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字母文字早於希臘字母和英文字母
杜鋼建
近日有朋友不斷給我發來關於浙江發現早於希臘字母和英文字母的良渚文化遺址等字母文字的文章。其內容基本上是2016年在寧波慈谿舉行的首屆中國華夏先秦陶瓷字母研討會上展示的良渚與商周時期的古陶瓷字母文字。其中23件古越陶瓷底部刻劃有希臘文字母Α(阿爾法)、Β(貝塔)、∧(蘭姆達)、Μ(謬)、Ε(埃普西龍)、Δ(得爾塔)、Η(艾塔)等。
浙江古陶瓷字母文字的發現者聞長慶先生長期收集大量古陶瓷文字,整理後發現浙江文化遺址的字母文字早於腓尼基字母和希臘字母。可以說聞長慶先生功德無量,他提供的大量物證證明西方字母文字起源於華夏字母文字。
關於聞長慶先生提供的物證的年代,學術界沒有人提出異議。顯然,浙江地區的這些古代文字遠遠早於腓尼基文字和古希臘文字,更早於西方英文字母。聞長慶先生已在浙江發現的古代青瓷底部符號中找到了24個希臘字母中的23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聞長慶先生邀請希臘駐上海總領事卡爾佩裡斯博士一行到浙江慈谿鑑賞這些古代字母文字。卡爾佩裡斯博士看後,認為值得學術界重視。中國3000年前的古越青瓷器上竟然刻有古希臘字母的符號,這足以表明西方字母文字與中國古代字母文字有著密切關係。
其實,早於西方字母文字的浙江字母文字源於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普遍出現於5000年前,而且早在5000年前就已經形成文字體系。
大湘西古文字由來自中國的腓尼基人傳入古希臘地區。腓尼基人於先夏和夏朝時期先後由中國南部入海到達愛利特萊海,在阿拉伯半島停留。然後進入地中海東岸。根據希羅多德《歷史》的記載,腓尼基人是由紅海移居地中海東岸的。
腓尼基人國王的兒子卡德摩斯從西頓帶領腓尼基人移民希臘,建立了希臘的底比斯城市,成為底比斯的國王。卡德摩斯的妹妹歐羅巴也是腓尼基人。「卡德摩斯」在腓尼基語言中的意思是指「東方」,而「歐羅巴」在腓尼基語言中的意思是指「西方」。根據希羅多德《歷史》,希臘與波斯的戰爭在歷史上發端於腓尼基人在希臘阿爾戈斯帶走了國王的女兒伊奧。希臘人在腓尼基城市推羅搶走了腓尼基國王的女兒歐羅巴,又在埃亞城搶走科爾基斯國王的女兒米底婭。後來腓尼基國王普裡阿摩斯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ros(荷馬史詩作Paris)搶走了希臘人海倫,最後引發波斯人與希臘人的戰爭。
根據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載,底比斯國王卡德摩斯家族的譜系是:阿該諾爾生卡德摩斯,卡德摩斯生波裡多魯斯,波裡多魯斯生拉布達庫斯,拉布達庫斯生萊烏斯,萊烏斯生俄狄浦斯。希羅多德說:「和卡德摩斯一起來的腓尼基人……在希臘定居以後,將許多技能介紹進了希臘,其中最重要的是書寫,我認為希臘人在此之前不知道這門藝術。」起初希臘人是一筆一划地照抄腓尼基人的,但是久而久之,字母的發音和寫法漸漸地發生了變化。在希臘人中最早學習腓尼基文字的是伊奧尼亞人。伊奧尼亞人是在腓尼基人之前抵達希臘地區的巴勒斯基人的一個分支。巴勒斯基人與巴勒斯坦人同源,都是來自古代中國的移民。伊奧尼亞人對腓尼基字母的寫法略加修改,一直沿用下來。直到希羅多德時期,希臘人仍舊把這些字母稱為腓尼基安Phoenician。
究竟是誰將腓尼基文字傳授給希臘人的?是與卡德摩斯一起來到希臘的腓尼基人中的格菲萊伊家族。格菲萊伊家族名字源于格菲拉Gephyra。希羅多德認為格菲萊伊家族起源於東方可能是基於在敘利亞的格菲萊伊Gephyrai的地方。格菲萊伊家族隨卡德摩斯一起來到波奧提亞的底比斯。在卡德摩斯被阿爾戈斯人逐出波奧提亞一段時期後,格菲萊伊家族逃到雅典。雅典人按照一定的條件接受他們為公民。格菲萊伊家族在雅典修建過多座神廟,供他們專用,不許其他雅典人進入。他們在神廟裡舉行宗教狂歡活動。雅典僭主希皮亞斯的兄弟就是被格菲萊伊家族的人謀殺的。最後導致雅典人擺脫了僭主統治。正是這個在雅典歷史上的著名家族將腓尼基文字引入希臘。
研究比較語言學的學者Jones爵士於1786年指出,希臘文、拉丁文和梵文之間「在動詞詞根和語法形式方面都有很強的契合,偶然性不可能產生如此強烈的契合。的確,契合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檢驗過三種語言的語文學家都會相信它們來自某種共同的源頭,這一源頭或許已不存在。有類似的原因,雖然這原因不那麼強烈,來認為哥特語和凱爾特語與梵文有同樣的源頭,雖然它們混合的語言特性很不相同。」希臘文、拉丁文、梵文、哥特語和凱爾特語等的共同源頭在哪裡,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我經過比較研究發現,腓尼基文、希臘文、拉丁文、梵文、哥特語和凱爾特語等語言文字的共同源頭在中國南方的大湘西地區。
古希臘文是在公元前900年從腓尼基即今敘利亞地區引入希臘地區的文字。在古希臘文的24個字母中,最後4個字母據西方學者說是希臘人創造的。據筆者研究,無論是古希臘文的前20個字母,還是最後4個字母,都來自大湘西地區古文字。大湘西古文字包括廣西蘋果縣甘桑石刻文、湖南張家界夏朝青銅器銘文、四川成都三星堆玉器文字和古彝文、納西東巴文等。古希臘文的大寫字母借取自甘桑石刻文,小寫字母借取自古彝文。
1、古希臘字母Alpha(Αα)在距今8000年左右今湖南懷化地區的高廟文化遺址陶片上、距今4000年左右的三星堆陶片上均已出現。古希臘字母Alpha(A)見甘桑石刻文字002-12-01等。
2、古希臘字母Beta(Ββ)在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29-05-03、002-10-12等。
3、古希臘字母Gamma(Γγ)在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14-05-02、007-07-05、005-04-08、003-04-04、012-01-04、023(2)圖等。
4、古希臘字母Delta(Δδ)在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32(1)-03-07等。
5、古希臘字母Epsilon(Εε)在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02-13-08、020-01-03、004-02-05等。
6、古希臘字母Zeta(Ζζ)見甘桑石刻文031-03-03等。
7、古希臘字母Eta(H)見甘桑石刻文009-01-01、032(1)-02-01、029-04-04、018-04-02、028-02-05等。
8、古希臘字母Theta(Θθ)在已經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沒有出現,但是在彝語字母中有。彝語字母Θ讀音為bo。
9、古希臘字母Iota(Ιι)在已經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有015-03-05、003-04-09、003-01-06等。
10、古希臘字母Kappa(Κκ)在已經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有007-06-02、006-01-02等。
11、古希臘字母Lambda(Λλ)在已經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有002-12-01、008-02-02。古希臘字母Lambda(Λλ)在距今8000年左右高廟遺址陶片上、距今4000年左右的三星堆陶片上以及貴州荔波水書中均已出現。
12、古希臘字母My\Mu(Μμ)在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32(1)-01-01、002-04-09等。
13、古希臘字母Ny\Nu(Νν)見甘桑石刻文014-04-04、018-05-02、003-07-05等。
14、古希臘字母Xi(Ξξ)在目前為止出土的甘桑石刻文中沒有發現。但是在彝文字母中有Ξ。
15、古希臘字母Omikron(Οο)見甘桑石刻文016-02-02、004-10-05等。
16、古希臘字母Pi(Ππ)見甘桑石刻文004-04-12、002-07-03、004-03-11等。
17、古希臘字母Rho(Ρρ)見甘桑石刻文002-08-04等。
18、古希臘字母Sigma(Σσ)見甘桑石刻文008-05-02等。
19、古希臘字母Tau(Ττ)見甘桑石刻文014-05-05、007-08-02等。
20、古希臘字母Ypsilon(Yυ)見甘桑石刻文字002-05-03、032(1)-03-04、005-04-01、003-04-07等。
21、古希臘字母Phi(Φφ)出現在甘桑石刻文字中。見甘桑石刻文014-06-01。Φ也出現在彝文字母中。彝文字母Φ的發音為dda。
22、古希臘字母Chi(Xχ)見甘桑石刻文034-01-03、002-16-06、021-02-02、002-05-05。古希臘字母Chi(Χχ)在距今8000年左右高廟遺址陶片和骨雕上、距今7000年左右的柳林溪遺址陶片上、距今7500年——5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的三星堆陶片上均已出現。
23、古希臘字母Psi(Ψψ)。Ψ在已經出土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沒有出現,但是在彝文字母中有Ψ。彝文字母Ψ的發音為jo。
24、古希臘字母Omega(Ωω)。在已經出土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沒有出現,但是在彝文字母中有Ω。彝文字母Ω的發音為pu。
西方學者認為古希臘24個字母中最後4個字母為古希臘人所創造。實際上在已經出土的甘桑石刻文中出現了20個字母,其中包括被西方學者認為是希臘人創造的最後4個字母中的Φ。其餘4個字母ΘΞΨΩ在彝文字母中都有。目前出土的甘桑石刻文是地表出土的文字。在已經出土的甘桑石刻文中雖然沒有這4個字母,但是如果進一步發掘,可能會找到這4個字母。甘桑石刻文是古彝文的一支,既然彝文中有這4個字母,甘桑石刻文中也應該具備。希望大湘西有關方面高度重視下一步的發掘工作。
關於希臘人學習腓尼基文字的時間,著名碑銘研究家Kyle Mc Carter教授指出:「雖然希臘人可能早在公元前11世紀時就已經開始用腓尼基文字做實驗,但無論由於何種原因,他們直到公元前8世紀初,才發展出了真正獨立的書寫傳統。因此,我們最好把希臘文字系統描繪成以大約公元前800年的腓尼基文字為原型的派生文字。」(參見《黑色雅典娜》)在眾多古文字特別是甘桑石刻文出現以後,我們也可以說腓尼基文字、希臘文字、拉丁文字等西方語言文字都是大湘西古文字的派生文字。
廣西平果縣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在先夏和夏商時期屬於中國南方各個方國共同使用的文字。當時廣西梧州等地都屬於古蒼梧國的轄地。在先夏和夏朝時期蒼梧國是壯族侗族的聚集地,國都在今湖南永州地區。廣西地區後來在商朝時期也屬於古桂國管轄區域。古桂國的國都在今湖南郴州桂陽。先夏時期崇伯鯀和崇侯禹在今張家界崇山開啟夏朝基業時期,蒼梧國是崇山國以南最重要的方國。在《禹貢》中蒼梧就是禹王非常重視的地方,也是舜帝所葬之處。古蒼梧國地區至今還存留許多與舜帝和禹王有關的地名和祠廟名。在夏商時期與蒼梧國相鄰的方國是永國。今湖南與廣西交界的永州曾經是商朝永國所在地。從張家界地區夏朝青銅器銘文和四川三星堆玉器文字看,甘桑石刻文不僅是蒼梧國的文字,也是夏朝諸多方國使用的文字。
從文字的起源歷史看,幾萬年前伏羲朝時期創八卦造書契的活動地點在大湘西地區。後來神農炎帝時期丙封氏造字和黃帝時期倉頡進一步造字的活動地點也在大湘西地區。從湘西懷化8000年前高廟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看,甘桑石刻文的一些字符在高廟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安徽蚌埠市淮上區雙墩遺址距今7300年左右的陶片有630個文字。距今7000年柳林溪遺址在三峽湖北庫區秭歸縣茅坪鎮廟河村。柳林溪遺址陶片上的文字符號達232個。
就目前考古發現的文字來看,甘桑石刻文是字數最多的古文字體系,有18000多字符。因此,可以說甘桑石刻文是自伏羲和黃帝以來文字的傳承和發展,是夏朝的重要文字。甘桑石刻文不僅保留了大量象形文字,而且創造出大量字母化文字,從而為世界語言文字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論證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日耳曼人、高盧人、英國人等都是從中國移民而去的,他們的祖先都在中國南方大湘西地區。他們的語言文字的源頭也在中國南方,以甘桑石刻文為代表的大湘西地區古文字就是西方諸多語言文字的源頭。
《聖經》新約記載的神說:「我是阿爾法,我是歐米伽,我是首先的,我是最後的,我是初,我是終。」(聖經啟示錄22:13)。在希臘字母表裡,我們看到第一個字母阿爾法Alpha和最後一個字母歐米伽Omega都來自大湘西地區的古文字。在沒有發現甘桑石刻文、張家界地區夏朝青銅器銘文和廣漢三星堆玉器文字以前,阿爾法和歐米伽已經存在於古彝文中。西方各大語言文字都來自中國。
大湘西古文字對古希臘文字的影響來自於古希臘早期的四大族群的祖先源於大湘西地區。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論證,古希臘地區最早居住的族群巴勒斯基人的祖先是大湘西地區的方雷氏和方相氏以及封氏房氏等。古希臘希克索斯人的祖先是長沙古青陽國的少昊青陽氏。古希臘達納厄人的祖先是大湘西地區堯帝的兒子丹朱。古希臘西西里敘拉古的科林斯人的祖先是來自大湘西地區的舟人等。
從文字源頭看,浙江字母文字早於希臘字母文字和英文字母文字,但是浙江字母文字也好,希臘字母文字和英文字母文字也好,其源頭是以有萬年歷史的古彝文為代表的大湘西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