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文化大國,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各種節日更是體現了文化之精華,元宵節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版圖東南一隅的閩南農村地區把元宵節也稱作「花燈節」或者「上元節」,怎麼說呢,閩南地區農村的元宵節跟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小編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閩南農村人,對於這個節日可以說是了解得很深得,就讓小編來個你們介紹一下這個熱鬧的節日吧。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後的第十五天,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的晚上閩南地區的農村都會變得非常的熱鬧,人們會在寺廟裡張燈結彩,供奉神明,所以這天也被他們稱作「花燈節」。在寺廟你能看見造型樣式千奇百怪的花燈,這些花燈的傳承歷史有千年之久,現於唐而盛於宋,到如今花燈不管在框架還是材質上都融入了現代的各種元素,使其展現出的文化氣息更加的濃厚。
花燈手藝人手持小小的刻刀,邊上擺上一塊磨刀石,然後用銳利的目光和無比的耐心在燈紙上留下自己的一刀一刻。在寺廟裡見到的那些通過光映出來的魚、麒麟以及仙女等等都是如此的炫目多彩,這無不凝聚著匠人之心。對比職業花燈匠人雕出來的花燈旁邊還有一些花燈就比較暗淡了,這些超過50%的暗淡的花燈都是周圍老百姓製作的,原來在當地有這樣的習俗。
如果家裡在年內生了男孩,就要親手製作一個花燈掛到寺廟去,以向神仙告知家裡添了一個男丁,來求得保佑,這叫做掛燈。如果家裡有女孩子在年內嫁出去了,那麼在元宵節這天娘家人就要準備一盞蓮花燈,然後派家裡的男丁親自送去女子的丈夫家裡的寺廟,這呢就叫做送燈。然後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有人一起相約出門去寺廟賞燈,以求平安。
還有一個特殊的說法叫做出燈,在一部分農村還有小孩子會拉上小夥伴們,提著家裡製作的紅色或者白色的小燈去街上亂逛,如果燈不小燃掉的話就是大吉的徵兆,如果燃的是白燈這就表明家裡下一個新成員是男孩,反之燃的是紅燈就表明家裡下一個新成員是女孩。
在閩南地區的農村舉辦這種活動需要很大的人力資源,這樣就促進了鄰裡的溝通交流,而且還能圖個吉利,讓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能煥發精神。
你們還知道那些農村的特殊節日呢?這個元宵節你們了解得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