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協會提醒:三歲是寶寶發育新階段,家長陪玩方式要變更

2020-10-28 好孕社區

你會陪寶寶玩遊戲嗎?


你知道怎樣陪寶寶玩耍嗎?


你陪伴寶寶玩耍的方式真的正確嗎?


面對以上問題,大多數家長都會不以為然的划過,心想陪寶寶玩耍多簡單,無非是陪著拆玩具或者讀繪本,沒什麼技術含量,有什么正不正確的?


若是抱有這種想法,那家長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如果陪玩的方式不正確,寶寶的成長發育就可能受影響。本該在遊戲中迅速增長的智力和行動力都會反向逆轉,人家寶寶大腦快速發育的時候,你家寶寶還在為家長的無知埋單,人生之路沒開啟就輸在了起跑線。


 

聽上去像是危言聳聽,但該理論卻是美國育兒專家提出來的。對方在《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一書中特別強調,不要因為寶寶年齡小就忽略成長階段的分界線。


寶寶的成長發育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意味著陪玩的方式要做出改變,一歲的寶寶不可能接受兩歲的玩法,三歲的寶寶也無法從一歲寶寶的玩具中獲得成長。家長想要抓住每一個寶寶的發育契機,就要注意區別每一種陪玩方式的適合範圍,儘量做到像齒輪一般嚴絲合縫,以此保證寶寶的發育階段和遊戲的契合程度。


今天就以美國兒科協會的理論為例,為大家匯總適合三歲寶寶的陪玩方式,還沉浸在過去的家長要注意更新換代哦。


▲陪玩方式的重要性


根據《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一書中的理論,三歲是寶寶人生的一個新階段,處於該年齡段的寶寶可能要上幼兒園,在智商和情商上都面臨新的挑戰。


想要寶寶完美應對外界事物,就要明白成長發育指標都包括什麼?根據美國兒科協會的研究發現,寶寶三歲以後的成長發育重點在動作完成度和語言表達欲兩個方面。家長想讓寶寶入園後從容應對,就要在陪玩時針對性挖掘。


生活中,寶寶一天中的大半時間都在父母身邊,家長的陪玩是促進寶寶快速成長的最直接方式。說簡單一點,在玩耍的過程中,倘若遊戲選對了,寶寶的各方面發育將得到質的飛躍,若是玩錯了,那就相當於浪費時間,家長白白陪玩一場。


▲「陪玩」亦有道


①動作完成度:運動遊戲為主


這裡的大運動並非是指小月齡寶寶動作遲緩時的運動,而是美國兒科協會特別挑選的、適合三歲寶寶玩耍的遊戲項目。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寶寶的動作完成度,在遊戲過程中,我們的目標不是優勝,而是寶寶對遊戲的全面掌握。



遊戲項目:球類


以我家樂樂為例,今年三歲的他已經完美掌握單腳跳和踢球類運動,聽上去還很稚嫩,卻已經超出了同齡寶寶的運動能力。從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到今天三歲就能自由追球的活潑小子,這中間是我和老公無數次的球類運動訓練。


別家寶寶還在拆玩具的時候,我和老公就發現了樂樂在動作完成方面的不足,檢查後發現是四肢協調能力較弱,這中間就牽涉到四肢的靈活運用問題。


於是,我就按照美國兒科協會的提醒,將陪玩方式從室內玩具改成了球類運動,陪玩地點也也變成了室外操場。方法很簡單,無非就是老公帶球跑,樂樂在後面追趕,能踢中一次就有獎勵,變相訓練了他的專注度。現在則提高了難度,換成了滑板車,效果一致。


另外,我們還會在室內經常玩拋接球遊戲,目的是鍛鍊樂樂的空間感和距離感,這兩項能力的發展都會幫助他提升動作的完成度,加快掌握遊戲的速度。


②語言表達欲:閱讀、聲樂很重要


別家寶寶十個月開口說話,我家樂樂一歲半才會叫爸爸媽媽。周圍的人都安慰我說貴人語遲,說是等寶寶大了自然說話就順暢了。但我清醒意識到,樂樂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弱,三歲時,樂樂連長句子都說得時斷時續,更不必說講故事了。



於是,我就開始了睡前閱讀繪本的陪玩習慣。


放到以前,無非是我讀繪本,樂樂聽著。現在不同,我會要求樂樂不停複述我讀出的句子,並不斷要求他複述前一頁的內容。這個遊戲曾讓樂樂開口說話的機會越來越多。


後來,我又開始給樂樂聽音樂,並要求他隨之哼唱,當樂樂愛上了這一類模仿後,我就知道語言表達能力會快速升高,畢竟模仿是創造力的第一階段,而創造力則是表達欲的前兆。後續事實證明,我的方法是對的,而樂樂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因此,如果你家寶寶性格內向,家長不妨從語言表達入手,以免耽誤了成長速度。


【話題討論:你都如何陪寶寶玩耍呢?】


相關焦點

  • 兒科專家提出:三歲是寶寶成長發育的新階段,變更培養方式更重要
    ,經過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真正發育完全的階段正是3歲這一關鍵期,甚至影響整個未來的人生。只有重視對這一階段的大腦開發,正確引導,啟發發掘,才能讓娃的智力發育達到飛速提升。經研究發現:0-3歲兒童的智力開發可佔到50%,4-6歲可佔到30%,7-12歲可以達到20%。
  • 0~7個月寶寶的陪玩攻略:按月齡換遊戲,才是負責任的聰明媽媽
    事實上,美國兒科協會早就給出了嚴格的階段劃分,從寶寶出娘胎開始與國內不同,美國媽媽大多人手一本寶寶生長發育陪玩攻略,只需照著做,就比專業的早教班還強。畢竟寶寶在媽媽身邊所獲得的安全感,是任何早教班都不能替代的。如此看來,美國兒科協會提供的陪玩攻略功勞多多,不僅能讓媽媽們花式陪伴寶寶玩耍,還能開源節流,為全家省錢,可謂一舉多得。
  • 美國兒科協會:寶寶第一次看牙應該在一歲以內
    一口珍珠小白牙,給孩子帶來的好處遠比你想像得要多。除了吃飯香香,還能幫孩子說話發音、幫恆牙提前「佔位」,而且也讓孩子更自信。怎麼才能讓牙齒不生病呢?關於寶寶的牙齒保健,有個「1+1=0」的原則,即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就第一次帶他去看牙醫,就等於沒有蛀牙。寶寶的小乳牙從萌出的那一刻起,就應注意清潔,否則就可能會被蛀。第一顆乳牙萌出一般都是在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美國兒童牙醫協會、美國牙醫協會和美國兒科醫生協會都一致推薦嬰兒第一次看牙醫應該在一歲以內。
  • 抓住這三點,有效刺激寶寶大腦發育,0-3個月寶寶陪玩指南
    導讀:抓住這三點,有效刺激寶寶大腦發育,0-3個月寶寶陪玩指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抓住這三點,有效刺激寶寶大腦發育,0-3個月寶寶陪玩指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美國兒科協會:孩子一生有兩次「變聰明」機會,抓住一次就有效果
    美國兒科協會之前聯手了數所全世界著名高等院校,對小孩的腦部發育狀況開展了更加深入的探查。研究表明,每一個小孩從一出世開始,大腦都處在一種「待開發」的的狀態。他們將其稱為「各項功能的兒童敏感期」。:孩子一生有兩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為孩子抓住一次美國兒科協會歷經很多年的科學研究論證,發現寶寶的腦部發育其實不是一個「馬拉松式」長跑式發育階段,而是具有分時期、階段性、有重點的生長發育。
  • 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達成一致:要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就一定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助力養出聰明寶寶。在這種「早教風潮」下,閱讀繪本也甚至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早教材料。
  • 2歲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飛躍期,家長從三個方面入手,寶寶更聰明
    說起2歲的孩子,不少家長第一反應就是「terrible two」,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任性、不講道理、事事跟家長唱反調,事事想自己做主,動不動就撒潑打滾哭鬧,很讓家長頭疼。家長每天跟孩子鬥智鬥勇,希望早日把這個「可怕的兩歲」熬過去。其實,2歲也正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飛躍期。
  • 理論實踐相結合,詳解3歲孩子發育特點與陪玩攻略
    作為一名堅持科學育兒的3歲9個月孩子媽媽,這是一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玩具分析帖。在我家Den寶成長的各個階段,選玩具除了考慮他的興趣,我們基本上都會悄悄參考各個年齡寶寶生長發育特點安排陪玩活動的。我參考的主要是《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生長發育指標主要包含幾個維度:動作能力、手指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社交能力。
  • 6個月內寶寶這樣「陪玩」,不僅能促進發育,還能提高智力
    作為一個媽媽,坦白講,陪玩確實需要花一點心思的。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玩好了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還能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從而促進智商的提高。非常簡單、易操作,希望能給給為家長的陪玩之路一點幫助。②點蟲蟲遊戲:這個遊戲要在寶寶精神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家長抓住寶寶的兩隻手,用左手手指頭點右手的手指頭。這樣可以更好的刺激手部的感官發育。
  • 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何豔斯提醒,如果發現寶寶6個月了,不會轉頭去尋找聲源;1.5歲了,不會說任何字;3歲了,詞彙量少於50個,此時家長則需提高警惕,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如聽覺障礙、構音器官異常、智力發育遲緩、孤獨症譜系障礙等,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 寶寶視力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們可一定要格外注意,千萬別放鬆警惕
    4個月時,寶寶的視力範圍增加幾米以上,還會繼續增加,直至7個月,視力會基本接近成熟;1~2歲:寶寶的視力在快速發育;3~5歲:寶寶正常的視力可以達到成人水平;10歲:視覺系統將完全發育成熟,這個時候很多早期發病的視力問題就可能不太容易糾正了。
  •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 :早教關乎孩子一生
    按照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的定義,早教指對0~8歲兒童實施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早期教育特指0~3歲兒童的教育或者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指出,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不僅對於兒童日後在學校裡的學習生活有影響,而且對於他的整個一生都會產生影響。比如:當前的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於大腦和認知發展有著短期或長期的影響。
  • 美國兒科協會:孩子有兩次"變聰明"機會,父母抓住一次娃更聰明
    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是很多家長的理想,但是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的方法,不少家長都不得其道。其實,孩子聰明與否和大腦的發育程度有關係,在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的階段,父母適時地給予刺激,就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娃就變得更聰明。
  • 寶寶出生頭兩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尤其是在寶寶出生的「頭兩年」,對於新手父母來說,被寶寶莫名其妙的哭鬧搞得不知所措。所以讓很多家長把精力放在了,寶寶吃沒吃飽、睡沒睡好、拉沒拉、尿沒尿這些瑣事上,卻忽略了這兩年是大腦飛速發育的時期。就是頭兩年,如果父母把孩子引導、教育得好,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育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作為新手父母們,別天天沉溺於孩子的屎尿屁這些小事兒中,該了解一下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針對2歲以內寶寶的心理特徵和行為特點,總結出這「3要2不要」,一起來看看吧!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0-3歲寶寶語言發育裡程碑,你家孩子達標沒
    重度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水平低、理解困難表達有限、活動過多易衝動。極重度語言發育遲緩:智力水平極低、聽不懂別人說話、生活不能自理。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專家提醒父母們:如果孩子有以下情況,父母應警惕是發育遲緩!
  • 0-3歲的寶寶究竟該如何喝水?不同階段的寶寶,飲水需求不一樣
    文丨飯飯媽大多數寶寶都是在三歲左右上幼兒園,所以在上幼兒園前的這段時間,就需要家長24小時的貼身照顧。因此很多新手爸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從有了孩子後,自己的生活重心就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哪怕是連喝水這種簡單的事情,許多家長都覺得自己應付不來。
  • 超詳乾貨:理論實踐相結合,解鎖一歲內寶寶陪玩攻略(按月齡)
    我家Den寶一歲前,我們基本上是按照不同月齡的生長發育特點安排陪玩活動的。很多育兒書或者APP都會有相關介紹。我參考的主要是《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生長發育指標主要包含幾個維度:動作、視力、聽力、嗅覺、觸覺、情感與社交等。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兒科專家說這些事情家長要知道
    這裡再提醒一下,流感、麻疹、猩紅熱等疾病和新冠肺炎一樣均屬於國家法定傳染病。醫生需要依法報傳染病卡,家長需依法配合,不能隱瞞病史。2. 切斷傳播途徑。包括對感染病原(病毒或細菌等)的消除、防止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感染等。
  • 寶寶叛逆不聽話,可能家長下命令方式不對,「字數原則」要掌握
    父母錯誤下達指令的方式1、指令本身的內容相對於成年人而言,寶寶不管是大腦發育程度還是心智,都遠達不到正常溝通的標準,所以說,與他們的溝通方式,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標準來進行,那樣行不通。因此,要想寶寶聽話,家長的態度非常關鍵。除此之外,家長想要寶寶聽話,遵循孩子的正常發育規律也很重要。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
    美國兒科協會註冊的兒科醫生斯佳特教授,曾經做過一項關於提高孩子智力發展的研究多摸寶寶這3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更聰明1、寶寶的小腳寶寶小時候的腳丫也特別可愛,很多家長沒事都喜歡捏捏或者親親寶寶的腳丫,家長這麼做是正確的,因為人們的腳上有很多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