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廣西真龍彩印包裝有限公司膠印車間,4臺海德堡膠印機富有節奏的轟鳴聲,合奏出一曲熱鬧的勞動交響曲。
在膠印7+L工作區域,此時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1號工位上,一個小夥正嫻熟地為印刷設備輸送著原料原紙;2號工位的調墨工,正忙著為設備添入一抹抹五顏六色的色墨;3號工位上的機長,緊盯流水線上產出的一張張膠片,全神貫注地檢視著質量。各司其職、密切協作,他們就是膠印車間的何天東班組,由機長何天東、調墨工楊聲庭、上紙工鍾昆3人組成。
立足班組「小單元」,做出精益「大文章」。自2017年組建團隊並推行精益理念以來,從「看熱鬧」到「究門道」,從「旁觀者」到「行動者」,何天東班組勤習精益之道、孜孜於改善,將「精益DNA」融入生產環節。秉承「零事故、零傷亡、高質量」的工作理念,他們不斷改進操作技能、提升設備效率,出色完成了膠印生產工作任務,為一支支捲菸搭配上美麗的「嫁衣」。
勤學善思 習精益之道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近年來,煙標印刷企業經營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加強精益管理。為此,真龍彩印公司決定導入精益管理,重點將精益管理工具應用於生產環節,實現「向管理要效益」。
班組是企業的細胞,是企業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如果將企業比作「艦隊」,那麼班組就是一艘艘拼搏奮進的「船隻」。因此,真龍彩印公司提出將班組精益生產作為精益管理著力點。
2017年,公司開始推行精益生產,以生產現場精益為試點,膠印車間也導入了6S現場目視化管理。
但導入之初,與很多剛接觸精益管理的班組一樣,何天東班組對精益管理存在著認識誤區。
「每天生產任務這麼緊張,還要去做標識、規範、晨會等工作,是不是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何天東回憶道,當時許多同事都曾提出這種疑問。實際上,看似不理解的疑問,背後正是常年來形成的「工作慣性」不易更改。
△何天東班組將精益管理理念落地於生產各環節,全力保障產品質量 /真龍彩印公司 供圖
人是企業管理中的核心要素,精益管理落地的關鍵恰恰是人的觀念轉變。「我們首先要學習,真正搞清楚精益管理是怎麼回事。」何天東和工友們迎難而上,除了學習企業下發的精益文件、精益簡報,還自費購買了《5S管理與現場改善》《精益思想叢書》等書籍,並利用下班時間一起學習精益管理內容。每天的班前會議上,3個人也會拿出幾分鐘時間,專門討論精益生產。
個人能動性的提升,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以精益理念為指引,何天東班組加強現場改善,藉助機臺點檢表精查細檢,為設備穩定運行提供牢靠保障。整潔的設備、有序的現場,都彰顯著他們的努力成果。
「以前,我們有時會把工具、原料隨手放在踏板等地方,可真要用了,卻往往找不著。推行6S現場目視化管理後,物品井然有序,看似增加了整理工作,但確實提升了生產效率。」對精益管理帶來的新變化,鍾昆頗有感觸地說。
自此,嘗到精益「甜頭」的何天東班組,在追求精益生產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何天東班組對照八大浪費的基礎知識,逐項分析生產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優化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動作。明確的分工、精準的執行、簡潔的操作,鑄造出一個更加高效的團隊。
播種、耕耘、生長,幾年來,何天東班組在學中做、在做中悟,逐步成長為車間精益管理的「排頭兵」,並成為公司響噹噹的「精益班組」。2017年、2018年公司先進班組、公司先進個人、年度6S創意獎……一項項榮譽,銘刻下何天東班組精益求精的奮進步伐,也讓這個企業「細胞」更富活力。
善作善成 破瓶頸難題
「真龍(海韻)」,是「真龍」品牌的一款「拳頭」產品,膠印生產任務一直非常緊張。但其條盒面紙自從2018年改版後,生產機速一直在6500印/小時徘徊,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此外,「真龍(海韻)」條盒面紙、條盒內裱紙採用分開印刷工藝,對二者色相統一性的要求遠高於一般產品,解決色相偏差也是重中之重。
看到這些問題,何天東班組坐不住了。他們與車間工藝主任及工藝員協作,通過無數次研討、試驗,終於找到了「真龍(海韻)」藍色印刷面積與產品乾燥性能的最佳結合參數,順利解決了生產效率低的問題。此後,他們又深入分析了色相偏差問題,找到了條盒面紙、內裱紙烘烤參數次數有差異的「癥結」。經過針對性調整,二者色相統一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
經過何天東班組的精益改善,「真龍(海韻)」煙標膠印工序生產機速由原來的6500印/小時提升到8300印/小時,同時,因色相偏差問題被客戶投訴次數也減為零。
聚焦難題、精研改善,在何天東班組的精益之路上,這樣的創新案例還有很多。在他們看來,精益管理從來不僅僅是書本上「高大上」的概念,更應該成為日常工作中一點一滴的改善實踐。除了做好生產工作任務,何天東班組還積極思考、開拓進取,在攻克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問題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攻克「真龍(凌雲)」細支產品膠印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作為真龍彩印公司負責印刷的首款細支產品,「真龍(凌雲)」對顏色套印等工藝要求極高,特別是其淺黃色的色調極易造成色差,完成彩印任務困難重重。
關鍵時刻,企業選擇了何天東班組作為膠印試點機臺。接到任務後,何天東和工友們,鎖定紙張、油墨配比這一關鍵參數,利用半個多月的時間反覆調試,最終確定了最優比例。以此為突破點,何天東班組攻克了「真龍(凌雲)」煙標印刷的一道道難關,最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生產任務。
「時至今日,我們這個機臺,仍然是膠印車間中唯一生產『真龍(凌雲)』的機臺。」何天東告訴記者,高品質的產品不僅獲得了廣西中煙的青睞,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從細微處著眼、向關鍵處改善,幾年來,何天東班組一路探索一路歌,先後完成小改小革12項,並帶頭攻克了生產效率、質量方面的數道難關,將精益理念落實為創新改善的鮮活實踐。從這個班組誕生的「金點子」,正成為助推企業降本增效的「金豆子」。
燃精益之火,織華美「嫁衣」。立足煙標印刷一線,何天東班組從精益理念中不斷汲取營養,用他們的智慧與汗水,譜寫出一曲動人的奮進之歌。何天東班組是平凡的,但正是在廣大煙印企業中存在著這些平凡而不凡的班組,才讓「人人懂精益、事事講精益」的理念落地生根,築牢了菸草產業鏈,為中國菸草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通訊員單位:廣西真龍彩印公司)
來源:《中國菸草》2020年第6期
原文:《燃精益之火 織華美「嫁衣」——記廣西真龍彩印包裝有限公司膠印車間何天東班組》
作者:本刊記者 沙鑫 通訊員 黃寧
雜誌編輯:張建麗 | 微信製作:丘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