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的光》第三章 光色變化-光的物理現象

2020-12-11 齊魯網

  第三章    光色變化——光的物理現象

  第一節  視覺「享受」—光與色的結合

  1.光與視覺

  社會生活經驗證明,人們對色彩的認識與應用是通過發現光與色的差異,尋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來實現的。在不斷地實踐和總結中,我們得出了一個最樸素也是最重要的結論:如果沒有光就沒有顏色。白天,人們能看到五色的物體,但是在漆黑無光的夜晚就會什麼也看不見。只有當有燈光照明的情況下,物體及其色彩才可以看得見。

  英國的科學家牛頓解開了光色之謎。17世紀後半期,牛頓為了提高剛發明不久的望遠鏡的清晰度,開始從光線通過玻璃鏡的現象研究光色。1666年,他進行了著名的色散實驗。

  牛頓把一間房子關得漆黑,僅僅在窗戶上開出一條窄縫。當太陽光射進來的時候,使它通過一個三角形掛體的玻璃三稜鏡,結果他看到了「意外的奇蹟」:在房子對面的牆上出現了一條七色組成的光帶,這七種顏色的光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一色緊挨一色地排列著,像是雨過天晴時出現的彩虹。同時,牛頓為了進一步證明,又將七色光束再次通過一個三稜鏡,在對面的牆上看到的則是還原成的白光。事實上,這條七色光帶就是太陽光譜。

  在牛頓之後,大量的科學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色彩是以色光為主體的客觀存在,而對於人眼來說,則是一種視象感覺。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它源於三種因素,即光、物體對光的反射及人的視覺器官—眼睛。

  一般來說,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投射到物體上,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吸收,另一部分波長的光則被反射出來刺激人的眼睛。經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後,人便形成了對物體的色彩信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的色彩感覺」。

  2.眼見一定為實嗎

  俗語中「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這種說法,是千百年來的經驗之談,被人們奉為真理。但是,人眼所見的就一定真實嗎?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在法庭上,對於一個人「沒有其他輔助證據」的「親眼所見」,法官們是不會承認的。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人的眼睛是感覺器官中最直接、最能反映事物原貌的,這一點已經無可置疑地被科學家們所證實,視覺觀察的結果對於大腦判斷最為重要。通常,人的大腦把視覺和觸覺所獲得的信息分開加以處理,而不是將它們聯合起來,在感覺中,儘管某些時候觸覺信息比視覺信息更可靠,但我們總不由自主地相信視覺。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在作怪,使人眼所看到的並不是事實呢?也就是自己親眼看得真真切切的東西卻可能並不是實際的情形呢?這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1)人眼是有視覺限制的。

  正常人的眼睛在接觸到光線後,會產生視覺現象。但是,並不是一切光線都能使人產生視覺,因為人眼有它特殊的構造。因此,每一個正常人的眼睛,也可以說是很有「缺陷的」。

  (2)人腦有時會把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創造出自己的一套邏輯。

  事實上,有時候你所看到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去完全相信。研究人員發現,某些時候,你認為你正在做的事和你實際上正在做的事是不同的,因為它們會在大腦的不同部位顯示,這就會讓你產生錯覺。    一位科學家創造了一個虛擬實境電視遊樂器,並對猴子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大腦時常可將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創造出自己的一套邏輯。比如說,當你第一次戴上一副雙焦點的老花眼鏡時,會發現,手觸摸到的周圍環境和眼睛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大一樣的。之後,大腦漸漸地進行調整,視覺與觸覺的差異才能消除。

  (3)人的認識習慣往往會使他們忽略事物的真實面貌。

  成語中「一見鍾情」指的是人們第一次看到某一事物就很喜愛。但這種對於事物的認識其實是十分模糊的、第一印象式的。通常,人對一件事物的認識,開始時只是對信號進行輪廓辨認和處理,對視覺信號進行模糊處理,也就是說只辨認主要特徵。如辨認對象是大或小、是動是靜,是男是女等等。這也說明,人在得到一個印象時,記存的並不是完整的印象,他首先是模糊掃描,然後才將其分成各種要素來記存。因此,任何一個人也無法真正還原一個事物的完整的印象,即使是眼光最敏銳、記憶最好的人。

  (4)傳播通道中的「噪音」會影響到「眼睛所見到的景象」。

  這裡所指的眼見,其實是指你向別人描述的自己「親眼看見的東西」,這時別人往往會把你描述的東西看作是事物的本來面目。事實上,你所描述的與事物的本來面目之間,通常會出現某些偏差,有時候甚至相差很離譜,牛頭不對馬嘴。

  (5)傳統想法加上利害關係,使人們只想看到他們想要看的。

  通常,人們對看不見、不能理解的一概不信,判斷真偽的方法是要親眼看到。實際上,這是傳統的想法加上人們各自的利害關係蒙蔽了人的眼睛。傳統的想法以及人們各自的利害關係往往會造成人一種心理上的麻痺,從而忽略了其實應該或可以注意到的因素。因此使人們看不見他們不想看到的,只看見他們想要看到的。這也是一種迷信,即迷信於自己的觀念,這種固步自封的認識方法常常造成科學技術無法進步。

  此外,人們看見室內的桌子、椅子等都是靜止不動的,但是,物理學家卻告訴我們,在這些物質的內部,電子、原子以及原子與原子之間無不時刻在運動著。

  有時,對於事實上根本沒有真正看清楚的事物,我們卻認為自己確實看得一清二楚了。現代科學實驗證明,人眼所能看到的光線,只是電磁波範圍內極為有限的一部分,即可見光。 正是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使「眼見並不一定為實」,常常會有一種視覺誤差在裡面。

  第二節 五光十色的來由—色彩原理

  1.原色與補色

  我們通常所說的日光就是白光,它是通過紅、綠、藍三色光的混合而成,這三色光就是攝影意義上的三原色。通過其不同比例的混合,可形成各種可見的顏色。如:紅光和綠光混合,可得到黃色光;綠光和藍光混合,可產生青色光;藍光和紅光混合,則得到的是品紅色光。青、品紅和黃這三色光分別是三原色光紅、綠、藍的補色光。

  三原色和三補色兩者之間的關係:

  (1)從白色中減去某一原色,即可得到與其相對應的補色。

  (2)每一種原色都是由兩種補色組成,每一種補色都是由兩種原色組成。自然景物反射了哪種色光,就會成為所反射色光的顏色,其餘的光線則被吸收掉了。如紅花在陽光下之所以呈現紅色,因為它吸收了藍色光和綠色光,反射了來自太陽的紅色光,因而就呈現出紅色。

  2.色彩的特性

  (1)冷與暖

  人類根據視覺與觸覺的經驗,會對不同色彩有不同的冷暖感受。如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的顏色是紅、橙、黃,而青、藍、紫則通常使人感覺到寒冷。據此原理,人們常把不同基調的彩色照片分為冷調和暖調。

  (2)輕與重

  生活中,深色、黑色等則讓人容易想起巖石、鋼鐵等質量重的物質。淺色、冷色、白色常常會使人聯想起煙霧、白雲等質量很輕的物質。因此,輕重對比就是彩色攝影常用的眾多表現手法中的一個。

  (3)快與慢

  人的眼睛對紅、藍、綠反應快,對紫、黑、白反應較慢,對於不同的色彩,人的眼睛的敏感程度不同。

  (4)進與退

  在人的視覺心理上,有些色彩如紅、橙、黃,會給人一種「向前進、凸出」的感覺,這類顏色對人眼刺激強烈;而有的色彩如綠、藍、紫則具有後退、凹進的感覺。拍攝者可利用色彩的這一特性使畫面更加具有立體感、縱深感,強化空間感的表現。

  (5)脹與縮

  在有色光中,人眼看紅、橙、黃會顯得大,具有膨脹感;與相同大小的紅、橙、黃相比,看青、藍、紫則感覺相對較小,有收縮感。我們從黑白對比中可以發現,相同面積的黑會比相同面積的白顯得小。

  3.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又稱為色彩三屬性,即色別、明度、飽和度。

  (1)色別

  色別也就是攝影中所說的色相,是指不同顏色之間的差別,即不同顏色的表象和名稱,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的色別都可用光譜中的波長來標示,人的眼睛可分辨出的色別有180種左右。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一般在反光率相同的情況下,不同色別的明暗程度不同。如黃色光比紅色光更明亮,而紅色光則比青色光要明亮。

  同時,同一色相在受光強弱或者物體對光的吸收、反射性能不同的情況下,會呈現不同的明暗變化和差異。

  (3)飽和度

  飽和度是指同一色別的純淨度和鮮明度的變化。從色光的角度而言,光的波長單一程度越高,飽和度就會越高。不同色別所達到的飽和度不同,一般情況下,紅色的純度可達到最高,綠色的則相對較低。同一色相深淺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飽和度。黑白色光的滲入會導致飽和度和明度發生變化。通常,照明光線的性質、物體表面結構對光線吸收與反射的性能等等因素影響飽和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基礎過關】第四章 光現象基礎知識1
    )https://m.umu.cn/ssu_2o1xRb9cb智能答題二維碼(點擊圖片識別):光現象基礎知識1---光的直線和光的反射1.4.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繼續傳播的現象,叫做          現象。
  • 初中物理:《光現象》教材分析
    一、教學要求1、物理知識方面:本章的閱讀指導中提出了五個方面,這就是本章的知識目標.對於這些知識的組成,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認知這些知識的途徑,這些知識與我們身邊的事實的聯繫,及應用的具體情況是:>⑴光源:它是光現象出現的根本.
  • 光色原理
    光、眼、物三者之間的關係,構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學的基本內容,同時亦是色彩實踐的理論基礎與依據。光、可見光、光譜色        要了解牛頓發現的光色散現象的產生原因,還須從光的本質中尋找答案。        所謂光,就其物理屬性而言是一種電磁波,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為人的視覺器官——眼所接受,並作出反應,通常被稱為可見光。
  • 【生活物理】大氣光現象與天氣諺語
    天氣諺語是以成語或歌謠形式在民間流傳的能夠預示未來天氣變化的經驗辭語,它因果關係明確、語句簡煉,是中國民間所特有的一筆寶貴文化財富。許多天氣諺語與大氣中的光現象密切相關,蘊藏了豐富的物理道理。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天氣諺語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 八年級物理第四章《光現象》筆記,重視實驗和畫圖(畫圖缺)
    關鍵詞:初中、物理、複習、筆記、光現象第四章第一節1、光源是能夠發光的物體,光源分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第四章第三節1、平面鏡成像特點是正立(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左右顛倒、上下正立;水平放置的平面鏡左右正立、上下顛倒)、等大(物像大小相等,遠離時感覺像變小是因為視角變小)、等距(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垂直(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虛像。
  • 初中物理光現象基礎知識總結
    光怪陸離初中光學內容主要圍繞光現象的三種原理展開,即光的直線傳播(第1節)、光的反射(第2.3節)光的折射(第4.5節),外加單獨的一章內容凸透鏡成像規律(原理也屬於折射)。初中物理還有兩個地方用到理想模型法,即槓桿和磁感線的畫法。影子、排隊、射擊、日月食、小孔成像等現象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的特點是成倒立、大小可調的實像。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4節 光的折射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4節 光的折射知識梳理知識點1 光的折射現象光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______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____,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_____的。[知識點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變化時,則(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發生變化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變C.反射角發生變化,折射角不變D.折射角變化
  • 初中物理重點知識點之光現象
    第三章 《光現象》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白色光是不是單純的光,是複色光,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的色光組成,當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後,會分解成七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實驗研究光的色散現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 光遇第三章雨林圖文攻略
    sky光遇第三章介紹,sky光遇第三章通關技巧,sky光遇第三章雨林攻略,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遊戲
  •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檢測題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檢測題一、單項選擇題1.在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不是由於光的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 B. C.無法確定13.對下列物理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 在路燈下走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因為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 日食的形成是溫反射現象C. 人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眼睛發出的光射到物體上D.
  • LED光色測試實驗:了解光色系統
    了解CIE色度學基本知識以及LED光色測試原理。 2. 掌握LED光電系統的定標方法。 3. 學習LED晶片光譜測試分析技術。 4. 學習用積分球測試LED燈色坐標、光譜、光效等參數的測量方法。 學習LED螢光粉的光譜、色坐標的測試方法。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光現象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光現象,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
  • 第二課:中考一輪複習 ——《光現象》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要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初中的結業檢測要落實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度。光現象的考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實驗,探究並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並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2)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係。
  • 2017初中中考物理專題(一):光現象,考點解析+真題在線
    導讀物理是一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很多實驗我們在生活中會常常遇到,或者說不經意間就會發現很有趣的的現象,本期就來探討一下物理考試中考的比較多的和比較經典的考試題目。4.用光的直線傳播 可解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考點二·光的反射1.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
  • 初中物理知識點:光現象
    光現象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雷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
  • 【高中物理試講】光的偏振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4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認識振動中的偏振現象,知道只有橫波有偏振現象;2.明白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區別;3.了解偏振光的應用,知道日常所見光多是偏振光。【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掌握類比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培養觀察、表述、概括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感知周圍生活中的偏振光,培養聯繫實際學習物理的觀念和習慣。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2節 光的反射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2節 光的反射知識梳理>知識點1 光的反射定律(1)光射到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會發生______。知識點2 光路的可逆性光在反射時,光路是______的。知識點3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習題練習
    01選擇題1.下列光現象中屬於光的色散現象的是5.關於光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彩虹的形成是由於光的色散B.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黃三種色光合成的C.紅外線、紫外線都是人類眼睛看不見的光,它們也有能量輻射
  • 中考物理易筋經之光現象其一,初中生收藏起!
    本篇是光現象的珍藏資料,共2份,以下是二分之一:d1.光的色彩 顏色:(1) 光的色散: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可以分解為…等多種色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現象表明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英國—牛頓最早研究)。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 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知識梳理知識點2 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中沿直線傳播。如、、等都是由於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點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形狀與物體相似,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的大小特點是:物近像遠像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