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率95%,家長依舊不滿意,這是南京一中今年高考的故事,對於家長來說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分更高,因為這意味著可以讀更好的大學,可對於學生的發展來說,是不是高分就代表著發展良好,就代表著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呢?下面是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的一段話,「我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簡單地說,縣中模式的學校就做好兩件事:一是刷題;二是洗腦,讓孩子愛上刷題。而且最關鍵的是應試上,也就是說只有高考的我去做,去學,其他的都可以放棄或淺學,大部分時間都被放在了與考試相關的學科上,那麼,偏科是顯然的,更不用說其他一些非學科的素質教育就更偏了,偏到可能沒有了。
其實中國這近20年來,由於社會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導致唯一衡量學生成績的高考(相對講最公平的一個考試,因為沒有比它更公平的)完全成為了學生好壞,將來發展的指揮棒,而且,就目前來看,這種以高考定勝負的局面,短期內還基本無法改變,這就導致了跟著高考指揮棒的,中考,小學,以致幼兒園的競爭也非常白熱化,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盡一切所能的讓孩子去學習,去填鴨式的學習,所以,一邊學校,尤其是好的學校響應國家的號召要素質教育,要減負,要降壓,一邊,家長們拼命地幫孩子報補習班,校外學習鋪天蓋地,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而不遺餘力。
應該來說,就應試教育而言,我們目前的狀況已經是做的全方位成功了,所以,你說讓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PK,那麼,顯然素質教育就是小弟弟,根本無法抗衡,而且應試教育隨著這幾年的發展,越演越烈,是時候要降降溫了,那如何降溫呢,這又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了。
我們來看看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小編讀書那時候的所謂三好,或者五好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而且,從五好的字面排序來看,更加強調的首先是德,有德才有才,畢竟還是有她的道理的。所以說,60,70後的孩子讀書時,還是比較注重素質教育的,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存的壓力,競爭的激烈等等,讓應試教育逐漸抬頭,並越演越烈,直接下壓到孩子幼兒園這條線,私立學校,貴族學校,國際學校應試而生,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更多的素質教育了,所以,目前各個層面學校的素質教育是缺失的,要想抓起來,前提是不能影響應試那一塊的成績,這就形成了天然的矛盾,而又讓那些學校想抓又不敢抓,這不,你看南京一中又再一次的向應試教育道歉了,妥協了。
其實,現在想想,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有點像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過去常談,2個文明都要抓,2個建設都要建,那麼,就目前來看,我們應該抓一抓素質教育,讓素質教育加快腳步,從而趕上應試教育。
下面有幾點是個人的一些想法來抓好學校層面的素質教育:
從以上幾點來看,關鍵還是所謂的素質教育的教學內容等的定義,她並不像數學,語文,英語那麼可視化,可衡量化,不過,我們努力朝著這個目標,總能做一點什麼,然後再兩點,三點,直到讓素質教育能自身的發展,強化。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學到他們應該學到的東西,願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能用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回報父母,回報家庭,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