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素質教育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有家長想一起組個跳繩班嗎?課後一起學跳繩。」據北京日報報導,開學沒多久,一年級新生的微信家長群裡出現了這樣的話。號召一發出,家長們紛紛在群裡報名,不一會兒10人跳繩班就滿員了,「沒趕上這波的別急,咱們再『團』一個新的班。」

  學跳繩也要報培訓班?即便在課外培訓班泛濫的當下,很多網友對此依然感到難以理解,紛紛發出「就差吃飯睡覺也培訓了」「家長需要報父母課堂」之類的調侃。

  其實,跳繩培訓班早已不是第一次聽聞。去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就報導過杭州某跳繩培訓班一開班就爆滿的「盛況」。不止小學生報班,有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小班,家長就想給他報班。

  要不要報跳繩培訓班,當然是一種自由選擇,但逢班必報折射的家長急切的達標訴求,其中的教育理念令人深思。

  跳繩是一種簡便易學的運動,如果不參加專業競技,跳繩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只要堅持練習,自然會熟能生巧。按照一年級「一分鐘跳繩」項目規定,男生在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09個滿分,女生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17個滿分。對於絕大多數孩子而言,這不是什麼難事,個別肢體不太協調的孩子,哪怕從沒接觸過跳繩,稍加練習也能達到30個左右。

  對於協調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並非報個培訓班就可以「點石成金」,關鍵還在於每天堅持跳繩。很多時候,報班之所以能取得顯著效果,並不是教練有多少厲害,而是確保了高質量的練習時間。如果家長能擺正心態,適當降低要求,多陪同激勵,基本上也可以解決問題。尤其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在家長陪伴下進行親子運動是最好的選擇,培訓班並非首選。

  但在現實中,一些習慣於「競爭」的家長,哪一項都不甘有絲毫落後,一旦發現自家孩子與同齡人相比存在差距,立馬焦慮不已。孩子會跳繩的家長沾沾自喜,而孩子沒學過跳繩的家長焦慮萬分,報班成了「落後」家長解決這一問題的首選。

  其實,如果孩子在跳繩方面真的遇到問題,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冷靜分析情況,進而尋求合理對策。但很多家長一遇到問題,就想到培訓班,以至於跳繩班近年呈日益火爆之勢。

  家長完全不必過度迷信培訓班,培養孩子對運動產生興趣更為重要。如果把任何一項運動異化為一種對達標的應付,反而可能抹殺孩子的樂趣。相比於那點簡單的技術學習,家長的陪伴鼓勵更重要,而且也是極好的親子活動。

  窺一斑而知全豹,素質教育為何走了應試教育的老路,足以引發深思。現在的80後、90後家長,大多是在應試教育的薰陶之下成長起來的,應試思維可謂根深蒂固,連跳繩這種本來輕鬆愉快的運動,也視作「壓力山大」的任務,其它更是可想而知。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當然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但家長的教育觀念無疑是成敗與否的一大關鍵。如果這種應試思維得不到有效扭轉,諸如中考體育增加分值之類的改革,落實起來就極易背離初衷。

(責任編輯:武曉娟)

相關焦點

  • 體育教育會不會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
    對分數的執著,體育教育是否又在延續應試教育的老路?帶著讀者的疑問和困惑,記者對專家、老師進行了採訪。  體育教育的主戰場一定是課內  問:提高成績,需要找培訓機構嗎?當然,這需要一套更科學更完整的體育內容和方法體系的支撐,包括:以「體育走班制」為核心的「可選擇性的專項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學生課內外身體鍛鍊內容體系與方法、學生公共安全和運動安全教育內容與方法、富有特色的校內學生體育運動競賽內容體系等。有了這些內容與方法的保障,學生的力量、耐力、靈敏、速度和柔韌等素質也會得到很好發展,他們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績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素質教育也是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大事,主要體現為一種「發展潛力」,學生素質越高,發展潛力越大,越容易成才。問題在於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體現。
  • 每日精點 | 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 1、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體育課日益受到社會重視。 點評:這一輪體育教育偏航的起點,仍與有關部門並沒有真正吃透「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中央精神有關,不去想辦法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而依然奉行以分數定乾坤的老辦法,走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老路子,難怪家長都焦慮了。而當學校教育也並沒有真正重視體育,其實質只能是把孩子和家長一股腦推給教培機構。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參與互動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所謂的「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社會公德教育;4. 世界觀教育;5. 人生觀教育;6. 勞動觀念教育;7. 終生學習教育;8.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按實現範圍來分,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素質教育、社會素質教育、國家素質教育三個層面。素質教育按內容來分,可分為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等。這差不多就是我在各種資料上收集到的對素質教育的簡要陳述。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安徽毛坦廠中學與河北衡水中學,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可以說,這兩所學校是當下教育花園裡最耀眼的花朵,讓人不得不去注視她。在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兩所學校常常被冠以&34;的頭銜。這兩所學校到底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呢?我們逐一分析一下。,針對考試題型千錘百鍊,抓分為主,注重分數提升,忽略學生內在需求,應試教育的結果就是高分低能。
  • 淺談素質教育對外語教師素質的要求
    關於教育中的素質,理論界有多種意見和看法,綜合的看,教育中的素質應包括人品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勞動和技能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換言之,即做人素質、求知素質、勞動素質、生活素質、健體素質和審美素質。教育中的素質至少應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這一年年的,素質教育、減負宣傳了不知道多少輪了,應試教育也被拿出來批判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現在公布出來的政策卻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這減負真的是往素質教育方向引的嗎?確定不是對應試教育的矯枉過正嗎?不得不說,這些年,國內對素質教育的吹捧幾乎到了盲目的地步,甚至有人高喊「應試教育不除,素質教育不興」的口號。而批評應試教育則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專家批評、學者反對、民眾起鬨。如今不過是減負,便已經爭議重重。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為什麼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要了解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力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應試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高分和片面升學率以應對考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