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計費清單有"蹊蹺":病人1天內重症監護34小時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去年11月24日凌晨,趙先生母親從周至轉至延安大學鹹陽醫院救治,1月14日出院,住院22天花費5萬餘元。期間趙先生意外發現,醫院計費每日清單有「蹊蹺」,與醫院多次溝通,相關費用被核退。

  一日內記錄重症監護34小時

  1月9日,趙先生翻看母親的電子床頭卡每日清單,發現「蹊蹺」。趙先生稱,他發現在1月8日出現了24個小時重症監護、10小時重症監護、持續吸氧1日、氧氣吸入11小時等記錄。趙先生嚇了一跳:「一天只有24小時,怎麼就出現34個小時的重症監護記錄?」

  為此,趙先生要求醫院為他列印每日明細清單。在向醫院反映相關問題的同時,趙先生對各項治療也更為關注。

  40分鐘的治療只進行20分鐘

  1月15日下午,趙先生說,隨著對每日清單明細以及各項治療的關注,他的疑惑越來越多:住院期間共計16次吸痰護理,卻用了130個一次性使用吸痰包;心電監測和血樣飽和度監測使用的是一臺機器卻是兩項費用;按40分鐘計費的偏癱肢體綜合訓練實際只做20分鐘;去年12月31日的清單內有33次鼻飼;多次出現低頻脈衝電治療電極3對的記錄,但實際家屬一直拿著每次治療時使用的兩對電極片。

  「就給了這兩片,我們自己保存,治療的時候使用。」趙先生說,「中風後遺症推拿治療是按次收費,但我們家老人右側整體偏癱,他們只給按摩上肢,大概也就20分鐘吧。」

  趙先生和醫院溝通後,一些記錄得到了解釋,一些沒有,後來醫院將一些相關費用減去,同在該科室住院的幾位病人一些相關費用也減掉了。

  初次結算時醫院返還多項費用

  1月14日,華商報記者查看趙先生母親的清明細單發現:床頭智能信息化系統中的記錄與家屬實際列印出來的紙質版清單並不完全相同,其中有幾天,在一些類別的費用總額也不相同。

  同時,趙先生出示的列印版的日清明細單中,自1月8日(趙先生1月9日發現問題,當日列印1月8日費用清單)起的一周內,治療費及護理費退費(負值)共4項,涉及低頻脈衝電治療數量、加壓給氧、會陰衝洗、偏癱肢體綜合訓練,共計-1735元,而在1月8日之前的明細中,治療費及護理費並無負值出現,僅一項藥物有負值。

  趙先生說,有些是沒有做的治療計費了給退的,偏癱肢體綜合訓練是他發現治療時間不足後給退的。他說,「15日結算時列印最後一天的清單,發現多算了一天護理費,又退了25元。」

  醫院稱或因轉科室出現差錯

  1月15日下午,延安大學鹹陽醫院相關負責人解釋:趙先生及相關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轉科室的情況,從重症監護室轉至神經外一科,可能是過程中,兩個科室出現個別情況。但所有患者出院前,所在科室都會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實、堵漏,不會出現多收少收的情況。

  40分鐘的偏癱肢體綜合訓練實際只做20分鐘等情況,應該是康復醫師對康復訓練的理解不到位所致。對於1月8日之後出現的多項退費,該負責人表示,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發現有計費錯誤的情況會隨時進行更正。

  同時,趙先生反映後,醫院對此非常重視,1月15日對趙先生母親進行出院結算時,已經對相關費用退去,不存在多收的情況。另外,該負責人表示,因為趙先生也曾向物價部門和衛生部門反映,醫院也將向衛生及物價部門進行情況匯報。鹹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物價工作辦公室表示目前正在調查中。

  結算清單列印2日後再次退費

  據了解趙先生發現的一日之內出現重症監護34小時記錄等「蹊蹺」確實出現在患者轉科室當日。

  1月16日上午,趙先生說,母親住院22天,但在1月15日費用結算清單中,共計22天的持續吸氧之外,還有一項11小時的氧氣吸入記錄。

  延安大學鹹陽醫院相關工作人員解釋,氧氣吸入每日不足16小時按時收費,超過16小時按日收費,就是持續吸氧。也就是說,趙先生列印的結算清單中,氧氣吸入費用確實多計了。

  1月17日下午5時許,趙先生出示了另一份結算清單,清單上的合計費用比15日列印的少了800餘元。他解釋,1月15日至17日期間,自己每日數次嘗試辦理結算後合療報銷退費,但均因系統故障無法退費。「一直有故障,今天醫院多個工作人員又核對了一次,又退了些錢。」趙先生說。

相關焦點

  • 膽結石病人1月花45萬死亡 死後還在計費(圖)
    新華社發「因膽結石住院一月花費45萬元」「一月輸液330公斤、輸血14000多毫升」「病人死後仍在計費」……近日,「廣東東莞一病人死後欠『天價』醫療費」一事經網絡曝光後引發網民數萬條跟帖評論,也再次刺痛了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神經。針對網民疑問,新華社記者6日趕赴東莞市衛生局和廣濟醫院調查核實。
  • 重症監護室ICU,多少人頭皮發麻的地方
    重症監護室的可怕,無外乎兩個點:命懸一線和超高費用。無論哪一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承擔不起的,因一提到重症監護室ICU,每個人都心驚膽戰。那麼,ICU的開銷到底有多可怕呢?1.監護,按小時計酬只要是進了重症監護室ICU以後,第一個環節的話,基本上先住下來,進行24小時的觀察,會有人專門負責記錄病人的病情情況,在體溫,心電,呼吸,血壓等各個方面都會有監測。這些監測都要按時間來計費的,關鍵不便宜。一些緊急的情況,病人會用到創血壓,也是按小時計費的,而且穿刺費用貴的 很。
  • 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裡的護士:一開始手足無措,現在上手更快了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病房,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1月26日14:30分,上海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務人員接管金銀潭醫院北樓的2層和3層病房,其中3層為重症病房。
  • 醫院裡的重症監護室原來是這樣的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大門緊閉,門外是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屬,大多神情凝重,門內則是躺在床上不能動彈,身上帶著各種治療儀器的重症患者。」——這大概是多數人對重症監護室的第一印象。
  • 住院清單亂患者糊塗 一天兩種護理費醫院難說明
    讀者祁國強投訴:  10月3日晚,我嶽母突犯闌尾炎,到天津南開醫院就診。遵醫囑於次日一早交付4000元押金後,入住該院外一科進行醫治。5日手術後,病人被推進重症監護室進行半天觀察。在此期間,手術室配備的照相機內存已滿,外一科李偉主任便讓我們家屬自行拍照,保留術後切除的標本相片以做資料。6日下午,科室護士催促家屬續交住院押金。
  • 80天冰敷1100次?有醫保,醫院就能任性?
    家屬質疑亂收費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是湘潭市唯一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去年一月份,文建湘把突發腦溢血的父親送到這裡,在重症監護室進行了長達十個月的治療,但最終,父親還是去世了。文建湘覺得醫院也盡力了,但醫院開出的60多萬的醫療收費單據,卻讓他感覺有些蹊蹺。
  • 重症監護病房(ICU):
    周源主任及護士長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重症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全院危重病人,對其進行嚴密監護治療的科室。該科配備有醫院最先進的監護儀器、急救設備及生命支持器械,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運用最新的理論和技術,對危重病人進行全面的臟器支持和監測,以求阻斷危重疾病的進展,維護全身器官的功能和內環境的穩定,幫助危重病人度過生命的垂危關頭,儘可能地提高病人存活率和生存質量,恢復健康。    我院ICU的建設規模居全市第一,設置床位30張,其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設備及醫療條件達國內先進水平。
  •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心臟重症監護病房(CCU) 正式運行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心臟重症監護病房(CCU) 正式運行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過醫護人員精心籌備,我院心內科重症監護病房(CCU
  • 此間|重症監護室醫生鄧超:每一個生命都不能放棄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監護室主治醫師鄧超。圖/文 李卓然一邊是焦急等待的病人家屬,一邊是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危重病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的移動門,像橫亙在生與死之間的界線。
  • 「特別關注」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
    為進一步提高神經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經過百餘天的精心籌備,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於2020年1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醫務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本部骨傷科一病區等科室紛紛送上開科祝福作為危重患者的「生命之舟」,NICU位於醫院星沙本部1號樓四樓,暫設床位15張,配備術中腦神經監測系統、24小時腦電監測系統、可攜式彩色都卜勒、呼吸機、顱內壓監護儀、亞低溫治療儀、遙測心電監護系統、全自動多功能病床等先進設備。
  •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楊莉:患者盼著和家人重聚,是...
    疫情之下,她帶著團隊衝在一線中的一線,每天睡眠不足2小時,堅持守護著重症監護室的每一位病危患者。遇到老人鬧脾氣,她使出各路招數哄著、勸著、安慰著。她總把重症監護室這個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之「家」,管得妥妥帖帖。
  • 大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一天費用有多少?都花在哪裡了?看完算搞懂了
    大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一天費用有多少?都花在哪裡了?看完算搞懂了重症監護室,也可以稱作ICU。每當聽到某人進了重症監護室時,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他病得很嚴重,第二反應一般都是要花費很多的錢了。要知道,在一般的ICU,一天下來大概要收取三千到五千不等的醫療費用,而像大醫院,或者患者情況比較嚴重的時候,一天的收費高達一萬元不等。僅僅一天花費金額就這麼大,這是為什麼?都花在哪裡了?看完算搞懂了當我們參觀重症監護室時,可以看出,這裡不同於普通的病房,配備著有高級的醫療設備。
  • 男醫生24小時搶救8位危重病人 累得一頭栽倒在地
    前幾天,四川達州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劉春,在連續工作24個小時,成功搶救了8名危重病人後,自己卻勞累過度,突然倒在了地上。醫生連續工作24小時 連續搶救8名危重病人劉春今年34歲,是科室的骨幹,平時身體健康。事發當天,他和同事共搶救了8名新來的危重病人,包括產後大出血、腦梗、腸腔穿孔等病症。
  • 長沙市中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正式投入使用
    星沙時報訊(記者 陳盼 通訊員 鍾治軍)經過百餘天的精心籌備,近日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正式投入使用。隨著醫院神經外科的日益壯大,醫療質量以及服務能力的提高,住院患者不斷增加,收治病種多樣化,手術量和手術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於是NICU應運而生。NICU的成立是醫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需求所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對推動神經外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多生理參數病人監護系統
    醫療設備製造商不斷與臨床醫師密切合作,針對特定場合提供可選監護參數組合,從現場急救到轉運至多科室臨床機構,包括急診科、重症監護室、手術室、術後麻醉恢復室、各種實驗室和治療室以及普通病房恢復,還有異地會診專科醫生和獨立醫療機構。每個治療場所都可能有不同的診斷需求水平,卻又都需要兼容並連接至病歷——包括無線交換。臨床醫師要求功能強大、無故障運行,而且成本要具有競爭力。
  • 一名重症護士帶您探秘荷蘭的重症監護病房
    擴大重症監護病房的床位,這是近期在荷蘭媒體上看到的政治家和專家經常談論的話題,這並非僅僅是騰出新的房間,或者調動一些醫務人員那麼簡單。在重症病房中,需要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而重症病房也需要相當多的醫療設備。今年51歲的重症監護護士Christel Schilders,在蒂爾堡伊莉莎白·特威斯泰登醫院(ETZ)中工作,她解釋了護理新冠肺炎患者所涉及的一切。
  • 有孩子感冒發燒住進重症監護室,還上了呼吸機
    在上海新華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裡,5歲的林林(化名)命懸一線!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林林高燒不退,因為肺部感染嚴重,不得不用呼吸機來幫助他暢通氣道。更加讓新華醫院兒科急診和重症監護主任朱曉東擔憂的是,專家們懷疑病毒很有可能已經開始侵襲神經系統,影響腦部。最後的診斷結果還在等待,所有人都為林林捏把汗。
  • 浙江四大天團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肺科...
    這其中的主力軍就是浙江援鄂的四大醫療天團——院長、黨委副書記黃河帶隊有140多名隊員的浙大一院醫療隊,常務副院長、副書記王偉林帶隊有170多名隊員的浙大二院醫療隊,副院長虞洪帶隊有140多名隊員的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療隊,院長葛明華帶隊有170多名隊員的浙江省人民醫院醫療隊,他們接下來再戰武漢怎麼安排?目前情況如何?快報記者昨天連線身在武漢前線的四家醫療隊領隊。
  • ...隊明日接管武漢市第九醫院重症監護區 連線重症醫學組組長劉昱...
    1月29日,陝西省援武漢醫療隊在國家衛健委相關專家的指導下,進入武漢市第九醫院,展開進駐醫院前的實地檢查和工作交接,重點對九院重症監護病區進行消殺,為明日陝西醫療隊全面接管重症監護區做最後的準備。為了詳細了解接管重症監護區的相關情況,西安交大一附院宣傳部連線了身處武漢前方的陝西醫療隊重症監護組組長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昱。
  • 法國東部重症監護病房床位告急,德國開放鄰近地區醫院支援
    3月22日,據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Baden-Wuerttemberg)衛生部門證實,該州的醫院將向來自法國東部鄰近地區的新冠肺炎患者開放,以緩解鄰國的醫療壓力。據德國媒體《Schwaebische Zeitung》報導,在法國重症監護病房床位日益短缺的情況下,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克裡奇曼向法國提供了援助。該州衛生部門發言人在周六的一份聲明中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發言人表示,德國西南部的四所教學醫院和一所陸軍醫院將接收10名需要使用呼吸機的法國病人,該州正在與其他醫院檢查重症監護病房是否有多餘的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