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文化人】胡欣:一個女書文字就是一段美麗故事

2020-12-13 湖南頻道

  編者按:7月下旬,湖南省文化廳、省委網信辦、新華網、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紅網初選的「最美基層文化人」50名候選人已經出爐,目前進入網民投票階段,為更好地呈現每位候選人的精彩人生,讓社會各界認識和了解他們的奮鬥歷程,省內多家媒體近期對50位湖南「最美基層文化人」候選人進行了實地採訪。自7月28日起,按照採訪時間,紅網每天推出2位候選人進行宣傳和報導。

胡欣被譽為「最有潛力的女書傳人」。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潘錦 湖南永州報導

  「想當新娘莫裝愁,彩雲要飄水要流;雲飄走了花容貌,水流才有鴛鴦遊。」在湖南永州江永縣女書生態博物館裡,胡欣應遊客邀請,唱起傳統女歌,現場掌聲熱烈,優美的歌聲讓大家聽得如痴如醉。

  女書,起源於江永縣,主要流行於當地上江圩鎮,大多書寫在扇面、布帕等女性常用物品上,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全世界真正懂女書的不超過10個人,而1988年出生的胡欣就是最年輕的女書傳人。

  胡欣雖年紀不大,但能熟練地識、讀、寫、唱女書,為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出了卓越貢獻。她現在是湖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婦女代表,201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6年榮獲湖南省「最美湘女」榮譽稱號,被譽為「最有潛力的女書傳人」。

  從售票員到「女書傳人」

  胡欣出生於江永縣上江圩鎮普美村。2000年,普美村辦了個女書學習班,召集了當地的一些農家婦女在閒暇時間學習女書,胡欣的母親就是其中一名學員。當時,年僅12歲的胡欣在家中看到媽媽練習女書,便對女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小小年紀的她,不但為女書的美麗所折服,而且暗下決心,要把探索女書精神,傳承女書文化作為畢生追求。

  此後10多年,胡欣潛心學習女書。在中專學習期間,雖然學習任務繁重,但她一直沒有停止學習女書的腳步。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在村裡的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當了一名售票員,這讓她有了更多時間和機會全面了解女書文化。

  胡欣在學校學的是計算機專業,許多同學畢業後去沿海打工拿到了高薪水,而她剛進女書生態博物館工作時,工資只有400多元。同學們都勸她辭職去沿海打工,但她不為所動。

  「女書總要有人傳承下去,學了這麼多年女書,實在不忍心放棄。」在稍顯偏僻的女書生態博物館裡,胡欣工作了一年又一年。工作之餘,看到年邁的女書老師在練書法、刺繡,她就跑上去勤學多問。

  女書的神秘,讓胡欣忍不住想去研究它。每天晚飯後,她都要練習女書到深夜,用過的報紙不計其數。她說,學習女書的痛點是發音,漢字找不到對應的土話發音就無法譯成女書。

  2010年,胡欣被選派參加「上海世博會湖南活動周」女書習俗展,她首創的一幅127米共3萬字的女書長卷,對外揭開了中國閨蜜世界裡古老秘語的神秘外衣。

  也就是在這一年,經江永縣政府考核,胡欣成為了「女書傳人」。

  近年來,為拯救瀕臨失傳的女書,江永縣政府在女書流傳的核心村落——上江圩鎮浦尾村興建了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邀請胡欣開設學堂招生授課,力圖讓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幾年過去,胡欣稍顯失落。一些年輕女孩進入女書園工作,很多終因工資低,無法忍受單調的生活而放棄。胡欣認為,她們大部分人學女書都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沒有沉下心去研究。「我能堅持下來,是因為相信先苦後甜,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穫。」

  胡欣與年長的女書傳人不同,她思維活躍,視野開闊。除授課外,她不僅鼓勵民間婦女學習女書,還開辦女書學堂,開展女書現狀調查,呼籲成立「江永女書基金會」,募集搶救保護資金。

  為了讓女書得到更廣泛傳播,胡欣與清華大學趙麗明教授合編《女書書法字典》,為女書愛好者提供參考典籍。身為湖南省人大代表,她還提議在江永縣設立女書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胡欣說,女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發現,多數是七言、四言、五言,傳女不傳男。常用的女 書文字只有幾百個字,是女性專用文字,最鼎盛的時候在江永4個鎮18個村裡流傳,可是如今女書已不通用。

  始終對女書充滿敬畏和感恩

  在胡欣心中,一個女書文字,就是一段神奇、美麗、感人的故事,女書中保留了女性的自尊、自強、自信的精神與睿智,搶救保護女書迫在眉睫。

  經過不懈努力,江永女書如今已從過去眾人不願傳承的局面,演變為越來越多本土人士及外地愛好者前來學習,江永縣亦開發和生產了多種女書工藝品。

  2011年6月,胡欣帶著自己創作的128米女書長卷受邀參加了湖北衛視舉辦的端午節晚會,這也是女書傳人第一次受邀請走上電視的舞臺。9月,她製作的女書工藝品在湖南第二屆旅遊商品博覽會上獲得銀獎。2012年,胡欣赴臺灣參加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胡欣擔任著名音樂大師譚盾《女書》交響樂、微電影史詩女主角。2015年10月,胡欣赴日本參加「第69屆國際編碼大會」。2016年4月,胡欣赴瑞士、法國參加第七屆聯合國「中文日」活動。

  前不久,江永女書成立文化傳播公司在聯合國文化產權交易所掛牌上市,致力解決推動女書保護傳承和開發的融資瓶頸難題。

  隨著「全國勞動模範」「最美湘女」等榮譽紛至沓來,許多朋友許以高薪、股份邀請胡欣走出女書園創立公司,開發女書產品,但都被她逐一拒絕。

  胡欣坦言,女書不能離開江永本土,她有義務守在女書園,把女書傳承下去。目前,江永女書正在衝刺國際標準字符集,並積極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她也計劃走進高校,用講課形式傳播女書和女書文化。

  在女書生態博物館,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們虔誠地向胡欣求字,帶回去收藏;她們喜歡聽胡欣唱女歌,並用手機錄下來,循環播放。

  「女書的美不單在形、在內容、在意義,還在其聲。」研習多年,胡欣始終對女書充滿敬畏和感恩,「女書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只是運氣比其他女書傳人要好,碰到了好時代。」

相關焦點

  • 探秘瀕臨消失的音節文字——女書
    但是,那些你可能沒聽過的音樂才是真正的臥虎藏龍,比如2013年譚盾帶來的歷時5年深入江永縣收集和採風世代相傳的瑤漢故事和歌曲,以江永女書為背景,用史詩般的音樂語言,創作出的一部完全由西洋樂器演奏的大型交響曲,把這種古老而不可思議的女性文字,升華為一種文化現象。這就是流傳於湖南江永民間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
  • 土地與神祇|江永:女書與姊妹神
    女書是流傳在湖南江永縣瀟水流域的一種表音文字,記錄的是當地的土話永明方言,字形呈菱形,基本用字約四百個,當地人稱為「長腳字」、「蚊形字」或「螞蟻字」。不同於男性文人精英的創作,當地農村底層女性用這種獨特的文字書寫她們的生命故事,在話語權被統治階層男性所壟斷的歷史敘事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被全世界聽見的故事。
  • 「女書」 一種神奇的文字
    「女書」,作為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它起源於中國南部湖南省的江永縣,所以又名江永女書。以前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行、傳承的神秘文字。「女書」,嚴格講應稱為「女字」,即婦女文字,是一套奇特的漢字。它不僅符號形體奇特,記錄的語言奇特,標記語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區、社會功能和傳承歷史也很奇特。
  • 湖南女子學院舉辦首屆大學生女書書法大賽優秀作品展
    三湘都市報1月5日訊(通訊員 周紅金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展示學校女書文化研究與傳播的特色,豐富大學生的在校生活,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近日,湖南女子學院「文化傳承·睿智創新」首屆大學生女書書法大賽優秀作品展暨女書送福活動舉行。
  • 女書是「閨中密語」嗎? 實為公開信(圖)
    女書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系統文字。2004年9月20日中午,宣統元年(1909年)出生的陽煥宜去世,這最後一位經歷女書文化全過程的百歲老人給女書畫上了一個句號,標誌著原生態女書歷史的結束。   原來瀕臨滅亡的女書真的要失傳了嗎?   令人欣慰的是,女書非但沒有失傳,相反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女書,女書獲得了重生。
  • 江永職中:女書走進課堂 弘揚特色文化
    本網訊(通訊員 劉君 林滿仔)近日,江永女書園副館長、女書傳人胡詩婷到江永職中開展「女書文化進課堂」展示活動,讓更多學生了解女書文化,感受女書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課堂上,胡老師用板書構建出簡要的知識框架,從女書的產生、發源,女書的體系構成,女書的形式等幾個角度給同學們做了詳細的介紹,重點講解女書的書寫特點,並當場為同學們展示了女書作品《女兒經》。隨後胡老師親自為學生教授女書刺繡,將女書文化融入服裝專業的實踐操作中,在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弘揚江永本土的特色文化。
  • 《我們來了》學習女書文化 獨特發音讓汪涵、關之琳捧腹
    《我們來了》節目組學習女書文化。關之琳洗手做羹湯。紅網時刻長沙8月31日訊(記者 朱青)2011年,電影《雪花秘扇》將神秘的女書文化搬上銀幕,起源於湖南永州市江永縣的這種專屬於女性的文字被全世界關注。關之琳做臘肉飯獲點讚關之琳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不食人間煙火,難以想像她像普通女子那樣洗手做羹湯的模樣。在本期節目中,關姐姐再次展露不為人知的一面,親自淘米做起了臘肉飯!關之琳淘米很是講究,只見她用纖細的雙手仔細掏著,像在給米粒們按摩。其他嘉賓們也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兒,欣賞起這幅「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美人美景來。
  • 中國歷史唯一的一種亞文化——女書
    女書 - 字面上是「女性寫作」 - 是湖南省農民在十九,二十世紀的一個秘密文字。女書是女性獨有的,從未教過男人。直到20世紀80年代,它的存在幾乎是公眾所不知道的。這些婦女誰使用女書,為什麼他們覺得需要發明自己的秘密文字?這是中國歷史上迷人的一段亞文化。
  • 「女書」
    在江永,有文化的男人不多,卻又不少女子 認識女書,有的還能用它寫作,因而被稱為繼甲骨文之後的又一文字發現。其歌扇所書蠅頭細字,似蒙古書,全縣男子能識此種文字者,餘未之見。」巾帕紙扇上類似蒙古的蠅頭細字,就是女書。
  • 研學線路|探尋「女書」文明,品味風情瑤都
    在江永,有這樣一種文字,外觀形體呈長菱形,右上高左下低,斜體修長,像竹葉一樣纖細,猶如踮著腳尖,翩翩起舞的女子,乍看上去似甲骨文,又有許多眼熟的漢字痕跡。它就是「女書」。但是「女書」可不僅是文字這麼簡單,它的字體體現了婀娜多姿的東方女性之美,蘊含了世代相傳「德、尚、美」的瑤族家風文化,還見證了瑤族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和瑤家兒女一代又一代人的芳華。你知道嗎,在江永,好玩的可遠遠不止這些哦!
  • 一筆一畫,展文字風採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 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 現在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 來感受一下中國的文字魅力吧~
  • In pics丨傳承女書文化 The culture of Nvshu
    11月21日,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何靜華在指導女書愛好者書寫女書。今年85歲的何靜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的傳承人,3年前,因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但她仍然堅持傳承女書文化。數十年來,她一直義務傳授女書文化,讀唱原生態女歌。目前,何靜華已教授了2300多名學生。
  • 2017年度建設美麗莆田基層「最美人物」系列評選活動
    2017年度建設美麗莆田基層「最美人物」系列評選活動。此次活動將產生10個類別共10名最美典型代表,分別是:最美職工、最美農民、最美教師、最美醫生、最美警察、最美村官、最美生態建設者、最美志願者、最美社區工作者、最美文化工作者。  根據《2017年度建設美麗莆田基層「最美人物」系列評選活動方案》要求,經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推薦,共有66人參加10個類別的評選。
  • 中國女書書法後繼有人 女承母志傳承女書
    王小溪,是已故女書書法家王澄溪的女兒。王澄溪被譽為中國女書書法第一人,創立了「女書書法體系」。王小溪繼承母親遺志,誓要將女書書法發揚光大。 8月31日,記者尋訪了這位第二代女書書法家王小溪。王小溪告訴記者,「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延續3000多年「活」到今天的文字。
  • 一起pick→2020「最美基層民警」!
    一個個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故事,通過連續5場共27.5小時不間斷直播,讓數千萬網友見證了來自基層公安機關的「最美」點滴。用堅守崗位詮釋忠誠,就是「最美」當身著警服的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中南警務綜合服務站民警劉俊和他的妻子、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周勤出現在鏡頭前時,彈幕區不斷彈出這樣的文字——「警醫家庭,戰『疫』先鋒
  • 看古代女人如何分享閨中秘事 世上唯一女性文字再傳承
    ,來彼此溝通,發誓要成為對方一生最忠心、最忠誠、不可分離的夥伴的故事。而這電影中,神秘又專屬女人的文字便是「女書」。  日前,作為出生於女書故鄉湖南江永,曾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的吳思慕把其帶到了上海,期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古老而又神秘的女性文字。  古代女人間的閨中文字人死書焚  女書,湖南江永女書專用的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
  • 《不得不愛》林為零親生父母是誰 胡欣為什麼討厭她
    在劇中,林為零是一個複雜的人物,身為跨國公司總裁獨生女的她,其實有著一段狗血的身世之謎。原來,林為零並非林甚鵬的親生女兒,而是母親和環球集團總裁託尼所生。失去父親後的林為零之後又因戀情而被胡欣送往美國。然而卻在美國安心讀書時,被人告知父親的死並非自殺,背後另有玄機。於是林為零回國尋找父親死亡的真相。那麼林為零爸爸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 我愛你,文字;我愛你,鐵道兵文化
    近一年來,在鐵道兵「白浪情」網絡平臺,我像魚兒遇到了水,我在水中學習遊泳,也激起過一小波一小波的漣漪,就讓我把這一小波一小波的浪花,編寫一篇故事吧!我是鐵道兵一個基層連隊的普通士兵,服役於鐵三師十一團十連,當時連隊駐紮在呼倫貝爾盟鄂溫克旗西索木,戰鬥在伊敏線上。
  •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楊媚講青春報國故事
    「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11月17日,由中宣部、人社部聯合舉辦的「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報告會拉開帷幕。來自我市榮昌區的楊媚作為2019年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在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4場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分享了自己紮根基層9年的故事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