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唯一的少數民族-阿依努人」的文章中提到了琉球。 對於琉球人, 無論從歷史還是內心, 以及生活在衝繩的琉球人自己, 也覺得自己是獨立民族。因為衝繩人會講2種語言,一種是普通日文,一種就是「琉球話」,一般日本人也很可能聽不懂琉球的方言。
去過衝繩的都知道, 當地有太多中國的印記, 從首裡城琉球王宮,到無處不在,大大小小的石獅子手辦, 以及各種和中國作法相似的豬肉料理等等。
王宮首裡城正殿前左右聳立的龍柱,上面的龍是4爪的哦, 只有中國皇帝才能用5爪的龍哦!是琉球曾經作為中國作為臣下之禮的表現。首裡城正殿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東朝西,面向中國方向。
正殿前的北殿為紅牆,非常中國紅,是接待中國使臣的地方。南殿牆壁則為素樸的原木顏色,日本色,是接待薩摩使臣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2019年10月31日那場大火, 參觀首裡城正殿的夥伴們需要等到2026年了。當然,之前的首裡城也是在1945年被美軍轟炸後重建的,唯一留下的是水潭上的中國贈給琉球國的青石龍頭,是真真正正留下來的文物。
但是每年在首裡城前進行的「首裡城祭」還是會在每年10月底和11月初如期舉行。
在此,跳過琉球國最終被日本吞併的歷史, 因為和中國近代屈辱歷史同步。 只想說說在15世紀和16世紀前期, 琉球臣服大明的故事。
大明皇帝發現朝貢的琉球人文化水平不高, 於是就安排了賜閩中舟工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在琉球幫助他們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等。閩人三十六姓於是成為琉球王國中影響很大的名門望族。由於被琉球王安排居住在久米村,被稱作「久米士族」。
隨後到了明成祖,開始發展航海事業, 但是他老人家可沒有想著促進貿易賺銀子這套發展經濟的國策中, 純粹是想擺擺大國威風,讓小國們來臣服。在以物換物的遊戲中, 在大明朝用瓷器寶貝從各個小國換回了各種各樣的土特產。於是琉球王發現了商機, 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趁著中國,朝鮮, 日本鎖國期間,倒買倒賣,竟然成了貿易的中轉站。 成就琉球的黃金年代,被譽為「萬國津梁」。
現在衝繩, 會看到和福建地區很相似的風俗習慣, 閩南發音的琉球方言,三岔路口立的泰山石敢當,媽祖廟, 划龍舟,獅子舞還有滷豬蹄等。雖然當代琉球人對中國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有些還是閩人的後裔。不過,這種感情並非意味著他們有「中國人」意識。相反,他們的認同只在「衝繩人」與「日本人」之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