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一)不同地區的小學教育

2020-12-17 禾末姑娘

我小學的時候其實沿海城市已經開始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試行。我大約02年一年級的,07年小學畢業。我在老家鄉下讀了一年級,廈門島內讀的二年級,東莞市讀的三年級,老家縣城裡讀的四年級,南昌讀的五年級六年級。在這跟隨父母波動的六年裡,我感受到了各個城市裡教育觀念的不同,教育資源的不同,教育內容的不同。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鄉下的一年級

我的家鄉在一個前幾年才通水泥路,山清水秀的地方。很落後,人們也沒有什麼抱負,素顏面對黃土青山。

山清水秀的家鄉

一年級和二年級因為人少,在一個教室裡。上什麼課,也就忘記了。早晨, 天沒亮起來走山路去上學,早飯吃什麼,我不記得了;蒸飯+榨菜,就是我的午飯;晚飯回家吃。我記得我每天很早回到家,坐在大門口寫完作業,才看到同村小夥伴一大夥回來,他們時常考2分,時常把卷子扔到茅房。

是的,他們一大夥,而我是那個被排斥的,只有隔壁小哥哥和我玩。他們總冤枉我,總是說我拿了這個那個,還有一些七七八八,於是,後來,我也就一個人走。

廈門的二年級和東莞的三年級

二年級,我從家長被接出來到了廈門。年級太小,我只記得學校背後的山上有花朵;記得學校的中午有奧特曼看;記得紅領巾;記得六一兒童節演出。

是,我記得不是因為我驚訝,是記憶力還有這些。因為我幼兒園就是在廈門讀嗯,只是回去半年鄉下~那時候小,鄉下生活並沒有給我太大衝擊,真正第一次感到衝擊的是三年級。

我在小學三年級時候從廈門的私立,學校轉到東莞一家很好的私立學校。之前在廈門是因為只能讀私立,私立不如公立,而東莞已經開始教育分層,私立學校更貴,更加塑造個性的多樣化,屬於貴族學校。

小朋友們自由學習

我記得給我震撼最大的五門課:一是英語課,二是美術課,三是活動課,四是作文課,五是計算機課。

英語課:廈門也是經濟特區,但當時和臺灣關係並不好,沒有大張旗鼓的發展起來,依靠著天氣和臺企入駐有一席之地,可依然比不上廣東省的小市。在廈門時候,英語只是副課,和在幼兒園沒有什麼不同。當我到了東莞,這是一門主課,老師十分看中,單詞每日聽寫,一兩周會有小測驗,上課繪聲繪色,要求情景對話。印象如此深刻,是當時倔強的我為了趕上英語下了很多功夫,抹了很多眼淚,背不熟記不住的單詞,聽不懂搞不清的語法和聽力,不敢說出口的英語對話。這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這輩子學英語最認真的時候就是小學三年級。

美術課:之前我上的美術課大抵就是畫畫簡筆畫,做一做手工。三年級的美術課,我不能想像,老師在美術課帶我們去學校的各個角落畫畫,看著實物畫畫。畫自行車,畫假山,畫一朵花,有時候畫風,畫笑聲。這種在書本裡出現的教育方式,給了我一道彩虹般的風景線。後來,我總能想到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大抵就是這樣了。讀到的,看到的,和生命和血液融為一體。

活動課:活動課是每天的最後一節課,也就是興趣課,有許多的社團,需要一些費用,大約300-500元一學期吧。我家裡並不富裕,所以我的活動課就是在教室裡寫作業自習,班級裡像我這樣的大約有1/3。我也時常在寫完作業時候,去看看同桌的圍棋課。有很多課,我已經不太記得了,但每天一節興趣課,讓大家可以有愛好,有特長,有一件堅持的事情。

作文課:作文課和美術課異曲同工,老師很要求我們去把自己感受到的寫進作文裡。會布置我們和父母春日裡踏春,將各個景點列出來,特色列出來讓我們選擇。注意行文的邏輯,只有你寫,你才知道時間順序是什麼,空間順序是什麼,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寫法。有時候也是寫父母,同學,讓你去觀察他們一個月,最後寫出來。你要怎麼寫?從長相入手還是事例還是性格,都會從觀察中出來。這樣,明白一件事,藝術來源於生活,一篇好文章成敗於細節。這是作文課,也不是作文課。

計算機課:那時候大約才04年,沒有那麼普及的計算機。我記得我上課的內容是五筆打字和flash動畫的製作。很多文檔的黏貼複製共享,word使用,簡單呢繪畫工具已經學完,所以我去的時候,那個學期的主題是flash動畫。大約就是明明暗暗的星空,在波動水裡搖曳的小船,動來動去的小氣球體。當時,已經為我打開新世紀神奇的大門。

素質教育

回到縣城的四年級

第一次明白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家長的縣城,是僅次於臨川的,撫州才子之鄉。聽說今年一個學校出了三個清華北大,這很難得了~985.211.一本二本上線率也是十分驚人,當然,當時的我不知道。

突然一下,我就沒了各種課,基本就剩下語數英,音樂美術體育科學。就是這樣,到了學期末前一個月,其他課通通取消,只有語文數學。周一上午語文下午數學,周二上午數學下午語文。無法想像,四年級,需要這樣的對待期末考,居然拿出一個月題海轟炸。

應試教育

印象深刻的兩件事:

1.老師的地位,在我們縣城裡,老師的地位無人能及,可謂不是為人師表,而是大螃蟹--橫著走!總之,老師想罵你就罵你,多難聽都有,對待一個四年級的小孩子,何必呢。比如只是忘記帶了一次作業,會罵你沒腦子;在我看來小孩子難免犯錯誤。正因為老師地位無人能及,所以老師喜歡的孩子,自然地位很高,班幹部和好學生的地位不用講。這個地位不止是老師心裡,還是同學的心裡。他們會圍著好學生轉,好似他們沒有靈魂,不是獨立的個體,沒有獨一無二的自我。這是一種強烈的病態。

2.因為題海戰術,作業十分多,第二天一上午要講的卷子提前一天要寫完。我剛從溫暖的南方去溼冷的南方,所以拿不出手來寫字,太冷了,所以很多作業沒寫完。老師開始找家長,後來爸媽覺得確實作業太多,天氣太冷,適當完成啦,於是老師也不管了。打臉的是,我期末考了全班第二,比第一名總分少0.5分。我永遠沒有忘記老師給我發獎品的表情和話,他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不努力就考得好。

因為這句話,我很受傷,並不是不努力,只是基礎和效率。因為三年級的全方位訓練,有個一個基礎做鋪墊。可老師並不看中這些,他們喜歡應試教育下聽話好好完成作業的人。

後來,我也明白,我是一個反例,人生需要不斷的努力,而不是靠一時的努力和小聰明,這在高中讓我吃了大虧。

南昌的五年級和六年級

我在南昌呆了很多年,從五年級到大四。我的五年級在鎮上,強大的適應能力的我,忘不了的是那裡淳樸的同學和老師。

那一年,我寄在姑姑家生活,在一個鎮上,只有一個小學,老師不太會說普通話,為了我,老師上課堅持普通話,說著說著成了南昌話~同學也很照顧我。但是這些不是讓我記憶深刻,記憶深刻的是老師發現了我的數學,他說將來你要去讀蓮塘一中的少年班。是的,一個鎮裡五十的老師,只上過初中,他發現的確是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以他認為最好的方式,給你做指明燈。

後來六年級和爸媽在一起,在一個城鄉結合部,城鄉結合部真的是一個糟糕的地方。學校很差,沒什麼人讀書。六年級,談戀愛,打架,一方面學著大人,一方面打小報告,引老師關注~學習也沒有什麼特色之處,大約和鄉下一年級可比。

三年級的純素質教育,四年級的純應試教育。以及二年級和五年級的介於中間,一年級和六年級貧窮的精神世界。以我的親身經歷,去說明我的感受和不同的人生軌跡。

感謝我一直嚮往美好,而沒有偏離軌道。在各種學校裡浮浮沉沉~

相關焦點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應試」無能,不要甩鍋素質教育
    哪有什麼素質教育?!有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真正搞素質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一家不搞應試教育,但是也沒有一家學校承認自己在搞應試教育。為了替應試教育開脫,甚至有人說,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這句話貌似正確,是啊,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考試社會,你想找一份工作,你想晉級晉升都要考試,不會考試的人幾乎無法在社會立足。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由於大學招生人數少,上大學的機會少,所以就有了高考;由於中學小學的差別大,教學資源不均衡,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升學考試。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中國是世界第一的應試教育大國,而中國的應試教育廣受國人批判。這裡就來總結下我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帶來的幾個最嚴重弊端:一、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正常來說,小孩子該上幼兒園就上幼兒園,該上小學就上小學,到上初中的年齡就上初中,讀完初中就上高中。孩子的學習都在學校,光學費呀雜務費這些,花不了多少錢。而在我國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好的學校教出的學生,應試能力明顯比普通學校強,這導致許多家長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能讀重點學校。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在批評應試教育是政治正確的當下,一個教育局長卻大談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雖然他的觀點馬上就引發了批判,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說了實話,支持這位真性情的教育局長。
  • 較真:你確定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嗎?
    如果他也搞應試教育,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題,你是素質教育,他是應試教育。好像真的存在兩種不同的教育。我們來分析一下。有人說,為考試而教,就是應試教育。為學生全面發展而教,就是素質教育。首先,無論什麼教育,我們的學校根據什麼來教學呢?國家有課程標準,有統一頒布的教材,其中規定了必須滿足的課時。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前段時間某校大門遭到學生家長圍堵要求校長下課一事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再次掀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也不是教育工作者,說不出兩者的什麼哲理關係,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更貼切地說,作為一個家長,我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素質教育也是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大事,主要體現為一種「發展潛力」,學生素質越高,發展潛力越大,越容易成才。問題在於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體現。
  • 淺談:素質教育的內涵
    一,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三大基本任務:培養身體素質,培養心理素質,培養社會素質。我以前對素質教育是有誤解的。我以為素質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後來上了初中,聽說小學被拆了。農村的教育。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做點事情。二,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左還是右?
    此事被輿論解讀為「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低頭」。 在筆者家鄉青島的家長圈裡,也有類似的爭議,到底要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給每一個家庭帶來選擇的困惑。彈殼覺得解決問題的關鍵並不在簡單地選擇哪種模式,任何結果都是在既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發生的,作出選擇的關鍵在於看清問題背後隱含的信息,進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做一個有利的選擇。
  •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一、「素質教育」VS「應試教育」,這幾年,南京家長已瘋了很多次 南京一中的回應書,對家長們做出了關注「新高考」的保證,雖然沒有放下素質教育的大旗,但卻有很多人說,這是「素質教育」對「應試教育」的低頭。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家長要求校長下課,高中不需要素質教育
    南京一中的校長尤小平,他是特級教師,做過多年的校長,只是他自從擔任南京一中的校長後,認為應試教育對孩子智商有妨礙,一直推行素質教育。這次的高考成績一出數據,就讓家長看到了他的素質教育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是不可取。
  • 素質教育不如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該如何搞?
    可惜家長有點急功近利,拿北清率來衡量素質教育。南京各校公布了高考戰報後,家長們把各校的成績放在一起比較,發現二流學校二十九400分以上達68人,比南京一中多出兩倍多,兩所學校的高分的差距竟如此大。於是追求清華北大名校的家長們就責難南京一中搞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傻傻分不清?簡單理解素質教育的意蘊
    自從素質教育這一概念被提出以來,學界對素質教育的意蘊、內涵進行過許多大大小小的討論、交流,目的是完善素質教育理論、更好地將素質教育應用於教育實踐中。除此之外,此舉也是為了儘可能地減少學者之間關於素質教育這一概念與實施方法的不必要的分歧,以期儘可能地減少對素質教育的錯誤解讀和素質教育實施方法上的錯誤。然而,不可否認和難以避免的是,就如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每個人對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和素質教育實施方法的理解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