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長:
您好!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此信。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原則上學生不得將手機帶入校園,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家長朋友,您的孩子帶手機入校了嗎?您是否注意到,孩子帶手機入校,在方便聯繫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弊病。那麼,學生帶手機入校的弊病究竟有哪些呢?
一、影響學生正常學習
某教育部門對9所中學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帶手機主要目的是用於娛樂。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上課時用手機上QQ、微信閒聊,看下載的小說或者玩遊戲,無心聽課。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而且由於手機娛樂的刺激,學生日益對學習失去興趣,以致耽誤、荒廢學業。
二、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學校值日管理老師深夜查寢,多次發現一些學生夜間精神煥發地玩手機。他們白天上課卻昏昏欲睡,過著「黑白顛倒」、渾渾噩噩的生活。研究表明,孩子使用手機受到的輻射會對青少年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疼、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長此下去,不僅學業易荒廢,也極大影響身體健康。有些學生放學期間邊看手機邊走路,自身安全難以保證。
三、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繼網吧之後,近幾年手機微信、QQ和手機上網是中學生新寵,這是一個缺乏規範且隱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帶」。學生辨別能力不強,黃色信息笑話、色情電影視頻通過手機在孩子中間蔓延,上不良網站和傳看不良信息嚴重危害學生心理健康。青少年學生長期接觸低俗不良信息,會在心理上形成帶有依賴性的不健康的閱讀感受,出現心理紊亂,性格怪異,意志沉迷,精神頹廢,責任喪失,放棄學習等現象。
四、影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1.利用手機進行網戀、網罵。學生在網上身份隱藏、責任喪失,網罵、網戀層出不窮、千奇百怪。異性同學之間利用手機聯繫,出現早戀現象或傾向。在汙濁不堪的謾罵中,在亦真亦幻的戀情中,品質墮落,學生滑向了危險的境地,容易滋生事端,引發安全問題。我校已經處理幾起學生之間因聊天謾罵或戀愛導致發生矛盾衝突,用手機呼來三朋四友甚至社會青年,打架鬥毆的事件。
2.手機助長了考試舞弊。手機舞弊使考試作弊呈現出大範圍、跨考場、跨學校的特點,用手機上網查閱傳送答案,已經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管理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3.破壞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上、在寢室裡,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和休息,當值日管理老師去收繳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時,學生不願交出,衝突可能就會由此發生,導致師生關係緊張不融洽。
尊敬的家長,學校原則上禁止學生校內攜帶、使用手機、MP4等電子產品,學生攜帶到校的手機、MP4等違規電子產品若丟失學校概不負責。為了淨化育人環境,為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更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孩子的將來,學校出臺了規範學生使用手機規定。請您不要讓孩子帶手機到校,如果學生在學校違規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一經發現,學校將收繳且暫為保管,要求家長來校交流,並視情節輕重給予學生相應的紀律處分。
我們懇請您與學校密切配合,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行使好監護人職責,規範孩子對手機的使用。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們雙方密切配合,共助孩子成長與進步,給孩子一個美好明天!
江西省石城中學
2021年2月23日
附件: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學生使用手機對學校管理和學生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限帶入校園。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二、細化管理措施。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繫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三、加強教育引導。學校要通過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心理輔導、校規校紀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
四、做好家校溝通。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家長應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五、強化督導檢查。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細化手機管理規定,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學校手機管理情況納入日常監督範圍,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部辦公廳2021年1月15日
近日,省教育廳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的工作要求,就加強我省中小學生手機管理,營造良好學習成長環境,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推動各中小學嚴格執行教育部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提出了工作要求。
一要深化認識。手機本是方便家校聯繫的工具,現實中卻成了一些孩子沉迷的「遊戲機」「聊天器」,給學生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抓好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和遊戲教育引導工作,事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各地各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的重要性,切實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
二要規範管理。各地各校要立即研究制定加強學生手機管 理的工作制度,將學生手機管理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明確學校教職工的管理職責,規範學生使用手機。對發現學生沉迷手機等問題,要結合學生實際,及時給予教育和引導,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學校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學生出入學校的門禁管理、定向通話、家校互聯等功能,做到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
三要加強聯動。各地要指導學校通過政策講解、學生視力監測數據比對、網路遊戲危害警示等,教育引導學生家長教育學生正確、理性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防止學生沉迷、過度使用手機,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寫好嚴控手機進校園內容的《致家長一封信》,加強家校溝通,爭取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共同做好手機管理工作。
四要強化監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立即部署、加強指導,推動各中小學校儘快落實規範手機管理的各項要求,確保春季開學前全省各中小學校都能全面實施。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督導檢查力度,督促各地各校將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落實 到位,確保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