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念書和親媽鬥智鬥勇,每每看到重男輕女的情節免不得長籲短嘆。然而,在我朋友家這可不是故事。他媳婦就是不折不扣的蘇明玉的現實版。
高考季,舉國上下總動員,可見國對棟梁之重視,每個家庭的重要,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和希冀。有多少高考的孩子是鋪著幸福的珍珠,周身閃著金光往前衝。
蘇明玉不是,小七不是。 誰知道,真的有親媽親爸不讓親孩子上學的,在孩子前程中鋪設了太多有菱角的碎石子。
明玉上學是一步一個坎,補習班費用媽不給,二哥旅遊要兩千隨口就答應,隨手錢就給足足的。大哥可以留學美國,小妹考上清華也不供,只能上免費的師範學校。
《都挺好》劇裡的蘇明玉從小不受家人待見,生長在家庭的邊緣,在孤獨扭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卻要付出更多來學習愛和被愛的能力。看看今天的主人公小七的堅強成長和蘇明玉差多少。
一、又一個意外,父母夢想破裂的那一刻,他們的怨氣給了誰
在一個小山村,帥氣的男家主是全民工,在一個有點遠的小城市裡工作,有個小科級員的職位。這些資本在農村可是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物形象。
媳婦是一個能幹、利索、潑辣、要強的主,什麼也不甘於落於人後,持家不能,種田不能,收割不能,生孩子也不能落在別人後面。
可惜,在他們樣樣都要、也能先於人的時候,偏偏有一件事情他們做不了主,就是生男生女。你說生男生女都一樣,都是自己生的有什麼不好。
那是在你人生幸福的字典裡,在他們心裡可就是不一樣。他們打定主意要養兒,至於防不防老,他們來不及想。
一二三都是女孩,四五六又一串還是女娃。超生遊擊隊的小品就開始上演了,不知道當年宋丹丹取得哪裡的生活背景,這樣的原生態藝術生活看來真是不少。
他們給六姑娘起名叫招娣,意欲何為,顯而易見。家裡此時還是熱切期盼下一個弟弟到來,所有的姐姐都這麼想著,有了男孩自己就可以輕鬆的做一個女孩了。
家裡的氛圍多少有些怪異,每個姑娘都覺得自己不是個男孩是自己錯。是誰給了他們這樣的暗示?
六姑娘最終沒有招來弟弟,七仙女下凡,開始歷練六世輪迴做人這一劫。
二、平凡的小七的不平凡的自然生長
小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本來是老么的寵愛,在小七的身上神秘的消失掉。她知道自己礙眼,所以很少說話,有心想玩,也是遠遠的跟在姐姐們的後面。
她怕聽到「都怨你不是男孩,都怨你......」她也好生奇觀自己怎麼不是男孩?於是,她學著男孩的樣子,冰冷著假裝強大,痛了不哭,也不表達自己。男孩子是這樣子嗎?她不知道,只知道,只要她不出聲,就能減少斥責和謾罵。
她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走出家門,出去放鵝。那些鵝吃飽了會歪著脖子的來找她,時間早了,就在她身邊趴著,圍一層又一層,抻長著脖子歪著頭看著她,等待小七的指令,就好像現在人養個寵物那樣可愛。
她的鵝很多,那時候,她就是它們的王,它們的公主,被依戀著,被等待著,她是那麼重要。
三、折羽在那個青澀還不曾綻放的夏天
小七8歲的時候,不在種地,也沒有鵝放。他們家搬進爸爸工作的小城裡。小七上學了,那時候大姐姐結婚,沒有一起來城裡,二姐姐已經高中畢業考了兩年大學,搬家那年是第三年復讀。
小七學習好,經常以畫的方式記筆記,有的時候也要被批評,結果老師的提問她都會,因此同學們也就見怪不怪,沒人再打她的小報告。
小七小學畢業考了全年組第一,家長會上座位依然是空的。直到初三的一次,老師下了死命令,她的媽媽來開了一次家長會。
就因為這次請動了家長,也斷送了她求學之路。家裡迅速的做了一個決定,要求小七隻能考師範,不許考高中。考上技校是最好的。
小七正在備考,只體會到老師、學生家長熱火朝天的為考上市重點高中的躍躍欲試的火苗,不知道這把火與她無關。
小七把家裡的「警告」當成了一種規勸和安慰,在老師示意她能考上重點高中的情況下,她就正常的填報了。從來沒有管過她學習的爸爸,在同一時間段,給他開了介紹信,並親自給她報了考技校的資格。那一年她16歲。
小七那一班58個同學,考上9個市重點高中,有小七一個。她沒有接到通知書。
她的同學跑來告訴她,老師說你爸和你姐到學校給你檔案抽出來,投到中專那個擋了。
那個姐,就是夢想著大學校園的生活,執著復讀兩年的二姐。
沒能上高中的小七後來等來一個不起眼的中專通知書,可是他爸爸為了讓她上技校,把那張通知書撕成碎片。
小七第一次出聲和爸爸爭辯,結果被打的遍體鱗傷,推出了家門。最後在鄰居的聲援中,媽媽和鄰居的阿姨用膠帶把七零八碎的錄取通知書粘連到一起。
那天,小七在礦上的水壩上,睡著了。不知道是吹了風,還是因為哭後睡覺,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小七有點恍惚。
她不知道,抑鬱開始困擾上她。
上中專之後,精神不振,胃痙攣嘔吐狀一直伴隨小七的生活。好在她從小生活在青山綠水之間,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過,只要不上課,她就會習慣性的拿著書去自然天地間坐坐。
慢慢知道畫畫的趙佶是皇帝,李斯是宰相,王羲之是右軍將軍,顏真卿統領過20萬人的軍隊;讀過《黃帝內經》也翻閱過《從我們的荒野得益》,同時也知道自己病了,抑鬱一直如影隨形。
再後來,小七有了很愛她的人,還有很愛她的幾個摯友,伴她一路走過來。小七是他們心目中不可多得的畫家,無論小七怎麼發神經,他們都覺得那是藝術家應該有的樣子。
小七喜歡讀林清玄,常分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忘記那八個,過這兩個就都是快樂啊!
用曹禺《北京人》中主人公愫方的話結束此文:
我們活著就是這麼一大段即悽美又甜蜜的日子啊!
叫你想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