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就是素質教育?非黑即白的教育之路還要走多遠?

2020-12-17 少兒親子集

南京教育局最近在全國出名了,打著「減負」旗號,開始突擊搞「素質教育」試點。嚴查學校,不許補課,不許考試,嚴查教材,不讓排名,不公布分數,不允許按成績分班,這些都是有「減負」以來的常規做法,可是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

南京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竟然開始突襲學校、翻學生的書包,檢查裡面有沒有課外的輔導書和卷子,感覺要是自己在課外學習就是多大的罪過一樣。

想好好學習的孩子被這樣政策一搞,每天下午早早下課,沒有作業沒有練習,完全亂了學習計劃,學校給予不了更好的學習指導,孩子的父母只能給其報輔導班,甚至從公立轉去私立。

素質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刀切、非黑即白,硬生生從過去應試教育減負到無作業無壓力教育。今天鼓吹教育局鼓吹減負,那麼明天升學考試會為了你而降低難度嗎?還是高考會因為看你快樂而特招你?不會的,進入大學的門檻只會越來越嚴苛,長久以往下去,教育真的和國外一樣只為」精英「服務了。

中國向來以基礎教育紮實聞名全球,那些80、90、00後的去海外留學的,哪一個不是憑藉著自己12年的基礎教育通過考試面試拿到offer的?如果沒有壓力的學習,甚至無作業學習,天天快樂地上學嘻嘻哈哈,真的會讓這一代孩子認為學習的重要性嗎?如果沒了紮實的基礎教育,天天快樂學習我們真的能如同國外孩子那般就充滿了創造性了?

早在32年前素質教育就已經被提出了。

1987 年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各課教學大綱通告會上,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劉斌第一次在官方場合提出了 「素質教育」 的概念,他說,基礎教育應當是 「社會主義的公民教育,是社會主義的公民的素質教育」。

出發點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全面人才,但從一開始,素質教育這個概念就和 「減負」 掛上了鉤。這一點在 1988 年國家教委制定的《關於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若干規定》中有所體現,文件裡的十條規定包括了不得超綱教學、不得布置超量課外作業、嚴控考試次數、合理開展競賽和不得歧視後進生等等。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30年來的素質教育都在圍繞著」減負「,學生減負了,多了課外時間,那麼學生一定就能全面發展?社會在實行了減負素質教育,就一定能培養多元化人才?這其實根本沒有必然邏輯。

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國民12年基礎教育基本就是以高考為目的,所以才形成了應試教育的根源。所以素質教育為什麼30多年來一直走不通,根源是目前我國教育的出路不夠多元化。

我們看到了國外的快樂教育和創造力培養,可是我們沒有看到國外教育其實是有多元化出路的。如果你熱愛學習喜歡研究,可以走學術路線;如果你有運動天賦,可以去做運動員;如果你有熱愛公益,喜歡幫助人,可以去做社會工作者;如果你熱愛文藝,也有廣闊的舞臺去發揮;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國外也有很多服務性崗位去工作。所以多元化的出路才能造就教育的多元化。

人類有不斷學習追求進步的本能,可是現在減負教育,無疑是告訴孩子們,不需要花這麼多精力放在學科學習上,無疑是遏制孩子學習的需求。素質教育是需要多元化的方向,而不是一刀切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減負,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基礎教育是學科知識的學習,而日後的大學和社會則需要多元化的學習。

社會的進步不是靠減負的素質教育,而是我們一代代傳授孩子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如何能通過教育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做一個快樂的中庸者。

瑞思professor說,真正的素質教育從來不是中庸者的搖籃,而是精英的土壤。瑞思英語通過英語教育,將項目管理能力、演講演示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感知力等綜合能力訓練融入在日常課程之中,讓孩子在掌握國際語言的同時,成為出色的未來領導者!

相關焦點

  • 素質教育沒有錯,錯的是有些人眼中非黑即白的教育觀
    因為在他們眼裡,孩子上不了清北,就是loser。禍害孩子的,除了家長,還有非黑即白的教育觀本來,素質教育就是可以中和這兩種極端觀點的,但可惜,人的思想是複雜的,頑固的,所以最後似乎誰都改變不了誰,結果越離越遠。那些只看分數的家長們,如果以後發現自己的孩子只會刷題,發現他們明明上了最好的大學,但卻時常覺得不快樂,找不到人生的樂趣,患上「空心病」,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後悔?
  • 教育應是應試與素質的結合,而不是非黑即白
    記得自己的學生時代,當時還沒有什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說,儘管當時中國教育實行的就是專家們口中所說的應試教育。那時候,校外並沒有什麼培訓機構,學習成績的好壞全憑學生在學校吸收知識的多少及努力程度,現在五花八門的什麼聲樂、舞蹈、美術、書法、棋藝等等高大上的培訓班就更不可能有了。
  • 教育應是應試與素質的結合,而不是非黑即白
    近日某校大門遭到學生家長圍堵要求校長下課一事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再次掀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也不是教育工作者,說不出兩者的什麼哲理關係,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更貼切地說,作為一個家長,我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記得自己的學生時代,當時還沒有什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說,儘管當時中國教育實行的就是專家們口中所說的應試教育。
  • 最差的教育是「非黑即白」,最好的止損是重整旗鼓
    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沒有中間地帶,也沒有緩衝空間,它把更多的路堵上了,扼殺了可能性,也把自己逼進了狹仄的迷宮裡。抬頭就是牆,轉身也是牆,想跳跳不出來,最後真的就妥協了,放棄了。「非黑即白」會毀了孩子的努力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非黑即白的策略」,他們從身邊的重要他人那裡習得,這個重要他人最可能的是自己的父母。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互撕,你買誰的帳?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孰優孰劣?孰偽孰真?這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也是很難落槌定音的教育領域焦點問題。「控辯」雙方各執一詞,難解難分,卻始終無法將自己的理念根植於對方的意識中,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實際上,應該說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一脈相承不可分割。
  •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知易行難
    本文認為:其一,當前教育活動中各責任主體的利益定位不一致,甚至彼此間還存在不可調和的零和矛盾,當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時,教育政策必然大打折扣;其二,教育減負措施無論多麼新穎前衛,都無法迴避一個事實,即學生還是要通過考試來升學,只要升學考試還在,那麼凡與其相衝突的減負措施最終都不免走向落空的結局;其三,當前踐行素質教育的方式與減負方針背道而馳,這集中體現在家校分界線與學玩分界線劃分都不合理
  •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矛盾,真的很矛盾!但還是要提倡,大大地提倡!首先,這世界上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時候,兩種幾乎完全相對的事物也需要同時存在,這就是矛盾。就像黑與白,就像陰和陽。
  • 高考再次證明素質教育的雞肋,到底素質教育還能走多遠?
    每年高考都會掀起一場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爭論,與以往不同,今年情況有了一些變化——應試教育呈攻勢,素質教育呈守勢。但是,也出現了像南京一中素質教育成績不理想,而被家長抗議,讓校長下課的事件發生。同時也讓我們再次疑問,素質教育到底還行不行?
  • 沉重的拉杆書包//和我期待的素質教育有多遠
    ,減負,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各種名詞不斷在更新。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名詞去談論教育,應試教育,快樂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無論我們聽到對這些名詞是怎樣的定義。相信這些理念的提出都有美好的初衷。作為家長,我關心的是這些理念在如何實施。
  • 高考慘敗家長憤怒堵門,南京一中校長被喊下課,素質教育能走多遠
    說白了,就是南京一中改革大搞素質教育,輕視高考,導致今年高考表現不佳,學校改革,家長買單。其實早在去年,南京就因為「素質教育試點」,上過幾次熱搜。不許補課,不許考試,嚴查教材。……如此減負,最後培養出來一批「學渣」。南京一中不是個例,鼓吹素質教育的人也不在少數。前段時間黃磊的14歲女兒被同學爆料說雖然很優秀但平時感覺是個不快樂的人。
  • 素質教育是無根之草,應試教育又拼爹,校長也很無奈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江蘇教育毫無問題。就拿今年江蘇文科狀元這件事來說。為什麼一省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誰讓江蘇與眾不同,把政治歷史設置成選修課?或許,江蘇在探討素質教育,希望給學生減負吧。一提到素質教育,就覺得它是一個莫大的笑話,記得小學的時候,就天天喊「素質教育」「給學生減負」。
  • 中小學生減負困局:素質教育與升學壓力如何平衡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幾乎每次減負的話題都會引來熱烈討論。一邊是「素質教育、快樂學習」的願景,一邊是升學競爭壓力帶來的「校內學不夠,培訓班來湊」的現實,這讓家長左右為難。如何才能逃出既反對負擔又反對減負的怪圈?
  •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越減越累?_央廣網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越減越累?當《人民日報》回顧「過往10年的減負之路」才發現,我們所謂的減負,沒有抓住根本問題。很多客觀數據都足以說明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依然在危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管理方面也陷入治理困境。  那麼,中國教育到底何時能實現減負?到底應該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我們對待「減負」應該更理性一些。
  • 我對教育減負的看法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關於教育減負的。筆者觀點很不錯,但是有些地方不敢苟同。我們的教育從2009年開始減負,2019年3月份,陳寶生部長曾說:「……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可見,教育減負仍然在路上。關於減負,我也想說幾句。
  • 非教育教學性事務幹擾時間長 小初班主任渴望減負
    報告顯示,因工作時間長、教學任務重、受到許多非教育教學性事務的幹擾,班主任的減負願望強烈。數據顯示,「迎接檢查、評估」「完成各級各類非教學類學習任務」「完成各級各類書面材料、填寫表單、統計數據」成為四年級和八年級班主任最希望減輕的工作負擔,而「承擔上級安排的社會性事務」「準備和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考核、評比」「承擔臨時性學科外教育任務」也「榜上有名」。
  • 東莞橫瀝中學走科普特色教育之路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東莞橫瀝中學走科普特色教育之路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橫瀝智造 教育奠基  橫瀝中學走科普特色教育之路。  橫瀝中學校長袁懷敏表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當前橫瀝正大力推動協同創新發展,橫瀝中學一直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走科普特色教育道路,從教育工作方面為橫瀝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 應試與素質教育再起爭議,南京一中校長道歉說素質教育走到頭了?
    知乎上一條關於「南京素質教育」的話題頂上了熱搜,646萬的熱度。,純粹就是有錢人來忽悠窮人的,並不看好。因為你面對的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現有的應試教育,成績好壞才是最重要的根據。各種升學考試不會因為你是否減負而降低難度,重點大學也不會因為你減少了學習時間,還照樣降低他們的門檻。應試教育也有它的可取之處,能讓孩子時刻保持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素質。
  • Hedi Slimane:非黑即白
    如果說想從眾多設計師裡找出一個和Raf Simons一樣固執大膽,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並且不會因外界的看法而動搖的,那麼這個人非Hedi Slimane莫屬。Photo: David Bowie身著Hedi Slimane為他設計的巡迴演出服裝03攝影:非黑即白「那些被他拍攝的加州搖滾和滑板青年們,在黑白光影中散發著青春和迷離的氣息」在任Dior Homme期間,Hedi Slimane也在同時發展著他的攝影天賦,並同時出版了一些攝影集
  • 「應試/素質之爭」?別鬧! 建議用「低級教學」代替「應試教育」,用「高級教學」代替「素質教育」
    一位地方教育官員15000字長文怒挺應試教育,而且將其提升到「政治正確」高度,引發網絡怒轉,吸睛無數。一個「瘋」了!說是主管部門強力實施學生減負,「攔路翻書包,查試卷,查教材,查教輔,」 還查放學時間和課堂時間……家長憂心忡忡,怕孩子因為減負成「學渣」,「快瘋了」。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