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慶檔的電影界可謂是熱火朝天,先有燃爆的《奪冠》,又有突然領跑的《我和我的家鄉》,還有萬眾期待下「封神宇宙」開始的國產動漫《姜子牙》,但卻褒貶不一,有人誇它特效好,也有說它劇情太差,講的什麼東西?那我們來看看法律視角下「殺一人以救蒼生」, 背後功利主義與道德主義之爭的《姜子牙》劇情到底怎麼樣?
看完電影,朋友問我,姜子牙是不是個傻叉,放九尾狐走,間接害死了四不像和申公豹,以二換一。
在我看來,姜子牙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在救蘇妲己,本質是救人,劇情中殺人的則是九尾狐,四不像、申公豹的死與姜子牙放人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就如一名醫生,救了垂死的病人,結果救活後,病人殺了其他人,十惡不赦的是病人,法律自會按照程序給他懲罰,醫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便是正義使然。
哪怕醫生救的是將要執行死刑的病人,決定救人的那刻,醫德便閃耀起來,充滿神格。
能否"殺一人,以救蒼生"呢?
我認為不能,這就是姜子牙與師尊的差別。
除妖歸除妖,不能殺無辜之人,害普通黎民。商無道,安排周伐紂,歷史換代,可以。安排狐妖附身凡人蠱惑紂王酒池肉林,魚肉百姓,再以正義之名發動戰爭打擊,天神難稱正義。
哈佛法學有堂《正義課》,出了個「電車困境"的題目,火車呼嘯而來,軌道一邊是六人,軌道另一半是一人,你會將扳手倒向何方?
功利主義主張保一人捨棄六人,道德主義則認為此舉本質是殺人,人人都有可能陷入一人的困境,不能以數量判斷生命價值的高低,以集體之名犧牲個體。
法律沒有給出直接答案,創造了「期待可能性」、'緊急避險'等名詞去為「功利主義」進行開脫,各個國家也以此為法理基礎,創設了不同的。
有人面對這個問題,會說把決定權交給民眾,讓他們投票決定。
就像某普在「yiqing」初期,無可奈何地感嘆著「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放任「yiqing」的擴散,在經濟與民眾間選擇了前者,忽視窮人的生命權益,以不作為的姿態,去逃避自己的職責,
直至今日確診,開始懂了「yiqing」,方知自己也不過是鐵軌上孤獨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