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校長檔案
石鑫: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中學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重視體育工作校長、江蘇省會考先進工作者、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個人。
石鑫校長眼中適合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就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需求的教育,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求的教育。
業內和坊間都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說法,而江蘇省海門中學則是南通教育當之無愧的標杆。多數人認可這個答案時首先會想到它多年來漂亮的高考成績單,2018年海門中學高考本一上線率達94.3%,本二上線率100%。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說,「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不矛盾,更不是對立面。教育是按照教育規律來辦事,適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適合時代發展規律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張琳 攝像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陳儼
記者探訪
北大120周年慶發喜報感謝這所「縣中」
江蘇省海門中學創建於1912年,時稱「私立海門中學」,其前身為「師山師院」,曾培養出了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校。時任民國教育總長、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親題《海門中學校》校匾。這塊百年傳承的校匾至今仍高高掛在海門中學最顯眼的門頭。
前一天,石鑫校長剛剛結束了北京之行,他作為全國120位名校長(江蘇有6名)之一受邀參加了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典禮。北京大學向海門中學頒發了喜報,以表揚其在讀學子取得的優異成績,肯定和感謝培養、輸送高素質畢業生的高中。不止受北大、清華青睞,石鑫校長還舉出了南大的例子。2017年海門中學38位學子考入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一位副校長親自到海門中學給準新生頒發錄取通知書。這位副校長說,他第一次到海門中學,來之前特意做了一項統計:南京大學在讀的海門中學學子總共有127人,其中125人的成績排在各院系的前50%,比例相當高。石鑫校長說,這至少說明了三點:一是海門中學的學生後勁足,進了大學仍然認真讀書;二是學習能力強;三是中學開設的課程,給他們後期發展以充分的支撐。
大眾口中說到的「縣中模式」常帶有歧視意味,石鑫校長談到這一點有些激動,他說,這是對縣區級高中的誤解。「如果他們來看一看就知道了,藝術節、科學節、模聯大會……我們學校的活動豐富多彩。不比大城市裡的學校差,反而有獨一無二的優勢,縣中培養的並不是只會死讀書的學生。」
重視素質培養,也重視應試能力訓練
「『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應試能力的培養與素質培養並不衝突。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這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的事。培養高中生具備較好的應試能力,這是必須的。」石鑫校長說。
海門中學開設了121門校本選修課程,有76個學生社團。連續13年有學生代表江蘇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冬令營。是江蘇同時獲得北京大學「中學實名推薦」資質和清華大學「新百年計劃」推薦資質的4所學校之一,每年有20位左右學生被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錄取。去年江蘇127位同學參加了北京大學暑期夏令營,海門中學有7位。結營考核中,全省第1、4、8、15名都被海門中學「拿下」。海門中學的學生參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通過筆試的,在面試中沒有一個被淘汰。在縣級中學中,自主招生錄取人數連續多年排第一。「怎樣提升學生的素質?學校可以做很多工作,不是把學生放回去就是素質教育。在校園裡,素質教育大有可為。」石鑫校長說,事實證明校內素質拓展不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反而能拓展眼界激發動力。
「有人說校長是戴著鐐銬在跳舞,又要抓升學率又要抓素質。我認為不應該把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對立起來,教育是按照教育規律來辦事。」
他的教育觀點
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金礦」
海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人性教育,培養有為的人才。石鑫校長解釋說「人性教育」就是「真的科學、善的道德、美的藝術」的結合。就是把每個學生都看成是多元的,把每個學生的潛能看成是無限的,把每個學生都當成「金礦」來挖掘,讓他們在海門中學的三年中,得到最大的發展,讓他們在校園裡得到成就感、歸屬感、價值感。
為此,海門中學開設了豐富的課程,積極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其中核心的四大類課程包括了價值類課程、拓展類課程、學術類課程、技能課程。海門中學2016屆學生倪梓強記憶力超群,掌握特殊的記憶技巧,多次拿過世界腦力錦標賽冠軍。他目前就讀北京大學,曾在「最強大腦」節目亮相。
教育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適合的教育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高中學生大部分是17-19歲,這個年齡段,作為學校怎樣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平臺?石鑫校長關注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更在乎同輩對他們的印象。根據這樣的特點,海門中學每年為新高一學生辦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會幹部競選,號召全員參與。「每屆720名左右學生,參加競選的有400多名學生。近100名學生競爭學生會主席、副主席。」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充分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領袖氣質。競選不是來當官,而是鍛鍊培養能力的。讓學生敢於競選,積極參與。很多學生說,來到海門中學,首先毫無疑問是文化知識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開拓了眼界,增加了勇氣。
打造團結協作的優秀教師團隊
從教近40年,當14年副校長、9年校長,石鑫感受到,學校就像一臺機器,光是機芯優秀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機器上每一個零件都很優秀才有用。「所以我當校長開始,每次召開教職工大會我都要放一首新加坡阿杜唱的《有你才完整》這首歌,這是一首情歌,但是它的歌名代表了我的心聲,我的理念。讓每一個教職員工感覺到這個學校是我的,這個學校點滴的進步都離不開我。」石鑫認為,學校要辦好,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同時提高教師福利、獎勵優秀教師。
不能把所有孩子都當天才來培養
孩子成長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環。石鑫校長談到,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的學業成長,「這是認識上的片面性。第二是把孩子都當成天才來培養。」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缺少前瞻性,常常出了問題才開始考慮。
石鑫校長建議,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一輩子成長,依靠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飛得多高,走得多遠。「有的人常常有正確的選擇,有人選擇不當,背後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生活、學習中慢慢磨礪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