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PM必須知道的用戶心理那些事兒

2020-12-2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做產品前端的時候,最需要考慮就是在這一業務下到底用戶是什麼樣的心理,以及會有什麼樣的行為,這樣才能夠實現更人性化,更貼近用戶群體的交互。

最近作者又開始重新做app產品。在做產品設計交互的時候發現,其實前端產品最需要了解就是業務模型下的用戶心理和用戶行為。很多入門的前端產品經理可能只是抄襲,然後只是簡單將自己認為用戶是怎麼樣的帶入到產品設計中。其實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深入了解用戶行為。

比如小米初期的100名用戶都是來源於手機論壇。除了是種子用戶之外,他們還擔當著用戶的角色。他們的行為模型會成為我們重要研究對象。對我們的產品設計行為起到重要的影響。

這裡作者將前端產品設計路徑重新梳理了一下。(這裡指的電商產品)

用戶心理->用戶行為->產品交互->業務(品牌、市場、運營),而站在這個邏輯上層是商業模式。

一、用戶心理

在電商產品中,用戶在決定購買一個產品之前,會經過一系列產品決策點才會購買一個商品。比如,你要買一個耳機,會要喜歡什麼顏色、什麼型號等等,最後這些決策點成為你要購買這個東西原因。最後,你會直接購買。但是這裡還有一種用戶心理,就是心情不好,會直接購買。這種情況也是有的。但是一般性這樣的用戶,也會有喜歡某樣東西的某點才決定的。

1、信息呈現

在電商中,最重要的且第一眼就能認知就是信息流。在信息流中,分為兩類。第一類叫決定性信息。裡面分為兩種:

  • 一種就是淘寶、京東模式的,就是商品硬信息、特點和價格展示,直接觸發購買決策點。
  • 另一種就是海外購形式的,像小紅書一樣,軟信息展示、軟文、軟視頻等推薦,導購類商品。

這二者都是對購買產品起到決定的作用。還有第二類是非決定性信息。裡面也分兩種:一種就是通過溝通而直接購買的,像朋友圈的刷屏賣貨的店家。還有一種是通過工具而刺激購買的,像廣告這類的,通過這種遠邊界的方式決定購買。

在信息流的呈現中,最為關鍵就是首頁。首頁展示內容有很多講究。這裡開始以首頁為中心展開訴說接下來的行為。

2、認知程度

一個電商產品首先進入後,根據首頁情況就是可以讓用戶馬上進行認知。看了美團首頁,知道是團購。看了淘寶首頁,知道是賣東西的。每種電商進入後,看到內容決定了認知。所以我們在產品初期,多半講究產品專精的方式。還有對於用戶來說,一個20歲用戶和一個50歲用戶必然認知程度不一樣。這是年紀和經驗導致的。所以我們初期的用戶畫像是哪些?這也會導致認知程度不一樣。

3、決策點

決策點有很多,首先我們先分為高頻和低頻需求先說。高頻中,分為剛需和非剛需。先是高頻剛需,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吃飯就是。這樣的需求點,可替代性。產品外觀(所謂食色性也)和產品滿意度決定了決策點。而高頻非剛需產品,像是打車、旅遊就是。因為打車有很多可以替代方案,比如公交和地鐵。由產品價格(價格波動)和產品時間性決定。再說,低頻剛需,這樣產品由、買手機、買車、買房等,會有購買產品實用性和產品替代性決定。而低頻非需要這樣的產品我們不會去做的。(以上例子有些存在有些不合理)

二、用戶購買行為

根據用戶決策點,用戶促成購買行為。其實我們在下單購買的產品往往特別快,也就因為幾個理由就可以了。回想前面的決策點來說,比如高頻低價值的產品,比如滑鼠、鍵盤等,你可能因為某一個顏色、或者樣式原因導致不會購買。而又如低頻高價值的產品,比如車和房子,可能因為這款車型或者樣式沒有,但是由相同的車型也會進行購買。其實這裡就是產品替代性和使用性的問題導致。這在購買行為心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行為。

三、產品交互(設計)

在做產品首頁、列表頁、詳情頁的這種頁面時,你需要突出非替代性,比如像衣服,這款設計款式獨一無二。那麼你的產品就可以售賣得出。所以,你需要在產品上突出重點,標籤是一種方式。而另外就是實用性特別能體現產品價值,比如手機、汽車等都是通過大量的性能去體現。這裡的性能是能在你在使用產品的時候產生快感,所以會決定用戶進行購買。這裡你可以使用大量的性能介紹產品設計突出重點,形成購買行為。像蘋果、小米等產品頁都有這樣的設計。

1、品牌呈現

品牌呈現在pc時代頁面比較明顯,就是左上方的logo。這個決定了你品牌未來的影響力。在做產品的時候,還有你的產品主色調也會是品牌呈現的一部分。很多產品設計點都時刻透露出產品的品牌重要性。

2、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一般性在banner和搜索中體現出來,這裡的市場營銷中是我們產品設計中也需要體現出來的。比如banner就是廣告系統,這裡的廣告需要精準到每個用戶。淘寶首頁banner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這裡有數據分析出的結果進行推算得出。這裡就是數據產品經理和前端產品經理共同努力的結構。還有就是搜索,搜索的結果其實也是個性化推薦的一部分。你究竟想要搜索推薦什麼產品,這就是策略產品經理和商業產品經理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怎麼才能讓解決方案更為精準。

3、業務銷售

業務銷售最明顯體現就是在業務模塊的展示上,就是那些產品分類。這些產品分類是我們業務體現,也是銷售行為的體現。哪些業務是重點,又有哪些業務可以通過關鍵詞可以提升銷售業績的。

4、流量轉化

流量上來說,就是運營化思維需要解決的問題。怎麼樣提高各個運營模塊的轉化率,怎麼讓用戶進行留存和購買。這就是首頁頁面進行思考的。在流量中,需要劃分流量快去思考,將大的流量塊放在頁面更高的位置曝光。

四、抽象結構

我們要對頁面的所有內容進行抽象,這裡不僅僅是後臺產品需要這麼做。前臺產品也需要抽象。比如對於產品關鍵詞,我們抽象出最新、最優惠、最熱門、最推薦、最好等等幾個關鍵詞。對於這幾個關鍵詞進行頁面數據分析,然後得出結論進行優化。這些都是抽象結構。

五、邏輯閉環

電商產品中,產品會形成一個閉環。從瀏覽、下單、支付再到瀏覽。這裡的產品會形成一個圈型閉環,讓用戶不斷進行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等幾個模塊的轉化。這個在產品設計中特別的重要。

六、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一開始就決定了這個產品的成敗。在用戶端產品中,更為重要。所以每一次迭代都需要從用戶、市場、運營、品牌等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這裡推薦《商業模式新生代》、《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篇》、《價值主張設計》三本書。

說了最近的一些感悟,希望對大家的產品設計有所幫助。

#專欄作家#

曉翼,微信公眾號:上海人在北京。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於電商、O2O的產品經理。會IOS開發、會P圖、會運營的逗比一個。常關注社交、旅行類產品。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世界獻血者日|關於獻血,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世界獻血者日|關於獻血,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2020年06月14日09:13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 大學那些事兒,即將入學的大一新生們必須知道的知識點
    那麼,學姐就以自己一年的大學經驗,為大家敘述一下「大學那些事兒。」1.社交關於社交,高中和大學一定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2.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兒很多人普遍認為:上了大學就不需要努力學習了,課隨便逃,作業不用做。對此,我只想說一句,你們想得太簡單了。大學根本不是你們想的這樣。
  • 關於圖片合成你需要知道的事兒
    當然,我們華麗麗的小canvas也可將畫布中的內容導出為圖片,所以呢我們只需要將用戶上傳的圖片與背景圖片同時放到畫布中,再導出base64格式的圖片,直接寫入img標籤的src中即可顯示,在ios版微信中,長按該img標籤便可下載!    此刻注意,必須是ios微信殼下才能實現長按保存的功能。
  • Web前端開發程式設計師不重要嗎?那是不知道要學習多少東西!
    很多的程式設計師覺得WEB前端工程師不就是用HTML、CSS+DIV寫個頁面那樣簡單。然而一旦自己來寫的時候就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簡單的事兒。很多人知道用戶的體驗很重要,卻不知用戶體驗好壞的八成都是由前端來決定的。前端技術而且發展很快,不一直學習很快就會追不上發展的步伐。
  • 要成為優秀的web前端開發工程師,這七點必須知道!
    無論你是後端開發,設計行業,還是零基礎只要您對網站開發有興趣,都可以加入到前端開發的行業中來,這是一個在網際網路企業中必不可少的高薪行業。許多人對web前端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卻不知如何學起,今天給大家支支招,7步助你成為web前端開發工程師。
  • 大夫山森林公園:那些你必須知道的事兒
    綠樹成蔭那為了在大夫山玩得盡興,有哪些事兒是我們必須提前準備好的呢?其一就是:防曬帽子,雖說大夫山綠化很好,但是也總有那麼一段距離時沒有樹蔭的,此時的話,防曬帽子就派上用場啦!
  • 關於「變量」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
    關於變量你必須知道哪些基本知識?變量從measurement等級上分類又都有哪些呢?——此篇我們退一步,重新—審視一下關於變量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插曲一枚:一說起變量我就想起當年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那讓人羞澀的一幕。第一次見導師, 她讓我在她辦公室坐下就開始了解我的知識基礎,以考慮把我分到她的哪個項目。
  • 怡康心理——父母必須知道的那些心理效應(16)
    今天怡康心理的諮詢師給大家講的心理效應是糖果效應。大家大多聽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十幾年以後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時,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就叫遲延滿足效應或稱糖果效應。
  • 善用Axure寫PRD,PM應該知道的APP授權知識(更新了配圖)
    如果PM稍微懂點技術或者和前端童鞋聊一下,就知道iOS和Android開發規範支持自定義申請授權時間,以及授權失敗後如何友情提醒用戶重新開啟。其實這是由於產品經理沒有對APP所需的多種授權做處理,所以前端童鞋往往設定啟動的時候一次性獲取。其實這樣會產生不少問題。對用戶來說,我第一次使用app,就不斷的彈彈彈,影響我正常使用APP。對運營來說,會造成推送功能的開啟率很低,後續無法推送重要消息給用戶。
  • 怡康心理——父母必須知道的那些心理效應(6)
    今天怡康心理的心理諮詢師給大家講的是阿倫森效應。阿倫森效應是指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阿倫森效應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 怡康心理——父母必須知道的那些心理效應(2)
    昨天怡康心理的心理諮詢師給大家講了超限效應,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南風效應。對於孩子的教育,尤其對於那些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如果父母的管教過於嚴厲的話,經常會適得其反;相反,如果父母溫柔地堅持,孩子就有可能沒有那麼阻抗,教育的目的也就得以實現。
  • 明明白白買新基金 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兒
    今天,就來說說投資者購買新基金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兒。【帳戶篇】1、 我想買基金,要去哪裡買?要怎麼開立基金帳戶?以博時基金為例:買基金、開立基金帳戶主要通過兩種渠道:1)直銷渠道:通過博時基金公司官網、博時基金直銷櫃檯、博時手機app和博時微信服務號開戶購買基金屬於直銷渠道。
  •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那些事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心理月」活動期間,預初年級(4)班王梓恩同學繪製的插畫。尋找支持系統有27年工作經驗的上海市進才中學心理高級教師沈慧發現,當察覺自己心理壓力大的時候,現在的孩子更願意向家長、老師和專業機構尋求幫助,而家長有時卻不支持孩子的決定。沈慧講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的方式讓原本不善社交的一位男生覺得「特別好」,因為可以避免跟同學們交往了。
  •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那些事兒
    隨著考試季到來,上海市建平中學心理社同學自主運營的公眾號「走心Psychlone」最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探討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在分析了「輸家心態」「玩家心態」和「贏家心態」之後,文章認為最「高級」的是最後一種:注重自己在考試中得到了什麼,把獲得的經驗用於備戰下一次考試;樂觀而有動力的同學,往往能出現在考試名次的上遊。
  • 母雞與前端工程師
    去年,我國手機用戶超過13億,智慧型手機用戶超過6億。就算其中只有一半人上網,那也是3億多人。這麼多人,每天都有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要使用手機上網。全體中國人一年消費的網頁和App的數量,是一個天文數字。
  • 「踩坑,填坑」,項目的那些事兒(第二階段,用戶調研)
    本文作者通過一些項目,進行了自我總結思考的一些關於採坑和填坑的一些事兒。上篇談到了需求探討,本文主要說說用戶調研。上篇「踩坑,填坑」,項目的那些事兒(細說第一階段,需求探討)簡易流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此為第二階段:用戶調研的說明。需求探討;用戶調研;需求匯總,溝通,評審;原型設計;項目跟進;測試上線;後續迭代。
  • 你不知道的嬰幼兒服裝檢測那些事兒
    可是你有關心過他穿的安全嗎,你知道他身上的衣服都經過了哪些檢測嗎,還記得幾年前的毒校服事件嗎?作為紡織專業畢業,在檢測單位從業多年的寶媽,今天就扒拉下嬰幼兒服裝檢測那些事兒。檢測標準就是衣服加工完成上市前,必須按照相應的標準到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後才可以進入商城、專賣店。你或許會覺得隨便標一個唄,也沒人知道。嗯,那是萬萬不可以的。國家檢測機構每年會多次抽檢,如果不合格,輕則罰款召回,重則關門歇業。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引自360百科)《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可算是近幾年的網紅書,朋友圈中總有人在閱讀,也獲得了不少好評。很久之前就把它加入我的閱讀計劃當中,但是因為是電子書便遲遲未看,本人有一種習慣,看現當代名著與歷史、心理類的書籍,喜歡看實體書,而網絡小說則喜歡電子閱讀,說來也怪,看書也有一種儀式感。
  • 前端工程師,還在學習那些永無止盡的框架麼?
    放眼前端這幾年的發展,經歷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爆發,出現了以Angular、React、Vue為代表的三大前端框架,竟然成為了困擾前端工程師的一個「難題」——哪個框架最好?我該學哪個框架?一方面很多前端同學在抱怨前端發展太快學不動了;另一方面還有不少同學陷入瓶頸,懷疑自己甚至懷疑前端這個行業。
  • 從後端開發轉職前端開發,我學到了什麼?
    我喜歡前端開發的一點是可以直接解決用戶需求、關注他們的體驗。前端的方法跟後端不同,因為前端以用戶為中心,一切都圍繞著如何讓用戶更舒適地使用你開發的app,而不是處理數據結構。在項目開始時,把UI擺在第一位,思考應用流程在我開展個人項目來提升前端技能時,關於「用戶點擊按鈕、與UI組件互動時,UI會如何運作和推進」的思考極大地改善了我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