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現象》教材分析

2020-12-15 物理的李老師

一、教學要求

1、物理知識方面:

本章的閱讀指導中提出了五個方面,這就是本章的知識目標.對於這些知識的組成,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認知這些知識的途徑,這些知識與我們身邊的事實的聯繫,及應用的具體情況是:

⑴光源:它是光現象出現的根本.

⑵光的傳播:光被眼睛觀察到,被利用是光從光源傳出來而出現的.光是怎樣傳播的?是沿直線傳播的,還是沿曲線傳播的?傳播的速度如何 (要不要介質 )?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物體會怎樣?遇到不透明物體會怎樣?發生什麼現象?有沒有規律?如果有規律,怎樣找出這個規律? 是個什麼規律?找出它有什麼意義?

日常生活中,用的平面鏡就屬於這種情況,它經常伴隨人們。它的工作規律,它的道理各是什麼呢?把想像拓展開來,如果鏡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如球面),又會是怎樣的呢?也有用途嗎?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透明物體,或者光的行進過程中介質不均勻又會出現什麼現象?有什麼規律?有什麼用途?

⑶光的其它現象:早,晚的太陽為什麼又紅又大?中午的太陽為什麼小而明亮?白光照耀;太陽發出的白光是否是單色的?如果不是,有什麼辦法能把它分解開來?實際上它們又是怎樣混合在一起的?怎樣去體驗一下紅,綠,藍是色光的三原色?我們把太陽光分解會出現七種顏色,除了我們能看到的七種色光,它還有沒有我們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光 想個什麼辦法能去證實這一點。如果找到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光的學問很豐富,樂趣無窮.

2、技能方面:

從教材中發現問題:這與發現者的情感,動機,興趣,經驗,訓練都有關係.本章是學生有生以來剛剛學習物理,他們沒有多少經驗,訓練,一般偏重於看熱鬧。學生們看到的現象多,因此造成學生不是積極動腦,集中注意力去發現問題.但是,這是學習物理必不可缺的技能.教材對此很重視.像"光的傳播,顏色"一節的引語中,從夏夜的螢火蟲,寫到海洋深處的燈籠魚;從太陽到我們身邊的電燈,文字生動優美,寫作方法活潑,希望使學生感悟到是光源把這斑斕的世界顯現在人面前.學生生活在火樹銀花的城市裡,高樓的叢林中,什麼是星星,月亮頗少被人看到.青島是個海邊城市,知道燈籠魚的老師又有幾人 所以把學生導向興趣的境界,去發現問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去發現,去選擇.如果演上一小段卡通片,然後突然斷電,滅燈,學生也可能會發現光源是何等重要.

提出問題的技能——這是一個人接受刺激之後的反應:例如:上面的事例中,卡通片看不成了,學生可能提出:"誰這麼討厭,把電給弄斷了 "如果使學生明確放卡通片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光現象,從我們的目的去思考,可能會提出光源的意義是什麼?

⑶探究問題的技能.

使用儀器,操作實驗的技能二、教材的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的設想

1、重點在光的傳播部分:

⑴本章設計的探究內容有四個:光的反射規律;平面鏡成像特點(規律);色光的合成規律;

在STS的凸鏡和凹鏡之後,在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留給學生獨立完成的探究:凸鏡和凹鏡的成像規律.上述探究的全是規律.從物理知識方面,從達成新的物理理念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些重點要解決如何探究,探究的環節是什麼:怎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構築探究的思路,把想像變成親身體驗.這其中需要把想到的方面,方法都要試驗其是否可行,進而設計實驗的方案.實驗中儀器,器材如何使用,觀察什麼,記憶或記錄什麼,怎麼記錄.實驗之後,怎樣建立印象,結論.是否正確,是否把握還要加檢驗評估,也許此時還會有創造的靈感。這一些學生雖然學過序言和第一章的知識,但是他們仍舊知之甚少,能力有限,所以是一個難點,也是本章的重點.

⑵處理方法的設想:比如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

①激發探索的激情:讓學生首先實驗把一束光射向平面鏡,觀察光在傳播中發生什麼現象.之後教師再演示,目的是為了發現光的反射的事實(這裡也埋伏下一個問題).

②提出問題:反射有什麼規律.

③構築探究的思路,一步一步的深入:要研究光的反射規律,迫切需要看到光的傳播軌跡.那就要親自經歷一下,怎樣才能顯現出光傳播的軌跡——用紙片顯現.此法能否把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同時顯現,如果能顯現,則在平面鏡的入射點(實際是近旁)上豎起一隻鉛筆,如果紙片稍微與鉛筆脫離,看看還能否同時顯現入射,反射兩條光線 在此基礎上設計實驗探究方案,親自去實驗,觀察,記憶或記錄.觀察中將發現有兩個角(i,r)相等的印象,再改進實驗,繼續探究下去,逐步完善自己的印象,結論.

總之,先有探究的激情——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構築思路,嘗試,設計實驗方案——實驗並進一步發現問題,深入實驗——建立假說(印象,結論)——檢驗,評估,結論.最後,應把科學家的結論交給學生,以供學生對比,找出努力的方向,也可能有新的感悟.方法是思路的外在表現,忽視思路追求正是本末倒置,浮於表面.

2、難點:

根據《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教師"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而不是在複製知識".那麼,學生對什麼是光路圖,如何知道光的傳播也是需要時間的,側移,眼睛看東西的習慣……一無所知的,學生如何自我進行構建也就很不容易了.

讓學生獨立探究凸鏡和凹鏡的成像規律,其中的主光軸,焦點等知識全無,他們將怎麼去描述其規律 如何寫探究報告,如何評估 雖然要求不高,但是這對於一個初二的學生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三、本章重點內容

探究實驗4個;

演示實驗3個:光怎樣傳播的;色散;光的折射.如果用電燈光色散的效果是不理想的,用陽光色散的效果好;科

學世界兩篇:古老的光;海市蜃樓;這個欄目中有一個閱讀指導的問題;

想想做做一個:分解太陽光;STS一個,其中的光路可逆定律,學生操作會有困難;

想想議議一個.

四、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

初二學生初次接觸物理學,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發揮教材作用的第一位的任務.這些習慣應包括:親自動手,親身經歷的習慣;獨立思考,不盲從的習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構築思路,不斷探究的習慣;與人交流,取長補短的合作習慣.培植學生的興趣,能把學習研究像自己呼吸那樣的需要,自然;培養學生具有不怕困難,從實踐中找方法,更不怕失敗,堅信成功的氣質;培養學生嚴謹的精神.

五、教師在本章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1、教師必須身臨其境,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把握討論的方向.

2、師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民主討論.

3、教師不是裁判員,而是共同探究的朋友和幫助人.

4、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不是教師說了算.發揮教材的作用就是提供或增進學生的需要.習慣是鞏固學習興趣,達成《標準》的保證.所謂的需要包括知識,技能,生活,維持生命,情感等等.需要不是強加的,或者是恩賜的.

六、關於評價內容的考慮

1、能否從教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能否構建思路,設計出實驗方案.

3、有沒有探究的需要.

4、動腦,動手的表現.

5、知識學到多少.

6、對於探究過程有沒有新的改進.

7、學過的知識能否主動地與自己身邊的事實相聯繫,有沒有新的想法.

相關焦點

  • 初中物理:《透鏡及其應用》教材分析
    《透鏡及其應用》教材分析一、本章內容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本章是在光現象的基礎上、講述透鏡及透鏡的實際應用.主要內容有:透鏡的初步知識;生活中的透鏡: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編者把這些內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這些內容都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
  • 初中物理光現象基礎知識總結
    光怪陸離初中光學內容主要圍繞光現象的三種原理展開,即光的直線傳播(第1節)、光的反射(第2.3節)光的折射(第4.5節),外加單獨的一章內容凸透鏡成像規律(原理也屬於折射)。初中物理還有兩個地方用到理想模型法,即槓桿和磁感線的畫法。影子、排隊、射擊、日月食、小孔成像等現象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的特點是成倒立、大小可調的實像。
  • 初中物理光學之光的反射現象訓練題匯總
    初中物理光學之光的反射現象訓練題匯總 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8-19 14:44:17 說兩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物理光學之光的反射現象訓練題匯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 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如何學好初中物理基礎知識
    多抬頭看看天空、你就會發現物理中的「力、熱、電、光、原」知識在生活當中處處都有。一旦養成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習慣、你就會發現原來物理這樣有魅力、這樣有趣。初中物理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包羅:聲現象、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我們怎麼樣聽到聲音、聲音的特性、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聲的利用、光現象、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透鏡及其應用、物態轉變、電流和電路等。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基礎知識、需要學習哪些知識要點呢?
  • 我們的物理教材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才嗎?談談初中物理教材
    我想吐槽一下初中物理教材。曾經有一位初中生來問我物理問題,我發現他概念不清。我讓他查書,他翻的不是教材,而是一本參考書。我想像的教材應該是這樣的:內容編排合理,連貫,知識介紹正確易懂,物理圖像清晰,有物理邏輯和觀點。結果是:教材成了物理知識的堆砌,內容編排混亂,沒有物理圖像,也沒有物理邏輯,很多名詞沒有解釋。
  • 【微信備考】全國教資統考:初中物理學科知識專項分析
    物理學科知識在考試中佔40%的比例,在案例分析及教學設計中均有部分問題是針對學科知識進行考查的。建議各位考生,除了對高中物理學科知識進行複習外,不要忘記複習初中物理的相應學科知識;對於初中物理學科知識的複習,建議以初中教材為主,熟悉教材中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熟悉教材中的實驗及演示實驗等。
  •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的光學現象是重點單元之一。下面是關於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有關知識點。同學們可以根據這一匯總進行複習或者是預習,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介質: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 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介紹
    在上一篇文章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初中物理裡面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目前初中物理都有哪些版本的教材,以及為什麼要研究教材、為什麼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希望能夠改變許多年輕教師對課本的認識和看法。目前初中物理版本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本一、北師大版本二、教科版、魯科版(五四學制)、蘇科版、滬科版和滬粵版。
  • 初中物理知識點:光現象
    光現象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雷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
  • 2017初中中考物理專題(一):光現象,考點解析+真題在線
    導讀物理是一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很多實驗我們在生活中會常常遇到,或者說不經意間就會發現很有趣的的現象,本期就來探討一下物理考試中考的比較多的和比較經典的考試題目。4.用光的直線傳播 可解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考點二·光的反射1.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
  •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可是,日食現象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在石家莊只能看到偏食?而在廈門就可以看到日環食?小夥伴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光現象,沒錯,這是物理學中光學分支研究的內容,當然物理學對光的研究極其豐富,這些研究真的是改變了我們人類現在的生活。
  • 新高一 新教材 | 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解讀
    2.考慮學生認知特點,優化教科書結構新教材從學生認知水平及物理學科特點兩方面出發,在學生合理的認知水平發展下學習物理概念、規律,形成物理觀念,發展探究能力;在整體的結構安排上,遵從人們認識事物「先現象,後本質」的一般規律。
  •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教學設計
    1.確立依據:內容特點:光的反射定律的原因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儲備,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得到實驗現象並進行理論分析,理論性較強。學生特點:本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光沿直線傳播之後的繼續學習,學生在生活中對光的反射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並未從理論的角度分析過,所以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 2020中考物理光現象怎麼考?這道真題初中生一定要學會!
    光現象在中考基礎題型中屬於基礎題,一般在選擇填空中出現,每道題佔2-3分。近年來的中考題都和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熟悉理解各類光現象,注意區分各類變形題目。以下面這道2020年的中考真題為例,幫同學們梳理一下光現象的相關知識點。
  • 解碼教材之0031|談談對新課標「物理觀念」的理解
    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對課標中「物理觀念」的學習和理解,分享於此供大家參考。課標對「物理觀念」的表述如下:「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 高一新生如何實現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完美銜接
    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學習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高一物理教師和家長的首要任務。
  • 6種初中物理研究方法,你了解多少?
    最後我們利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量來分析判斷出它們之間的關係。二、轉換法在物理學中對一些不易觀察的物理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較直觀、易觀察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在初中物理概念、規律學習和實驗中經常應用這種方法。
  • 初中物理:光現象知識清單
    2、白色光是不是單純的光,是複色光,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的色光組成,當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後,會分解成七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實驗研究光的色散現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3、光的三原色是指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指紅、黃、藍。
  • 廣州中考物理分析:試題強調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從解題到解決問題
    廣東實驗中學,信息化發展中心主任,中學高級教師李梁分析,本次中考物理題量適中,內容結構合理,關注教材內容的統整開發,強調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重視「生活·物理·社會」的課程理念,考查學生從情境中辨識、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引導初中物理教學要重視教材,要突顯物理作為基礎學科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
    兩個現象,兩個結論,而後一個更是研究重點。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初中物理的實驗更多,但實驗不是看熱鬧的。  (2)會想。  上述例子中兩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回顧前面的知識,木塊壓在海面上,海綿凹陷,即產生形變,說明木塊對海綿有壓強。類比一下,水噴出來,說明水對瓶子側壁有壓強,且水越深壓強越大。那麼如果倒入其他液體會產生什麼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