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天堂電影院》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406,閱讀約3分鐘
也許是相信了"後人"的力量,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開創了無恥質疑、溫故知新等諸多教育理念,打破了貴族統治者對教育的壟斷。如今,孔子已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其子孫也被尊為延續至聖萬代的師表,孔子的長子是孔子長孫的活。聖府門上的兩個字是明朝奸臣嚴嵩所題,嚴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的第64代孫衍聖公孔尚賢。
孔府始建於宋代,與孔廟、孔林並稱為"三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孔府佔地180畝,如此龐大的規模使得孔府成為中國最大最豪華的貴族莊園。在裡面走來走去,頗費體力,再加上建築、廳堂、陳設充滿了歷史,讓人眼睛發暈,心裡思緒萬千。
進入孔府大門,有一扇小巧玲瓏的屏風門,木質結構,獨立院落,作用類似現在家裡的屏風。這座城門因明世宗御賜"恩賜重光"匾額而被稱為"重光門"。重光門平時是關閉的,只有在舉行儒禮、皇運、聖旨、重大祭祀時才能打開。
孔府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典型官邸,由九個院落組成,分為東、西、中三路,以中路為主體。
繞過重光門,到了最重要的辦公空間大堂和兩個大廳,連接兩個大廳的有兩條板凳,原來叫"閣老凳",當地人稱之為"冷遇",又不能坐,因為不吉利。之所以如此,與嚴嵩有關。據載巖松被罷官後去找親戚孔子求情,每次進門衍聖公都不肯見,只能坐在門前的板凳上,久而久之,就把板凳給坐掉了。
孔府共有房屋463間,樓堂館所鱗次櫛比,迴廊曲徑通幽。這樣的規模,無論哪個朝代,都算得上豪宅中的豪宅。
去過孔府的人都會被眼前的壁畫所吸引。畫中麒麟般的怪物被稱為"四不像",又被稱為"公相"(發音像"貪")。它貪得無厭,整天張著一張大嘴,不吃五穀雜糧,專吃金銀財寶,最終落入了命運的苦海。壁畫位於屋與衙的分界處,時刻警示後人貪心不足。"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無論是冷遇還是戒貪,都體現了孔子後裔要求子孫修身齊家的良苦用心。
千年孔府裡,文物數量驚人。陶瓷、琺瑯、玉器、刺繡、書籍。藏品超過69萬件。如今,孔府文物搬進了它們的新家——孔子博物館。以一個家族的文物為主體來建立博物館進行保存和展覽,不要說在中國,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天下第一"果然名不虛傳。
安懷堂是根據《論語》中"老則安,友則信,少則孕"的意思命名的。這句話被統治者認為是治國安邦的原則,現在也沒有過時。
中間紅底的金色喜字,兩邊的福字、壽字,廳內對稱的紅椅,都在告訴遊客,這裡是衍聖公舉辦婚喪壽喜等家庭大事的地方。這時大廳裡空蕩蕩的,然後就會高朋滿座,觥籌交錯。
孔府花園又稱鐵山園,園內有假山、魚池、花塢、竹林和各種花卉盆景。園林清雅靜謐,無論是假山水池還是一樹一石,都透著一份文心和詩意。
在孔府後花園,一步一景,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充滿了中國風的韻味。
園內古木參天,風景如畫,但漫步其間不知為何卻生出一種悲古悲秋的意境。雖然為後世所推崇而長盛不衰,但孔子本人卻出生在一個喧囂動蕩、百家爭鳴的時代,一生顛沛流離,73個春秋並不如意。家裡所有事都跟他有關,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有人說,孔府的一草一木都有故事。站在屋裡,神思不是恍惚,一個孔子的後人,也會在與我相似的年齡,站在這裡凝望,在不同的時代,牽掛著同樣的心事。
許多人都憧憬有一段任性的旅行,最好在青春飛揚的時光裡,最好有個遙遠美麗的目的地,最好,迎著明媚陽光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