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南京——你真的想好了嗎?

2020-12-17 騰訊網

教育和醫療,最能挑動人的神經。教育決定下一代,醫療關乎前一輩。

相較於父母,很多人關心孩子更多一些。所以,大家關注教育比醫療更多一些,這也是教育盛產焦慮的原因(傳說中的社會G點)。

NO.1|

這是網傳前不久發生的「南京一中事件」,事件的起因似乎是中招生源質量與高考成績不匹配,對於事件本身小編不予評論。今天,只給大家列舉幾個事實:

1,相較於其他地市,南京的學生上課時間短,作業少,課外補習多,考試能力自然而然就略顯不足。這裡可能會有人問:你有數據嗎?確實沒有,就憑感知和了解。

2,南京和其他地市一樣共用高校招生資源池。說的簡單點就是:大家一起搶各高校招生名額。相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和資源等,這裡更加公平:不會因為你是省會或者你是親兒子而多給你分配名額。

3,隨著中美關係以及國際環境的日趨複雜化,這樣的狀態可能會維持很久,直到中國登頂第一併實現對第二名的碾壓,或者我們被第一名碾壓,總之一山不容二虎。由此可知,未來的出國過程難度增加且不說,出國學成之後的前景也是堪憂的。

4,明年起,江蘇省高考將啟用全國卷。全國卷可不考核你英語口語有多棒,也不關心你是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不會對素質教育薰陶下相較於同齡人略顯成熟穩重的外表多看一眼。全國卷,只看分數。

5,家裡有礦的,不管什麼高考成績都能上好學校的,考什麼學校無所謂的,可以忽略以上四點。但是這些人能有多少?10%有嗎?即使有,剩下的90%普通人怎麼辦?唯一出路就是應試教育。

NO.2|

大家不要神化素質教育,也不要妖魔化應試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字面意思是應對考試的教育。放到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應對的不就是高考嗎?高考公平嗎?不能說絕對公平,最起碼目前找不到比高考更公平的方式了。既然高考是公平的,那麼應試教育就是公平的。你能接受高考,就應該接受應試教育。

大家可能沒有關注到,其實考教師資格證、導遊證、法律從業資格證等各種證件的過程,不都是考前瘋狂看書做題的「微型應試教育」嗎?

回過頭來談所謂的素質教育,只不過是把應試教育花在學校裡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課下補習班。你素質教育學得好,比同齡人都成熟穩重見多識廣還多才多藝,但最後別人是985,你是211,怎麼辦?目前國內的就業環境仍然是更看重好學歷高學歷的。

有一種觀點被大家普遍認可:在沒有直轄市保護的前提下,誰素質教育搞的越多,誰在高考面前就會被淘汰。其實這樣的觀點還是有點偏頗,不一定非要享有壟斷的高等教育資源,只要能夠單獨鎖定資源就行。簡單點:單獨給南京分配名額,這個名額可以不是壟斷的,但要公平。能夠實現這種方式,搞什麼教育都行,反正別的地市搶不了我們的名額(意思跟直轄市保護差不多,只是我們並不要求壟斷過多資源)。ps:這種狀態下,29中和南外的關係跟中美關係一樣,也是一山不容二虎。他們倆必須有一個要消失,因為沒有別的地市搶名額,學校之間模式不同也會互相搶的。

NO.3 | 叄

那麼,從素質教育往應試教育轉變,難嗎?就像科學家分析的那樣,阻力很大。不願意過苦日子的老師會阻止,部分想要素質教育(這部分人雖少但能量很大)的人也會阻止,以校外培訓為生的培訓機構及其附屬利益集團更會阻止。

怎麼樣才能促進由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轉換呢?通過三年全國卷考試的磨練,成績夠差(這可能會犧牲三屆考生許多家庭的前途,真的不忍心看到)或許才能促進從上到下想要改變。前面我們說過了,高考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你省會或者親兒子而佔到什麼便宜,那麼作為十三太保的其中「一寶」,南京為什麼要比其他寶寶差呢?

確實,應試教育是要犧牲的。拿小編為例,小學的時候特別喜歡寫散文和詩詞,還經常被老師拿到班級上分享。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專門找到我,說:小升初考試成績是初一分班的重要依據,考試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寫散文和詩詞,會翻車的。這裡多說一句,小編的這位恩師(是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很有智慧,為了實現權力平衡,小學的時候就實行「三班長輪流執政」制度,這也是小編從小關心政治的重要原因。就這樣,第一次放棄了喜歡的散文和詩詞。

到了初中,剛有回歸散文的苗頭,又被時任班主任給澆滅了:記得三年後的中考寫散文是不行的。結果是,小編又一次妥協了,只是這次,是和散文道永別。

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有。我們叫南京都市圈,所以可以從都市圈維度找出路。南京都市圈城市尤其是離南京比較近的鎮江、揚州、滁州和馬鞍山(看中安徽模式的去安徽城市,看中江蘇模式的去江蘇城市),把你們的應試教育搞好,憑藉房價和教育優勢,這次真的可以揩到南京很多油。

突然發現,話匣子打開了竟然寫了這麼多。俗話說的好,關心則亂。作為父親,肯定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公平的教育(高考)環境。作為深愛南京的普通市民,當然也希望南京能更好。

NO.4 | 肆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南京——你真的想好了嗎?

相關焦點

  • 南京一中道歉,是素質教育的「滑鐵盧」,還是應試教育的勝利?
    雖然學校沒有明確承認要向應試教育方向傾斜,但從這些字眼可以看出,這就是典型的衡中模式,因此有一些專家認為,南京一中的《告家長書》其實是素質教育開始向應試教育低頭。素質教育與成績其實,我們的教育是應該以素質教育為主,還是應該以應試教育為主,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10多年。
  • 素質教育一定好嗎?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最近,南京一中校長因推行素質教育,導致學生高考成績慘澹,被眾多家長要求下課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針對此事,今天跟大家聊一個話題:應試教育真的無一是處嗎?推翻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似乎一直是很多教育專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們鼓吹素質教育,鄙視毫無人性的填鴨式教學。
  • 南京一中「認錯」,搞素質教育考不過搞應試教育的,這是倒退嗎?
    最近關於南京一中的新聞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熱議話題。單從高考升學這方面講,南京一中不愧是重點高中,從一本率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一時間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問題又成為了人們的熱議話題。今年我孩子小升初,在我們去一所新辦的民辦學校諮詢的時候,我們家長們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你們是高素質教育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說真的,如果對方校長回答的的是「我們是素質教育」的話,我敢保證,當時我們就會掉頭就走。
  • 南京一中VS二十九中,素質教育重要還是應試教育重要?
    那麼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到底是素質教育重要,還是應試教育重要呢?在南京來說,二十九中是大家比較公認的「縣中」模式,也就是說會舉全校之力,去抓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一切以提分為目的,各種早晚自習、周末補課、寒暑假補課,不光有老師們的參與,也有家長們的積極幫助。
  • 應試與素質教育再起爭議,南京一中校長道歉說素質教育走到頭了?
    知乎上一條關於「南京素質教育」的話題頂上了熱搜,646萬的熱度。作家拾遺說過這樣一番話:「如果你不是中國金字塔頂尖那5%的人,而只是中產階層或中下階層,還反對應試教育大談素質教育,那是真的非常蠢。」因為你面對的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現有的應試教育,成績好壞才是最重要的根據。各種升學考試不會因為你是否減負而降低難度,重點大學也不會因為你減少了學習時間,還照樣降低他們的門檻。應試教育也有它的可取之處,能讓孩子時刻保持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素質。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必然對立的嗎?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一本率,這是令每一個中學教師校長都驚豔的數字,但僅因高分層人數不如另外一間中學,就被家長集體舉牌抗議,要求校長下課,著實讓人驚掉下巴。令人深思的是,幾年前,衡水中學申請到江蘇開辦一間分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否決了,理由是江蘇省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專事應試教育的衡水中學不適合江蘇。沒想到今天力主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中尤校長竟被要求下課,諷刺意味可謂深矣。我在高中任教已超三十年,長期以來深感升學壓力巨大,沒想到這次南京一中事件仍刷新了我的認識,深為尤校長嘆息一聲,當這校長,豈是壓力山大一詞可形容得了?
  • 採用素質教育的南京名校,敗給了應試教育的普通縣級中學,悲哀!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前幾天發生在南京一中的事件,竟然被判為新聞,限制推薦,不得已,我只能再就此事重新寫一篇文章了。我之所以抓著這個事件不放,是因為這個事件很值得我們父母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支持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呢?這個事件很有啟迪意義。
  • 較真:你確定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嗎?
    關鍵是,當初南京一中的中考錄取線是631,高考一本率是95.34%,而二十九中的錄取線為589,高考一本率卻達到了96.13%,400分以上分數段的學生更是有68人。一中作為當地名校,入學分數又這麼高,這樣的&34;,讓家長覺得學校耽誤了他們孩子的前途。問題在哪裡呢?家長認為,是學校大搞素質教育,輕視高考,造成的。
  • 南京一中VS南京二十九中 素質教育全面落敗於應試教育?
    提起南京的高中名校,不少人第一會想起南京外國語學校,這所學校每年保送國外名校人數數不勝數,保送清北人數更是常年穩居江蘇第一;也有人會想起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所百年名校培養了57位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然而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南京一中和南京第二十九中,其中南京一中推行的是素質教育,南京二十九中推行的是應試教育,不少南京家長也稱之為「縣中模式」。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家長要求校長下課,高中不需要素質教育
    這封信沒有說到素質教育的問題,也沒有說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但是在字裡其實已經間接地承認在2020年的高考教學中的確是失敗。當然校長下不下課,不是家長能主導,也不是家長最關心,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學校能不能重視高考,能不能讓孩子能考出好的成績。
  • 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再度掀起
    這兩天,好多微信群都炸了,大家紛紛在討論一個熱門新聞:南京的一所超級名校在高考中400分以上的人數在全省重點中學中排名倒數,家長們跑到學校去要求換校長。而校長迫於壓力,不得不公開道歉,表示自己長期以來的素質教育是錯的,從現在開始會增加教學壓力,向應試教育看齊。事實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南京一中的「低頭行為」,表面上看仿佛是「應試教育」大勝「素質教育」。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最近,南京家長和浙江家長們相繼經歷了新一輪中小學生減負政策的洗禮。這不,南京最近搞了個素質教育試點,不準補課、減少考試還不公布分數、提前放學,率先引發了家長們的一頓吐槽。作為鄰省的浙江也忍不住了,馬上把擬了的減負方案公布,又吸引了一大波火力。
  • 南京一中和衡水中學,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效果如何?
    今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後,在南京一中校門口出現了很多家長,原因是今年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很不理想,今年400分以上的考生只有20人,而南京二十九中高分段考生為68人,並且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而在中考錄取的時候,南京一中的分數線是631分,而南京二十九中的錄取分數線為589分。
  • 南京一中VS衡水中學,素質教育的慘敗,應試教育的完勝?
    對於南京一中今年高考成績不好的問題,很多家長將其歸結為學校大搞素質教育的原因。提到素質教育,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另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應試教育。雖說如今的高考招生錄取已經開始向綜合素質招生前進了,但文化課分數仍是決定性因素。老百姓都是務實的,只要這一點改變不了,素質教育永遠不可能落地開花。三是基層教育惡性競爭讓素質教育缺乏生存空間。當大家都在搞素質教育的時候,自然會在學習文化課方面減少時間的投入。如果某個地區或學校自己再偷偷搞應試教育,那麼成績上一般會立刻突顯出優勢來。
  • 南京一中校長被喊「下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沒有「中庸之道」
    所以,家長們把矛頭指向該校的素質教育試驗,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今年南京一中高考成績表現不佳,是不是可以說素質教育就錯了?答案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南京一中面臨的尷尬是普遍存在的,在整個社會還處在應試教育激烈競爭的背景下,不僅素質教育的探索止步不前,應試教育反而還被強化,高考競爭壓力較之過去有增無減,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一中探索素質教育,無疑會成為吃虧的一方。
  • 南京一中校長認錯道歉?到底是素質教育輸了,還是應試教育贏了?
    這種教育比較重視人的的思想道德素質。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互相對應,但並非絕對對立的。在這裡Y老師說句公道話其實素質教育沒有任何錯誤,家長也沒什麼錯因為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一個好成績以後好出人頭地。在現在的家長眼中只有孩子考上了985的名校才是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而對於素質教育家長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才會導致變成現在這樣。南京一中校長錯哪裡了?
  • 南京一中事件再次引發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之間的爭議
    今年江蘇省高考成績出爐後,一所重點中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那就是南京一中。事件的起因是南京一中校長力推素質教育,不去看重學生的分數。於2017年高分考入南京一中的一批優秀學生經歷了這個學校特有的素質教育後,於今年參加高考,考出的成績令人咋舌。
  • 我們怎樣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呢?
    近日,由「南京一中事件"引發起兩種教育模式的熱議,我們怎樣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呢?一、其實素質教育本身與應試教育並無矛盾。從南京一中的告家長的一份信中只能感覺到該校可能偏片追求了學生減壓、放鬆;可能偏片追求了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對高考考試太缺乏了研討和指導了。其他的不清楚不敢亂說,而我們這裡素質教育的亂象太多,太假是顯而易見的。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下面是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的一段話,「我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該來說,就應試教育而言,我們目前的狀況已經是做的全方位成功了,所以,你說讓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PK,那麼,顯然素質教育就是小弟弟,根本無法抗衡,而且應試教育隨著這幾年的發展,越演越烈,是時候要降降溫了,那如何降溫呢,這又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