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兩天蠻熱鬧。
一個「怒」了!一位地方教育官員15000字長文怒挺應試教育,而且將其提升到「政治正確」高度,引發網絡怒轉,吸睛無數。
一個「瘋」了!說是主管部門強力實施學生減負,「攔路翻書包,查試卷,查教材,查教輔,」 還查放學時間和課堂時間……家長憂心忡忡,怕孩子因為減負成「學渣」,「快瘋了」。
回想起應試/素質這些年的恩恩怨怨和一地雞毛,這麼多年過去,對此的認知仍然停留在皮相上,認定「抓分數=應試」,「不考試=素質」,由此延伸出噶許多奇談怪論——
「不考試」就是「唱唱跳跳」、「快快樂樂」,就是多元發展就是不操心前途的富家子的自由選擇;
「抓分數」就是「升大學」、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就是窮家子弟最後的機會,就是「藉助最公平的選拔機制登上華山一條路實現社會流動爭取最大公平因此就是政治正確」;
等等等等,bilibilibili……
——也是醉了!
「應試」,是學習的形態;「素質」,是學習的價值。應試的東西,完全可以用「素質」的方式進行,前提是活學、活考、活用;而所謂「素質」的東西如果用「應試」方式進行,也足以讓人懷疑人生(不信?鋼琴考級了解一下)。
根本不是一家人,非逼著要進一家門,亂點鴛鴦譜;用鄉親們的話來講,這種思路——如果算是一種「思路」的話——叫做「不問青紅皂白,抓到黃牛就是馬」,就是唐吉可德戰風車,或者,簡直就是「張飛打嶽飛,打得滿天飛」。
——板磚亂飛,雞毛一地又一地,就問各位爺:累不?
不鬧了,講真!
翻翻人家60年前的舊貨吧。
布魯姆大爺說,教學問題主要是技術問題;其中,由低到高的目標體系很要緊!結合我們這麼些年糾結的應試/素質「神鬥劇」,暴露出來的真實矛盾主要集中在一點:我們讓學生在低層次學習目標方面幾乎用盡了全力,而高層次目標卻極少有顧及!
說穿了,那些讓人厭煩的、痛苦的學習,基本都要求學生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死記硬背、重複訓練直到所謂「熟能生巧」上面,很少給學生機會參與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等高級思維活動;學生真正的痛苦不是考試帶來的痛苦,而是「消化不良」的痛苦——因為沒有「活學、學活」,低級思維學到的東西「融化」不了,轉化不成自己的真知識,「食物」和「腸胃」永遠在鬥爭,怎麼不痛苦?怎麼不胸悶肚脹氣鼓鼓?
所以說,大家不要看的「應試教育」,實際是「低級思維教學」;千呼萬喚的「素質教育」,實際是飽含「活知識、活情感、活態度」的「高級思維教學」。
最最要緊的東西,即教學的命門——教師!
凡是帶給人又愉快又有效的學習體驗的——不管要不要考試,無不是素質教育,這種素質教育實質是高級思維教學;而支持高級思維教學非具有高級思維教學能力的教師(簡稱「高手教師」)不可!
高手教師就是優質教學的命門。為什麼?
比較一下吧!有些老師,一支粉筆一本書讓人如痴如醉大呼過癮;有些老師,耗費最先進設備、使用最花哨流程、佔用最多時間、弄出最大響動,結果呢——「成功地讓學生什麼也沒學到」。
把教學比作烹調,高手把小菜做成大餐,「渣手」把龍肝鳳髓做成泔水廢料,「廚師」要緊不要緊,你說?
教育發展到今天,不容易呀!把寶貴的資源投放於真正寶貴的資源——教師吧。
如何培養足量的高手教師?如何確保高手教師安心用心用足全力教學?
——別問我,問梅貽琦,問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