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
矛盾,真的很矛盾!但還是要提倡,大大地提倡!
首先,這世界上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有時候,兩種幾乎完全相對的事物也需要同時存在,這就是矛盾。就像黑與白,就像陰和陽。如果只崇尚白,忽略黑,或者只崇尚陽,忽略陰,最終都是走向毀滅。
我用了毀滅這個詞語,聽起來有點嚇人,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的結局。
從極端角度來舉例
如果只注重「應試」、或者智育,而其他方面都被忽略,甚至完全沒有。會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只看考試成績,通過刷題、死記硬背、強化訓練等,提升成績,其他培育完全忽略,就會嚴重影響甚至出現極端狀況——「毀滅」我們的教育。
比如,只注重智育、考試,德育完全沒有,學生沒有一點愛國精神、也沒有健全人格、品格,最終會是怎樣?會不會將「我們的教育」推向「毀滅」?
如果完全沒有體育,為了考試,身體素質每況愈下,假如都近視、體弱、多病,成為「東亞病夫」,那我們的教育是不是也會走向「末路」?當然這是從極端角度來解讀的。
如果完全沒有美、勞、心理健康等教育,不懂審美,且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巨嬰,且心理脆弱。這樣的學生,即使分數都達到學霸水平,對我們的教育而言,是成功,還是失敗?
所以,過分重視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很明顯弊大於利。不利於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個性發展和主動精神的培養等。
也正因為過分的應試教育帶來了以上弊端,所以我們的教育提出了素質教育。
為何高考還是「應試」?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因為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高考可以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試。而這次考試只看考試成績,以考試成績進行決定性的選拔,來決定人生極為關鍵的一次選擇。
也正因為高考是「應試」,所以我們的素質教育也往往徒有其表,很多學校、教師、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
既然反對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高考為何還是「應試」教育?
我是這麼理解的。
第一、因為高考以「考試成績」來決定,最簡單、最公平。
考試成績反映了一個人的智育水平,單純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相對是最簡單,也是最公平的。試想,我國每年有那麼多考生,若要進行綜合性評價,就變得異常複雜,而且很難確保公平。而考試成績相對而言舞弊的機率的大大降低。
美國沒有高考,都是學校自主招生,學校會採取相應的考試,比如先申請,再提交高中的所有方面平時成績,還要提交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證明材料、教師推薦信和學生個人陳述等資料,再進行學習能力測試(SAT)、美國大學測評考試(ACT)等。
這些操作過程若是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內,難免會出現各種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等不公現象,所以,全國統一高考,反而是最簡單、最公正的。
那這樣一來豈不是與我們的素質教育產生矛盾?
第二、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矛盾當然還有,但也不是完全對立。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時候也是對立的,但要明白萬事萬物都是在矛盾中共存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雖然有矛盾,但不是完全對立,而是可以辯證而統一的關係。
高考要考的好,並不是說每天十幾個小時做題、刷題、死記硬背、強化訓練,而是需要協調自我,提升全面素質才更有考試競爭力。
素質教育,重在思考力的培養,重在能力的培養,重在打基礎,重在全面素質的協調發展的培養,不要讓某一方面而成為另一方面的短板。也就是不要讓身體鍛鍊、心理素質、品德人格、個性能力等成為你學習的短板。素質教育並不是說就不看成績,而是為了考更好的成績,讓自己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
其實可以看看現在的真正的學霸,有哪幾個是死學習的,都很會思考,有創新思維,所以理解力強;也很會安排規劃,懂得安排作息,有好的學習態度,加強身體鍛鍊,增強個人心理素質,提升學習能力。
不知為何那麼多人要把素質教育和考試完全對立起來。我們所說的應試教育就是眼裡只有智育、考試,反而最終讓學生成為死讀書,而如今提倡的素質教育,相當於「讀活書」、「活讀書」,當然最終的高考還是要以考試來衡量,也是不得已而採取的方式。
第三、素質教育做得好,考試競爭力也會提升
素質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素質」,也就是關注的是「人」。這是很人性化的教育,在不斷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思考、實踐動手,其實真正的學霸,都是很主動地學習、思考,主動規劃自己作息,注意身體鍛鍊、心理狀態、品格人格和勞動實踐的結合的。
因為只有這樣的主動、思考、學習的狀態,才能真的全身心投入學習,不斷提升考試競爭力。你會發現,很多考上清華北大的,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書呆子」,而是一個比較全面素質的人。
結語
希望更多的人不要誤讀素質教育,包括學校、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更不要把素質教育和考試完全對立起來,兩者的確有矛盾,但是也有統一。要學會辯證看待問題。最後,希望能夠通過不斷提倡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的創新思考、全面個性發展、主動學習能力,最終真正提升自我學習和考試競爭力。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