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6日刊登題為《巴西怎麼出了個「小衝繩」?》的文章稱,誰能料想衝繩語慢慢在日本消失時卻在巴西安了家?
文章稱,走在巴西的自由區,如果覺得自己身處東京,可以得到諒解,因為在巴西最大都市的繁華地帶,日本移民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這裡的店名是日語,貨品包括從日本的食物和廚房用具,再到傳統的家居裝飾品。紅色彩繪的拱門和一個日本庭院歡迎遊客去這個巴西的「日本角」探險。
文章稱,如今,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日本海外後裔聚居區,約有150萬人口。
他們為什麼從衝繩來?
文章稱,直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日本當局才把移民政策作為一項國家政策推行,特別是鼓勵農村地區的人到國外尋找工作,用以緩解貧困和人口過剩問題。
文章稱,之前有過派遣移民在夏威夷甘蔗田,美國大陸和加拿大西海岸工作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墨西哥),但由於這些國家採取了限制移民的措施,所以這些政策很短命。
東京很快開始尋找南方的機會。巴西在1888年廢除了奴隸制後開始為東南部的咖啡種植園尋找廉價勞工。日本移民填補了這一空白,但很快就有許多人意識到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土地賺更多的錢。
日本社區很快在聖保羅州肥沃的土壤上繁榮起來,在那裡他們革新了農業技術、種植了各種蔬菜、大米和綠色植物,還引進了其中一些蔬菜、大米和綠色蔬菜到巴西。
文章稱,與在日本國內衝繩被兼併和語言被禁不同,生活在巴西的衝繩人可以自由地講自己的語言和慶祝自己的文化。
他們的語言怎麼了?
文章稱,70歲的具志堅用高十歲時來到巴西。
她說:「如果我們在學校講衝繩語,我們會受到懲罰,但是在家裡,我得偷偷地說。」
她說,她和哥哥都在巴西定居,還能講流利的衝繩語。但是在日本,會講的人很少,這使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瀕危語言名單。
具志堅用高說,她留在日本的姐姐很難理解。她回憶說:「有一次我去看她,我們去了劇院。這個劇用衝繩語演的,我全看懂了,她卻沒有。"
植根於音樂還是流行文化?
文章稱,衝繩文化在巴西蓬勃發展的事實,正吸引著像梅中村和桃岡島這樣的從衝繩到聖保羅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