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江北岸有一座聞名於世的沿江古城,現行行政區域名稱為豐都。素有「鬼城」之稱,古時也叫「幽都」,是一個關於亡靈歸宿,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歷史文化名城。
重慶市轄區內的豐都,是一個被人們稱為「鬼城」的縣級城市,是一個「4A級」旅遊風景區,豐都「鬼城」的名號名揚海內外。
在民間素有關於「豐都鬼城」的傳說,歷代文人墨客、官史小說、典故、詩詞、遊記都有記載渲染與豐都鬼城有關的故事情節。巜聊齋》故事中,有「豐都御史」。巜說嶽全傳》中有何立在鬼城豐都親眼見過秦檜受酷刑。《西遊記》裡有唐王李世民遭遇「陰獄」的描寫。包青天包拯審案,常常是魂遊三屆,與陰間冤魂對證,屢破世間奇案。更有民間傳言:古時候的豐都鬼城裡的商販,在每一個日落後的黃昏。一般就不再進行買賣,實在要交易,買賣雙方均是要把收到的銅幣投入水缸中驗真偽。因為時常有人在錢貨交訖的第二天,發現收到的錢幣變成了冥幣。古時的豐都,被稱為「酆都」,又叫「幽都」。豐都「鬼城」在歷史的變遷中,成為了人們廣為傳說中的死亡靈魂的歸宿,豐都城就是一座「鬼城」,也是統轄世界人類所有鬼魂的「陰曹地府」。在崇尚科學的今天,人們不禁要問,豐都真是一個「鬼城」,傳說中人死後要歸去的地方嗎?
豐都「鬼城」的起源,民間有著多種不同的版本,流傳最廣的是「陰、王」成仙說。據說在漢朝的時候,豐都有兩位修仙求道的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漢朝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二人本是同為朝庭的官員,官職為中散大夫。但是二人不習慣官場裡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自私自利,人人只謀個人升官發財,平民百姓的生活困苦,卻是少有人關注。為了逃避於世,兩個人就隱於縣城後的平都山中修煉求道。在魏青龍初年,二人得道成仙升天而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坊間紛紛傳說二人成為了「陰王」,掌管所有死去的鬼魂。古時候的豐都,稱酆都,也叫幽都,豐都鬼城因此得名。在歷史的演化中,成為了一個神化色彩濃鬱之城。
豐都鬼城,在二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成為了人類死亡後靈魂要去的歸宿地。得道而去的陰、王二人是「陰曹地府嚴明的「鬼魂」統治者。在現實的豐都鬼城,有著「鬼城」標誌,具有神秘色彩的整體性建築物鱗次櫛比。呈現「陰曹地府」中鬼魂拘押管理秩序建築群,有「鬼門關」、「黃泉路」、「奈何橋」、「望鄉臺」、「三生石」、「十八層地獄」,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地獄」的陰森可怖。具有渲揚佛教、道教色彩的建築景觀多處,規模宏大,氣勢恢宏的「天子殿」、「玉黃殿」、「九蟒殿」、「二仙樓」、「八仙池」、「大雄寶殿」、「城隍廟」等名山古剎景區多處。集中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堂、人間、地獄」,對應「懲惡揚善」正義感的維妙構想。
在豐都鬼城的「陰曹地府」之中,嚴然有著人世的管理運行模式。整個「陰間鬼國」下設七十二司,三都六院,階層等級森嚴,分別賦予了掌管人類死亡鬼魂的官員職務權利。一應大鬼小鬼,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分別對來自陽世的鬼魂進行生前善惡行為調查,細緻入微的甄別,再進行訴訟審判定罪。依照鬼魂在陽世或善或惡的度,分別給其不同的結果,為善的鬼魂要受到優待,還會讓其進入天堂。生前行惡的有罪鬼魂,將會受到各種嚴刑峻法的懲治,甚至讓其受盡了各種刑法的懲罰後,讓其轉世進入三惡道。投胎轉世為畜、為魔、為鬼,或遭受地獄酷刑的永久折磨。反覆輪迴,延續人世間每個行惡的鬼魂必將受到更為嚴厲的懲罰,為善者的鬼魂會迎來好報的「地獄」鬼魂管理秩序。迎合了自古至今,人們期待「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日子到到了,終是要報」的普遍善惡、公平正義觀。
在「陰曹地府」中,豐都鬼城的「地獄」成為了古人期待的彰顯公平、公正、正義,懲惡揚善的地方。管理「鬼國」最大的官員「陰王」,生前是一個慈悲濟世,心裡裝著貧民的人。在「陰間」也自然是一個最好的管理者。管理「鬼魂」的大小「官員」,也都是在生前的人世經歷了多重磨難修煉獲得了正果,有著公平正氣的靈魂,得到了管理「鬼魂」的權利,也自是正義的化身。在人世間清廉、剛直不阿,自然會在「陰間」管理好鬼魂,做到嚴刑峻法,維持一個更好的體現善惡正道的地獄世界。
傳說中,一個人生活在世間的陽壽界滿了之後,人的靈魂就會脫離生命體徵逐漸消亡的肉體,進入與陽世從此陰陽相隔的「陰曹地府」。首先要去的是「鬼門關」,經歷「黃泉路」,走過「奈河橋」,許願「三生石」,回首「望鄉臺」,喝下「孟婆湯」,報到「閻王殿」。再由主管訴訟審判「鬼魂」的判官鬼王,對其在人世間的一生善惡作為,進行不同的審判。大善的鬼魂,直接升入天堂。小善的人直接投胎轉世到富貴人家,輪迴一個美好的人生。小惡的人分別打入畜道、魔道、鬼道。作惡多端,罪行較大的鬼魂,分別送到十八層地獄進行懲罰。打入十八層地獄,是有罪的鬼魂的不同懲罰方式。十八層地獄就是一座陰間的刑場。
傳說人死後,人的靈魂必須要儘快的去陰曹地府報導,靈魂要受到了層層關卡的審訊審判。或者是上天堂,或者是輪迴轉世為人,或者是接受地獄的懲罰,受刑結束進入新的輪迴。死亡後的靈魂如果不能及時進入鬼門關,去到地府,就只能成為一個無法轉世輪迴的孤魂野鬼,只能潛伏在人世間的陰暗潮溼瘴癧之地,不能得到陰靈的蔽護,時不時還會遭到陰間派出的「夜遊神」的抓捕。
人的靈魂進入了鬼門關,就是進入了鬼國,把守鬼門關的鬼王會發給進入後面關卡的路引,是為陰曹地府的通行證。過了鬼門先,就算是成為了陰間的鬼魂,順著黃泉路前行。在黃泉大道上,停留著無數陽壽未盡而死亡的魂靈。成為了孤魂野鬼四處遊蕩,要到陽壽界滿之日,才能得到路引,順利的通過重重的關卡,到閻王殿報導獲得輪迴轉世的機會。
「黃泉路上無老少,悲悲戚戚莫回頭。閻王要你三更死,無神敢來留五更!」這一民間諺語,是古人對生死的認識。傳說人的鬼魂在進入黃泉之路的路上,會看到漫山遍野的彼岸花。花色火紅如血,妖嬈嬌豔,仿佛為每個鬼魂鋪設的紅色的豔毯。但是沒一個鬼魂會有心情欣賞彼岸花色的豔麗。彼岸之花,是一種有法力的花,途徑的每個鬼魂踏上這片血紅的豔毯,這些血紅嬌美的花兒會釋放出沁心的花香,會放出它的魔性,讓鬼魂倏忽之間有了情感。而無心觀賞花景,更多的是徒增留念人間親人的悲情。
「忘川河,奈河橋。」當人的鬼魂走過了黃泉路,就是迎來了一個橋,叫做「奈何橋」,橋下是一條河,名為「忘川河」。「奈何橋」是對於善惡鬼魂的一次考驗。生前行善積德的鬼魂能夠輕鬆的通過「奈河橋」,那些作惡多的鬼魂就是難以順利通過,不僅跌跌撞撞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掉入「忘川河」中,被河中碩大的毒蛇、狂犬撕咬,吞噬。走過了「奈何橋」,「忘川河」的邊上有一個高聳的的石頭。名叫「三生石」,石上刻有代表著「前世、今生、來世」的印鑑線,也是陽世痴情男女鬼魂,在石前再許情願的靈石。三生石後,面臨一處高高的望臺,是為「望鄉臺」。每一個眷念世間親人的鬼魂都是可以登高遠眺故鄉一眼,再寄對親人的依依惜別。
「奈何橋上道奈河,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無對錯,望鄉臺邊會孟婆。」這首詞道盡了每個鬼魂步入鬼國世界的無奈與茫然,友情、親情、愛情總是一個可以令人與鬼魂也不舍的美好情感。忘川河邊常年有一位老婆婆,仁慈的為毎個途徑的鬼魂遞上一碗「孟婆湯」,也叫「忘情水」。喝過了「孟婆湯」,彼岸花的魔力,引發的鬼魂關於人世的一切記憶與情感才會消失。所有的鬼魂才能放下對人世間中一切的美好或傷心的牽掛與思念,繼續前往閻王殿前報導。
「十八層地獄」是鬼魂在陰間受到懲罰最為嚴厲的場所。共分為「八寒地獄」、「八熱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一旦遭到了判官鬼王的判決,被打入「八寒地獄」的鬼魂,個個求死不能,求生不得。依據其鬼魂在人世間犯下惡的不同程度,分別接受不同寒刑,大寒大凍的折磨。「八熱地獄」是「八寒地獄」的升級版酷刑,受刑的鬼魂參照不同的受到懲罰層級,分別接受地獄鬼卒的烈火焚燒,抱千度火鐵柱,背淬火背篼,鉻舌酷刑。「近邊地獄」與「孤獨地獄」是讓分別讓鬼魂接受烈焰、坑谷、腐屍惡臭之地與打入孤山、絕璧的巖層澆鑄,讓其遭受更多煎熬的一種殘忍的刑罰。
豐都鬼城,一個「以鬼喻人,以鬼教人」的鬼文化之城。體現著歷代古人在佛、道、儒家治世思想中,推行「懲惡揚善」的上善文化理念。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中,以至今天人們的生活中,仍然有著特殊的教化引導作用。
重慶豐都鬼城,一座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民俗文化之城。是三峽庫區生態旅遊的黃金景區。長江流域中,一個不可替代的向世界人民展示具有特色「鬼國」文化之城。也是反映中國古代「巴子別都」人積極樂觀心態與創造精神之城。一個匯聚了古巴渝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思想、文化的古城。
豐都鬼城,以中國境內規模最大,有整體性布局,建構宏偉,體現了精湛的建築藝術。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思想的治世理念。是一部記錄反映了巴渝人民歷史風俗人情的文化之城。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相信世上本無鬼,不會為鬼神所迷惑。但豐都鬼城的「鬼國」文化理念,滲透而出的是引導做人做事要以「善心善念」為本,「光明磊落」做事,做一個正直善良人的教化理念。這是一個以「鬼神」喻示,教化世人的思想藝術傑作,教育啟迪意義深遠。亦如古人的智慧啟示:「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不做惡毒事,怎懼奈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