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了水印就不侵權、同時抄很多篇就不算抄、發稿之前要查重……某女大學生誤入洗稿公司,拿著1800的月薪,每天輸出近萬字,還學到了101種洗稿方法。
作者|佩奇
來源|流量公園(LLPark001)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我幹了半個月,就提出了離職。
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這半個月裡我重複做著「仿寫」的工作——在網上找各種爆款文章,然後複製粘貼,整理髮布,順便打上原創的標誌。
類似的文章我一天需要整理近百篇,再濃縮整合成10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通過查重機制檢測合格後發表。如果我這個月全勤且每天完成5篇的基礎工作量,將會拿到1800的月薪。
而來這裡之前,老闆告訴我這是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內容主要是自媒體寫作,做的是「原創」內容,月薪是2-6k。
公司在市中心的一間單身公寓,不到20平的辦公室同時容納了老闆王哥,財務/老闆娘,各員工的工位及衛生間、茶水間,同時,這裡也是百萬閱讀爆款文章的「生產車間」。
千字十元、抄襲爆款、盜用圖片……暗潮湧動的洗稿江湖濃縮在這20平米之內。
自作主張寫了一篇原創後,我被罵了
我是抱著學習自媒體的心態入的職。
培訓時,王哥給了我一個新媒體編輯器帳號,編輯器可以搜索到百家號、頭條號等十多個平臺上的近期爆款文章,我要做的,就是模仿這些文章,完成一篇同主題、同內容的「原創稿」。
為了避免被系統識別出來,我需要摘取3篇以上的同主題的文章,重新整合文章結構,在不改變語句意思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敘述一遍,最後還需要用編輯器內置的工具「查重」,重複率超過75%的,一律不合格。
王哥對我的「入職培訓」
聽到這我就明白了,這不就是洗稿嗎?雖然是學渣,但我好歹也是專業的,僅存的理智告訴我,這事,不能幹。
作家毛利在維權時說:「洗稿相當於按著作者的靈魂,在地上強行摩擦」。對於一個新傳學子來說,洗稿不光是按著我的專業在地上強行摩擦,而且鞋底還剛踩過屎。
於是我用自己最後的尊嚴,在入職第一天交了一篇自以為的「原創稿」。認認真真碼字,採訪身邊有相關經歷的同學,問大v要圖片使用授權……前後用時8小時,終於在趕在下班之前交了稿。
老王看了兩秒,眉頭一皺。
出乎意料的,我被罵了,原因是沒按要求「仿寫」。他認為,我自己想的選題沒有熱度,費時費力還拿不到流量,遠不如直接蹭別人已經火了的爆款文章,自帶話題,而且同樣的時間能寫更多的文章,一個小時出一篇的「拿來主義」它不香嗎?
流量面前,原創不值一提。
文字能洗,圖片也能洗
有閱讀經驗的人應該知道,對於一篇文章來說,最重要其實不是內容,而是題目和圖片,題目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讀者會不會點進去看,而點進去之後,圖片是比文字更能抓住讀者眼球的。
那麼問題來了,題目可以複製爆款,圖片總不能也模仿吧?現在圖片那麼多,大家越來越有版權意識,一不小心就侵權了,怎麼才能拿到原創圖片呢?
年輕人,圖樣圖森破。圖片想變成自己的,截掉水印不就行了?
一般稿件字數在800-1200,兩三段就需要插入一張圖片,一篇文章就需要5-8張圖,而這些圖,全部都是在網上複製粘貼的。
娛樂和體育類的比較好解決,明星、比賽都會有公開照片,比較難處理的是旅遊類,有的小眾景點沒有宣傳圖,王哥讓我們去社交網站找圖,然後截掉個人水印。
實際上,現在的平臺審核很嚴格,一旦被舉報經平臺認定,帳號會降低權重,甚至面臨封號風險。所以,為了避免麻煩,王哥要求找個人帳戶分享的圖片,號主粉絲越少越好。
這樣一來,被拍攝者發現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就算看見了,大多數用戶也會因為怕麻煩不去舉報,更不會起訴。
這操作怕是某視覺網站聽了都要直呼內行。
說到這我想到了一個小插曲,有一次王哥看見我每次是先把圖片另存到文件夾,再上傳到後臺,他糾正道:「你這樣保存的不是原圖,要直接點開截屏,然後複製粘貼才更清晰。」
老闆月入百萬,寫手千字10元
寫手應該是洗稿產業的最底層了。
以我為例,作為全職寫手,我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六,周日單休,工資月結,月薪1800,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超出部分1萬閱讀量提成1元。
另外更多的則是兼職寫作,寫手同樣以大學生巨多,稿件數量不限制,工資周結,百字1元,千字10元,無提成。也就是說,如果我在學校每天花1-2個小時寫一篇稿子,一個星期將會收穫50-100元的稿費。
某同事一周稿費
同樣的時間,服裝品牌H&M的兼職工資是19元/小時,優衣庫的兼職工資是16元/小時,麥當勞和星巴克是9元/小時,還能用員工內部價吃喝。而同領域內,如果用真實原創作品投稿,1000字以上的基礎稿費為300元,如果你文筆夠好,達到頭部平臺投稿標準的話,稿費能達到1500+元/篇……相比之下,洗稿行業的大學生真的是廉價到不能再廉價的勞動力。
那麼這個行業真的能賺到錢嗎?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了「財富密碼」。
老闆手裡掌握了上百個帳號,靠寫手文章培養帳號權重和粉絲粘性,等帳號達到一定量級,就會有穩定的平臺分紅收入,一個帳號的平均成長時間需要3-6個月,而一個成熟帳號月收入則是五位數起步……
也就是說,作為帳號持有者,業績好的時候,老闆能月入幾十甚至上百萬,而寫手依然拿著千字十元的工資。
有一套從題目到圖片完整的規避風險套路,僱傭廉價勞動力做文字搬運工,再輔以原創度檢測工具輔助以假亂真,無論是平臺還是原創作者都防不勝防,老闆只需要手握帳號就能空手套平臺收益。
但是,如果始終保持著這種「拒絕原創,只要爆款」的心態,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傷害到的是整個原創內容產業。現在這麼內卷,如果沒有原創了,該洗誰的稿呢?
半個月之後,我終於提出離職。而這半個月的全職工作,每天輸出近一萬字,除了收穫了800塊錢的工資,我找不到一篇可以拿出手的代表作品,甚至不敢把這段經歷寫進自己的簡歷。
對於這種打著自媒體旗號的洗稿公司,我只想說,求求你們放過內容產業吧!如果王哥看到這篇文章,請聽我一句勸。
洗海無涯,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