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ot學員:L同學
學校及專業: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與管理
硬體成績:GPA:88.8 TOEFL:104 GRE:331+3.0
目前錄取:
CMU-Information Networking
UIUC-Electrical Engineering
UCSD-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TAMU-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VA-Computer Science
RICE-Computer Science(MCS)
USC-Computer Science(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UCI-Network Systems
大二的時候決定出國的,其實剛決定出國的時候只是跟風而已,因為北郵國際學院成績好的同學大部分都出國了,剛好自己英語不差,成績也還行,就也想試試。但是時間長了以後有慢慢了解到出國相比國內保研/考研/工作的一些好處:
第一點,對於計算機行業來說,美國工作薪水高,加班少,好拿籤證/移民,當然面臨的競爭也會比國內更激烈;
第二點,節省時間,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應該都有所了解年齡對一個程式設計師的重要性,35歲下崗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尤其是20-30歲這個階段,多浪費一年時間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會造成影響,美國碩士項目時長大部分在1-2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上課,刷題,找實習,緊湊的節奏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東西也更早進入工業界。相比之下,國內碩士項目時長3年,很多時候還要幫導師搞一些營收項目,非常浪費時間;
第三點:規避風險,只要定位合理,申請的項目足夠,那麼基本上是不用擔心沒學上的,而國內考研會有失敗的風險,保研邊緣的同學會有保研失敗的風險。總的來說,出國留學是對自己的一筆投資,這筆投資能帶給你很多的優勢條件,但是這筆投資的回報多少是取決於自己付出的努力的。
遇見Pivot
Pivot在北郵是很出名的了,之前Pivot的很多北郵學長學姐申請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我跟Pivot交流的這一段時間內能感覺到Pivot在美國留學申請方面是有很豐富的經驗的,包括國內外知名實驗室的套瓷攻略,美國各學校項目的錄取條件,籤證的辦理等方面都是有雄厚的資源。Pivot還幫助我找到了CMU的暑期科研,也是為我錄取夢校CMU埋下了伏筆。
GPA, G/T,推薦信和科研實習經歷四項共同組成了申請者的背景。
GPA
對於碩士申請而言,GPA基本上決定了申請人能申請到什麼檔次的學校,所以維持一個良好的GPA是非常重要的,我大一的時候學習不太認真,GPA只有85,決定出國以後,Pivot為我定下的目標是申請的時候GPA達到88,從此以後我不敢鬆懈,好好學習,申請的時候GPA達到了88.8,雖說沒到90,但也是拿的出手的成績了。
GRE/TOEFL
關於G/T的話,330/110屬於優秀,325/105屬於中等,320/100就只能是及格了。330/110看似遙不可及,但是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合理安排時間是肯定可以達到的,當然如果本身英語基礎不是很好或者不願意為英語考試話太多時間,325/105對絕大多數學校也都是夠用了,分數的提升有邊際效應,需要自己衡量花時間去提升這麼幾分劃不划算。備考順序我建議是先準備GRE,再準備TOEFL。雖然GRE要求的詞彙量比TOEFL大,但是GRE和TOEFL同屬於ETS出品,在出題思路上是一脈相承的:GRE本身是以英語為載體的邏輯考試,如果能掌握GRE所要求的巨大詞彙量,長難句和ETS精髓」邏輯「二字,在GRE出分以後再考託福是易如反掌,」邏輯」滲透在在了託福聽說讀寫的每一個方面。先考GRE的缺點是背單詞會很痛苦,總的來說先G後T屬於先苦後甜的流派。科研跟實習建議在T/G有一個差不多的分數以後再開始準備比較好,否則難以兼顧。
一定要好好利用時間,制定複習計劃,平時抓住課餘時間,假期規劃好整塊時間緊湊集中複習,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我見過的意志力不夠,光一個託福就考了一兩年的同學我實在是見了太多了,之前認識一個同學每次考完託福就宅在宿舍打兩個星期的遊戲等託福出分,最後他考了10次的託福都沒過百,請各位想想,就這樣的複習態度,怎麼可能考到高分?然後就是G和T是門檻,但是不是申請中的決定性因素,如果G和T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績,可能通過科研/實習等途徑來提升背景比刷G/T更有利,這個度需要自己來衡量。GPA方面的話是越早開始努力越好,像我們學校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的學分會比大三的專業課多,我大一到時候沒太好好學習,沉迷遊戲,均分只有85,後來大二大三的時候拼命學習最後才衝到89,所以如果很早就規劃好了出國,從大一就開始認真關注GPA的話,申請時的優勢是非常大的。
我是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跟計算機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二者混合申請的。選擇這個方向是因為發現自己在本科上課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唯獨對編程類的課比較感興趣,再考慮到計算機專業無敵的就業,就打算研究生申請CS相關的專業了。學校上Pivot為我定製了一些適合我申請的學校清單,我從這個清單中根據學校的專業排名,地理位置,就業情況,申請難度等因素綜合考慮,總共申請了20個項目。考慮到CS的申請難度越來越大,我大概一半的項目申請的是CS專業,還有一半申請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CE專業,和一些EECS混合專業,比如CMU的INI, UCI的networked system專業。
我本科專業是電信工程及管理,學的非常雜但是主要是通信與硬體方面的內容,所以說計算機相關的知識還是欠缺很多的。計算機專業比較核心的課程有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2門課),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作業系統。其他的像資料庫,軟體工程,人工智慧這些就比較偏應用了,並不能算是計算機專業最核心的課。有轉計算機專業計劃的同學可以仔細研究自己專業的培養方案,看一看能不能從選修課上操作一下,儘量把能跟計算機核心課沾邊的東西寫到自己成績單上,這樣會對轉專業申請比較有利。至於網課的話,Coursera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裡面有很多美國名校(Princeton, ucsd, umich, duke等等)的網課,而且quiz,作業系統也比較詳盡。現在有很多online degree 都是通過Coursera這個平臺開設的, 這也證明了Coursera這個平臺的強大。想提升自己的同學可以把好好利用Coursera的資源,一部分的課程會給出證書,可以放到linkedin上。雖然申請過程中有的學校可能不認可網課的證書,不過網課帶來的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科研方面Pivot幫了我很多,大三上學期Pivot催促我趕緊找實習,給了我一些老師的聯繫方式和套瓷的攻略,最後我成功去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語音處理實驗室做嵌入式語音識別相關的的工作,這段經歷在申請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加分的。大三的寒假裡Pivot讓我儘早開始暑研的套瓷,因為我對CMU一直有執念,所以Pivot也比較著重CMU的一些教授讓我去嘗試套瓷,我最後成功進入到CMU計算機學院下的一位副教授做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暑研期間工作獲得了老師的認可,老師也答應為我寫一封比較強力的推薦信,我認為這封推薦信對我的申請是幫助很大的。我大四的時候暑研剛差不多結束,準備申請之前,最想去的項目就是INI下的幾個項目,從Pivot的一些歷年申請資料和跟老師的選校溝通來看,得知INI會比較看重學生的實習經歷,然後我就趕緊一邊開始準備面試一遍開始投簡歷了,最後成功去國內一家網絡公司後端研發崗位實習,這段經歷可能對申請的幫助比較小,但是對我心態的轉變是很大的,一方面是我真的能在寫代碼中得到樂趣,另一份是在企業級的軟體開發中,我認識到了分布式系統,中間件這些技術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申請計算機專業,彌補自己本科期間拉下的不足的決心。
最後決定去CMU的Information Networking Institute (INI)下的 MS i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MSIN) 項目。CMU的INI是計算機學院,工學院,商學院和公共政策學院聯合培養的一個學院,只招收碩士生。學生主要學習EECS相關的知識,輔以一些經管類的課程,MSIN是INI下的招牌項目,也是申請難度最大的項目。由於算是EECS交叉,所以會對通信專業的同學比較友好,往年在北郵的bar大概在90分左右,也會錄取一部分90分以下但是軟背景比較強的學生。MSIN最大的特點是選課自由,可以選到非常多CMU計算機學院下的System方向的好客,幾乎可以跟計算機學院下的MCDS (Master of 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項目媲美了。今年INI下的項目全部成20個月閹割成16個月,但是對MSIN影響比較小,MSIN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INI是一個EE轉CS不錯的跳板。如果你真正熱愛計算機,那麼CMU是一個不會後悔的選擇。
Pivot在科研方面資源非常多,老師也很專業,不管是國內外各個實驗室的老師研究方向,聯繫方式等資料,還是陶瓷指導,還是具體科研過程中的規劃指導都非常有用,我的兩段科研經歷都是要歸功於Pivot。學業上Pivot的導師也會定期跟我溝通,確認短期跟長期的一些課業成績/語言成績/科研上的目標,為我提供努力的動力。然後Pivot在申請籤證上的專業程度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各種準備資料和流程都非常詳細的列出,手把手的教你,幾乎是保姆式一鍵到位的服務。申請的過程中,在定位選校方面Pivot仔細為我分析了我申請到各個學校的可能性,分彩票、衝刺、主申、保底四檔來為我規劃了選校清單,又讓我有衝刺到名校名項目的機會,又能保證我如果運氣不好最後也能有不錯的學校可以上。網申期間,我因為實習的關係很忙沒有什麼時間操心網申的事情,Pivot為我整理的各個學校網申系統和一些信息收集方面的資料讓我非常省心,大幅度節約了我浪費檢索信息時間。
對學弟學妹的建議
申請打個比方的話是一場「馬拉松」,所以其實很多事情需要持之以恆付出努力去獲得你想要結果。再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小到一個學期選了哪些課,大到選擇保研還是出國,錯誤的選擇會讓你繞不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