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小學生簡直是我們的快樂源泉,他們天真可愛,時不時會做出一些令人捧腹的事情。許多老師都會在網上曬自己班上學生的奇葩作業,耍盡小聰明卻處處都是車禍現場,漏洞百出,網友看了哈哈大笑,但老師本人看了卻有些哭笑不得:我可沒這麼教過你!
小學生耍小聰明行為一:造句投機取巧
最近一位語文老師在網上分享出了自己班上一位小男孩的造句作業,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圍觀,因為他的造句中全都是他偷懶耍滑的表現,卻也讓人沒法挑出錯誤,讓老師都沒辦法,只好給了全對。
1、(如上圖)造句那一題裡,有用「馬失前蹄」和「痛快淋漓」造句的題目,只見這名小男孩直接在成語前面添加了一個主語「我」,就當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填上去。
2、同樣的造句題目裡,有「連滾帶爬」和「殊死搏鬥」,就只往兩個成語前面添加一個主語「他」。
看來為了少寫幾個字,這個小男孩真是不管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都往你我他上面套,想挑毛病吧,可他寫的也確實算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老師著實有些無語,只想說:我造句的題目我可沒這樣教過你!
儘管老師批改作業時給了勾,可是心裡還是會覺得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有些投機取巧。
小學生耍小聰明行為二:模仿家長籤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師開始讓孩子們將自己卷或家庭作業給家長籤字,而如果一些孩子不想給家長看到自己作業狀況,或者根本沒有老老實實完成作業,就會自己模仿家長籤字,最近網上「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的話題就突然冒了出來。
在網友分享的小學生翻車籤字中,有幾個看起來格外搞笑:
1、(如上圖)這位小學生有一份背誦作業,或許是因為想偷懶沒有背完,因此家長檢查籤字那裡是自己籤的,看得出來,已經很努力地把字跡寫得端正,可是或許是因為不知道爸爸媽媽的名字怎麼寫,或許是完全理解錯了老師說的家長籤字的意思,他最終籤的家長名字還真是「家長」兩個字,讓他暴露出來。
2、這名小學生更有意思,不僅模仿了籤字,還不忘誇自己一把,頗有「王婆賣瓜」的嫌疑,老師果然一眼看穿,沒忍住還留了評語和一個撇眉毛的笑臉,看來也是很無奈。
3、這位已經有了家長籤名的神韻,奈何仍然逃不過老師的「火眼金睛」,只見老師留下一句「字少了點神採」。網友:不知為何竟然讀出一絲「跟我鬥你還嫩了點」的意思出來,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看完上面小學生的一些小聰明行為,我們可以發現這幾乎是他們的共性,孩子天性愛玩怕累,也怕父母和老師的批評,在是三觀尚未定型的時候,對於作業、對於學習的重要性還不理解,就會出現敷衍的態度。
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業?
1、讓他們懂得寫作業的意義
在很多小學生看來,寫作業是為了給老師看、給家長看,對於自身卻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更佔用了他們玩玩具看電視的時間,因此他們會反感寫,或者對此態度敷衍。
實際上,每天的課後作業是為了檢測這節課學到的知識是否已經牢牢掌握,而晚上的家庭作業則是對這一天學到的知識的鞏固,可以起到很好的複習效果。
在學習上,想要記住知識,寫作業比起老師一遍一遍地講要更加有效,畢竟古人都說了:絕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動手做肯定比只聽要掌握得更牢固。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寫作業並不是為了家長老師,而是為了自己。
2、給孩子創造一個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安靜的環境更利於孩子的大腦思考,是他們能夠沉下心來寫作業的基本保證。如果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一旁肆無忌憚地看電視玩手機,製造一些噪音,他很容易受到幹擾,忍不住分心,轉頭去觀望,注意力不集中,怎麼可能靜得下心呢?
當孩子晚上進入寫作業的狀態時,家長應該自覺地調小電視音量,放下手機,選一本自己想看的書,與他一同進入學習狀態,在這種氛圍裡,孩子很容易受到感染,自然也會更加專注地完成作業。
3、讓孩子當小老師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光憑藉訓斥很難讓他們服氣,他們都有些「吃軟不吃硬」。與其一個勁兒地逼著趕著他們寫作業,不如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才幹,激起他們的興趣和信心,也許能讓其更加願意自己獨立寫作業。
例如,讓孩子輔導其他人的功課,給別的小孩講講題目,讓他們產生自信心。就算是再小的孩子都喜歡「好為人師」,有了一、兩次教別人的經歷,並獲得對方的認可,會激發他不斷追求新的知識,主動學習和完成作業。
如果孩子的知識比自己懂得要多,家長也可以虛心請教,讓他當上小老師,營造一種熱愛學習、主動學習的氛圍,這樣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進而開始主動學習、主動寫作業。
雖然可以明白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可是督促孩子學習也不能一蹴而就、操之過急,要依據其性格特點來吸引他們學習。要讓孩子知道,天才畢竟是少數,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學習之路才能走得穩穩噹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