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減負」緣何成空喊 評論析根源在教育不平衡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學生「減負」緣何成空喊 評論析根源在教育不平衡

  用改革撼動「減負」怪圈

  只有改變教育資源不均衡、分數是升學唯一指揮棒的現狀,才能真正撼動「誰減負誰倒黴誰挨罵」的怪圈

  開學在即,學生減負的話題又熱起來。日前,教育部公開發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的徵求意見稿。其中,包括「零起點」教學、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均衡編班、一至三年級不搞統一考試等嚴格要求。

  學生負擔重逾山,被詬病有年,幾成過街老鼠。此次教育部擬出臺「減負十條」,希望給孩子們「卸卸擔子」,是得民心孚民意之舉。從社會反映來看,頗多肯定和讚賞。但也有專家和家長表示:教育改革很難一蹴而就,「減負」要真減下去,還有待更加全面、綜合、系統的制度安排。

  此前,隔個三五年便會有數瓢涼水潑向逼近沸點的應試教育,好讓學生們緩一緩,但總有杯水車薪甚至是火上澆油之憾。比如,取消了小升初統一考試,但標準化考試沒了,競爭名校猶存,社會上各路學科競賽及考證熱一路飆升,逼得小學生一窩蜂地提前去學中學生的課,負擔不降反升。又比如,嚴禁開奧數培訓班,社會上便湧出五花八門的「智力訓練」、「思維遊戲」、「腦力開發」等培訓課程,新瓶裝舊酒,負擔依然很重。有效的舉措,倒是規定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家長們才慌了手腳,逼著孩子在繁重的課業中擠出時間跑步,倒也多少收到了鍛鍊身體的功效。

  這樣看來,「減負」不能為減而減,唯有與應試的現實掛起鉤來,才有效果。畢竟,終點就高懸著一根應試紅線,誰敢在起點慢吞吞踱步,誰又能安心在中途學那大意的兔子歇腳乘涼呢?

  這也說明,只有改變教育資源不均衡、分數是升學唯一指揮棒的現狀,才能真正撼動「誰減負誰倒黴誰挨罵」的怪圈。人們記憶猶新,南京幾年前一度高考成績滑坡,很多人都把帳算到推行素質教育上去,家長們一片怨言。由此可見,應試教育的魔力不容小覷,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和頑固。

  課業負擔何以積重難返?這背後,有一個層層遞進的社會怪圈:如果中考和高考仍唯標準化考試的馬首是瞻,如果學生不進名校就難以順利就業,如果獨生子女們承載著整個家庭力爭上遊的全部希望……這麼多的糾結之下,要趕走應試這隻「老鼠」,真正實行素質教育、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絕難畢其功於一役。

  要減負,就得扼住應試教育的咽喉,找出它的「七寸」來。對小學生而言,最大的學業壓力,其實就來自明令不準考試的「小升初」。各地熱門初中的敲門磚,不是奧數就是英語。而能否進入熱門初中,又是進入高中名校、乃至以後大學名校的重要門檻。所以,如果小升初的現狀不改變,如果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炙手可熱,小學生的負擔就很難減下來,甚至像《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徵求意見稿中所提醒的那樣,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老師減負、家長增負」的怪相。只有如一些專家建議的,基層教育行政部門真正肩負起責任,「認準目標持之以恆地向前走」,嚴格就近入學,逐步取消重點校、重點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才能把減負這項造福孩子、呵護未來的工作落到實處。

  就在電臺播報「減負十條」徵求民意新聞的下一條,便是某地知名幼兒園競爭激烈,面試排隊踴躍,最小報名者「年方」8個月。

  為孩子們減負,任重道遠。李泓冰

相關焦點

  • 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
    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王營 提到減負,大多指的是給學生減負。有些學校布置工作喜歡開完大會開小會,班主任一天甚至要參加三、四個會議,很少抽出時間來備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每逢放假或開學前,各種計劃、總結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還要應付上級部門安排的各種培訓,備課、上課反倒成了教師的「副業」;更令人心煩的是:上級部門安排的各種與教學無關的檢查、評比,像「走馬燈」似的,既要不分晝夜的加班整理檔案,又要安排學生打掃衛生、整理校園文化,令很多教師難以應付,恨不得自己有
  • 中小學生減負困局:素質教育與升學壓力如何平衡
    而家長們的焦慮的根源也被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今天你鬧著減負,明天升學考試會為了你而降低難度嗎?還是高考會因為看你快樂而特招你?」為了避免孩子因減負變成「學渣」,有家長甚至向有關部門投訴了減負的相關政策。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減負,喊了很多年,今年更甚。(文字來源鳳凰網)3月16日上午10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怎樣才能真正為當代學生減負?
    圖片來源於網絡減負,減負,一直都在說要給學生減負,喊了那麼久,到頭來,減了什麼?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環境下,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除開在學校接受教育的五天不說,周末你們有給孩子放假嗎?沒有!都想著自己孩子要培優,難道學校的教育還不夠?非得要把孩子周末的時間也安排得滿滿當當。早上學鋼琴、上午練書法、下午學奧數、補英語。孩子在外折騰一天,晚上回家還要完成學校布置的課後作業。
  • 中小學減負這麼多年,學生的學業負擔並未減輕,原因是?
    中小學學業負擔重是事實開學半個月的時間,除了剛開學的喜悅外,很多學生很快就陷入到了作業的泥潭中,不少的家長也開始抱怨,現在孩子的作業多,甚至休息時間都不夠。中小學的減負已經喊了很多年,各地學校也紛紛照辦,就算這樣為什麼學生的學業負擔還是很重了。
  • 教育評論:鄉村教師進城熱情緣何消減
    教育評論:鄉村教師進城熱情緣何消減現在,鄉村教師可通過公開考調進城,可教師們進城的熱情卻不高,甚至還呈現出逐年消減的趨勢。 筆者分析了所在地及周邊地區近幾年鄉村教師考調進城情況,發現城區部分學校部分學科教師緊缺的事實。
  •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知易行難
    圖片來源:unsplash這些年,「教育減負」問題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減負」的初衷本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空間。但長期以來,一個尷尬的事實卻日益凸顯:減負越減越重,學校課業負擔不減,花式繁多的補習班不絕。何以至此?
  • 我對教育減負的看法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關於教育減負的。筆者觀點很不錯,但是有些地方不敢苟同。我們的教育從2009年開始減負,2019年3月份,陳寶生部長曾說:「……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可見,教育減負仍然在路上。關於減負,我也想說幾句。
  • 山東省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 減負口號一喊58年
    濟南開學第一天:我國58年間喊出9次減負口號齊魯網9月1日訊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導,據記者統計,在我國,「減負」58年間被喊了9次。「減負」:58年間喊出9次口號(1)1955年7月,教育部就發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減負文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
  • 減負2019,中國家長還好嗎?
    原創: 圖解教育 圖解教育圖解教育工作室出品(公眾號ID:tujiejiaoyu)減負喊了好多年,2019年是最逼瘋中國家長的一年。接近年底,江蘇南京對減負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直接釀成一場「南京家長已瘋」的網絡狂歡,甚而掩蓋了人們對於其他省市的關注。
  • 減負2019,中國家長已瘋
    圖片來源:unsplash減負喊了好多年,2019年是最逼瘋中國家長的一年。接近年底,江蘇南京對減負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直接釀成一場「南京家長已瘋」的網絡狂歡,甚而掩蓋了人們對於其他省市的關注。下午三點半就應該放學,課後不要布置家庭作業,最好再降低課程難度,讓我們的孩子接受快樂教育。提倡減負,被喊成了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話題。中小學生減負20年,似乎還在原地踏步。2019年,隨著各地陸續出臺減負政策,類似「南京家長已瘋」的焦慮,正在大面積蔓延。
  • 學生減負「蹺蹺板」此起彼落
    對此,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謝衷潔指出,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像蹺蹺板一樣,這邊減了那邊加,教育「重量不重質」是重要因素,所以減負同時也要革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蹺蹺板」的兩端  學校被禁止假日補課後,周末反而成為侯中立的夢靨。他鬱悶地告訴記者,放學時間早了,可作業多了;學校的補習班停了,可家庭補習開始了。
  • 14歲就進入中國科大的天才談今天的「減負教育」:反對
    「為中小學學生減負」這一口號已經喊了十多年了,至今教育部的指導思路仍然是減負。每年兩會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提案也是熱門話題,實際上2018年底,教育部聯合公安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印發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但從相關政策的實施效果來看,減負效果並不明顯,反而出現了「越減越重」的現象。
  • 教育減負,給農村學生帶來的負面效應
    學生減負是國家這些年一直關注和重視的大事,是近年教育上的重要改革。我們老師應該響應號召,將減負工作做實,但凡事不能過左也不能過右,減負,本來是針對學業負擔過重的學校,現在出現許多硬性規定,在校的時間不超過六個小時,低年級不許有家庭作業,高年級幾門學科加起來也不過一個半小時。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並不適合農村學校。
  • 什麼樣的政策能給學生減負?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討論,說青島現行的中考政策能否給中學生減負,有一部分人認為是能減負的,而更多的人認為會加重孩子們的負擔。關於青島現行的中考政策,這裡再簡單重複一下:在其他科目組合成績達標的情況下,只根據語數外三主科成績排名錄取。至於這種政策能否減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不想做過多的評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這種政策下,學生們的負擔依然很大。
  • 學生減負成為天方夜譚,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關注edu,隨時獲取教育資訊,每日更新!」學生減負的口號已經喊了將近二十年了,但是孩子的學習負擔和壓力越來越重,多數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書包越來越重,很多同學的卷子都已經一米多高了,書包也是越來越重,睡眠嚴重不足,導致有的同學身體素質急速下降,經常生病,在高中三年的時間裡,想要取得好成績,就要犧牲睡眠。
  • 「減負」就是素質教育?非黑即白的教育之路還要走多遠?
    南京教育局最近在全國出名了,打著「減負」旗號,開始突擊搞「素質教育」試點。嚴查學校,不許補課,不許考試,嚴查教材,不讓排名,不公布分數,不允許按成績分班,這些都是有「減負」以來的常規做法,可是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
  • 浙江省中小學作業減負新方案,超過規定時間,家長可籤字學生拒寫
    (我是月亮姐姐,感謝朋友們閱讀原創文章,歡迎評論、轉發!)《浙江省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分「基本共識」「總體思路」「工作原則」「重點舉措」「保障措施」等五個部分,其中減負工作重點舉措包括「規範學校教育教學」「規範考試評價」「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規範中小學校招生」「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和進入中小學校競賽、活動的管理」「落實家庭教育責任」「強化政府責任」等7個方面共33條。
  • 「減負」的口號喊了多年,卻沒什麼大用,其深層的原因不得不深思
    其實「減負」的話題,數見不鮮,似乎從2000年之後,就出現了「減負」的概念,並且幾乎年年喊口號,喊到了現在,終於到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已經痛苦不堪但是,哪怕都知道這種教育模式的畸形,卻沒有人真的敢「破罐子破摔」,沒有人真的說「我不陪你們玩兒了」,反而依舊「打落牙齒投教育」,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怕孩子早早戴上了深度近視眼鏡,哪怕教育支出佔家庭支出的比例高達近一半兒,也不能停,其實更是不敢停。理由很簡單,「你不努力,就要被別人超過,一步慢、步步慢,到時候再追可就追不上了」,這種焦慮與壓力之下,誰敢怠慢?
  • 如今,為什麼越教育減負,學生家長越辛苦?3個根本原因揭露真相
    同時也透露:在過去的近20年教育減負的口號裡,喊得很響,不僅沒有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反而把家長也卷進去了,並且越減負,學生、家長的負擔越重。根據幾位教育研究者的觀點,不難找到這種尷尬的根本原因。為了教育減負,學校只能按大綱授課,平時考試全班平均分都是95以上,到了中考,卻有50%的初三學生上不了普高,只能被強制分流去職校。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九年義務教育後沒有升學的機會,不得不把孩子送進補習班,去拓展與中考高考接軌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