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2020-08-05 薩妮兒


南京一中上熱搜了,作為倆娃媽媽和熱衷教育的南京市民,我認真關注了這個新聞。

事情是這樣的。

高考成績出來後,南京一中的學生家長冒雨在校門口聚集,紛紛拿著「一中不行」的標語,激烈喊話。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南京一中是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重點中學,更是南京第一所公辦中學,一所歷經風雨的百年老校。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再看風波中心的一中校長,現任校長尤小平,著名數學教師,曾任多所重點中學校長,履歷很漂亮,人也應該很有能力,這次被家長們「請下課」,主要是因為「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那麼南京一中的成績,到底差在哪?

根據官方數據,南京一中2020年高三559人參加高考,一本達線人數533人,一本達線率95.34%。另外,三個崇文班一本達線率100%。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但是,一中高分層表現差強人意,僅有20人達到400分以上(江蘇高考滿分480),比起當年中考錄取的分數,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家孩子高分進,低分出,被耽誤了。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就此次事件,南京一中也發布了《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表示學校將更關注高考,為應對新高考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方法。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回應一出,鬧事的高一高二家長,才稍微放了點心。

一、「素質教育」VS「應試教育」,這幾年,南京家長已瘋了很多次

南京一中的回應書,對家長們做出了關注「新高考」的保證,雖然沒有放下素質教育的大旗,但卻有很多人說,這是「素質教育」對「應試教育」的低頭。

說到素質教育,不得不提起「南京家長已瘋」的梗。

2019年9月份開始,南京各中小學紛紛按政策給學生們減負,不布置筆頭作業,減少考試,什麼單元考、周考、月考,統統取消。

這對於習慣了孩子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家長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很多家長覺得,不考試,我怎麼知道孩子最近學得好不好?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先不論小學初中,就拿南京一中來說,這種公辦重點高中大搞「素質教育試驗」,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小範圍試點,但效果好不好呢?

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貼吧,論壇,微博,學生家長對一中褒貶不一。我總結了有代表性的觀點:

家長認為,高中階段還是要以應試教育為主,不願自己的孩子在高中成為「試驗品」,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而不少學生認為,一中的整體氛圍是孩子們喜歡的,並且不應該以分數論英雄,反對唯分數論,一中學生的後勁是很強的,在大學裡和工作崗位上都能表現很好。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看來,素質教育,受孩子們歡迎,但很讓家長們憂心。

我認為,《南方都市報》針對此事的評論文章,觀點很中肯,「在整個社會還處在應試教育激烈競爭的背景下,高考競爭壓力較之過去有增無減,南京一中探索素質教育,無疑會成為吃虧的一方。」

好,暫且按下「素質教育試驗」不表,我們再來看看目前的高考和錄取機制。

江蘇高考改革,12年來牽動了所有家長的心,「3+2」模式被譽為對偏科寬容度最低的模式。

拿今年的江蘇省文科狀元來說,因為選修歷史只拿到B+,雖然考了430分的高分,仍無緣清北。

明年,江蘇高考又要變動了,新高考將採取「3+1+2」的形式,總分恢復750,文理滲透更強,對高分的追求不變。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高校招生錄取,又是更複雜的標準,由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共同決定。

其中,綜合素質評價屬於參考項,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

但是,這個綜合素質評價,在很多地區,仍然只是走個過場,真正重要的,還是考試成績。

二、現有高考機制下,素質教育適不適合普通人家的孩子?

我想把話說的嚴謹一點,想要走高考獨木橋,來決定人生開端高低的孩子,在目前的高考形式下,和社會競爭大環境下,高中階段,還是需要以提高成績為主。

最簡單的例子,現在,一些優秀線上教育平臺招聘老師,都只招收清北畢業生,高薪高階的工作機會,永遠向高階高分的學校,打開更寬的大門。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如果,你想通過高考,改變人生軌跡,哪怕只是想給自己的未來,打開一個更好的局面,那你只能,努力把分數再提高一點。

我了解的三十多歲的朋友,實現財務自由,或者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高薪的,一部分來自985,一部分來自海外名校,一部分家境本來殷實,只有寥寥幾位,可以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從普通大學畢業。

而他們付出的辛苦與代價,跟高中三年拼命學習比起來,多太多了。

名校畢業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更好的臺階,更好的資源,更好的人脈。

有沒有名校畢業過得慘澹的?有,但跟普通高校比起來,少之又少。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高考,是社會現狀下,最直接的階層晉升方式,對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機遇難得。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不會因為懶惰,就隨便去上了當初那個大學。

雖然我知道,人生路漫漫,大學只是一段經歷,但這十幾年的辛苦,如果我能復讀去上一所更好的學校,它們一定會更有價值一些。

三、如果可以選擇,在低年級考慮素質教育

我不會談素質教育色變。反而,我給孩子選擇的,是當地一所被冠以「素質教育」頭銜的小學。

我不反對提高孩子的應試技巧,但我認為,起碼孩子的小學階段,更重要的能力,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對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內驅力的保護,在這點上,素質教育做得更好一些。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素質教育,是國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們作為家長,也一定要眼光更加長遠,全方面考慮孩子真正需要的能力。

拿我自己的環境舉例,南京,我學區的公辦小學,下午3點左右放學,作業不多。

這就給家長更大的機動性,更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擔子會更重些,孩子發展的空間也就更多些。

在我看來,選擇素質教育,有兩種選擇方式。

第一,通過興趣班或課外班,培養孩子多學科全面發展

既然公辦放學早,就可以結合孩子興趣,加上一些課外班的內容,現在的孩子,大多琴棋書畫樣樣學,學著學著,就能篩選出來孩子真正喜歡的內容,一直發展下去。

增加閱讀時間,增加遊學時間,城市中的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圖書館啊,公園啊,博物館啊,周末、節假日都可以帶孩子常去轉轉。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增加運動項目,給孩子更多運動時間,在自由玩耍中,孩子也收穫很多課堂上無法習得的能力,比如協作、團隊意識、創造力。

很多人認為,公辦教育這樣的改革並不公平,把更多的教育權回歸家庭,很多父母比較忙或者教育水平低的家庭,無法給孩子提供與學校相當的教育能力。

不置可否。但政策已經這樣的話,我們只能靠自己變中求勝。

我今天剛剛讀過一篇文章,筆者在一座小縣城生活,孩子在農村長大,把孩子接回身邊後,她下定決心好好培養孩子,就省吃儉用給孩子買了很多書。

從此,她一有空就陪孩子閱讀,孩子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可以帶給孩子更廣闊的眼界,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力,專注力,最終,孩子成為縣城裡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

我想,如果你無法選擇更多,就努力選擇一種,就是閱讀。

第二,選擇適合的民辦

我給孩子選擇的小學,學費是另一所以成績著稱的民辦小學的70%,是離家最近民辦小學的50%,跟公辦+5天的興趣班相比,價格相當。

學校的選修課內容非常豐富。你沒有辦法單從選修課就學深、學精,但你可以通過廣泛接觸,明確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從而堅持下去,讓興趣驅動孩子更深入的學習。

學校非常重視閱讀,哪怕沒有食堂,也要修一座大大的漂亮的圖書館,平時,周末,寒暑假,孩子都可以來借書看書。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在每間教室裡,還有一個書架,擺滿了書,每天中午休息的時間,課間,孩子都可以隨時閱讀。

一位二年級的學生家長跟我分享,她家孩子小學前一個字都不認識,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已經可以自主閱讀全是文字的書了,這就是大量積累的結果。

學校的戶外運動時間很多,5天的選修課中,也有必選一門運動項目。

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運動習慣,不但有利於他們的大腦發育,更會幫助孩子提高心肺功能,強身健體,減少近視發生率。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相比通過刷題獲得的應試技巧,我更重視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到現在,我家孩子課外都是線上課,價格實惠一些,但對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較高。

我們從小注意保護他的專注力,培養他自主學習的能力,他會按照流程,預習,上課,複習,基本都自我監督。

課程會有反饋系統,所以他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自主追求更好的結果,我完全不幹預。

我想,等到中學階段,孩子的性格發展趨於穩定,興趣愛好基本定型,良好學習習慣和內驅力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追求成績,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打拼,是自然而然的事。

應試教育贏了?給兒子上的素質教育小學,但這次我不站南京一中


結合目前的形勢,我認為,應試教育,應該在低年級的基礎教育中讓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但是,素質教育,要量力而行,要分階段;面對高考,除了知識積累,大量練習訓練應試技巧,依然是一條不能鬆懈的路。

幫孩子打好「學習力」的基本功,在未來的路上,越走越遠。

關注@薩妮兒,成長的路上,給你溫暖與力量。

相關焦點

  • 南京一中VS衡水中學,素質教育的慘敗,應試教育的完勝?
    在江蘇省2020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南京一中校門口被眾多學生家長圍堵,原因是今年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很不理想。據悉南京一中今年高分段(400分以上)的考生僅有20人。作為對比,南京二十九中高分段考生則為68人,並且其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
  • 南京一中校長被喊「下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沒有「中庸之道」
    反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2017年中考錄取分數只有589分,但在2020年高考中達到400分以上的高達68人,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和很多當年錄取分數不如南京一中高的中學相比,南京一中在高分考生人數上明顯落後。
  • 南京一中道歉,是素質教育的「滑鐵盧」,還是應試教育的勝利?
    江蘇省的高考一直在朝著素質教育方向發展,而南京一中的校長也是在力推素質教育,根據媒體的報導,南京一中校長曾經任很多所著名學校的校長、副校長,專業能力也很強。雖然學校沒有明確承認要向應試教育方向傾斜,但從這些字眼可以看出,這就是典型的衡中模式,因此有一些專家認為,南京一中的《告家長書》其實是素質教育開始向應試教育低頭。
  •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南京——你真的想好了嗎?
    既然高考是公平的,那麼應試教育就是公平的。你能接受高考,就應該接受應試教育。 大家可能沒有關注到,其實考教師資格證、導遊證、法律從業資格證等各種證件的過程,不都是考前瘋狂看書做題的「微型應試教育」嗎? 回過頭來談所謂的素質教育,只不過是把應試教育花在學校裡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課下補習班。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家長要求校長下課,高中不需要素質教育
    這樣比較,明擺就是南京一中的教學是不給力,家長非常不滿意,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校長不重視高考。2、 校長重視素質教育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南京一中的高中教學失敗的原因在校長這裡,能作南京一中的校長當然也不是等閒之輩。
  • 南京一中校長認錯道歉?到底是素質教育輸了,還是應試教育贏了?
    但是自江蘇省2020年高考分數公布至今,南京一中高考成績下滑,不少家長聚集在南京一中門口,喊話校長,要求校長下課事件在網絡上持續引起熱議。這種教育比較重視人的的思想道德素質。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互相對應,但並非絕對對立的。在這裡Y老師說句公道話其實素質教育沒有任何錯誤,家長也沒什麼錯因為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一個好成績以後好出人頭地。
  • 南京一中「認錯」,搞素質教育考不過搞應試教育的,這是倒退嗎?
    最近關於南京一中的新聞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熱議話題。單從高考升學這方面講,南京一中不愧是重點高中,從一本率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同樣是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對此我認為其實很多人們應該跟我有比較類似的觀點:我們作為家長其實不太會反對搞素質教育的,素質教育的諸多好處不是不能夠理解的,但是當它影響到了應試能力的時候,我們很多人就會認為這是「得不償失」的改變。
  • 南京一中「認錯」,無論是應試or素質教育,家長要的是孩子前途
    這幾天,關於南京一中的新聞,在這個高考季成了熱點話題。事情起因於今年的高考成績。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後,南京一中校長被該校高一、高二學生家長點名批評,眾多家長冒雨圍堵在校門口,手舉「一中不行」「校長下課」等抗議標語,理由是該校2020年的高考成績不甚理想。但是南京一中,2020年高考一本率95.34%,這個成績也不低了。家長為什麼還鬧呢?
  • 南京一中VS南京二十九中 素質教育全面落敗於應試教育?
    提起南京的高中名校,不少人第一會想起南京外國語學校,這所學校每年保送國外名校人數數不勝數,保送清北人數更是常年穩居江蘇第一;也有人會想起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所百年名校培養了57位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然而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南京一中和南京第二十九中,其中南京一中推行的是素質教育,南京二十九中推行的是應試教育,不少南京家長也稱之為「縣中模式」。
  • 南京一中事件再次引發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之間的爭議
    今年江蘇省高考成績出爐後,一所重點中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那就是南京一中。事件的起因是南京一中校長力推素質教育,不去看重學生的分數。於2017年高分考入南京一中的一批優秀學生經歷了這個學校特有的素質教育後,於今年參加高考,考出的成績令人咋舌。
  • 應試與素質教育再起爭議,南京一中校長道歉說素質教育走到頭了?
    知乎上一條關於「南京素質教育」的話題頂上了熱搜,646萬的熱度。矛頭直指南京一中,高分進校、低分高考,南京一中因為高考400分以上的學生不多被家長點名要求早在之前,南京試點素質教育的時候,學校不讓排名、不公布分數、更不允許按成績分班。試點開始後,甚至會對學校進行突擊檢查,翻看學生書包,看有沒有卷子、課外輔導書之類的東西。這一試點,可真是把家長給愁死了。
  • 南京一中家長喊話「校長下課」,學校「認錯」,真是素質教育輸給應試教育?
    有人說,這是素質教育的失敗,是向應試教育低頭。離開了升學率,素質教育什麼都不是。換言之,所有推進素質教育的教改能得到家長支持,都離不開升學率這條生命線。對這種說法需理性分析。首先,沒有一所高中當前完全沒有應試傾向,推進所謂的「素質教育」,包括南京一中。
  • 南京一中事件的反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搞素質教育不影響應試成績 這次爭議也表明,很多人依然對素質教育有所誤解,認為「搞素質教育,就是不抓學習,輕視高考」。 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重要問題,素質教育並非排斥分數和考試。它和應試教育的區別,是考試在整個教學內容和目標中,所處的地位和比重。 怎麼區分?
  • 天津中考效率緩慢讓人焦慮,南京一中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
    ,還有討論「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區別的,總之是家長們的心都操碎了。三年前(2017年)中考分數公布後,南京一中全市掐尖,將631分的學生盡收囊中,南京二十九中招收中考成績589分的畢業生,但經過三年長跑,南京二十九中學高考高分段人數竟然是南京一中的兩倍以上。憤怒的家長在學校門前舉牌抗議。認為該校教學強度不足,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必然對立的嗎?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一本率,這是令每一個中學教師校長都驚豔的數字,但僅因高分層人數不如另外一間中學,就被家長集體舉牌抗議,要求校長下課,著實讓人驚掉下巴。令人深思的是,幾年前,衡水中學申請到江蘇開辦一間分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否決了,理由是江蘇省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專事應試教育的衡水中學不適合江蘇。沒想到今天力主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中尤校長竟被要求下課,諷刺意味可謂深矣。我在高中任教已超三十年,長期以來深感升學壓力巨大,沒想到這次南京一中事件仍刷新了我的認識,深為尤校長嘆息一聲,當這校長,豈是壓力山大一詞可形容得了?
  • 南京一中VS二十九中,素質教育重要還是應試教育重要?
    南京今年高考早已結束,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附金外不必多說,依舊是位列前茅,今年二十九中的高考成績也很不錯,但是同樣位列「六大」的南京一中,卻受到了家長們的抨擊。甚至校長被喊話「下課」,稱孩子們是高分進校,低分高考。
  • 談談「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的困境
    這次南京一中的高考的整體情況很差嗎?看下面這喜報,不差。可是對比當初的生源質量,尤其是和南京的二十九中比,家長們必然不平衡了。2017年,南京一中中考錄取分631分,位居全市第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只有589分。三年後高考,後者達到400分以上學生人數高達68人,南京一中只有10個人,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
  • 南京一中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搞素質教育是在玩火嗎?
    2017年,南京一中中考錄取分631分,位居全市第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只有589分。三年後高考,後者達到400分以上學生人數高達68人,南京一中只有10個人,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南京一中被指責「高分進校,低分高考」。高考之後,家長點名要求校長下課。家長的矛頭,直接指向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雖然尤校長是江蘇省名師,但他搞素質教育,不狠抓學習。
  • 當南京一中的素質教育影響到應試教育,該如何評判?
    近日南京一中也公布了今年高考的喜訊,如果大家看到這個成績可能都會覺得學校真不錯,重點中學就是牛,但也引來了不少家長的不滿原因是自己的小孩2017年是以高分數進入南京一中,但三年後,小孩的成績還不如原來稍差的學校,上400分(總分480分)的人數也比原來稍差的學校少很多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南京一中的「低頭行為」,表面上看仿佛是「應試教育」大勝「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