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大波做Powerpivot超級666的人
所以又刷新了對這個奇妙工具的認知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下新的體會
其實對我來說Excel基本上就是個完美工具
除了處理不了大量數據
基本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果有,那一定是你用得不夠好)
所以剛接觸到Powerpivot的時候
就覺得好棒棒啊!因為他接近完美的解決了
Excel處理不了大量數據的問題
後來因為覺得太好用還和小蚊子老師一起
做了個Powerpivot的課程
(有興趣的同學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當時列出了PowerPivot的三大優點:
1、處理超大量級數據
2、可以用數據透視表靈活分析
3、高效處理多表關聯關係
可以說就是把Powerpivot設定為一個
Excel的輔助工具
但當然它也有一些缺陷
(我說微軟出的東西沒bug你會信嗎)
1、不穩定,時常遇到莫名其妙的錯誤
2、兼容性差,換個版本錯誤一大堆
3、做好處理的數據無法導出
這也是為什麼我安利半天
實際願意天天用的人卻不多
而最近的接觸
一是對Power系列產品重新認識
另一方面,也刷新了對碼農這種生物的認知
因為新認識的這幫專門用Power系列做表的人
竟然無一例外全是碼農出身
其中還包括原來在office team專門debug的人
老米一度認為碼農無法攻克分析師領域
現在有點動搖了
懂碼又懂數的人,簡直天下無敵
- 新認知1 -
PowerPivot和PowerBI是同一種東西
其實我覺得,造成我認知偏差的主要原因
就是我無比排斥寫碼這件事……
PowerPivot、PowerBI、PowerQuery這幾個
在我眼裡是:處理數據、展現數據、導入數據
而在碼農眼裡卻是:DAX、DAX、M
沒錯碼農的眼裡只有語言
PowerPivot和PowerBI
只是外在表現形式不一樣
本質上需要的技能和思維方式是一樣的
他們都是使用了DAX這種看似Excel公式
實際用起來卻需要抽象思維的語言
而PowerQuery儘管靠點擊滑鼠就可以很好用
卻也可以用M語言實現更加靈活的處理
老米已經下定決心好好學透DAX
但是對於M,我的內心還是抗拒的
- 新認知2 -
Powerpivot中應避免使用計算列
我(和我的小夥伴)之前用PP處理數據
就是在數據後面用計算列打大量的標籤
然後再通過標籤篩選,去除不需要的數據
實際上這波大表哥不斷標榜的
卻是在Powerpivot中儘量不要使用計算列
而把原本看似需要用計算列實現的
轉為用度量(計算欄位)實現……
計算列、計算欄位……也有點難分清是吧
好在計算欄位的英文名已經改為measure
所以我們以後就叫它「度量」吧
這背後最大的原因
是添加計算列會大大增加文件size
這又是專業做報表的人最避諱的一件事
當然我依然認為
工具使用從來都不分對錯
只看能不能解決問題
哪天我要把小夥伴之前用PowerPivot
做文本分析的文件給他們看看
估計也是累死他們都想像不到的用法哈
- 新認知3 -
PowerPivot其實是個BI工具
聽大表哥們說了半天為什麼不能用計算列
我說好了,道理我都懂
但很多時候真不是我非要用列
不用不行呀
他們說,這要從度量和維度說起……
(此處省略8千萬字)
其實度量和維度,我認為是BI的核心概念
它其實並不新,但最近經常被提及
尤其在主流BI工具中,基本已經是標配
度量,比如銷售額,是一個衡量標準
你可以在時間的維度衡量它:今天的銷售額
也可以在商品維度:某商品的銷售額
也可以是多個維度的組合:
某商品今天的銷售額
而度量x維度,就是我們常說的指標了
(也許找天可以專門開一篇)
當搞清楚了度量和維度的概念
以及在PowerPivot中實際上可以用DAX
寫出商業場景中幾乎全部的度量
你就會恍然大悟
原來PowerPivot是個牛逼的BI工具呀!
還是「免費」的(跟Excel打包)
而我卻只用它來做數據處理……
然後還去學Tableau???
說到最後,想對數據分析愛好者說
如果你對BI有興趣
如果你不想被碼農取代
現在開始學習BI
從PowerPivot學起
還來得及
小投票,看看PowerPivot普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