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交通的超長超寬水下隧道營運安全與節能提效技術研究...

2020-12-20 身邊24小時

12月11日,《面向智能交通的超長超寬水下隧道營運安全與節能提效技術研究》科研成果通過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的驗收。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等五位業內專家對該科研項目進行了驗收。

該項目依託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工程,重點研究了基於邊緣計算的隧道物聯網感知和交互技術、水下特長隧道綜合安全管理技術、基於富媒體的應急服務技術、基於能源網際網路的能源基礎設施能效提升技術,在多模式通信智能路側設備、低成本調頻廣播全覆蓋信息服務和集中照明配電設計方面具有創新性,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太湖隧道機電工程施工圖設計中得到應用。

該科研項目同時也是交通運輸部批准立項的超長堰築太湖隧道科技示範工程的實施內容,研究成果為太湖隧道實施車路協同系統、北鬥定位以及全頻段應急廣播等機電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撐。(省交建局)

【來源:江蘇省交通運輸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火電機組電除塵設備節能提效控制策略研究
    實時採集的數據通過雲傳輸到後臺,並對數據進行梳理、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節能提效策略,優化控制。進而使整個電除塵設備持續運行在節能高效的狀態下。關鍵詞:火電機組;電除塵設備;節能提效;優化控制目前,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一樣,是電力行業的關注重點。在燃煤電廠裡環保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的效率和能耗也應同樣受到關注。
  • 溫州可能在黃華與靈崑間 建設首條水下鐵路隧道
    而昨天的專家評審會透露,「三橋合一」的建造方案可能作古,取而代之的是「兩橋一隧」的新思路,即S2線以鐵路隧道方式從水底穿越甌江北口。記者從我市交通部門了解到,將於近期合龍的諸永高速公路溫州段延伸工程(甌江過江通道),最初規劃即為隧道,原本可以成為我市首條水下隧道,由於種種原因,最後確定建設為過江大橋。
  • 飛馬濱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 專業清洗船舶水下附著物
    以「海納百川·智翔未來」為願景,致力於打破中國海洋智能對外國技術的長期依賴,擺脫我國在國際海洋人工智慧領域的落後現狀。公司以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水下檢測、無人系統控制終端、水下圖像實時增強系統、便攜移動基站等主要產品,為港口集團、航運集團和海洋行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務保障。
  • 再次被提上日程!中國院士:中國軌道交通的未來是磁懸浮!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軌道交通的未來仍然是磁懸浮,磁懸浮沉寂許久後,再次被提上日程……現在人們出遠門通常會選擇軌道交通工具。但是最近一個在之前被提起過但是後來又被擱淺的項目重新又被人們提及了起來,那就是——磁懸浮。首先,讓那個我們來了解一下,磁懸浮式什麼呢?
  • 2020《隧道建設(中英文)》發表了哪些中英文文章?
    工程面臨著建設條件複雜、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設計與建造、超寬變寬隧道運營安全、離岸海中懸索橋設計與施工、堰築段深基坑及東人工島近接影響等多種挑戰。本文在對深中通道工程面臨的建設挑戰進行詳細梳理的基礎上,按照問題導向、需求引領、吸收借鑑、創新提升、資源整合、高效組織的原則,對深中通道主要工程單元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提煉與歸納,針對海洋環境超寬特長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關鍵技術、飽和交通下鋼殼沉管和互通隧道火災防控及智能交通管控關鍵技術、離岸海域大型橋梁多災害極端作用及安全性能控制研究、跨海集群工程全壽命管理及耐久性保障關鍵技術、
  • 銳明技術:幫助營運企業及政府監管部門改善交通環境中的駕駛安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銳明技術提問, 您好!公司與交通管理部門等是否有合作或聯繫?可不可以理解為公司業務是連接商用車和政府部門的一道橋梁,對交通管理部門對通過公司產品進行商用車合法合規監管,公司有什麼理解?
  • 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安全運營十周年
    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於2005年開工建設,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車,至2020年5月28日,已安全運營整整十年。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安全運營十周年隧道工程連接江北新區、江心洲、主城區,全長5.8公裡,其中隧道3.8公裡。2012年8月通過竣工驗收,曾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詹天佑獎」、「魯班獎」等國內頂級建築工程大獎。2016年1月1日實施免費通行,當年11月實現24小時通行。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九項科技成果發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交通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面向交通運輸服務人民滿意的生活,「十三五」以來,公路交通科研領域的「領頭雁」——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簡稱部公路院)突破了一批前沿引領、共性關鍵和現代工程技術,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撐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設。
  • 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5G網絡正式開通
    這標誌著5G信息通信技術正向交通應用領域加速邁進,為智慧交通發展鋪平道路。 智能化隧道管理模式即將到來 應天大街隧道處於長江水下70米,你是不是也曾在乘車經過隧道時手機信號弱、電話接不通?
  • 主線隧道全長15.89公裡!建設規模創世界之最!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發力數字新基建|工業企業能源管理數位化升級,實現節能提效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能製造。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新基建」浪潮下,工業網際網路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為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必選項」。
  • 推進智能營運車輛運用的使用條件分類思考
    交通運輸行業重點關注智能營運車輛落地應用。經過研究,我們認為,受到車輛技術條件以及使用條件的局限性,從現在到2035年,以至於更長一段時間,不同類型、不同智能化程度的營運車輛,將在「有限時空、有限要素、有限工況、有限條件」下推廣應用。
  • 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正式盾構掘進
    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宣布濟南黃河隧道盾構掘進正式啟動。該工程位於濟南城市中軸線上,北連鵲山、濟北次中心,南接濟濼路,隧道全長476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2米,管片外徑15.2米,內徑13.9米。設計為雙管雙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層為城市軌道交通預留。
  • 四川這座超長隧道吸引了全國專家,他們看什麼?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眉靈)12月1日,已通車運營一年的巴陝高速米倉山隧道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在川參加第十屆全國運營安全與節能環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間科技論壇的60餘名嘉賓。該論壇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主辦,雲集了全國隧道專家。
  • EMC模式「吃香」 鄂大力引入推進LED隧道節能照明改造
    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湖北省高速公路系統開始啟動隧道LED改造工作,節能效果十分明顯。其中,鄂西高速女娘山隧道、扁擔埡隧道LED燈替換高壓鈉燈後,節能率達60%;麻武高速天景山隧道高壓鈉燈替換為LED節能燈,隧道左、右洞3個月能耗量進行對比,單洞月耗電量下降了56.2%。同時,隧道照明亮度顯著增加,大幅改善了隧道安全運行環境。
  • 亞派科技應邀參加202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節能技術高峰論壇
    本次高峰論壇由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南京理工大學、智匯軌道交通聯合主辦,軌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清華大學軌道交通節能技術研究中心為指導單位。大會圍繞軌道交通高效節能進行深入探討、分享,是一次高規格的軌道交通高效節能技術分享的饕餮盛會。
  • 秋收農忙季節,莫忘交通安全!
    >秋收農忙季節 莫忘交通安全走進沿線村屯,開展安全宣傳為切實加強秋收時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農民朋友們出行平安,有效預防和減少秋收時節道路交通事故。秋收農忙季節,莫忘交通安全01車輛經過酷熱的夏季運行後,制動液和各潤滑部位的潤滑油脂經長時間的高溫下運行,其技術指標有著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駕駛員必須加強車輛全方位的檢查、維護,確保車輛整體技術的恢復。
  • 《南京市長江橋梁隧道條例》增加相關規定
    「為更好保障南京市內跨越長江的橋梁和隧道完好、安全和暢通,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於今年對《條例》進行了全面修訂。」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介紹。安全大於天:超載、危化品運輸車輛隧道禁行,設置「安全保護區」近年來,南京市「擁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過江交通需求飛速增長。目前,全市已建成包括長江大橋、長江隧道等6條過江通道,同時還有多條過江通道處於在建或前期研究階段。「天塹變通途」,既利於城市發展,更便於百姓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