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錦繡社區「愛心銀行」迎來四周年紀念日。當日,錦繡社區「愛心銀行」及各居委會分行同時開展了為困難居民發放生活物品的活動,周先英等40餘名困難群眾領到了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
錦繡社區「愛心銀行」成立於2010年,是合肥市首家社區「愛心銀行」,目前有愛心儲蓄、愛心兌換、時間儲蓄、愛心許願等四大主流業務。運行四年來,通過「受助—助人—互助」、「奉獻—積累—回報」的愛心存儲、傳遞、循環的模式,著力倡導居民間幫扶互助的友善之風,廣泛開展人人參與的以關愛他人、奉獻愛心為主題的各類志願活動,引導全社會關注、關心、關愛睏難群體,促進人與人之間互動互信,營造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弘揚的生動實踐。
友善互助 搭建草根慈善新模式
低保戶黃大姐想要一輛自行車接送孩子上學,「愛心銀行」將她的願望在社區網站和媒體予以公布,兩天後,家住亳州路的市民陳大爺就把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送給了她。
「志願者們在我生活最黑暗的日子裡,給我送來了陽光和希望。我也希望成為別人的『陽光』。」病床上的腦瘤女孩周杉杉既是一名受助者,現在也是「愛心銀行」的志願者,她把自己在病床上刺繡的十字繡作品拿出來參加「愛心銀行」義賣活動去幫助其他困難的人。
「人與人之間應該倡導一種愛的循環。」在愛心的存儲上,「愛心銀行」有實物儲蓄和時間儲蓄兩種形式,愛心的表達可以是一件你用不上但別人用得著的八成新以上的物品,衣服、文具、電腦、空調隨你所願;可以是你空閒下來並願意去幫助別人的時間,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為孤寡老人做頓飯菜,據你所能……打破了傳統慈善單一助人且要財力雄厚的路子,倡導友善互助,無論你是誰是什麼樣的條件,只要你有心,點滴的真情善意都可以去幫助、溫暖他人,而你也可以憑藉你的善舉獲得愛心積分,在困難時優先得到「愛心銀行」的幫助,形成了受助—助人—互助愛心循環的社區草根慈善新模式。
志願服務 營造奉獻愛心新風尚
志願者王強擺一個早點攤,他每周都會騰出時間為對門的獨居老人方大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陪老人說說話散散心。他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充實,讓自己平凡的生活更具意義。
志願者王燕和周亞飛是在校的大學生,她們會在每個寒、暑假參加「愛心銀行」的愛心課堂志願服務活動,為社區留守兒童送上一份關愛。
「愛心銀行」針對轄區居民的不同需求,積極整合社區內外的資源,成立「鄰裡守望」、「義務家教」、「愛心助殘」等多支志願服務隊,針對性為各類群體提供切實、有效的志願服務,開展孤寡老人慰問、留守兒童愛心課堂、殘疾人幫扶、愛心義診、心理諮詢、便民服務、特色活動日等不同的愛心服務活動和服務項目,倡導人人參與,讓志願服務多樣化常態化,使愛心幫扶由捐到助,志願服務由寡及眾,「關愛他人、奉獻愛心」的新風尚在社區生根發芽。
創新發展 匯聚愛心撒播溫暖
錦繡社區「愛心銀行」自成立以來,先後榮獲「2012年度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獎」、「感動江淮志願服務典型」、「共青團安徽省委優秀項目獎」等榮譽,成為經開區乃至合肥市公益慈善事業的品牌之一,是合肥市「愛心銀行」志願服務模式的發源地。
歷經四年的發展,錦繡社區「愛心銀行」,通過不斷完善適合區情的「愛心奉獻、友善互助」的困難群體救助模式,確立了「總行+分行」的管理模式,現有天門湖、方興、蓬萊、天都等7個分行,一個分行一個特色:天門湖保持最初的實物儲蓄特色並延伸愛心企業結對幫扶業務,方興分行主推時間儲蓄建立了愛心志願服務廣場,蓬萊分行推行節約環保理念以綠色兌換為特色回收生活廢品,天都分行和轄區高校共建助殘服務隊致力於開展生活自理幫扶、自主創業指導、文化生活關懷等一系列助殘志願活動……實體「愛心銀行」蓬勃發展的同時,「愛心銀行」騰訊微博上線,線上微公益活動更加靈活多樣,廣泛匯聚愛心,撒播溫暖守望幸福。
目前,愛心銀行已有 「愛心儲戶」 356戶,「時間儲戶」261人,收到社會各界愛心捐款合計174045.4元,捐贈的衣物、書籍、玩具等4000多件,進行愛心兌換231人次,救助困難戶208戶,幫助56位許願者實現了願望,累計志願服務時間達7385小時。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錦繡社區以積極、開放、創新的理念,不斷建設完善「愛心銀行」這一社區引導、全民參與、互幫互助的愛心平臺,倡導友善互助,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出了一條充滿活力的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新路子。(孫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