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軍偉 原創
熟知並不等於真知,這代表著人人都經歷著一種邁向成熟的過程,或曲折,或順暢。可是我們的成熟不僅僅指人格上的完善,以及生理上的健全,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整體的成熟,一個完善的成熟。我們所具有的一種任何品質,也許是精神之自由,也許是人格之獨立,更也許是責任之擔當。
人人渴望自由,但我們只是渴望,對於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卻無從談起。渴望飛出牢籠,可飛出的瞬間才是自由的,等奔向另一個心之所向之地依舊是那麼的壓抑,於是便有開始渴望自己想要的自由,日復一日,想念著自由,卻忘記了什麼是屬於自己的成熟。分析表明,一個人的不成熟總是在這三點表現上尤其明顯。
1、物質之苦
人生在世,無不是為了吃飽穿暖,只有解決了衣食問題,才可談住行。一個人受到的壓抑有多深,他對放縱的渴望就會有多強烈。這也就是缺啥補啥的意思,所以總有這些人在經歷了長久的苦悶之後,想去放縱自我,覺得這是我所認為的自由,可實質上卻是因為自己欲望的充斥,才選擇了這樣的放縱。而這就類似換了主人的奴隸,再怎麼換,你依然只是奴隸。只是打著荒謬的幌子去行使自以為是的自由。
眾人皆知,人類的苦難有萬千種,最常見的一種是物質之苦,比如一個人缺衣少糧,沒錢看病,無力養家……物質之苦太苦,因為這直接危機了人類的生存。所以因為窮怕了,才丟失了我們成熟的心智,一旦有一天發財了,貪婪的本性開始變得灼熱不堪。這種苦希望在往後餘生的路上不再有。
2、精神之苦
若沒有物質之苦,人們受到的便是精神之苦,比如情場中的失戀,職場的失意,讓你悲憤不已又無可奈何。這絕對不亞於物質之苦,因為物質富足了以後,人類會不自覺去想如何把自己修煉得更好,而在修煉的過程中便是道不完,言不盡的苦惡。因此才有了抑鬱之說,精神不自由,那擁有物質自由又有何用?
總有剛出牢籠的鳥兒為什麼習慣性地飛往藍天,因為在牢籠裡他們受夠了物質的自由,物質不苦,那我又何必待於此地,可是我的精神之苦又如何釋放,也許飛往藍天才是鳥兒真正的選擇。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一旦有課物質的富足,你擔心的東西又會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填補精神的渴望。
3、靈魂之苦
除此之外,靈魂之苦原因不明,莫名感到空虛孤獨,也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改變。而這往往卻發生在功名雙收的人身上,什麼都有了,可是從來沒有開心過,他們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心態,但卻沒有承受孤獨的勇氣。於是靈魂便居無定所,四處漂泊。曾念想去尋找知己述說自己的幸事,可是終究還是孑然一身,享受著靈魂之苦。
你走得越遠,爬得越高,你的孤獨感就越強,因為你的心智之堅定已然超過其他眾生,你的靈魂孤傲已經佔據了整個身體。也許這才是對成熟最好的標誌。
熬過了這三苦我們便才會懂得如何尋找真正的自由與幸福,也許這樣的我們才是最成熟的我們。
今日留言: 一個不成熟的人你認為還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