倒入人家帶來的袋子中,一整盤就是一麻袋。
看著一小袋的大米,最後變成一大袋的糙米糕,大家臉上都笑開了花。
小孩子一般都等不及帶回家,扒拉著大人拎的袋子,忍不住直接抓出糙米糕來吃,那清脆的咔嚓聲惹得周圍人不住咽口水,只想著自家的糙米糕快點做完,好一飽口福。
一路邊走邊吃,如果剎不住車,到家一般十多塊就已下肚,大人總是會叮囑:不要貪多,每天吃一點,時間可以吃長點。
也有人家用玉米的爆米花做糙米糕,成本相對便宜,但口感不如用大米做的。
攤主做爆米花經常一幹就是大半天,黝黑的身影不停忙碌著,然後頂著夜色收攤回家。
從童年記憶中走出,想想現在的年代,超市裡各種各樣原料製成的糙米糕,想吃什麼都能買,卻再也感受不到童年吃糙米糕的那份香脆與幸福!
我讓自己沉入在回憶中,又慢慢地把自己拽出來。美好的東西是難忘記的,這是深埋心底的永恆。
我沉澱著自己的思緒,慢慢讓自己放鬆心情。明天的太陽還是照舊東升西落,日子還是依然。笑著面對那朝陽,笑著迎接新的一天。
包頭最美書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