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中國住了19年的日本人眼裡的大陸、香港和臺灣

2021-03-04 香港港真

文丨李春曉

作為一個日本人,老鳥寫中文博客已經堅持了至少10年。老鳥18歲到中國留學,學習中文,紮實的文字功底就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的。畢業後,其他的留學生都紛紛回國,但老鳥選擇留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他由北到南,先後住過大連,哈爾濱,廣州,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從2011年起,老鳥跨過羅湖,移居香港。

從1995年到現在,老鳥在中國大陸住了15年,香港住了4年,加起來一共19年。



老鳥痴迷旅遊。他如果沒在旅遊,那一定是在去旅遊的路上。根據老鳥自己的坦白,他居住過的國家有:日本、中國、馬來西亞。他的旅行足跡遍布數十個國家,未來還會更多。


除了讓人嫉羨的旅遊人生,老鳥的博客最打動的還有字裡行間撲面而來的正直感。

比如,老鳥這樣寫他短暫住過的上海:

在上海經常讓我不習慣的是他們對外地人的排斥和崇洋媚外。比如我去買東西,售貨員跟我說起上海話,可惜我不懂,只好普通話回,他那眼神啊,還真的令人很不爽。可是你知不知道,如果那時候我還跟另外一個日本朋友在一起,還跟他說起日文來,人家的態度是怎麼變的?簡直就是一百八十度轉變。討好也好,好奇也好,一下子就變得:哎喲,原來你是日本人?中文說得這麼好,很棒啊,之類的,可是人家再多的好話,此時此刻的我已經不可能再接受了,操著最重的北方口音撇下幾句話將心中的不爽加倍還他。這是我作為一個外國人在上海生活,還遇到過不少次的事情,一點也沒有假。

《上海印象》(2011.8.17)

老鳥在《口音惹的禍》裡面,這樣寫他的香港生活:

當年在北方學語言打基礎,給我在接下來的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影響...但在香港,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講,無論我說話多麼禮貌,只要腔調太北方,遭白眼的事情時常會發生,以前是,現在更是這樣,這確實給我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陰影。不管香港本地人怎麼說,對我來說這是一種令人無法接受的歧視,在機場,在銀行,在餐廳,在酒店(飯店),我都經歷過因為說普通話對方態度突變的情況,跟前一位還說說笑笑的,到我一開口就問是否可以說普通話,人家的表情變得冷到有些刺骨。不是膚色,不是種族,不是性別,不是貧富,不是學歷,也不是社會地位,但是語言和口音原來還真的會成為別人判斷自己的重要因素…

《口音惹的禍》(2015.4.23)

老鳥筆下的臺灣充滿人情味:

我在過去的兩年內大概也去過二十次的臺灣,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習慣。你猜我不習慣什麼?我每次出遊都會對身邊的人和事很小心,到了臺灣,那裡的人實在是太好了,反而讓我更加警惕。在基隆,拿著相機站在街頭,有位阿姨怕我是迷路了,就問我想去哪裡,在臺北,雙手拿著東西還想把背包的拉鏈給拉上,有人主動幫我拉,還有那一天在高雄,左望右望找著那家旅社,老闆看我到了原先說好的時間都沒來,他還親自出來到他們旅社前面等我。可是我的警惕,讓自己面對著這些人在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你知道嗎?在基隆的第一位,我看她是不是跟我討錢的?第二位,我怕她會從我背包裡拿東西。第三位,我以為他是另外一家旅社的人出來拉客。因為這樣的事情,我們在國外旅遊時確實隨時有可能遇到,可是在臺灣,到最後我都發現,他們原來真的想幫助我,而且沒有一次例外,這讓我尷尬得臉都要紅了。

《一個日本人眼中的臺灣》(2012.5.16)

讀了老鳥的博客這麼久,終於,在本周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下午,在香港銅鑼灣的某個街角咖啡館,我見到偶像老鳥了。前一天剛從伊朗回來的老鳥,用他正宗東北腔普通話,跟我聊開了。

採 訪

採訪:春曉

受訪:老鳥

我是你的忠實讀者。你堅持用中文寫作十年,我知道這是很難的,至少我自己經常做3分鐘熱情的事兒。所以我很好奇,你是怎麼做到的?


對於學語言和寫作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興趣,自己喜歡。我從小就對中國感興趣。小學4年紀的時候買了一本中文教材想自學。但那難度真的太大了。我們高中和天津外國語學院附中(現已改名天津外國語大學)有聯誼。所以高二(1994年)的時候我參加一個交流活動到了中國。那個時候還跟在北京留學的日本留學生聊天。回來之後我就跟我父母說我大學要去中國。


父母的反應是怎麼樣呢?

那個時候,在日本說到留學,大家都想到歐美,去中國留學並不普遍。但幸運的是我有一個很叛逆的叔叔,曾經去國外流浪,到南美還失聯了好久。我們都以為他死了,結果他活著回來了。大概有了這個先例,我父母對去國外這件事沒有那麼恐懼了。


你的博客讀者都是誰呢?

之前我的博客每天只有100個訪問。有一次一個臺灣的網站不知道怎麼發現了我的博客,做了介紹,結果一天來了1萬5千個訪問,嚇死我了。導致現在的讀者大部分是來自臺灣的。 其實,在我的博客有這麼多人看之前,我是比較隨意的,還會放很多自己的照片上去。但現在會更加謹慎一些。




在中國學中文是怎樣的體驗?

其實很無聊。上了很多課,美學課我覺得很無聊。我不太喜歡別人告訴我什麼是美的,如果我覺得是美的東西,我就覺得是美的。


你在博客裡寫過,「老鳥」這個名字來自大學同學互相叫「鳥人」,你的大學同學現在大多數在幹嗎呢?

很多在廣州,有電視臺的,有當公務員的。當年和我一起留學的留學生大部分都回自己的國家了。


最喜歡的中國大陸的城市是?

最喜歡廣州。這個城市有很強的包容性,不管大家從什麼地方來都可以被接受。住在這也很方便。我在廣州住的地方前面就有20多輛公交車線路。在喜歡的城市,就算堵車我也不介意,因為這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我可以在車上發呆或者看書。這樣,可以該快的時候快起來,該慢的時候慢下來。另外,我對一個城市的感情,也取決於在那個城市認識了什麼人。


廣州和香港其實很近,有對比嗎?

在香港,永遠都很快,卻慢不下來。香港在外面吃飯,每個人都坐得很近,你想慢一點的時候,服務員就來收碟子收碗了。他們講效率。但香港的服務業其實並沒有大陸好,大陸還能看到笑容,人和人的交流,在香港,除非你去非常貴的館子,普通的餐廳是沒有服務的。香港人說自己忙,可是我認為說忙只是個藉口。我們東京人不忙嗎?很多東京人每天要坐一個多小時的火車通勤去上班。



你在博客裡面曾經提到自己因為講北方腔普通話,在香港被歧視,怎樣看這個問題呢?


這其實是我無法喜歡香港的一個原因。在香港很多地方,前面還和顏悅色,就是因為我說普通話,馬上變臉,遇到太多了。很多香港人喜歡把問題怪到別人身上,但其實自己的努力並不夠。我在香港住了4年,我很理解香港人對大陸人的抱怨。但怎麼可以因為看到一些現象,就對所有的大陸人都這樣?如果真的想自己的城市好,看到一些不好的現象,應該冷靜地講出來,而並非這樣。我跟我的香港朋友也會這麼講。

你在博客裡面寫到,在東北的時候,經常被人叫「日本鬼子」,「小日本」,還有日本朋友平白無故被中國憤青用啤酒瓶砸破頭。所以,在中國住的10多年,你遇到這樣的帶有敵意的人,以及公然的言語和行動上的攻擊,這樣的情況多嗎?在不同的城市,你感受到的大家對日本人的態度會有差別嗎?

對於你的問題,因為我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不停換地方生活,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抗日情緒會在個別的地區和城市強烈,換了別的地方就不太會。

例如在東三省和廣東,二戰時期所受到的影響和當地人的性格上都有較大不同,而這些不同也直接影響到了他們對日本人的態度(雖然無論在哪裡地區特徵都不會掩蓋個人性格和他們行為上的特徵)。

還有一點,我中文水平不停地提高,從剛開始人人都能認出我是外國人,到最後我告訴對方我來自日本他們都不相信,所以自己身為日本人而遇到歧視或其他困難的事情也逐漸減少。我不知道如果我的留學生涯從廣東開始,等自己的中文提高到現在的水平時才去東北的話,是不是十多年下來遇到這些事情的次數也可以相對少一點。

從東北開始留學生涯,我倒沒有一點後悔,在那裡打好了普通話的基礎,這樣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都過得比較輕鬆。這話怎麼說?尤其在廣東,只要我操帶有東北腔的普通話,很多廣東人根本說不過我,即使有人發現我是日本人,還想說我,我回了幾句他們也不敢再說了(其實在廣東那樣讓我不愉快的事情甚少發生)。

遇到這種衝突的時候你怎麼解決?

遇到那些困難的時候我怎麼解決,說實話剛開始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一是因為自己中文不夠好,二是因為我沒有心理準備。什麼叫沒有心理準備?自己的身份讓別人罵粗口這種事,在來到中國之前我是沒有經歷過的。等後來我的中文可以說得稍微流利一點的時候,每次遇到那些事情我就會嘗試保持冷靜,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儘量跟對方分享我自己的想法。

其實無論在東北、廣東,還是其它地方,我身邊總有很好的朋友。離開了東北去了其他城市,我朋友中從來也不缺熱情友好的東北人。還有在廣州市區發生抗日示威的時候,當時已經在省公安廳工作的大學同學提前接到消息,還開車帶我到郊外去散心。

反日情緒,和隨之而來的歧視,是讓你離開中國大陸的因素之一嗎?

曾經的不愉快和將來也有可能發生的不愉快,都不是我當初決定離開中國的直接原因,我只是想換個環境,三十多歲的我已經開始為了更遠的將來考慮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其實就算離開了那塊土地,她在我心中的份量之重都不會再改變。


你將來還會考慮回中國大陸生活嗎?

不管人家怎麼說中國,我對中國是有感情的。但是,我已經決定不會回中國大陸生活了。其中一個原因我喜歡的中國的很多東西已經看不到了。我是目睹許多中國的美好被太快的發展給毀掉,我心裡很痛苦。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啊!當然我是一個外國人,最後中國需要什麼,應該是中國人民說了算。如果中國人覺得用這個換來一定的生活水準,強大的經濟實力,那我也沒話說。


你在申請加拿大移民。為什麼要去加拿大,不回日本呢?

這個問題很多人問我。我18歲之後離開日本,在國外生活了20年。其實當我決定離開中國時,我心目中想了3個地點,不知道為什麼,都沒有日本。其實,更年輕一點的時候我說我不喜歡日本,我現在想說,我是愛日本的。

作為外國人,在中國能找的工作還是比較有限。當我在中國居住時,我們其實都在交個人所得稅,但並沒有社保或者其他的福利。(現在情況有一些改進)我就開始想,以後退休怎麼辦?就想要換個福利更有保障的地方。


你對於中日關係會比較悲觀嗎?

不能說是悲觀,但是也不樂觀。安倍現在人很強硬,其實中國政府也是。我其實希望通過每次跟中國朋友談話,能讓大家多了解下我的國家和文化。

中國人現在也很喜歡去日本旅遊,還掀起了馬桶蓋購買高潮。

只要喜歡,歡迎買啊。我希望中國遊客在日本能遵守本地的規矩。我前段時間讀到,在日本大阪,有大巴載中國遊客去商場購物,因為中國遊客不守時,到了時間不出來,導致大巴沒辦法準時開走,但是後面的大巴等著開過來,引起交通堵塞。

你這樣浪跡天涯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人裡面也算另類的吧?

其實也不一定。日本的年青一代生活方式已經在改變。像我父母的年代,二戰剛結束,他們必須要努力的工作。現在的國家,其實什麼都有了,也沒有了太多的努力的心態。所以我很擔心未來的一代,失去進取心和鬥志。


永遠都在旅遊,錢從何來?

都是旅遊把錢花完,再回來掙。 我一般出去旅行會在Couchsurfing網站(一個分享自家沙發給背包客住的網站) 上面找人家的沙發睡,也會住青年酒店。這次去伊朗(我跟老鳥喝咖啡時,他前一天剛從伊朗回來),因為很累,就很想要單間的青年酒店,結果沒有。還好,一起住的人都是旅行經驗,懂得尊重和距離感的。

在不同的國家,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感是不一樣的。比如前幾天在伊朗,我非常不適應他們的好奇心的表現方式,就是會一直盯著你看。這和我們現在聊天,你對我的好奇心是完全不一樣的。

你的照片拍得都很棒。一般用什麼相機拍照呢?手機拍照多嗎?

我用佳能50D。一般出去旅遊都會用相機,不會用手機。因為覺得面對那麼好的風景,用手機太浪費了。但如果隨便拍街景或者食物,就會用手機。

全世界最喜歡的三個城市?

布拉格:布拉格我去了三四次,雖然大家都說它很商業化了。但我覺得它美麗的建築是無法被遮掩的。

拉合爾: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那裡的人很淳樸,很友好。看到我的時候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說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日本人。他們就說,沒關係,日本也是朋友!

臺北:很喜歡臺灣,有人情味。可惜我如果去臺灣,大概只有當日文老師。他們沒有太想給外國人工作的機會。


我很少不喜歡一個地方。現在唯一能想到不喜歡的城市是德裡。那裡人的眼神會讓你害怕。髒不髒倒是無所謂,因為出門在外,自己也不可能多乾淨,除非是住星級的酒店。

無論在哪裡,我旅行時最喜歡的事,就是散步,以及跟街上的人聊天。

文章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來源:壹讀,作者春曉畢業於北大英語系和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曾經生活戰鬥在紐約芝加哥達拉斯北京成都,現居香港,春曉的公眾號是「曉有所得」(xiaoyousuode)

相關焦點

  • 【焦點】陳建樾 林惠祥與中國大陸的臺灣原住民研宄
    1935年,林惠祥再次進入臺灣原住民地區進行田野調查,並在兩年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民族史》一書中對臺灣原住民的歷史稱謂進行了分析研宄。與此同時,其他學者也開始進行關於臺灣原住民的譯介和研究。、歷史和文化的「臺灣歷史文獻叢書集成」,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套臺灣史料叢書。
  • 一個大陸交換生眼裡的臺灣
    對大陸的觀感我們剛過來的時候,在食堂吃飯,可能是聽到我們這一桌的口音和本地人有明顯的差別,就有臺生過來問我們:你們是大陸來的嗎?他對大陸的事情很感興趣,和我們聊了很多。依我的觀察,我接觸過的臺生裡面,只要是沒有去過大陸,或者是對政治歷史不怎麼感興趣的人,對大陸的了解都非常少,少到他們對日本的了解遠多過對大陸。
  • 四代港臺人心中的「中國觀」:大陸與臺灣、內地與香港根本無法切割
    再看香港,梁頌恆、遊蕙禎在立法會議員宣誓時刻意加入辱國和「港獨」字眼,「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臺仰狂言「奪回主權,建立國家」,「港獨」不斷製造雜音。「臺獨」與「港獨」奮力刷存在感,或多或少產生了一些影響。然而,他們宣揚的始終不是所有臺灣人和香港人的「中國觀」。
  • 日本和臺灣「抗衡中國大陸」的重要舉動
    香港中評社4月20發表署名陳鴻斌的評論文章指出,此舉充分表明,日本在這一問題上已根本不再顧慮中國大陸的態度。目前臺灣的「亞東關係協會」也正策劃更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顯然這是日本和臺灣抗衡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舉動。
  • 1994年到2018年,中國大陸GDP增長23.5倍,那臺灣、香港、澳門呢
    在1994年突破了5000億美元——約為5643.25億美元。這就是說,最近20多年,中國GDP增長了23.5倍。與此同時,美國在1994年的GDP高達7.64萬億美元,日本約為4.91萬億美元,德國約為2.21萬億美元,法國約為1.39萬億美元,英國也達到了1.14萬億美元。
  • 為啥大陸人去香港只能待7天,而日本和英國人卻自由時間?
    不過我們相信我們的國家,堅信黨的指揮,人民心繫一條舟,如今的中國相比早前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這發展的速度和效率快到判若兩國,而至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方都是我國門面擔當一般存在的大都市,在世界上都不可小看。
  • 大陸遊客驟減91萬,臺灣五星級酒店續住只要1.5元!
    因為一個大家都懂的原因,大陸遊客同時段減少了91萬,臺灣旅遊業暑期遭遇寒冬!臺灣義大皇家飯店推出一晚5499元,折合人民幣1199元還附兩位客人早餐,續住一晚竟然只需加7元(約合人民幣1.5元),是開幕7年的最低價!
  • 日本航空公司標註「中國臺灣」 日本政府聲稱「憂慮」
    (來源:聯合新聞網)原標題:日本航空公司標註「中國臺灣」日本政府聲稱「憂慮」海外網6月19日電近日,日本兩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和全日空(ANA)將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官網中的「臺灣」改標註為「中國臺灣」。對此,日本政府回應稱,將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表達日本的「憂慮」。
  • 日本人更喜歡去臺灣旅遊,覺得臺灣各方面都比中國大陸和韓國強!
    現在旅遊業可以說是一個新興行業了,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到不同的國家去旅遊度假,喜歡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跟日本較勁的中國大陸、臺灣以及韓國也成為了日本人比較喜歡去的幾個地方,並且旅遊不算什麼,還總喜歡拿出來做比較。
  • 英媒公布亞洲百強最佳大學 稱中國大陸不久超日本
    英媒公布亞洲百強最佳大學 稱中國大陸不久超日本 2014-06-19 12:11:206月19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18日公布2014年亞洲前100名最佳大學排行,日本以20所領先各國,東京大學穩居亞洲第1,大陸拜強健經濟推助18所大學進榜,預計不久可在亞洲稱霸。
  • 一個臺灣導演30年「回歸」路:對得起兩岸同胞
    聽著電話那頭的熟悉又陌生的鄉音,謝雨辰的思緒回到了1984年3月的香港。如張愛玲所說,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之間的事。半生浮沉,湧上心頭。  日本到香港,中途需回臺北轉機,候機時間兩小時。  孩子們用機場公用電話跟親友們聊著日本見聞,他們並不知道父母五年前做了一個可能給這個五口之家帶來滅頂之災的決定——回歸大陸。現在已到整個計劃的最關鍵一步……  以前在報紙上讀過犯罪嫌疑人已登機又被「請下去」的新聞,心虛的張金鳳既擔心親戚們在電話裡聽出端倪,又怕貿然掛掉孩子電話是畫蛇添足。
  • 梁文道:臺灣沒有大陸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臺灣人說的那麼壞
    日本是這樣:國產貨一定是最好、最貴的,日本人愛用國貨,覺得日本出產的是最好的。現在臺灣也有這種趨勢了,臺灣人為自己的農產品驕傲,反而美國來的牛肉可能更不放心,覺得會有狂牛症或者有基因改造。對比大陸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一點讓人感慨萬千。當然,你也可以說目前臺灣農村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相對比較富裕了,農村不用養活那麼多人口,開始向另外一個方面發展了。
  • 2019上半年臺灣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概況:進出口額同比下降4.5%
    一、2019年1-6月中國臺灣省貨物貿易概況據臺灣關稅總局統計,2019年1-6月,臺灣貨物進出口額為2835.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1.5%。分國別(地區)看,1-6月臺灣對中國大陸、美國、中國香港和日本分別出口381.9億美元、211.3億美元、169.8億美元和97.3億美元,增減幅分別為-9.4%、19.5%、-6.8%和1.9%,佔臺灣出口總額的26.2%、14.5%、11.7%和6.7%;自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和韓國分別進口270.0億美元、210.9億美元、182.9億美元和83.0億美元
  • 「金門的前途不在臺灣,在大陸」
    說得難聽一點,臺灣沒把我們看在眼裡,我們跟臺灣不一樣,我們是福建省金門縣,我們是說閩南話的外省人,角色很尷尬,裡外不是人。「臺獨」的眼裡根本就沒有金門、馬祖的存在,雖然不敢直接說不要我們了,但心裡從來不覺得我們重要。經濟觀察報:所以說,你的很多立場和行為,也是出於現實利益的考慮?李炷烽:這是一個大環境。
  • 中國大陸富豪超越香港臺灣 大洋洲成主要移民地
    華僑華人藍皮書上午發布  中國大陸富豪超越香港臺灣  本報訊(記者丁肇文)今天上午,國務院僑辦與華僑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的2011年《華僑華人藍皮書》指出,全球華商財富絕大部分仍然集中在東南亞和港臺地區
  • 中國大陸與香港\臺灣地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比較研究
    有鑑於此,本文將對中國大陸與香港、臺灣這三個地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進行詳細而系統地比較分析,從深層次剖析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並對如何完善大陸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體系以及大陸證券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作了理性的預期和展望。
  • 香港、臺灣與中國大陸之個人所得稅比較
    個人所得稅是一個國家(國家或地區,下同)對本國的公民和居民的個人所得以及就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中國大陸,2019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將應稅所得分為九類,並實行不同的徵稅辦法。
  • 亞洲大學100強名單臺灣第二 大陸竟然不如臺灣
    應該說,一些大學的排名,確有合理之處,通過對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進行評估進行排名,確實可以增強大學的競爭力和辦學水平、辦學質量,但僅僅根據英國《泰晤士報》這份亞洲大學100強排行榜上的數量來說「大陸拼不過臺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 為什麼臺灣是我們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它和大陸究竟有什麼淵源?
    不過還有很多人對臺灣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國共內戰,蔣介石帶著大陸黃金逃到臺灣這一層面,今天我們就從歷史上來說說,為什麼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首先,我們要知道臺灣並不是一開始就和大陸中間隔有臺灣海峽的。
  • 我和一位在大陸生活了18年的臺灣老闆,聊了聊他眼中的大陸和臺灣
    而黃老闆卻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切入點和觀察面,因為黃老闆回憶自己當年為什麼要離開臺灣時,他著重強調了他不喜歡陳水扁這個人和他的執政綱領這一點。所以自從陳水扁上臺之後,黃老闆當年就跑來了大陸定居。在黃老闆看來,臺灣的整體市場空間太小了,能夠選擇的創業項目和方向也著實十分有限。按照2017年臺灣省的GDP數據換算成人民幣約39072億元。那麼作為曾經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的這個經濟體量放在如今的中國大陸來看,是什麼水平的呢?排在中國省域第六位,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