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班的丁同學已經被清華大學直接錄取了!」
「××中學的陳同學剛剛接到了北大的通知,她將享受20分的高考優惠分!」
「秦同學真幸福,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都給她不少高考優惠分,她這幾天正猶豫到底給哪所學校寄回覆信呢!」
目前,北大、清華、復旦和上海交大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試成績正陸續揭曉,華東師大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試不久也將拉開序幕。雖然才運行了一年,「自主招生」已經為眾多高中畢業班同學最常提起的詞語之一。
由於自主招生選拔考試由各校獨自命題,考題並不像高考試題一樣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記者近日採訪了本市一些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同學,請他們為你揭開這一新型選拔考試的面紗。
復旦、交大更側重於知識點的考察
和清華、北大等高校在上海錄取學生數的「吝嗇」相比,復旦和上海交大是上海學生選擇自主招生學校的「大戶」,一些市重點中學動輒五六十人參加。
盧灣區某重點中學的小範清楚地記得,她是去年12月21日參加復旦的選拔考的,今年1月20日得到了復旦的回音,她將可以享受高考調檔分數線下20分的優惠。而一個學生能否參加選拔考,就要看他(她)的平時成績了。
復旦的選拔考試只有一天時間,和清華大學一樣,考試也採取保送生考試和優秀高中畢業生選拔同時進行的方式。成績最好的一檔獲得保送資格,還有一部分學生則可享受自主招生政策,在高考錄取時可享受5—20分不等的加分優惠。復旦的選拔考有一個特色——對各檔成績的學生都沒有確定名額數量,完全視最後有多少學生的成績及其他條件符合復旦的要求而定。
考試只有筆試一種形式,小範報的是理科,共參加了數學、英語和理化合卷三門考試,其中數學200分,英語150分,理化200分。在她看來,數學試題的難度介於「較難」和競賽題之間,有些題目還有些超綱,如「導數」問題,還有一些題目涉及了大學數學知識,如「有界性」問題。英語題也是偏難,詞彙量很高,試卷第一道題的第一個單詞就給她「當頭一棒」,這是一個生詞,雖然也給出了釋義,但也需要考生迂迴思考一番。物理和化學稍好,只是物理題的最後一道偏難。
徐匯區某重點中學的小陸參加的是上海交大的選拔考,今年1月3日考試,兩周之後就得到了享受高考調檔分數線下20分優惠的通知。從他的描述來看,交大的考試和復旦大致相同,都是只有筆試,試卷的難度也是介於「較難」和競賽題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只考了數學、英語和物理,而沒有考化學。英語試卷也是主要考詞彙,甚至出現了連大學四六級詞彙都沒有收錄的單詞!數學題的題量偏多;物理稍微簡單一些,只是有些題目超出了高考要求。
一些參加了清華或北大的自主招生選拔考的學生表示,在他們看來,復旦和交大主要考察具體的知識點,有些甚至「太過具體」,此外對學生知識面的廣度也很看重;北大的考試更有開放性,很多和學習無關的東西也會考察;清華的也較多地看重學生的開拓能力。而有無面試,也是復旦、交大與北大、清華的顯著差別之一。
北大最活絡、最多元的考試
在黃浦區某重點中學的陳樂文看來,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是她所知道的各校中內容最多元、形式最活絡的考試。2月13日,她剛剛接到北京大學招生辦的通知,得知自己將可以享受到在高考中降低20分錄取的優惠。回憶起寒假開始時期的考試,她仍然記憶猶新。
北大自主招生考試的報名形式是學生自薦,並不與學校掛鈎,她在去年年底寫了一個申請,附帶學校需要的材料,寄了出去。
在申請表內,首先須要填寫的是個人的興趣特長,如「你對北大哪幾個學科領域最感興趣?」「你對北大哪幾個學生社團最感興趣?」等等,此外,這份表格中還有「工作經歷(有無有償工作經歷)」、「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活動」等內容必須填寫,不過,申請表的重頭戲在於「個人陳述」一項,這是北大招生辦在2003級自主招生的同學中間徵集今年的話題,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申請表上有這樣的字樣:「我們只是希望能對你有更多的了解,比如你的性格、你的思考或者是你的追求。北大素來就有求新、求實的傳統,希望你們盡情地表達、表露自己的見解。」問題如:
1、你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是什麼?為何選擇北大?
2、如果你有一年的自由時間,你會做什麼?
3、給出一個最能讓我們選你的理由。
4、人格的魅力形成於生活的歷練中,又常常閃現於舉手投足間。一個謙和的微笑,一個挺拔的站姿……都足以顯現你的態度和情感。你認為自己最有特色的表情(或姿勢、動作、口頭禪……)是什麼?請向素不相識的我們介紹你自己。
5、請為下一年度的申請者出一個陳述話題。
除了要回答這5個必答題外,申請者還必須在7個選答題中選出一個話題來陳述,其中有一道題為本市大同中學的去年畢業生張思靜所出,她去年的高考總成績為511分(上海卷),而北京大學錄取投檔分數線為524分,相差了13分,但通過自主招生政策,在面試後她被北京大學中文系破格錄取。她出的題目是:「你最想遇到的中國古代名人是誰?如果你能與他(她)當面相對,你想對他(她)說些什麼?」
過了這一關之後,陳樂文被通知參加北京大學今年1月中旬進行的冬令營,也就是真正的自主招生選拔考試。當時全國共有5400多學生參加了申請,有339名學生得到了參加冬令營的機會,最終有150人享受到政策優惠。陳樂文是文科生,在1天內參加了時間長達200分鐘的筆試,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和政治5門考試,以及一次心理測試,並在次日接受了面試。筆試和面試的成績都是200分。
陳樂文對語文考試的評價是「充分體現了開放性」。題型和高考題完全不同,如「用拼音默寫宋詞」、「對對聯」、「辨別古文通假字」和「給文章加標點」等等,作文只有編導專業的學生必須考。陳樂文記得「對聯」題中有一道上聯是「九天攬月華夏英豪馳宇宙」。
數學題有些超綱,考了一些高考不考的知識,但除了最後一道題較有難度外,總體難度一般。陳樂文發揮得不錯。
英語題很簡單——但是,也只有上海學生才敢說這樣的話,上海的英語教學要求全國最高,在此充分發揮了作用——只考了10道選擇題和一些完型填空,連作文都沒考。
歷史題只是一道40分的大作文———「中國有『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的古話,外國有『讀史可以使人明智』的名言,請你各舉中外一例,論述歷史對當代的影響。」陳樂文認為,這道題主要考學生有無思想。
政治題是兩道問答題。一道為「以一個社會現象為例,闡述法律和道德的關係」,一道為「試論述發展是硬道理」。
心理測試題主要考察學生的性格,全是選擇題,每道題有5項程度不同的答案供選擇,類似於「你在做決定的時候會猶豫不決嗎」,選項為「常常」、「有時」、「從不」……
面試只給每個學生15分鐘的時間,程序一般分為兩步:先是自我介紹,然後是在10道題中選一個,準備10分鐘回答。這10道題的面都很廣,如「談談市場經濟的利和弊」、「比較科舉和高考制度的不同」、「分析雅爾達體系在世界歷史上的作用」、「你對哲學哪個方面最感興趣,莊子、老子、墨子、孔子等先秦百家中最喜歡誰」等。此外還有一些隨機的問題,面試的教授往往會根據你的自我介紹提出問題。陳樂文當時被一位老師用英語提問,也就用英語來回答了。
清華「關卡」一道接一道
今年1月底,楊浦區某重點中學學生小呂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通知,得知只要自己的高考成績達到清華在上海調檔分數線下20分之內,就會穩被錄取。
去年年底,在班級老師的推薦下,他報名申請參加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順利通過了清華招生辦的初步審核,並得到通知於今年1月3日參加該校的自主招生冬令營。
並不是所有的申請者都能通過審核。清華大學有明確的規定,學生必須具有下列技能:在某方面(如科技發明、文學等)有突出特長和培養潛能;高中階段學業成績(含文科或理科)在年級名列前茅;綜合素質突出者。
因此,申請者必須填寫一份長達6頁的表,第一張表須填寫的內容包括一份完備的每一學期的成績單、各學科獲獎情況、社會工作和個人特長情況等;申請者還須寫一份1000—1500字的「個人陳述」,內容有兩點:通過你參與的一次重要的活動(或取得的成績、曾經遇到的困難、對你影響最大的事情或人物等內容)介紹自己的性格、習慣、優點和缺點;介紹你以後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以及發展計劃。
通過初步審核後,小呂到北京參加冬令營接受複試,複試也是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科目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理科綜合(物理和化學的比例七三開),每科總分100分,考試時間分別為1個小時。
在小呂看來,試題比高考稍難一些,但很能體現出考生的能力。數學單獨考,其他的訂成一本一起考。小呂覺得數學較難,接近於競賽試題,不過沒有超出中學教學範圍。語文題要求根據《論語》裡的一句話寫一篇文章。化學和英語比較常規,但是物理題很開放,也有點奇怪,比如,有一個題問到「介紹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觀點、比較動量和動能的聯繫。」幸好小呂高三理科主修物理,參加過多次物理競賽,這些題目也難不倒他。
面試的時間為10—15分鐘,由5名老師每人輪流提問,問題比較隨意,如「你看過什麼課外書」,小呂報出了一本和物理有關的書,老師又接著問他對這本書的理解。其他的問題還有「熱水瓶是如何保溫的」、「潮汐是如何產生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