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校長檔案

  石鑫: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中學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重視體育工作校長、江蘇省會考先進工作者、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個人。

  石鑫校長眼中適合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就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需求的教育,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求的教育。

  業內和坊間都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說法,而江蘇省海門中學則是南通教育當之無愧的標杆。多數人認可這個答案時首先會想到它多年來漂亮的高考成績單,2018年海門中學高考本一上線率達94.3%,本二上線率100%。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說,「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不矛盾,更不是對立面。教育是按照教育規律來辦事,適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適合時代發展規律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張琳 攝像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陳儼

  記者探訪

  北大120周年慶發喜報感謝這所「縣中」

  江蘇省海門中學創建於1912年,時稱「私立海門中學」,其前身為「師山師院」,曾培養出了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校。時任民國教育總長、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親題《海門中學校》校匾。這塊百年傳承的校匾至今仍高高掛在海門中學最顯眼的門頭。

  前一天,石鑫校長剛剛結束了北京之行,他作為全國120位名校長(江蘇有6名)之一受邀參加了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典禮。北京大學向海門中學頒發了喜報,以表揚其在讀學子取得的優異成績,肯定和感謝培養、輸送高素質畢業生的高中。不止受北大、清華青睞,石鑫校長還舉出了南大的例子。2017年海門中學38位學子考入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一位副校長親自到海門中學給準新生頒發錄取通知書。這位副校長說,他第一次到海門中學,來之前特意做了一項統計:南京大學在讀的海門中學學子總共有127人,其中125人的成績排在各院系的前50%,比例相當高。石鑫校長說,這至少說明了三點:一是海門中學的學生後勁足,進了大學仍然認真讀書;二是學習能力強;三是中學開設的課程,給他們後期發展以充分的支撐。

  大眾口中說到的「縣中模式」常帶有歧視意味,石鑫校長談到這一點有些激動,他說,這是對縣區級高中的誤解。「如果他們來看一看就知道了,藝術節、科學節、模聯大會……我們學校的活動豐富多彩。不比大城市裡的學校差,反而有獨一無二的優勢,縣中培養的並不是只會死讀書的學生。」

  重視素質培養,也重視應試能力訓練

  「『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應試能力的培養與素質培養並不衝突。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這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的事。培養高中生具備較好的應試能力,這是必須的。」石鑫校長說。

  海門中學開設了121門校本選修課程,有76個學生社團。連續13年有學生代表江蘇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冬令營。是江蘇同時獲得北京大學「中學實名推薦」資質和清華大學「新百年計劃」推薦資質的4所學校之一,每年有20位左右學生被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錄取。去年江蘇127位同學參加了北京大學暑期夏令營,海門中學有7位。結營考核中,全省第1、4、8、15名都被海門中學「拿下」。海門中學的學生參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通過筆試的,在面試中沒有一個被淘汰。在縣級中學中,自主招生錄取人數連續多年排第一。「怎樣提升學生的素質?學校可以做很多工作,不是把學生放回去就是素質教育。在校園裡,素質教育大有可為。」石鑫校長說,事實證明校內素質拓展不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反而能拓展眼界激發動力。

  「有人說校長是戴著鐐銬在跳舞,又要抓升學率又要抓素質。我認為不應該把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對立起來,教育是按照教育規律來辦事。」

  他的教育觀點

  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金礦」

  海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人性教育,培養有為的人才。石鑫校長解釋說「人性教育」就是「真的科學、善的道德、美的藝術」的結合。就是把每個學生都看成是多元的,把每個學生的潛能看成是無限的,把每個學生都當成「金礦」來挖掘,讓他們在海門中學的三年中,得到最大的發展,讓他們在校園裡得到成就感、歸屬感、價值感。

  為此,海門中學開設了豐富的課程,積極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其中核心的四大類課程包括了價值類課程、拓展類課程、學術類課程、技能課程。海門中學2016屆學生倪梓強記憶力超群,掌握特殊的記憶技巧,多次拿過世界腦力錦標賽冠軍。他目前就讀北京大學,曾在「最強大腦」節目亮相。

  教育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適合的教育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高中學生大部分是17-19歲,這個年齡段,作為學校怎樣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平臺?石鑫校長關注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更在乎同輩對他們的印象。根據這樣的特點,海門中學每年為新高一學生辦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會幹部競選,號召全員參與。「每屆720名左右學生,參加競選的有400多名學生。近100名學生競爭學生會主席、副主席。」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充分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領袖氣質。競選不是來當官,而是鍛鍊培養能力的。讓學生敢於競選,積極參與。很多學生說,來到海門中學,首先毫無疑問是文化知識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開拓了眼界,增加了勇氣。

  打造團結協作的優秀教師團隊

  從教近40年,當14年副校長、9年校長,石鑫感受到,學校就像一臺機器,光是機芯優秀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機器上每一個零件都很優秀才有用。「所以我當校長開始,每次召開教職工大會我都要放一首新加坡阿杜唱的《有你才完整》這首歌,這是一首情歌,但是它的歌名代表了我的心聲,我的理念。讓每一個教職員工感覺到這個學校是我的,這個學校點滴的進步都離不開我。」石鑫認為,學校要辦好,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同時提高教師福利、獎勵優秀教師。

  不能把所有孩子都當天才來培養

  孩子成長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環。石鑫校長談到,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的學業成長,「這是認識上的片面性。第二是把孩子都當成天才來培養。」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缺少前瞻性,常常出了問題才開始考慮。

  石鑫校長建議,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一輩子成長,依靠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飛得多高,走得多遠。「有的人常常有正確的選擇,有人選擇不當,背後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生活、學習中慢慢磨礪培養。」

相關焦點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真的是水火不容的對頭?
    一、「素質教育」、「應試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響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自此以後,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多次寫入教育的政策文件。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沒有應試的教育是「耍流氓」,英美國家都學習中國教育模式
    首先,筆者想釐清的是:「什麼是素質教育?」。百度百科是這樣表述的:「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我們來劃一下重點:「並非反義詞!並非絕對對立!」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參與互動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南京——你真的想好了嗎?
    NO.2|貳 大家不要神化素質教育,也不要妖魔化應試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字面意思是應對考試的教育。放到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應對的不就是高考嗎?高考公平嗎?不能說絕對公平,最起碼目前找不到比高考更公平的方式了。
  • 擺脫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艱難轉變,功利化教育卻勝利了!
    以單純培養學生以應對考試的能力為主要目的教學稱之為應試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的教育稱之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嚴格意義來講,素質教育包含了應試教育。高考結束後的諸多新聞事件,無不充斥著應試教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的弱化,功利化教育的勝利。直言不諱來講,應試教育與功利化教育是孿生兄弟。學前入園、劃片讀小、小升初、初升高,大學畢業後考研就業過程中,是一個拼分數,拼鈔票、房子,當然要拼爹拼爺。
  • 我們怎樣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呢?
    近日,由「南京一中事件"引發起兩種教育模式的熱議,我們怎樣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呢?一、其實素質教育本身與應試教育並無矛盾。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當然包括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且是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方面,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怎麼體現呢?,顯然是考試成績。應當說學習素質和其他素質是相輔相成的,其他素質真正提高了,就會促進學習品能力及學習一成績的提高,反過來知識豐富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又會帶動其他素質的提高。
  • 素質教育一定好嗎?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最近,南京一中校長因推行素質教育,導致學生高考成績慘澹,被眾多家長要求下課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針對此事,今天跟大家聊一個話題:應試教育真的無一是處嗎?推翻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似乎一直是很多教育專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們鼓吹素質教育,鄙視毫無人性的填鴨式教學。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別讓素質教育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
    要不要報跳繩培訓班,當然是一種自由選擇,但逢班必報折射的家長急切的達標訴求,其中的教育理念令人深思。  跳繩是一種簡便易學的運動,如果不參加專業競技,跳繩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只要堅持練習,自然會熟能生巧。按照一年級「一分鐘跳繩」項目規定,男生在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09個滿分,女生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17個滿分。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所謂的「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社會公德教育;4. 世界觀教育;5. 人生觀教育;6. 勞動觀念教育;7. 終生學習教育;8.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按實現範圍來分,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素質教育、社會素質教育、國家素質教育三個層面。素質教育按內容來分,可分為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等。這差不多就是我在各種資料上收集到的對素質教育的簡要陳述。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讓在中國延續了多年的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成為爭論焦點。有輿論認為,這是「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低頭」;也有人認為,在高考指揮棒前,任何脫離應試成績談素質教育的行為,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