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來源: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
導讀:
--泛能網平臺為多領域提供工業行業解決方案
--案例一:乳品企業的數字能源管理「智慧經」
--案例二:提升綜合能效 助力藥企實現數位化轉型
--加快產業智能物聯網 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發展。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指出,「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能製造。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新基建」浪潮下,工業網際網路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為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必選項」。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也應藉此風口,充分理解工業企業的應用場景和需求痛點,通過技術層面和商業模式層面的積極創新,不斷為企業賦能,推動產業數位化發展。
泛能網平臺為多領域提供工業行業解決方案
基於三十餘年能源行業經驗和十餘年泛能實踐積累,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新奧數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數據驅動的智慧化數字能源平臺「泛能網」。聚焦能源數位化的典型場景和需求,泛能網平臺面向紡織、食品、化工、製藥、機械製造等領域提供AI節能&設備智慧運維、無人值守、綜合能源管理、電力系統運維等工業行業解決方案,助力安全運行、精細化能源管理和節能提效。2020年2月20日,泛能網平臺入選「工業APP助力企業復產復工名單」,賦能企業復工復產,擁抱數位化轉型,打贏智慧戰「疫」。
泛能網平臺總體架構
泛能網平臺的總體架構分為5層:
1、從底層物聯接入多種類型的能源設備設施
2、經由智能高效的邊緣側網關及其他硬體設備來實現數據的統一採集、統一傳輸、統一存儲
3、PaaS平臺由CIM平臺、數據平臺、算法平臺、物聯平臺和應用開發平臺組成,實現標準化物聯接入、應用快速開發,提供多種智慧算法、支持能源相關決策
4、平臺具備了豐富的應用選擇,涵蓋了自研的用能、供能、政府治理等SaaS產品系列,並引入了大量第三方的生態夥伴應用,為企業全面提供數位化服務
5、可為用戶提供運維節能服務、設備採購、軟體等多種生態服務,一站式滿足用戶能源相關服務需求
泛能網作為能源生態作業系統,圍繞「連主體、聚數據、生智慧、賦能力」的平臺價值不斷演進,目前已連接了1,000家用能企業、近20,000個用能設備和10萬餘個傳感終端,每天實時處理測點數據1億條以上、數據接口服務調用2,000萬次,基於海量數據分析和領先的算法模型成功將系統能效提高到了80%以上。
案例一:乳品企業的數字能源管理「智慧經」
河南花花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是一家乳品生產企業,每日加工乳製品能力達1,000噸以上,廠區的年用電量就高達數千萬kWh。工廠引入並部署了泛能網平臺綜合能源管理、AI節能&設備智慧運維、電力運維系統等工業APP產品,助力企業能源管理邁向可視化、遠程在線監控、能源設備和系統運行優化,實現能源成本大大降低,運營效率整體提高。
通過泛能網推送的空壓機運行優化策略,空壓機啟停次數減少了75%,降低了易損件更換頻率,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改變了以往各站房人工線下抄表、人工錄入的傳統工作模式,運維團隊人員效率提高60%;預計可節約能源成本10萬/年。
案例二:提升綜合能效 助力藥企實現數位化轉型
浙江台州海神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造影劑類、素類、多肽類三大系列藥物及中間體的原料藥製造企業。多能源低效使用、能源管理粗放、超標運行的共性問題,使得企業能耗居高不下,直接導致了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
在部署泛能網平臺的第二個月,經平臺數據監測分析發現,一是冷卻塔出水溫度超過正常範圍,冷卻塔散熱效果差;二是制冷機冷凝器換熱效果差,影響制冷機運行效率。通過泛能大腦?AI算法分析,需要維護冷卻塔,將冷卻水溫度降低15℃左右,並且進行冷凝器清晰,改造後,制冷機實現節能30%,運行效率提升10%,幫助企業每月降低能源帳單5%。
海神製藥AI檢測報告2019.11.29
加快產業智能物聯網 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發展
「新基建」開啟了打造智能物聯網、帶動實體產業換擋升級、構築數字經濟四梁八柱的經濟發展新時代。工業網際網路是新基建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能源作為工業的血液,數字能源正與工業網際網路血脈交融。而泛能網正是「數字新基建」的典型代表,帶動以工業企業為代表的實體產業換擋升級,共享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智慧動力。
從需求出發,創新發展模式:泛能網基於工業等需求場景,以人工智慧引導供給方實時匹配客戶需求、不斷迭代數字產品,構建智能物聯網、帶動產業數位化轉型。
開放標準,實現互聯互通:基於泛能網打造的能源世界的「通用語言」-泛能CIM,建立描述能源對象的標準方法,使得電、氣、冷、熱多種能源,製冷、鍋爐、空壓等設備互聯互通,從而加速用戶、生態各方和行業對於數據價值的挖掘和釋放。
創造性地搭建多網絡、混合雲、「能源大腦」等技術架構:泛能網打造了「多協議網絡+混合雲+邊緣計算+聯合學習」的整體架構,以場景為驅動,深刻理解工業行業,搭建全局視野的「能源大腦」,讓用戶在掌握數據主權的同時得以共享行業智慧。
構建能源新生態,賦能新基建:以數位化、生態化的平臺服務賦能合作夥伴專業協同,推出低代碼、無代碼平臺;進一步提煉、沉澱共性算法、模型,促進平臺協同創新發展。
未來,萬物互聯不僅將帶來人、物各類網絡連接規模和能力上的爆發式增長,還將促進思維模式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變革,為更多工業垂直行業應用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新華號 科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