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劉墉考上進士,和珅才剛滿1歲,31年後兩人官場竟上演對手戲

2020-12-12 阿嵐史事

愛新覺羅·弘曆是我國清代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執政最久、活得最久的帝王(享年89歲),其本人文治武功兼備,對歷史的影響也很廣,又是頗具爭議的一位封建皇帝。他執掌的朝代,被後人稱之為「康乾盛世」,也是盛極漸衰的時代。在本篇,阿嵐來和大家淺談一下生活在那個時代裡,扮演著不同重要角色的兩個代表人物——劉墉與和珅。那麼,在正史中所記載的劉墉與和珅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影視劇形象的和珅和劉墉

年齡相差30歲,共事機會不多據正史記載,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那一年,他已經31歲。而和珅出生在乾隆的十五年,也就是說,劉墉中進士的那一年,和珅剛滿1歲。所以,無論如何他們是不可能同時進考場的。而且,在此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二人做官的地點、官職都不同,所以,都沒有在一起共事過。直到25年後,也就是乾隆的四十一年,時年57歲的劉墉被封為內閣學士,官居二品;這時,26歲的和珅就任內務府大臣兼軍機大臣,戴一品朝冠。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劉墉與和珅才有在宮中共同打理朝政的機會,只是當時年輕貪婪的和珅要比年長清廉的劉墉權力大得多。在這裡順便提一句的是,儘管他們相差了30歲之多,在和珅49歲被賜死時,奉旨查抄和珅家產的,正是已經80高齡的大學士劉墉。

劉墉像,其實真人並非「羅鍋」

同朝為官,互無侵擾,相處平安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在朝中可謂是炙手可熱,不僅大權獨攬,更是貪腐不堪。於此同時,他對那些異己同僚的打擊,也遭到當時朝中眾人的怨恨。乾隆皇帝也是為了維護所謂「千古盛世」的虛名,加上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是他的駙馬,儘管乾隆皇帝處置了很多的貪官大吏,但對和珅始終沒能"忍痛割愛"。在那個環境下,能做到清廉自居的劉墉,肯定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也當然會把所有的一切都看在眼裡,時刻記在了心中,行事自當處處小心謹慎。相傳,和珅和劉墉偶爾在朝中共事時的空閒時分,彼此還會開一些玩笑,就這樣相處還算是平安了。

和珅像,有人曾稱他為大清第一美男

同為欽差,幕後較勁31歲的進士劉墉,在當了31年官後,終於和那個當初只有1歲大嬰兒現在卻是一品大員的和珅有了正式的共事交集。據《乾隆朝承辦貪汙檔案選編》記載,在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錢灃(fēng)上書彈劾山東巡撫國泰—貪汙索賄,這是一樁涉及朝中大吏的案件,影響寬廣,乾隆十分重視,更是一個展示他處置貪腐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故下旨:命戶部尚書和珅、左都御史劉墉與江南道監察御史錢灃,一同前往山東查辦國泰貪汙案。

影視劇中的乾隆、劉墉與和珅形象

據當代史學家們分析,有跡象表明,在他們共為欽差的辦案過程中,和珅曾派過親信向國泰同風報信,想方設法地為他洗脫罪責,這點倒是和影視劇中演的劇情有些相像。正義的劉墉也暗自較勁,支持同為御史的錢灃,費勁周折地把國泰等人的罪行查了個水落石出,沒等和珅等人想出對策,並立即就稟報了乾隆,此後乾隆盛怒之下,將國泰等貪官處以死刑。小嵐在這裡感嘆,劉墉的為官之道,秉持公正,敢於和邪惡勢力鬥爭,不失為真正的一國棟梁之才。

影視劇中也不乏的暗鬥情節

據小嵐了解,長期以來,在我國好多個地市,有關劉羅鍋的民間傳說故事流傳甚廣,其中有相當多的內容都是描述他與奸臣的鬥爭,其鬥爭的鋒芒也是直指貪官和珅,什麼《劉羅鍋科考》、《智鬥和珅》、《計傷和珅雙臂》等等傳說,也都使用了誇張和反差的手法去分別表現他們的人物形象,作為愛好歷史和文化的我們來看,除了欣賞戲劇色彩之外,更看中是他們歷史上給我們後人帶來的經驗教訓和思考。

#劉墉#

相關焦點

  • 歷史中真實的劉墉:31歲考上進士,沒當過宰相,跟和珅壓根沒交集
    劉墉其人,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物。說起劉墉,我們首先得說一下他的父親劉統勳。劉統勳是山東諸城人,為政四十餘年,官至宰相,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劉統勳於上朝途中猝死後,乾隆皇帝大為感慨難過。而劉墉就是劉統勳的長子,相信不少讀者對他的另一個綽號「劉羅鍋」更有印象。
  • 劉墉到底是力克和珅的鬥士,還是奉承和珅的小跟班?
    1805年1月25日,著名的「宰相劉羅鍋」劉墉以85歲高齡壽終正寢,結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蓋棺而論,史書記載,劉墉以難得的大清清官和力克大貪官和珅的鬥士而著稱。也有人認為,劉墉實際上是個見風使舵、善於拍馬屁、奉承附庸和珅的庸官,是和珅的「小跟班」。
  • 用正確的角度看歷史,揭秘:劉墉與和珅鬥智鬥勇,原來是民間杜撰
    但在清朝的科舉制度中,只有考前十的進士才會被留在京城。而普通的進士,則是沒有資格留京任職。然而,乾隆年間的股肱之臣劉統勳,卻活生生地將自己的兒子劉墉排在了普通的進士行列,打斷了其兒子一展抱負的機會。其實,劉統勳之所以這麼做,就在於他的高明之處。他自知官場如戰場,平時自己又得罪了不少的貪官汙吏。一旦人家反撲起來,自保都難。如果兒子在外任職,相對就比較安全些。
  • 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劉墉就是宰相劉羅鍋的大名,劉墉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大家看《 宰相劉羅鍋》,認為劉羅鍋為政清廉 貪汙腐敗作鬥爭。歷史上的劉墉是怎樣的人?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 歷史真相:美男和珅不姓和,巨人劉墉不羅鍋,紀曉嵐大和珅26歲
    (劉墉劇照)古代選拔官員,向來以「身、言、書、判」為先決條件,排在首位的就是「身」,即形體,形體不正,則官威難立。劉墉32歲高中進士,他當時不僅五官端正、儀表堂堂,而且高大挺拔,1958年考古學家根據劉墉遺骸測出,他的身高達到了驚人的一米九,這在清朝絕對是「小巨人」。
  • 劉墉、紀曉嵐、和珅真實是什麼樣的,三人關係又如何呢?
    受影視劇的影響,劉墉、紀曉嵐、和珅三人,如今已成為清朝乾隆年間名氣最大的官員。那麼真實的歷史上,三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關係又如何?下面讓我們一一了解。先說劉墉。劉墉是三人中年齡最大的,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的進士,從此開始自己的仕途。劉墉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明而聞名於世,這點基本上沒有偏差。
  • 和珅、紀曉嵐、劉墉,三人到底什麼關係,看他們經歷就知道了
    乾隆出生於1711年,1735年即位為皇帝。劉墉出生於1720年,比乾隆小九歲。紀昀,也就是紀曉嵐,出生於1724年,比乾隆小13歲。和珅出生於1750年,比乾隆小39歲。可以說除了和珅之外,乾隆、劉墉、紀昀三人之間年齡差別並不大。而和珅比他們都小了三十歲左右。就是說,他們之間絕不會有爭鬥的。
  • 乾隆命令劉墉自殺,劉墉半柱香後回來說了句話,乾隆反賜他黃金萬兩!
    乾隆命令劉墉自殺,劉墉半柱香後回來說了句話,乾隆反賜他黃金萬兩! 劉墉(1720~1805)是乾隆時期的內閣學士,書法家,人稱「濃墨宰相」。劉墉是乾隆十六年中的進士,那一年他31歲。
  • 江南發生兩起文字獄,劉墉真實面目被揭露,網友:比和珅還可恨
    劉必錢有四個兒子,其中有兩個考中了進士,其中的一個就是劉墉的祖父劉棨,他官至四川布政使,劉棨還和兒子們,創造了「父子九登科」的美名。乾隆三十八年,75歲高齡的劉統勳在上朝的路上溘然長逝,乾隆皇帝聽後淚如雨下,立刻下令輟朝一天,並親自去劉統勳家致哀。到了劉統勳家門口,乾隆皇帝發現他家的門檻太低,自己的轎子太高進不去,於是乾脆讓人拆了轎子的頂蓋,坐著敞篷轎子,進去後號啕大哭。劉統勳之所以這麼受皇帝信任,主要是他做到了為皇帝「立德、立言、立功」。
  • 同與和珅鬥智鬥勇,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劉墉,誰更勝一籌
    ,部分歷史資料所進行的藝術加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和珅,我大中華歷史上的首席貪官,這就不免的讓人思索,這劉羅鍋和紀曉嵐都是和珅最大的對手,那麼他們二人究竟誰更勝一籌呢?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中,劉墉比紀曉嵐還要年長五歲,而紀曉嵐更是劉墉父親門下的學生,因此這兩個人的關係是非常好的,他們雖然都是出生在官宦家庭,可劉墉卻是名門望族,祖輩世代為官,傳說還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人,因此劉墉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三十二歲那年高中進士,而紀曉嵐的家裡,父親雖然也是為官之人,但官職並不大,與其說是官宦之後,不如說是書香門第更適合,所以紀曉嵐才會那麼有才華
  • 他真的能與和珅平起平坐嗎?
    紀曉嵐由於天資過人,所以考試是一帆風順,但是唯獨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紀曉嵐參加會試考取進士時,紀曉嵐過於自負,被擋在了進士及第的門檻外。在此之後,紀曉嵐的科舉之路就飽受挫折,兩次科舉都失利了,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紀曉嵐的母親又去世了,紀曉嵐就只能回家守孝,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
  • 乾隆說自己45歲,屬馬;劉墉說咱倆同歲,但屬驢
    劉墉就說:「萬歲天聰慧敏,請吾主自裁。」這個時候乾隆知道自己不能再繼續說了,這件事就這樣揭了過去。當然這些故事都是民間故事,做不得真,要知道在歷史上,單就年齡來說,乾隆皇帝生於1711年,劉墉生於1719年,而和珅生於1750年。
  • 歷史上的清朝大臣劉墉,是一個怎樣的人?
    劉墉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傳奇的,他讀書時呆若木雞,中年進入官場後遊刃有餘,在清朝幾位知名的大臣裡,劉墉是一位非常長壽的人,且是安樂去世。並且最痛快的是他親手辦了和珅。那麼多方面的分析劉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前言提到過,劉墉直到三十三歲才成功考中了進士,而且是通過其父親才有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
  • 他是如何與和珅鬥法的
    歷史上的劉墉出生於山東諸城。劉家從其曾祖父劉必顯開始,每代都有人高中科舉,並在朝為官,被歷任皇帝所倚重,至劉墉這一代時,已是4代進士了。 劉必顯是順治九年的進士,一度官至戶部員外郎。其膝下有4子。其中老二劉果在順治十七年高中進士,出任刑部郎中。老三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的進士,擔任過四川布政使,是當朝有名的清官。
  • 歷史上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間的真實關係
    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紀昀)是這些年來電視螢屏上經常出現的「歡喜冤家」,或是乾隆、劉墉、和珅一組,或是乾隆、紀曉嵐、和珅一組。劉墉與乾隆關於劉墉與乾隆的關係,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說劉墉是皇太后的乾兒子,那麼就是乾隆的幹兄弟了。還有「和珅使壞,劉墉參萬歲」的傳說,這個傳說還被編入了傳統相聲《官場鬥》。總之,把劉墉說成是連皇帝都不怕,連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
  •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誰官大?乾隆最寵誰?中間起碼隔了兩個劉墉!
    其中,劉墉於1720年出生,其次是紀曉嵐,他出生在於1724年,而和珅年紀最小,生於1750年。這麼看來,年紀相差四歲的劉墉和紀曉嵐應該才是「名副其實」的同齡人,而在電視劇裡面扮相最大的和珅,反而足足比他們二人小了三十歲。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古人通常的生育年齡來算,和珅至少比劉墉和紀曉嵐差了一輩。
  • 清朝的劉墉被稱為「宰相劉羅鍋」,那他真的是個羅鍋嗎
    《宰相劉羅鍋》實際上劉墉比和珅大三十歲,但是沒有和珅升遷快,他的官職始終比和珅低一等。而且劉墉也一直沒有機會與和珅較量,因為和珅一直在京城上班,而劉墉則一直在外地任職。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奉旨辦理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受賄等二十條罪行。但是為了政局穩定,並沒有藉機將此案擴大化,而是表現出寬容之心,建議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保其全屍。並且為了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排除異己,而妥善處理好和珅案的善後事宜。
  • 歷史上的劉墉有褒有貶,官場上深諧為官之道
    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劉塘才因父親的關係,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並獲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後升至翰林院侍講。乾隆二十一年(1756),劉牆外放做官任安徽學政,在此後的二十餘年裡,他基本擔任地方官職,歷任學政、知府、巡撫等。在任期間,他辦事正直幹練,雷厲風行,整頓科場積弊、官場惡習。他為人清廉,一文不取,遇事敢作敢為,不怕得罪上司。
  • 紀曉嵐和劉墉,根本不是和珅的對手,只有他才有資格!
    圖片:和珅劇照 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直接想到劉墉、紀曉嵐這兩個人,畢竟在這些年來的影視作品中,對這兩個人進行了多次的演繹,讓很多觀眾朋友認為電視劇中演的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情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不是宰相,更不是羅鍋
    說起劉墉,可以說很多人知道這個人。因為主要是受《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在這裡劉墉是乾隆時期的宰相,一直在和和珅鬥智鬥勇。不過劉墉身體有缺陷,就是駝背,背上有個羅鍋。所以才被稱為宰相劉羅鍋。不過這只是影視作品上的描寫,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是宰相,身體是不是羅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