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習俗認為孩子沒滿月不能出門,有些地區甚至認為百日之內不能出門,從科學的角度寶寶沒滿月是否真不能出門?
剛剛特意網上搜索了一下,大部分的家長還是認同這個觀點,特別老一輩對這一觀念更是深信不疑。大體上都認為寶寶剛出生,免疫力差,不適合外出。
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或者說存在偏差,寶寶沒滿月是可以出門的,並且寶寶在這時候免疫力並不差。
寶寶免疫力最差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最小的時候,而是大概出生6個月左右的時候。
1、免疫力主要來自血清免疫球蛋白,而初生的小寶寶體內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從胎盤來源於母體,自身的合成能力低下,隨著寶寶生長,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代謝情況處於自身合成趕不上身體消耗的情況,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濃度迅速下降。到6個月時基本處最低水平。
2、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第一次接觸母乳以外的食物,但他們的腸胃功能還完善,容易出現不適應,相應的免疫力也會有所下降。所以寶寶在6-12個月時抵抗力最弱,比較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
出生的寶寶免疫力並不低,家長便不用再避諱傳統的觀念滿月內不能出門的習俗。若寶寶需要去醫院體檢、打防疫針等是可以出門的。
那寶寶沒滿月可以出門嗎?,答案是可以的,但確定沒什麼必要。
1、沒滿月之前媽媽需要坐月子,坐月子是有科學依據的,醫學稱為「產褥期」,並且不只30天,並且建議若有條件,應該休息滿42天。而出生的寶寶由於哺乳的需要,需要呆在媽媽的身邊。一般每隔兩到三個小時左右餵奶一次,哺乳的時間大約在15到20分鐘,因而也就不方便出門。
2、一個月左右的寶寶,睡眠時間佔據三分之二,每天16—20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0.5—1小時,每天合計睡眠時間16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時間孩子是處於睡眠狀態,每次睡醒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又會重新睡著。自然也就沒什麼外出的必要了。3、寶寶可視能力,寶寶出生一個月我,視力發育還並不完善,出生1周內,寶寶視力僅是成人的1/30,視野也只有45度左右,看不到太遠的東西。兩周後,是可以看到半米遠的亮光,一個月的寶寶大概可以看到1米左右的距離。若是為滿足寶寶的好奇心而外出也就沒這個必要。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抱寶寶出門應該注意什麼呢?
1、溫度要適宜,光照條件柔和的情況下,短時間抱寶寶在陽臺或者門口呼吸新鮮空氣,曬曬陽光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陽光不要太強烈,而且要注意不要直射孩子眼睛。
2、留意寶寶的抱姿,寶寶這向骨骼軟,身體支撐能力差,一個月的孩子是可以斜著抱的,儘量是橫抱好一些的,孩子三個月內不要豎抱,脊椎這時還無法支撐孩子和重量。3、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發生碰撞、擠壓,並且空氣不好,病原體也比較多。
最重要的一點是寶寶沒滿月前在房間跟著媽媽在一起,必須保持乾淨衛生的環境,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至今仍然很多地方認為月子期產婦不能開窗,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等。特別夏天,全使得房內空氣渾濁,細菌滋生,而媽媽一身汗液異味,這些都是不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的。
在往期文章中有一篇專門針對科學月子怎麼過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了解。
(覺得有用請轉發,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