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談禮色變」:學生舉報老師強制收禮,師生關係如何扭轉?

2020-09-09 飛魚勸學


不知是什麼時候,教師節開始「談禮色變」

「教師節」將近,空氣卻驟然緊張起來。老師們的心情,不是變得「更加輕鬆」,反而是變得「更加緊張」。因為,現在的「教師節」已經演變成對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和情感的一種考驗。

近日,福州一名高一年級的學生舉報老師在教師節這天「強制收取禮物」。這個不是「小事」,一個問題的「教師節收禮物」,還有一個問題在於「強制收取」。正是這兩點,引起了學生的不滿。

福州的這所名叫「超德中學」的學校,由於教師節臨近,這名高一學生所在的班級的班主任就在班級群裡發起投票,要求學生用班費為12個學科的老師買禮物。

投票只有兩個選項「同意」和「不同意」;並且要求對所送禮物說明具體建議。有學生提出質疑時,老師竟然回答說「請你轉班」以後你也別麻煩老師」。

這就意味著老師「強制學生購買禮物」。很顯然,「強制購買禮物」和「變相強制購買禮物」都是不可接受的,這有違教師職業工作規範。所以,這所「超德中學」的這個班主任無疑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理。

福州一名學生舉報老師在教師節這天「強制收取禮物」

班主任老師為什麼會「強制」學生買禮物?

然而,我還是想針對這個事件發表一些不一樣的看法,我相信,在討論事情的過程中,也會允許發表不一樣的看法。

班主任老師為什麼會強制學生買禮物?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出於傳統的「感恩教育」或「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師希望學生能夠「感謝師恩」,希望通過這種形式來深化學生和科任老師之間的關係和情感。

作為從一線走過來的老師,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感恩教育」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教育者」所傳承下來的。向老師「敬禮」,向老師「獻禮」,是傳統教育乃至中國文化的重要形式。

注意,這個「禮」,是「敬」,是「獻」,而不是「送」。這個「禮」,不能太貴重,它必須「重儀式,輕內容」,「重精神,輕物質」。這個「禮」,必須符合「千裡鵝毛」「君子如水」的中國傳統審美標準。

在這種傳統教育和文化氛圍下,向老師「獻禮」實際上也是「感恩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終身銘記,對所有幫助自己成長的人,都應該抱著一顆「感恩的心」。這種「感恩教育」,不但是家長父母的責任,也是學校老師的責任。

我反對向老師「送禮」,但是我不反對學生向老師「獻禮」,「禮輕情意重」嘛!

這個班主任老師的問題在於:採用了「強制思維」,為老師慶祝的「初衷」雖然可以得到理解,但是這種「強制購買禮物」的做法卻難以得到認可。

而老師是否會借「教師節」機會「收賄索賄」,我認為可能性不大。根據網絡截圖,班級所購買的禮物單價都非常低,從0.98元到43.9元不等。12個老師加起來總費用可能只有幾百元,平均下來就幾十塊錢而已。

經查,班級所購買的禮物最高43.元/件

班主任老師被舉報的深處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這個班主任的一番好意可能被個別學生「無意誤解」或「惡意誤解」。

如果說是「無意誤解」,那則是班主任在「感恩教育」過程中的思想工作還做的不夠認真,不夠細緻。學生向老師表達敬意、情意,都是應該的;但是強制學生如此表達,如此送禮,那麼違背了學生的意願,學生就有權表達不滿,有權告狀和舉報。

如果說是「惡意誤解」,那麼說明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已經非常糟糕了。老師一旦有違規行為,學生便採取舉報的形式加以解決。師生之間沒有絲毫情感可言,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表面上裹著「法治」的外衣,但實際上這裡面有著更加複雜的社會背景。

那就是「物質社會」背景下師生關係的惡化。「物質社會」一切社會關係用「物質」來衡量,師生關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傷害。傳統觀念下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現在竟變成了「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

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看來,老師的教學和管理不過是對學生的一種「服務」。既然是「服務」,就談不上什麼「感恩」。然而,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如果不及時改變,那麼這種「服務」觀最終會輻射蔓延到家庭教育中來,家庭教育最終將「深受其害」。

人們難以想像,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會變成「服務於被服務」的關係。孩子認為,父母既然將自己生下來,便應該為自己付出一切,服務一切,不然「生自己出來幹什麼」?!然而,這種的觀念已經在一些孩子身上悄然產生。

這再一次說明:「感恩教育」既是家長父母的責任,也是學校老師的責任。

是什麼讓師生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

如何扭轉「談禮色變」的師生關係?

如果師生關係完全變成了「形同陌路」,那麼這樣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教育,「談禮色變」的教育肯定也是畸形的、古怪的教育。

從歷史傳承來看,數千年以來,中國社會一直都是一個「人情社會」,這是歷代中國社會都無法割棄的一種文化傳承。而「師生關係」也屬於「人情社會」的一部分,因此,要完全拋棄中國傳統文化去學習、照搬西方式的文化社會,這是註定不可能成功的。

那麼如何扭轉目前這種「談禮色變」的師生關係呢?

第一,繼續發揚「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當教師不再被尊重,那麼教育就變了質變了味。「尊師重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發揚,更是關涉到「未來國家建設強大」的根基,缺少了良好的教育,國家也不可能強大。

第二,大力宣揚「禮」的正確理念,重精神,輕物質。這個「禮」不應該是「禮物」,而是「禮貌」,「禮儀」。學生對老師要講禮貌,懂禮儀。「尊師重教」也要在這種「禮儀」的形式下來發揚,而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和「口號上」。班主任在安排「教師節禮物」時,務必將「感恩教育」的本質宣傳到位,絕不能讓學生認為「買了禮物就是感恩了」。

第三,制定符合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的「教育法」,拒絕用「西方文化」來武斷地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請人喝茶、吃飯,贈送簡單的禮物,這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主人熱情好客」或「客人拜訪主人」的一種形式,但是現在卻變成一種「腐敗的形式」,這完全是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毒害。中國人必須要有冷靜的頭腦來面對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對和否定,絕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跟著西方文化一起圍剿中國的傳統文化。

繼續發揚「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

結束語:

很多時候,師生矛盾一方面可能有著深厚的社會背景,但另一方面有時候也是一些老師在對學生的工作中馬虎、僵硬、不得法、不細心所造成。但不管怎樣,師生關係都不能被「物質化」「妖魔化」。師生關係應該是「愛與被愛」的表達,而不僅僅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係,更不能變成「服務與被服務」的契約!

任何時候,師生關係都不能「物質化」「妖魔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學生舉報老師強制收禮:教師節了,應該給老師準備這份禮物
    01 福州超德中學老師強制學生教師節送禮?不曾想,這麼一條新聞讓我意識到教師節就要到了。9月6日,福州超德中學一高一學生舉報老師索要教師節禮物,學生稱老師首先在群裡發布送禮投票,但設置的同意及不同意兩選項最終都要求送禮
  • 教師節即將來臨,學生口吐髒話還舉報老師強制收禮,你怎麼看?
    身為一名教師,我由衷為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為學生每一次所說的「老師好」、「謝謝老師」而心動。然而,面對這個教師節前夕的熱點話題——一名老師被學生舉報強制收禮,我的心情仿佛被澆了一盆冷水,忍不住發表一下看法。
  • 學生舉報教師節教師強制收禮,教師是否構成違法
    快要到教師節,在「蠟炬成灰淚始幹」描述下的老師們,存在某個別行為影響著社會對於教師這個稱謂的看法。經某學生舉報老師強制收禮,導致班上同學極其不滿,該老師被網絡曝光。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學生對於老師是敬畏、是尊重、是膜拜;老師對待學生是敬業、是付出;現在個別地方出現學生或家長對老師是諂媚、是巴結;老師對待學生及家長是要挾、是索取、是打壓…無意重傷教師行業,只是該現象確實存在,關於教師節收禮的行為涉嫌的法律分析;
  • 學生舉報老師教師節強制收禮,網友:被綁架的教師節
    最近,福州一中學的同學舉報了其班主任老師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在班級群內發布群投票,強制要求用班費給十二科老師買禮物,在部分同學問能不能不送時直言:以後任何事情也不要麻煩老師,或者直接轉班。原本好好的一個教師節,竟然還有強制送禮,這位老師師德何在?這樣的教師節又有何意義?
  • 學生舉報老師教師節強制收禮,教師節送老師鮮花和賀卡是網友首選
    一年一度9月10日的教師節快要到了,家長給老師送什麼禮物是這幾天最頭痛的事情了吧。近期,福建某中學的一名高中男生爆料說,班主任居然在班裡發起投票,要求學生們集資用班費給老師送禮物。網友二:上次網上在說取消教師節,可能與這個有關。教師節本來是尊師重教的一個節,現在卻演變成了一個灰色的節日了,請客送禮成了教師節的主曲風。網友三:每個孩子求學的道路都是漫長的,如果長期處在這種送禮風氣中,耳濡目染,將來步入社會可想而知。
  • 教師節「送禮」不可取,還師生們一個綠色教師節
    就知道這個教師節會出事,果不其然,網上爆出了「學生舉報老師教師節強制收禮」的新聞。事件起因9月6日,福州超德中學一名高一學生舉報,班主任老師強制學生用班費購買教師節禮物,學校處理結果已經出來,該班主任老師已被撤職。這位同學舉報,為了在即將到來的教師節上給班裡12科老師送教師節禮物,他們的班主任在班級群裡發起投票。
  • 高一學生舉報老師教師節強制收禮:教師節,老師更喜歡收到啥禮物
    馬上就要到教師節了,每年這個時期,家長們都心裡惴惴不安,特別是新入學的孩子家長,不知道要不要給老師送禮,也不知道新學校的校風如何,老師們的師德怎樣。而去年的這個中學貼吧裡也有學生爆料說,教師節存在強制送禮一說。
  • 黑龍江官員談教師謾罵學生索禮:讓全縣都覺得丟人
    在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禁止教師違規收禮」的當下,為何還有教師敢公開「頂風上」?教師由「地下收禮」甚至演繹成「公開索禮」,教師收禮之風該如何遏制?記者就此事進行調查。  老師謾罵學生索禮 學生無奈「集資」補禮  「人家別的班老師都買了,咱們班沒買你說我丟不丟人」「咋的,把我不當回事兒啊?」
  • 國外老師如何收禮?德國教師收禮不超10歐元
    [ 摘要]美國教師收禮有管理規定;韓國教師收禮舉報有賞;香港限制老師收禮。  近日,中央民族大學學生以微信、QQ、微博爆料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薩茹拉「變相推銷書籍」、「拉徒弟入會收取會費」、「變相收禮」等行為。
  • 教師節自願給老師送禮物可以,但被老師強制要求就過份了!
    福州超德學校老師強制學生送禮,被學生舉報,在教師節之季,還是給老師這個值得尊重的崗位抹黑了。個人認為,教師節出於對老師的尊重,全班學生本著自願原則送些價格合理的禮品給老師還是正常的,畢竟現在工作在教師崗位上的許多教師對學生還是盡心盡責挺辛苦的,出於對孩子的感恩教育,這件事沒有什麼異議。
  • 老師們咱們掀起教師節拒收禮品活動,還老師的好名聲如何?
    教師的很多行為現在已經被社會很多人非議,影響了教師群體的名聲。比如,體罰學生、補課收費、節日收禮等。教師節馬上就要到了,這不福州超德中學的一位班主任被舉報了。投票共兩個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根據學生提供的聊天記錄,有學生提出「能不能不送」及「兩個選項不都是同意嗎」時,老師竟然惱羞成怒說出「請你轉班」「以後你也別麻煩老師」的說法。學生表示,該老師的態度讓他認為自己被強制要求送禮了。
  • 「今年過節不收禮?」我喜歡這樣收「禮」的教師節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屆教師節。但是漸漸的,教師節變了味:老師、學生之間開始了盲目的攀比,學生以送給老師更加貴的禮物,而產生優越感;而老師,則是以獲得更加貴的禮物而感到驕傲!這樣的教師節,真的是我們心目中的教師節嗎?師生關係應該是什麼樣?
  • 教師節收禮?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好的回報
    關於教師節收禮問題,似乎成為了一種潛規則,因為昨天就有不少家長在討論這個問題,甚至有家長會問孩子「寶寶,教師節你打算給老師送什麼禮物呢」,雖然送禮這個話題在國內很難迴避,但是到孩子身上,特別是幼兒園裡,是不是有點變味了呢?
  • 要求學生送教師節禮物的班主任遭學生舉報被停職 你怎麼看教師節送禮?
    在教師節到來之前的9月7日,福建福州網傳一中學班主任要求學生送教師節禮物。在網傳截圖中,班主任在群內要求學生投票,是否同意用班費為各科共 12 名老師各準備一份禮物。投票界面寫著:孩子們要學會感恩,感恩老師的辛苦,表一份心意,這裡我們班統一用班費以班級的名義為全科 12 個老師分別準備一份禮物,你們就不用再單獨買教師節禮物了。
  • 教師節不是「送禮節」,學生感恩老師,最珍貴的禮物是理解和尊重
    在以往的教師節裡,學生給教師送些頗具紀念意義的小禮品,似乎成為「約定俗成」的慣例,然而,隨著禮品禮金的水漲船高,學生和家長在教師節給教師送禮,已經漸漸失去了表達尊師重教的感恩之情的本意。在教師節,對於社會輿論來說,我們不僅應該關注學生是否送禮、教師是否收禮,更應該關注當前「教育功利化」的問題。尊師重教,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之所以讚揚教師的職業道德,維護師生之間的感恩情誼,就是為了提倡教育要去除功利化。
  • 又是一年教師節:家長送禮無奈 老師收禮尷尬
    南海網9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楊婷婷) 又是一年教師節來臨,今年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相繼來臨,很多家長又開始為準備送禮而忙。  8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口明珠廣場、民生百貨等商場,發現不少市民到櫃檯買化妝品、手錶、香水等物品。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櫃員,他們表示,這幾天來購物的大部分都是為教師節選購物品的。
  • 教師節知識大全:國外如何慶祝教師節如何規定老師收禮?
    今年9月10日是中國國第32個教師節,教師節的主題是: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老師。明天就是教師節了,每年教師節,各地都會策劃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今年9月10日是中國國第32個教師節,教師節的主題是: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老師。明天就是教師節了,每年教師節,各地都會策劃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 老師自曝教師節收禮破萬元 家長送禮500元起步
    2011年的教師節又到了,王同學的媽媽送了一張購物卡,李同學的媽媽塞了個紅包,夏同學的爸爸約了個謝師宴……全班50個學生,大部分家長都送了禮。不管是購物卡還是紅包,「起步價」500元,讓這個有著18年教齡的老教師有點hold不住了。  對此,陳老師表示,過教師節,他最想收到的只是一張學生的賀卡,他呼籲:「我們都簡單點吧。」
  • 教師節變「收禮節」,你怎麼看?
    如果今天你看到路上有人抱著鮮花,那他十有八九是為老師了。今天是第個36個教師節,教師節設立的意義在一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師生關係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在這一天給老師「送禮」,老師也理所應當的「收禮」,但這樣做合理嗎?很多地方對此給出回應。
  • 老師:教師節禮物準備好了嗎?學生:手頭有點緊,老師:我們班不需要你這樣的學生
    9月6日,福州超德中學一高一學生舉報老師索要教師節禮物,學生稱老師首先在群裡發布送禮投票,但設置的同意及不同意兩選項最終都要求送禮。學生說他在班群提出質疑後,老師以不懂得感恩為由回懟,甚至要求學生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