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有個開學新聞火了,一位母親吐槽說,兒子兩年級,學校要求跳繩一分鐘187下,「懷疑我兒子上了個體校」。
結果怎麼著呢?媒體公布了真正的二年級學生跳繩標準,其實是,120下就行了。最神奇的是,所有接受採訪的小學體育老師,都表示自己的學校從未有諸如187下這樣的標準。
報導的結論是什麼呢?家長自己不要攀比,要心平。
我身邊正好有二年級的杭州孩子,親眼見證學校對於孩子跳繩「滿分」的要求,是不是家長攀比,諸位自己判斷。
國慶回家走親戚,一位母親很開心地講,兒子跳繩這幾天表現優異,達到了每分鐘140下。
聽到這話,我不慌也不忙,打開了杭州某小學二年級某班家長群,裡面正好有家長們上傳的孩子們的練習視頻——這些孩子為何要在國慶期間上交視頻呢?因為在國慶前夕的學校跳繩測驗中,他們沒有達到學校規定的跳繩滿分,班主任要求這些孩子必須上傳視頻,這個滿分的標準是:
女孩子每分鐘167個,男孩子每分鐘157個。
在這些視頻中,每個孩子都努力跳到了160左右。
老家這位母親真是半晌沒講話……儘管她為兒子的進步,付出了許多。
有人會問,我這是拿的私立學校標準嗎?呵呵,標準的杭州公立小學,老師就給這標準。
那麼事實上,真的跳繩滿分標準是多少呢?以二年級為例,女生每分鐘127下,男生117,下面這份表,還是媒體問教育部門要來的。
而學校對孩子、家長給到的滿分標準,其實是加分滿分(120分)。
至於新聞裡說,某學校要求二年級男生跳到187下,那真是把自己當體育學校了。
其實按照國標,大部分孩子都已經達到了滿分,但倘若這次媒體不公布真正的滿分標準,恐怕很多家長壓根不知道,而孩子本人,還要因為自己是「落後分子」難過。班主任老師也會苦口婆心的在群裡重點提醒孩子家長。
所以,還真不知道,所謂的「家長攀比」結論從何而來?如果扛得住班主任這般「提醒」,這家長不是過於清醒,就是抗挫能力太強了。
很多人都表示,跳繩其實很好,強身健體,為何有人不滿意?
跳繩當然好,但未必人人喜歡,未必人人擅長。非要每個孩子都跳到精英級別,鍵盤俠怎麼先不混成人中龍鳳呢?
在我們小區,每天夜晚,能在每個角角落落找到各個年級苦練跳繩的孩子,他們真的這麼喜歡跳繩嗎?或許是放棄了他們自己喜愛的其他活動,如繪畫、如遊戲、如籃球,甚至連發呆的時間都沒有。
在杭州,除了跳繩,不少家庭都是直接為小學的孩子購買坐位體前屈測量儀器,以及肺活量測量儀,因為每天給孩子測量數據,學校會要求填表、打卡。
每天練這個100遍能否強身健體?
每天對著肺活量測量儀吹氣,是家長攀比嗎,吃飽了讓孩子跟人比這個?
你跟我說這不叫體育應試教育,我還真不知道什麼叫應試教育了。
測肺活量的本質目的是什麼,看孩子的肺活量大小,肺活量大小由什麼決定?孩子的體質、體能。孩子的體質如何提升?靠每天練吹氣?難道不是讓孩子多跑多跳多運動,多設點體育課嗎?
在美國,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量,大約在兩個小時左右。我看了看二年級孩子的體育課安排,一周3節,加起來兩小時,如果把針對體育的應試要求,當作「學校是為了我好」來理解,那就是倒退。
最後,我看到有種說法是,杭州孩子不是愁的奧數,愁的是跳繩。我覺得這種說法還是太天真了,下面這道數學題目就當成今天文章結尾的娛樂消遣吧——
紅氣球比黃氣球多56個,紅氣球於黃氣球個數都是兩位數,有()種可能?
a.43 b.44. c.34. d.11
這是我身邊二年級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裡面的一題,日常哈。記得只能用加減法思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