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2020-08-10 Jerryxiaoxiao

一本率95%,家長依舊不滿意,這是南京一中今年高考的故事,對於家長來說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分更高,因為這意味著可以讀更好的大學,可對於學生的發展來說,是不是高分就代表著發展良好,就代表著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呢?下面是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的一段話,「我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簡單地說,縣中模式的學校就做好兩件事:一是刷題;二是洗腦,讓孩子愛上刷題。而且最關鍵的是應試上,也就是說只有高考的我去做,去學,其他的都可以放棄或淺學,大部分時間都被放在了與考試相關的學科上,那麼,偏科是顯然的,更不用說其他一些非學科的素質教育就更偏了,偏到可能沒有了。

其實中國這近20年來,由於社會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導致唯一衡量學生成績的高考(相對講最公平的一個考試,因為沒有比它更公平的)完全成為了學生好壞,將來發展的指揮棒,而且,就目前來看,這種以高考定勝負的局面,短期內還基本無法改變,這就導致了跟著高考指揮棒的,中考,小學,以致幼兒園的競爭也非常白熱化,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盡一切所能的讓孩子去學習,去填鴨式的學習,所以,一邊學校,尤其是好的學校響應國家的號召要素質教育,要減負,要降壓,一邊,家長們拼命地幫孩子報補習班,校外學習鋪天蓋地,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而不遺餘力。

應該來說,就應試教育而言,我們目前的狀況已經是做的全方位成功了,所以,你說讓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PK,那麼,顯然素質教育就是小弟弟,根本無法抗衡,而且應試教育隨著這幾年的發展,越演越烈,是時候要降降溫了,那如何降溫呢,這又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了。

我們來看看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小編讀書那時候的所謂三好,或者五好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而且,從五好的字面排序來看,更加強調的首先是德,有德才有才,畢竟還是有她的道理的。所以說,60,70後的孩子讀書時,還是比較注重素質教育的,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存的壓力,競爭的激烈等等,讓應試教育逐漸抬頭,並越演越烈,直接下壓到孩子幼兒園這條線,私立學校,貴族學校,國際學校應試而生,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更多的素質教育了,所以,目前各個層面學校的素質教育是缺失的,要想抓起來,前提是不能影響應試那一塊的成績,這就形成了天然的矛盾,而又讓那些學校想抓又不敢抓,這不,你看南京一中又再一次的向應試教育道歉了,妥協了。

其實,現在想想,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有點像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過去常談,2個文明都要抓,2個建設都要建,那麼,就目前來看,我們應該抓一抓素質教育,讓素質教育加快腳步,從而趕上應試教育。

下面有幾點是個人的一些想法來抓好學校層面的素質教育:

1.設置相應的素質教育考核標準,考核內容,教學內容等

2.高考,中考等納入素質考核條件,分數

3.學校老師等教導人員也要納入素質考核方案,並進行考核

4.對應試教育的模式進行改革,從中尋找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5.其他

從以上幾點來看,關鍵還是所謂的素質教育的教學內容等的定義,她並不像數學,語文,英語那麼可視化,可衡量化,不過,我們努力朝著這個目標,總能做一點什麼,然後再兩點,三點,直到讓素質教育能自身的發展,強化。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學到他們應該學到的東西,願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能用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回報父母,回報家庭,回報社會。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助力實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雙贏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孰優孰劣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應試教育帶來一波波瘋狂的「擇校熱」、「補習熱」等浪潮,孩子的身體素質下降,也缺乏創造力。也有人認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不明晰,在人才選拔上有失公允。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何差別?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中國是世界第一的應試教育大國,而中國的應試教育廣受國人批判。這裡就來總結下我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帶來的幾個最嚴重弊端:一、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在這種現實狀況下,中國所有的教育重點必然放在「應試」上。於是就有了:學校培養出的學生考高分的多,就是好學校;老師能教出考高分的學生,就是好教師;學生能在考試中考上高分,就是好學生。只抓「智育」,而忽略「德育」「體育」等其他方面素質,這樣下去,必然會導致中國教育向片面化發展。二、不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參與互動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 「應試/素質之爭」?別鬧! 建議用「低級教學」代替「應試教育」,用「高級教學」代替「素質教育」
    一位地方教育官員15000字長文怒挺應試教育,而且將其提升到「政治正確」高度,引發網絡怒轉,吸睛無數。一個「瘋」了!說是主管部門強力實施學生減負,「攔路翻書包,查試卷,查教材,查教輔,」 還查放學時間和課堂時間……家長憂心忡忡,怕孩子因為減負成「學渣」,「快瘋了」。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學習能力是應試教育下最好的素質
    之所以說學習能力是應試教育下最好的素質,是因為今年南京某高中因為高考,校長被家長高喊&34;想到的。南京某高中是金陵名校,每年的招生也都是全市掐尖,學生生源不可謂不好。但是,今年的高考,總分480分,這所高中超過400分的只有區區20人,真是典型的&34;,不用說北大清華了,就連上海交大這樣的學校也沒考入的。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應試」無能,不要甩鍋素質教育
    」,而自己考不好是因為搞素質教育。哪有什麼素質教育?!有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真正搞素質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一家不搞應試教育,但是也沒有一家學校承認自己在搞應試教育。為了替應試教育開脫,甚至有人說,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這句話貌似正確,是啊,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考試社會,你想找一份工作,你想晉級晉升都要考試,不會考試的人幾乎無法在社會立足。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然而,現在社會流行的「素質教育」真的能教出「素質」嗎?一提到「素質教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然而在「爭入名校」的大環境下,多少學生的「音體美」不只是披著素質教育外衣的「考級教育」、「競技教育」。能有幾個孩子純粹為了興趣、家長純粹為了素質,堅持下去?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在批評應試教育是政治正確的當下,一個教育局長卻大談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雖然他的觀點馬上就引發了批判,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說了實話,支持這位真性情的教育局長。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素質教育不如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該如何搞?
    可惜家長有點急功近利,拿北清率來衡量素質教育。南京各校公布了高考戰報後,家長們把各校的成績放在一起比較,發現二流學校二十九400分以上達68人,比南京一中多出兩倍多,兩所學校的高分的差距竟如此大。於是追求清華北大名校的家長們就責難南京一中搞素質教育。
  • 為什麼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要了解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力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應試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高分和片面升學率以應對考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