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啥多年來越是強調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反而越是盛行?

2020-12-27 深度解析教育問題

看他在如何學習

關於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曾經有這樣經典的古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強調實踐、動手對知識領會和掌握的必要性,也就是強調「從做中學」的必要性;後者強調思考、動腦對知識吸收和建構的重要性,也就是強調「從思中學」的重要性。

用比較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一定要重視探究式、或發現式的學習方式,因為它們對學生正確地使用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等核心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參閱頭條號姚世龍文章: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一定會促進其能力的提高嗎?)

曾幾何時,由於人們獲取知識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對紙筆考試的局限性也沒有現在認識的這麼清楚,所以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比較傳統,還比較遵循經典的古訓。大多數教師和家長模糊地認為中高考的紙筆考試就能考出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所以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還是比較重視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培養的。

然而,自從國家強調實施素質教育以來,特別是從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人們從理論和現實中逐漸認識到,原來再具有權威性的紙筆考試成績,包括國際上的各種奧林匹克競賽成績,也只不過是學生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反映,而不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反映。

既然如此,為了獲得更高的紙筆考試分數,人們完全有更簡潔的、更高效的方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為啥還要用傳統的「從做中學」、「從思中學」的「笨」辦法呢?

學校教育以獲取現成知識為主,以取得高分為目的。知識越來越功利化——知識成了獲取考分、掠取名利的手段,而不是指導行為實踐的準則。或者說學習知識是用來應付考試的,而不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知和行嚴重不合一、嚴重脫節。不是主要從做中學,在思考過程中學;而是主要從書本上學,從模擬考卷上學,甚至從網際網路上直接照搬現成答案來學。學習過程幾乎完全簡化為記憶和背誦——理科學習以背誦和變相背誦的題海戰術為主,文科則以赤裸裸的死記硬背為主,可能就剩下體育不能背了!

現在的學生,與前些年的學生相比,各種想要的東西來的實在太方便,太容易得到,包括知識!大多數學生缺乏必要的挫折鍛鍊,很少「動心忍性」,較多隨心任性和嬌生慣養,受的「苦」太少,其核心能力自然提高比較緩慢。難怪有許多人認為現在的教育還不如民國時期的教育了!

明白以上道理後,對以下現象就比較容易理解。

有些學生雖然把「謝謝」二字經常掛在嘴邊,但其實根本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報答。不知道好多東西來之不易。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材雖然編寫的不錯,但學生好像學習這門課只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指導實踐。近年來在各地頻發的中小學生弒殺其老師和父母的惡性案件,實際上是對中小學德育教育失敗的一次次警告,也是對應試教育的一次次報復。

誠信教育普遍缺失,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比比皆是。表面上講探究,背後講灌輸;表面上講素質,實質上講應試。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幹得扎紮實實。

有些學校裡的公開課,也成為素質教育公開的造假課。因為老師們普遍明白,用素質教育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學生的應試班均分降低,所以只能是在上級檢查或做公開課時做做樣子,或騙騙外行,平時則很少採用。

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應試教育模式只所以能取得眾多人的青睞,全國各地以應試為目的補課之風盛行,也就不難理解了。(可參閱頭條號姚世龍文章:是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簡單粗暴的知識傳授方式)

國外的教育好點嗎?

總之,學生們的紙筆考試高分主要是通過「背誦」得來的,而不是從實踐和探究中得來的。與以前的學生相比,現在的大多少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是大大減少了。因為隨著素質教育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推行,廣泛宣傳,使應試教育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清了紙筆考試成績的本質;又由於我們評價和選拔人才的實際唯一標準仍然是紙筆考試,所以人們為了爭奪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優的厚待遇,只能更熱衷於扎紮實實的應試教育。一個學生考不上優質高中,考不上優質大學,有再高的素質在目前的中國只有被埋沒的命運!

企圖用紙筆應試的標準來想衡量素質教育的成果,從一開始就是個幻想!

相關焦點

  •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矛盾,真的很矛盾!但還是要提倡,大大地提倡!首先,這世界上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時候,兩種幾乎完全相對的事物也需要同時存在,這就是矛盾。就像黑與白,就像陰和陽。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強調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兩個文件都在強調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這讓人不由聯想到一直被提倡的素質教育。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多數人認可這個答案時首先會想到它多年來漂亮的高考成績單,2018年海門中學高考本一上線率達94.3%,本二上線率100%。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這一年年的,素質教育、減負宣傳了不知道多少輪了,應試教育也被拿出來批判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現在公布出來的政策卻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這減負真的是往素質教育方向引的嗎?確定不是對應試教育的矯枉過正嗎?不得不說,這些年,國內對素質教育的吹捧幾乎到了盲目的地步,甚至有人高喊「應試教育不除,素質教育不興」的口號。而批評應試教育則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專家批評、學者反對、民眾起鬨。如今不過是減負,便已經爭議重重。
  • 為什麼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要了解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力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應試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高分和片面升學率以應對考試的教育。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中產教育迷思:躲不掉的應試教育,抓不住的素質教育
    有了老大以後,混跡很多媽媽群,大家都喜歡聊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其實對於這兩個詞是什麼定義,並不確定。只是單純地因為自己的經歷牴觸應試教育,希望自己孩子的教育被升級為模糊的素質教育。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所謂的「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中國是世界第一的應試教育大國,而中國的應試教育廣受國人批判。這裡就來總結下我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帶來的幾個最嚴重弊端:一、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浙江省教育廳一位處長甚至明確表示,浙江不歡迎衡水中學,理由是衡水中學的做法過於強調分數,這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相牴觸。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前段時間某校大門遭到學生家長圍堵要求校長下課一事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再次掀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也不是教育工作者,說不出兩者的什麼哲理關係,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更貼切地說,作為一個家長,我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成績不好是素質教育的鍋?論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取捨
    最近南京一中以搞素質教育為理由,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讓我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個場景,並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認為高考成績不理想,不應該讓素質教育來背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雖然是教育的兩個方面,但並不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教育方式。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成績不好是素質教育的鍋?論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取捨
    最近南京一中以搞素質教育為理由,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讓我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個場景,並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認為高考成績不理想,不應該讓素質教育來背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雖然是教育的兩個方面,但並不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教育方式。單純的應試教育不可取。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真的是水火不容的對頭?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自此以後,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多次寫入教育的政策文件。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