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在很多自媒體作者都紛紛發出「教師加工資」的相關信息。這讓不少人想到一句非常有意思的「歇後語」:教師加工資——空調,貌似這個歇後語還成了傳說中的典故。炎炎夏日,有空調確實夠涼快,但是我還是建議我們做自媒體的朋友還是少給老師發「空調」,因為不管待遇如何「精緻」,教師都會憑良心教書育人。
在我們農村地區,有些學校創辦了獎教助學基金會。有基金會的學校老師認真從教,那麼沒有基金會的學校是不是全是「佛系教師」?不見得吧!同樣的道理,不管老師現在的工資收入多少,他們都會以同樣的心態從教:在18年前,我從教的月薪是859元的時候,我們一群人基本上是拼了命在潛心從教;如今,我工資三千多,我身邊的老師同樣在竭己所能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改變的是歲月和待遇,不變的是初心和良心。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同樣是教師隊伍中的一項「良心工程」,不一定能用某種「釐米刻度尺」精準丈量出來。有人可能會說,學生成績是評價一個老師教學能力和師德等方面的最好「標尺」,但是,生源質量不一樣,家長重視孩子學習的程度不一樣,學生的考試成績能一樣嗎?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真的採用傳說中的「末尾淘汰」,那麼把老師逼急了,某一些老師手把手教學生如何作弊,這種情況會不會出現呢?誰都不敢保證。
經常在網絡上聽到「老師加工資」的內容,但是真正加到老師工資卡中的有多少呢?不知我者謂我加薪,知我者謂其「空調」。當然,這種情況相當於天空中雷聲大作,但雨點只飄下來一兩點,甚至連一兩點都沒有,這樣真的好嗎?類似的教育領域的「雞湯」我覺得應該少潑,類似的「雷聲」在沒有「雨點」的情況下應該儘量調為「靜音」,可否?
很多人都對有償補課深惡痛絕,但是我覺得杜絕有償補課最好的「藥方」就是高薪養廉: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師工資,讓教師衣食無憂,至少在買房方面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然後對有償補課現象「露頭就打」——一經發現立馬開除,立馬在整個地區範圍內通報開除結果,試問還有幾個老師會鋌而走險?但是,又有幾個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會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大部分教師眼中,不管工資待遇達到了什麼情況,不管這個社會上的人如何看待老師這個行業,不管學生是否良莠不齊,老師們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自然會選擇愛上。
或許,老師們會發發牢騷,但也僅限於牢騷罷了,他們依然會在上課的時候扯著喉嚨為學生解惑,他們依然以靜待花開的心態陪伴著學生的成長。在我看來,老師雖然不是學生的親人,但必定是對學生最負責任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