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一篇關於前幾天發生在南京一中的事件,竟然被判為新聞,限制推薦,不得已,我只能再就此事重新寫一篇文章了。
我之所以抓著這個事件不放,是因為這個事件很值得我們父母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支持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呢?這個事件很有啟迪意義。
就在前幾天,高考成績公布後,南京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很多網友可能也沒有關注到,因為這個新聞並沒有上新聞熱榜。
具體經過就是南京一中的高一高二家長冒雨聚集到校門口,抗議示威,舉著「一中不行」「校長下課」等標語要求校長下臺,認為他的教育方式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而事實上,南京一中599人參加高考,考上一本的有533人,錄取率為95.34%。如果光看這成績,南京一中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作為外人我們可能就會覺得家長這是在無理取鬧。一本上線率都超95%了,還有啥不滿意的?
事實上呢,家長還真不是無理取鬧,他們有數據說話。
看下圖,上面標有南京幾所高中2017年的中考錄取分數和本年度的高考成績,因為他們其實都是同一批次的學生,2017年參加中考,今年再參加高考。
重點對比南京一中和二十九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中考錄取時,一中的錄取分數是631分,而二十九中錄取分數是589分。也就是說,當年中考錄取時,一中招收的學生要好於二十九中,畢竟分數線高了42分。那麼按照正常邏輯,3年後的高考,一中也應該是好於二十九中的,而事實呢?一本錄取率,一中是95.34%,二十九中是96.13%;400分以上人數,一中10個,二十九中68個,一中可謂是全面敗給了二十九中。
那些高一高二的家長,你說面對這種情況,他們能不擔心嗎?當初費心費力,用高分才進了一中,結果一中的教育反而是耽誤了孩子,他們能不生氣嗎?相當於花高價買了一個殘次品,可不就來抗議了?
那為什麼南京一中教育失敗呢?
說白了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一次PK。
南京一中的素質教育VS二十九中的應試教育。
南京一中是南京的老牌名校,最近幾年一直響應國家的號召,實行素質教育,嚴格的說,實行素質教育的要不止他們一家,南京的老牌名校基本都在探索素質教育。
從網上流出的資料看,南京一中的素質教育活動還是比較豐富的。
比如排球隊、交響樂團等社團,活動,
邀請西洋棋大師來學校給學生講座等等,還有年級朗誦,國家公祭儀等等社會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
當然,學校還有其他的素質教育措施,比如不許補課,也不排名,還突擊檢查,不允許書包裡有卷子,把45分鐘的課縮短成了40分鐘等等,目的就是不讓孩子讀死書,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
這樣的素質教育好像是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教育方式,如果我是這個學校的學生,我肯定感覺特別幸福,花高分進來也值。
而二十九中呢,在南京屬於第二批次的高中,多年來一直採用「縣中模式」,就是我們所謂的應試教育,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簡單地說,縣中模式的學校就做好兩件事:一是刷題;二是洗腦,讓孩子愛上刷題。
而這樣教育的結果是這兩年採用了縣中模式的二十九中,高考成績蹭蹭的往上漲。新華社都曾發文稱,實行「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些優質高中,高考成績多年不敵省內一些縣級中學。
你說是該為逆襲的二十九中這一類縣級中學高興呢,還是為採取了素質教育的中學而悲哀呢?
總結
顯然,在高考面前,我們一直以來倡導的素質教育是完全敗給了應試教育。
以前,我們也學可以自欺欺人,說素質教育不一定會導致成績差,不一定會影響高考。但是現在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面前,我們確實是無話可說。此次事件,算是狠狠地抽了素質教育一耳光。
而作為家長,作為教育從業者,我們也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
在高考制度面前,素質教育還有前途嗎?
作為父母,你會讓孩子選擇應試教育呢,還是選擇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