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現「熔斷潮」!「T+0,無漲跌停限制,比期貨交易還靈活」的可轉債還能熱多久?
即便是在監管出手之後,可轉債炒作資金依然熱情不減。
10月26日上午,可轉債「熔斷潮」繼續上演。
市場人士提醒,可轉債市場短期過度炒作,風險也在急劇上升,需要對個別轉債交易保持謹慎。
「熱錢」集聚可轉債市場
26日,可轉債「熔斷潮」繼續上演。
截至當日收盤,超20隻可轉債盤中臨時停牌,通光轉債、九洲轉債等10隻轉債停牌兩次。其中,通光轉債收漲逾80%,成交186.32億元,轉股溢價率由12.03%升至99.99%;九洲轉債漲逾70%,英聯轉債漲逾40%。下跌個券中,智能轉債領跌,跌幅為14.42%,日內分別因漲、跌20%臨時停牌各一次。
10月26日漲幅較大的可轉債
圖片來源:同花順
可轉債已經成為時下市場最熱門的談資之一,具有豐富「T+0」交易經驗的期民也對此頗感興趣。
一位資深期民告訴中證君,「前幾天股票帳戶裡面中了一些可轉債的籤,對可轉債產品有了關注,但還是沒有參與二級市場交易,錯過了一些機會。」
一位期貨公司人士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最近,不少客戶都在討論可轉債交易的事情。T+0,無漲跌停限制,比期貨交易還靈活。」
平安可轉債基金經理韓克表示,近期部分可轉債價格大幅波動的現象有幾個明顯特徵,一是波動幅度較大的多為存量規模較小的標的,便於資金拉抬;二是轉債脫離正股波動,轉股溢價率已經嚴重偏離正常水平;三是日內波動劇烈,往往大幅上漲後是大幅下跌,而這背後主要是一些投機資金的深度參與。
「近期被炒作的轉債,一般剩餘規模小,評級低,機構資金很少參與,同時轉債市場可以日內迴轉交易,不設置漲跌停的特徵進一步助推了熱錢炒作。」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對中證君表示。
以上諸多特徵在轉債市場長期存在,近期炒作突然升溫存在一定的觸發因素。
「目前流動性充裕,A股市場又缺乏明確的主線,成交量也遲遲未能放大,集聚的資金需要一個出口,基於前述特徵可轉債市場成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去處。」明明分析道。
中財期貨資管部投資經理蔡少傑表示,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交投活躍,大致有兩波集體行情,一波是3月受疫情衝擊,以醫藥醫療、消費、5G、新能源為主題的行情,另一波就是最近10月以來的行情。
「相比3月那一波,最近可轉債市場炒作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小的(1-2億元左右)轉債上,並不像3月那樣有明顯的題材或者基本面特徵。」 蔡少傑表示,從炒作原因看,10月以來,股市弱勢,市場賺錢效應較差,但以遊資為主的資金風險偏好仍較高,可轉債實施T+0交易,無漲跌幅限制,且兼具股債特性,為這些炒作資金提供了新的機會。
方略資產創始人遊蘭強表示,可轉債作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資手段之一,其兼具債券的固定收益和個股期權的看多收益。但由於可轉債的交易規則是T+0和不設漲跌幅限制,一旦個別可轉債出現巨大的賺錢效應,易激發群體性的炒作。
短期股性強於債性 警惕風險
可轉債作為一種相對複雜的衍生品,機會與風險並存。
平安可轉債基金經理韓克對中證君表示,部分可轉債價格異動主要是一些投機資金深度參與所致,完全脫離正股基本面和轉股溢價率的約束,屬於純粹的投機行為。「從過往來看,這種現象持續時間不會很長;另外,監管也給出了相應的警示,建議投資者對於這些波動劇烈的品種謹慎參與。」
「由於可轉債是T+0交易規則,對那些身經百戰的職業高頻交易員來說,可以充分利用投資者的『羊群效應』,行情走勢也易出現慣性,利用價格波動也能夠帶來巨大的操作空間,但這絕對不是一般的投資人可以應對的,巨大漲幅的背後隱藏著巨大風險。」 遊蘭強說。
明明表示:「投資者參與任何品種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其特徵,不僅是交易規則,還有條款性質,充分了解風險收益的特點,做好充足準備,再行參與。」
「實際上可轉債市場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比較高。」蔡少傑表示,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可轉債打新是比較穩健的方式。
(本報記者 餘世鵬 馬爽 張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