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之亂揭開西式民主傷疤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短短一個月內,美國政府兩次關門。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美國政府的關門大戲還會反覆上演。大洋彼岸,德國的組閣談判終於落下帷幕,結束4個多月的德國政府「跛腳鴨」狀態。但是,此次德國大選暴露出的政治與社會分裂令世界警惕。西方究竟怎麼了?

  關鍵詞一:暫時

  美國當地時間2月8日周四午夜(北京時間周五下午1時),由於美國參議院休會,未能通過預算法案,美國政府再度關門。這是自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的第二次美國政府關門。1月22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一份為期三周的臨時撥款法案,支持聯邦政府運轉至2月8日,當時近3天的美國政府「關門」僵局暫告一段落。

  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兩黨版的兩年預算協議,在增加軍務和非國防開支共計3000億美元的同時,到2019年3月之前暫時不再考慮債務上限,試圖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但是,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保羅反對,稱兩黨的這項協議將「魯莽地增加預算」,最終導致參議院不得不休會。

  但是,即便參議院通過了這項協議,也不代表預算案就能順利通過。《華盛頓郵報》稱,目前,不少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倒戈」,反對大幅增加聯邦赤字,民主黨眾議員在移民議題上依然態度強硬。

  就在世界驚詫地看著美國上演關門大戲的同時,德國終於鬆了一口氣。經歷一再加時的馬拉松式談判後,德國聯邦議院兩大黨聯盟黨和社民黨最終於2月7日就聯合組閣協議達成一致。

  此次組閣談判本應於2月4日晚結束,但由於雙方在若干重要議題上未能達成一致,談判一直延續至7日才拿出一份各方認可的聯合組閣協議草案。此時距離德國2017年9月24日舉行大選已過去136天,被認為是二戰後政府「難產」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選。而且,由於組閣協議尚需在3月初由社民黨全體黨員表決通過,德國新政府組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變數。

  這只是近年來西方國家政壇亂象叢生的幾個例子:美國圍繞川普政府的一系列內外政策以及「通俄門」等事件爭鬥不止、英國「脫歐」的政治豪賭劇情跌宕起伏、法國大選經歷政治大洗牌……世界忍不住發問:西方到底怎麼了?

  關鍵詞二:極化

  「就此次美國政府關門事件而言,主要有3方面因素起作用:川普的低支持率、美國兩黨政治的負面影響以及美國社會的極化現象。」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徵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指出,「冷戰結束後,美國兩黨鬧得厲害,越來越難以達成共識。歐巴馬時期為了醫保問題兩黨鬧僵。從那時起,兩黨扯皮現象越來越嚴重。讓問題越發突出的是川普的低支持率。如果總統支持率高,國會議員通常不會挑戰總統。而目前的情形是,不僅民主黨人會挑戰川普,共和黨中也有人反對川普。這也是為什麼在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的情況下依然出現政府關門的現象。」

  美國政府關門之爭只是表面現象,背後是美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越來越兩極分化。分析普遍認為,西方社會「1%」與「99%」之間的關係緊張。不滿、怒氣在西方民眾中日益滋長。

  「無論是美國的關門風波還是德國的馬拉松式組閣談判,其共同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久積累的社會矛盾凸顯,人們的訴求出現分歧,觀點出現極化傾向,極端觀點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形成共識。」袁徵說。

  「在美國,民主黨向左,共和黨向右,立場開始極端化。政府決策效率下降。兩黨相互扯皮,目的不是解決問題,有時甚至只是為了讓對方難堪。兩黨只管自己政黨或是選區利益。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一些美國學者的擔憂。」袁徵說。

  西方國家的政治不確定性正在快速升高。理智的人們開始反思西方民主政治的機制和功效問題,認為西方政治亂象叢生印證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紊亂失調。

  關鍵詞三:反覆

  此次美國政府關門風波暫告一段落,但是人們的擔憂卻並未減少。

  「今年,美國將進行中期選舉。兩黨誰也不敢大意,都想把政府關門的責任推給對方。所以雙方鬧得差不多了就收手,彼此妥協。」袁徵說,「但是,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關門風波必定還會反覆出現。」

  美國依然面臨諸多問題為例。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公眾對美國政府的信心下降14個百分點至33%。這是迄今為止美國人對政府信心降幅最大的一次,也是調查涵蓋的所有28個國家中降幅最大的。

  政治不信任已經成為西方面臨的大問題。這既表現為民眾對主流政黨和政治家的普遍不信任,也表現為政治行為體、政黨之間信任感的缺失。與之相應的是西方社會對立與分裂的加劇。

  西方之亂引發諸多學者反思。美國學者福山說:「真正的問題,部分根源於美國社會的特質,部分根源於美國的制度。」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則將矛頭指向了西方自由主義。他在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6日發表的文章《西方的自由「退步主義」》中指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把自己高度道德化和意識形態化,而把非西方「妖魔化」。其結果是忙於向外推銷自己,指責他國,沒有時間和經歷來研究自己的問題;即使發現了問題,總認為是小問題,盲目相信自己有「自我糾錯」機制。文章稱,這種趨勢如果持續下去,西方自由主義必將衰落,直到最後的危機。如果要生存和發展下去,自由主義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重新回到近代那種現實主義精神,進行自我更新和轉型。

  根治「西方之亂」,要從其制度根源入手。或許,正如西方學者所指出的,世界需要一位「現代馬克思」。(張 紅)

相關焦點

  • 近年來西方國家政壇亂象叢生:揭開西式民主傷疤
    西方之亂揭開西式民主傷疤(環球熱點)  近來,紐約股市頻繁震蕩。2月7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收盤全面下跌。圖為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 圖片來源:新華社/路透  短短一個月內,美國政府兩次關門。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美國政府的關門大戲還會反覆上演。
  • 徐覺哉:西方世界的民主「亂象」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發表《西方民主病在哪兒?》一文,指出「全球範圍內的民主進程已近停滯,甚至有倒退的可能」,此番表態在西方媒體中振聾發聵,從而引發熱議和爭論。現實的背景則是萬眾矚目的「阿拉伯之春」變成了「阿拉伯之冬」,茉莉花革命大步邁進歐洲,不僅烏克蘭、土耳其等歐洲邊緣國家發生動蕩,在英法等老牌「民主」國家也先後發生大規模騷亂。
  • 西式民主神話的破滅
    目前整個運動已經從巴黎蔓延到了法國的70多座城市,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深入分析研究這兩大政治事件及其深層次原因,有利於認清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質,澄清一些模糊認識和錯誤看法。然而,幾十年來,經由西方民主化改造的國家,不僅沒有更民主、更自由、更穩定,很多國家反而陷入政治動蕩、社會動亂,人民流離失所。「民主化」成為禍亂世界、製造社會分裂與國家動蕩的根源。「民主之春」「黑夜站立」等社會危機,更加充分地暴露了西方民主政治難以克服的弊端。 首先,西方民主已經淪為一種民主形式掩蓋下的金權政治。
  • 王聰悅:西方民主遭遇嚴重「代際危機」
    最近兩年西方國家研究機構發布的多份調查和研究報告都顯示,全球範圍內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相較於他們之前世代的同齡時期,對「西式民主退潮」的認知都更為顯著和篤定了。「民主退潮」與「青年震蕩」同頻共振隨著「千禧一代」和「Z世代」不斷強化數量優勢,並且變成各國人口、勞動力和選民群體的主要梯隊,他們也成為西式民主國家經濟不景氣、政治極化和社會權力「內捲化」等不良後果的主要承壓者。
  • 英學者:中國如何挑戰西式民主?
    【編譯/觀察者網 唐莎莎】面對中國不可抵擋的崛起之勢,焦慮的西方國家先是不遺餘力地鼓吹「中國崩潰論」,繼而編造出「中國銳實力」來抹黑中國……一番折騰和「自欺欺人」之後,終於不斷有學者摘掉有色眼鏡,開始正視中國的成功,並表示中國模式正在挑戰西式民主。
  • 外國網友:中國改成西式民主就能消除美國敵意?問她……
    美國政府近日來不斷出臺打壓中國的敵對政策,反華力度頗有漸強之勢。而一個近年來一直在Quora(國外類似「知乎」的平臺)上被討論的話題,也因為美國政府近來頻出的反華政策而重回焦點:「如果中國改成西式民主,美國就會消除對中國的敵意嗎?」
  • 中國改成西式民主,就能夠消除美國敵意?外國網友:她最有話語權
    進入2020年美國「肉眼可見」的對中國加大了打壓和挑釁力度,致使兩國關係一路持續走低,由此西方國家政客、學者斷言本世紀20年代中美對抗將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流趨勢,更有甚者認為這是中美兩國跳不出「修昔底德陷阱」前兆,最終會通過一場大規模戰爭決定未來誰是世界的主導者。
  • 看看西方民主的當下表現
    看看世界上一些被迫或主動實行西方民主的國家當前亂象叢生、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以及西方國家當下出現一系列難以克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現實,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西方民主非但不具有普適性,而且很可能還是攜帶各種「致亂病菌」的病原體。
  • 北京日報:西方為什麼對埃及之亂語焉不詳
    其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支吾吾顯得尤為有趣,跟它們在「阿拉伯之春」風頭正勁時候的興奮勁恰成鮮明對比。而這種差別,也許就在於穆爾西雖說是一位民選總統,卻是一位不聽話,甚至還跟西方對著幹的民選總統。歐巴馬宣稱對埃及之事「嚴重關切」,卻隻字未提「軍事政變」,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味道。 穆爾西下臺究竟算不算政變?這個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事實,卻暴露了更深層次的西方困惑。
  • 西方虛偽的民主與自由
    揭開西方民主自由的真面目一、民主與自由的謊言自美國稱霸以來,他們便滿世界地輸出民主革命,烏克蘭的顏色革命,敘利亞戰爭,這都是他的經典傑作。可見,控制石油才是目的,民主自由的口號只是手段而已。二、美國其實是假民主《獨立宣言》裡說人人生而平等,那為什麼建國初期黑人沒有選舉權呢?說好的平等呢?《獨立宣言》還說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 《紅旗文稿》: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
    但是,「一人一票」是西方民主的金科玉律,在西方人眼裡是民主的命根子,怎麼能否定呢?於是就引出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一人一票」合理嗎?會不會帶來「多數人的暴政」?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完美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
  • 外國網友:中國改成西式民主就能消除美國敵意?問她…
    美國政府近日來不斷出臺打壓中國的敵對政策,反華力度頗有漸強之勢。而一個近年來一直在Quora(外網的「知乎」)上被討論的話題,也因為美國政府近來頻出的反華政策而重回焦點:「如果中國改成了西式民主,美國就消除對中國的敵意了嗎?」
  • 人民日報:西方之亂何以成了「燈下黑」
    西方之亂何以成了「燈下黑」  近年來,西方世界頗不太平:美國選舉出現事端、英國脫離歐盟、義大利公投修憲失敗……西方精英多年來精心構築的價值觀和所謂「政治正確」遭到底層民眾的質疑、嘲弄和挑戰。然而,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西方之亂」,西方社會要麼無視、要麼失語,既難以作出合理解釋,又找不到解決良方。
  • 西方對民主的反思
    金錢可以操縱政治,這是西方議會民主的癌症。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2007年9/10月一期刊登了美國前勞工部長、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賴克寫的《資本主義是怎樣扼殺民主的》一文,他寫道:「說得明白一點吧,民主的目的是要實現我們以個人之力所無法實現的目標。
  • 西方表揚的「民主典範」印度,為什麼依然充滿落後與腐敗?
    引子印度,經常被西方媒體拿來與中國對比,也經常被西方媒體吹捧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西方人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越民主,政治就越清廉。當然,他們嘴中的民主,就是所謂的多黨政治、選票政治和極端強調自由的那一套。但是問題來了,印度雖然被西方吹捧為「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印度的腐敗問題,卻是相當嚴重的。
  • 吳傳毅:走出西方憲政民主思潮的迷霧
    西方憲政民主的由來及實質 西方憲政民主源遠流長。一般認為,西方最早產生憲政民主的國家是英國。英國的《自由大憲章》於1215年訂立,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限制王權的法律。
  • 外國網友:中國改成西式民主就能消除美國敵意?先問問她吧
    美國政府近日來不斷出臺打壓中國的敵對政策,反華力度頗有漸強之勢。而一個近年來一直在Quora(外網的「知乎」)上被討論的話題,也因為美國政府近來頻出的反華政策而重回焦點:「如果中國改成了西式民主,美國就消除對中國的敵意了嗎?」本文截取了其中幾則好評高、且頗有意思的回覆,與讀者們分享。
  • 中國式民主與美國式民主之比較
    以此觀之,似可得到以下認識:(一)中美民主政治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根本不同1.「和」與「同」的差異。中國是一節一節長出來的國家,美國是一塊一塊拼成的國家。美國民主政治精神重「同」,追求高度一致是美國社會的典型特點,你一定要同我一樣,不一樣就是異己。
  • 如何看待民主的科學內涵和實踐
    在西方政治語境中,民主通常被視為「一三多」:一人一票、三權分立和多黨競爭。然而,一些實行西式民主的國家卻陷入了「民主疲乏症候群」:一是政治參與熱情降低。一些西方國家選民參與投票的比例從上世紀50年代的80%下降到本世紀初不到60%,頻繁的選舉銷蝕了民眾政治參與熱情,使得選舉結果並非代表社會大多數成員的意志和利益。
  • 尹漢寧:西方民主源流與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
    5.美國政治——金錢穿上了民主的外衣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剛剛結束,美國便遭遇了一場「謝司起義」(1786-1787),這引起了當時美國政界的恐慌,他們把所有的動蕩都算在民主的帳上,迫不及待地以法律和正義的名義熄滅民主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