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2020-12-17 青年寫作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

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

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這些年中國對外開放,一些先富起來的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以為外面搞的一切就都是珍寶,總有些人喜歡拿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想像力、創造力說事。然則事實真如此?對比一下中美的教育便一目了然,中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說全世界最完善的,而美國的基礎教育可謂壓根就沒想過平民,眾所周知美國實行的是少數人的精英教育,大多數平民都是上一些什麼社區大學,其數學水平甚至不如中國初中生。雖然這些被培養出來的精英完全勝過那多數的80%,可是這也掩埋了多少平民天才。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也說:如果你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中學教育,還是選擇國內,等學有所成再送去常春藤名校。中美教育的鮮明對比,不就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照嗎,社會主義至少還保留了階層上升渠道,而資本主義則完全階級固化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年輕的科學家輩出,而美國本土的科學家垂垂老矣。

三、應試教育是最高效的培養人才方式。基於中國人口多的國情,國家最需要的就是中考、高考等一系列考試篩選人才,這樣才能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但有又有人質疑這不就是製造考試機器嗎?這樣出來的人才還會有創新的動力嗎?每見此番言論,便覺得好笑,你連高考都徵服不了,你還談什麼創新?高考考的可不僅僅只是知識,還有你對考試本質的理解,知道如何應對考試,以及不屈不撓的意志。你說這些哪些不是將來人們走向社會需要掌握的。再者你看看國內著名學者哪個不是從高考裡脫穎而出的,「天眼之父」南仁東,當年的吉林省理科狀元,樊錦詩北大歷史系畢業等等,事實勝於雄辯!

四、應試教育的公平性是素質教育望塵莫及的,大家都知道高考是國家一手把控的,想在錄取時通過走後門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極大確保了人才的選拔,同時也斷了這條灰色利益鏈。反觀美國之前報出的某高等學府內部人員通過搞關係將別人招進來,不可不傷及學術界和努力的學生。同時應試教育只看重成績,這也就保證了人才的學習能力,而素質教育還將一系列普通人接觸不到的射箭,馬術,社會實踐等加入錄取因素,不可不謂之赤裸裸的歧視平民,並且人才知識能力不能保證。如果真想這麼搞,你大可去藝術院校,不用玷汙了學術界虔誠治學的心性。

總之,素質教育有好的一方面,但完全可以私人自行實行,用不著全國實行。當今飛速發展的中國需要大量的新鮮血液注入,搞素質教育完全滿足不了中國的人才需求速度,而且素質教育既能保證人才供給速度,又能保障人才質量,何樂而不為?退一萬步講,中國已經建立起來完整的教育體系,你想改變一時半會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適應國情的教育改革,才能行穩致遠。

相關焦點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由於大學招生人數少,上大學的機會少,所以就有了高考;由於中學小學的差別大,教學資源不均衡,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升學考試。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所謂的「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社會公德教育;4. 世界觀教育;5. 人生觀教育;6. 勞動觀念教育;7. 終生學習教育;8.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按實現範圍來分,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素質教育、社會素質教育、國家素質教育三個層面。素質教育按內容來分,可分為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等。這差不多就是我在各種資料上收集到的對素質教育的簡要陳述。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一)不同地區的小學教育
    我小學的時候其實沿海城市已經開始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試行。我大約02年一年級的,07年小學畢業。我在老家鄉下讀了一年級,廈門島內讀的二年級,東莞市讀的三年級,老家縣城裡讀的四年級,南昌讀的五年級六年級。在這跟隨父母波動的六年裡,我感受到了各個城市裡教育觀念的不同,教育資源的不同,教育內容的不同。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參與互動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為什麼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要了解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力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應試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高分和片面升學率以應對考試的教育。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素質教育也是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大事,主要體現為一種「發展潛力」,學生素質越高,發展潛力越大,越容易成才。問題在於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體現。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必然對立的嗎?
    令人深思的是,幾年前,衡水中學申請到江蘇開辦一間分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否決了,理由是江蘇省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專事應試教育的衡水中學不適合江蘇。沒想到今天力主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中尤校長竟被要求下課,諷刺意味可謂深矣。我在高中任教已超三十年,長期以來深感升學壓力巨大,沒想到這次南京一中事件仍刷新了我的認識,深為尤校長嘆息一聲,當這校長,豈是壓力山大一詞可形容得了?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前段時間某校大門遭到學生家長圍堵要求校長下課一事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再次掀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也不是教育工作者,說不出兩者的什麼哲理關係,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更貼切地說,作為一個家長,我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在批評應試教育是政治正確的當下,一個教育局長卻大談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雖然他的觀點馬上就引發了批判,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說了實話,支持這位真性情的教育局長。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然而,現在社會流行的「素質教育」真的能教出「素質」嗎?一提到「素質教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然而在「爭入名校」的大環境下,多少學生的「音體美」不只是披著素質教育外衣的「考級教育」、「競技教育」。能有幾個孩子純粹為了興趣、家長純粹為了素質,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