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農村地區的元宵花燈節是這樣過的,會場上的花燈形狀千奇百怪

2020-12-20 小黃談三農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文化大國,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各種節日更是體現了文化之精華,元宵節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版圖東南一隅的閩南農村地區把元宵節也稱作「花燈節」或者「上元節」,怎麼說呢,閩南地區農村的元宵節跟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小編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閩南農村人,對於這個節日可以說是了解得很深得,就讓小編來個你們介紹一下這個熱鬧的節日吧。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後的第十五天,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的晚上閩南地區的農村都會變得非常的熱鬧,人們會在寺廟裡張燈結彩,供奉神明,所以這天也被他們稱作「花燈節」。在寺廟你能看見造型樣式千奇百怪的花燈,這些花燈的傳承歷史有千年之久,現於唐而盛於宋,到如今花燈不管在框架還是材質上都融入了現代的各種元素,使其展現出的文化氣息更加的濃厚。

花燈手藝人手持小小的刻刀,邊上擺上一塊磨刀石,然後用銳利的目光和無比的耐心在燈紙上留下自己的一刀一刻。在寺廟裡見到的那些通過光映出來的魚、麒麟以及仙女等等都是如此的炫目多彩,這無不凝聚著匠人之心。對比職業花燈匠人雕出來的花燈旁邊還有一些花燈就比較暗淡了,這些超過50%的暗淡的花燈都是周圍老百姓製作的,原來在當地有這樣的習俗。

如果家裡在年內生了男孩,就要親手製作一個花燈掛到寺廟去,以向神仙告知家裡添了一個男丁,來求得保佑,這叫做掛燈。如果家裡有女孩子在年內嫁出去了,那麼在元宵節這天娘家人就要準備一盞蓮花燈,然後派家裡的男丁親自送去女子的丈夫家裡的寺廟,這呢就叫做送燈。然後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有人一起相約出門去寺廟賞燈,以求平安。

還有一個特殊的說法叫做出燈,在一部分農村還有小孩子會拉上小夥伴們,提著家裡製作的紅色或者白色的小燈去街上亂逛,如果燈不小燃掉的話就是大吉的徵兆,如果燃的是白燈這就表明家裡下一個新成員是男孩,反之燃的是紅燈就表明家裡下一個新成員是女孩。

在閩南地區的農村舉辦這種活動需要很大的人力資源,這樣就促進了鄰裡的溝通交流,而且還能圖個吉利,讓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能煥發精神。

你們還知道那些農村的特殊節日呢?這個元宵節你們了解得多嗎?

相關焦點

  • 【花燈節】多圖搶先看!2020中國(興寧)花燈節今晚開幕,還有這些亮點
    【花燈節】多圖搶先看!「上」是把寓意「丁」的「燈」(花燈)掛到祠堂上,以此告慰祖先,且含傳承血脈之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花燈越來越漂亮,且不斷被賦予新的一年人丁興旺、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家業興旺、美滿幸福等美好願景。 賞燈節是興寧獨特的傳統節日,它與全國各地正月十五過元宵不同,從正月初八至十九,每天都是某姓氏的賞燈日。
  • 菠蘿嶺元宵花燈會沒有後,南寧人該怎麼過元宵?!這份攻略請收好
    說到在南寧元宵賞花燈,不得不提的一個地方就是「菠蘿嶺元宵花燈會」了~然而從今年開始,我們要對這個地方的城市記憶說再見了。,且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從今年開始,江南區今後不再集中舉辦大型的元宵花燈節活動。
  • 臺北寫真:臺北花燈節上演金鼠娶親(圖)
    二月十五日,二00八臺北花燈節開幕,澎湖縣天后宮媽祖受邀前來。按照當地宗教傳統,澎湖人員在花燈節現場造乞龜臺一座,舉行點青官為「元宵乞龜」點青儀式。中新社發徐長安 攝  中新社臺北二月十五日電 題:臺北花燈節上演金鼠娶親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耿軍  中國民俗中老鼠娶親的故事,在寶島臺灣也是深入人心。十五日開幕的二00八臺北花燈節上,彩燈現鼠光、俏皮老鼠上燈臺、老鼠愛大米等與鼠有關的故事都被搬上檯面,受到民眾熱烈歡迎。眾多花燈中,主燈「金鼠娶親」最受矚目。
  • 猜燈謎、做元宵、觀花燈……別人學校的元宵活動好豐富
    今天是元宵節,在學校學習的孩子們是怎麼過的呢?上課?做作業?來,上遊新聞記者帶你去這兩所學校看看他們的過法。元宵傳統活動猜燈謎自然不能落下,與常規燈謎不同,此次謎面大膽創新,取材於八中校史、校園文化等創作而成,增加了趣味性、傳承性,使活動更加多元化,也為迎接八中八十周年校慶預熱。謎面都挺有意思:姬元宵(猜一八中名人)、煮蘋果(猜一八中教師)、單身羊(猜一八中教師)、包裝君子 (猜一八中學子)、沒有家庭作業(猜一八中教師)。
  • 看花燈、猜燈謎、最全元宵燈會...
    上城區丨「穿越」南宋鬧元宵前段時間,《知否知否》紅遍大江南北,沉迷刷劇的你,是否有注意到投壺、麵塑、馬球會、花燈節等等的宋代民俗活動?想不想親身體驗一次?那就快來「尋夢南宋」元宵遊園會!地點:杭州孔廟(府學巷8號)下城區丨千盞彩燈慶元宵今年西湖文化廣場的燈會,可以說是熱鬧又喜慶:高達3米的巨大金豬花燈在中央噴泉處;廣場中央還放置了賀新春大門樓和西遊記、12生肖等花燈組合。;景觀區和綠化帶也懸掛1000多個花球和彩燈球,營造節日氛圍。
  • 金蒼繡「牽手」花燈 演繹閩南童謠
    今年元宵期間,泉州滿城花燈,大放異彩,市區新門街作為賞燈區域之一,吸引了許多人,如今元宵節已過,但在這條街上,依然有一個地方花燈齊放,走進那裡仿佛穿梭回宋元時期的泉州,那裡有什麼奇妙之處呢?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十五元宵節看花燈猜謎語
    2014年泉州馬年春節專題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古代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  泉州的元宵丸聞名遐邇,其製法獨特,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搗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拌以焗蔥白的熟豬油、香蕉油(香料),捏成丸餡,沾溼後置於盛有幹糯米粉的盤中,反覆數次滾轉而成,煮熟後食之香甜而不膩嘴。  上元節當夜有孝敬神祗之俗,然後合家吃潤餅菜,亦寓團圓美滿、包金包銀之嘉兆。
  • 20位文學大咖流連元宵燈會!對泉州,他們這樣說……
    這些文學界的大咖們和廣大市民一樣,被璀璨花燈所吸引,更被洋溢的激情所感染。他們一邊賞燈,一邊讚嘆這場底色紅豔的古城盛會,稱這樣的元宵節,是閩南味十足的元宵節,是充盈著幸福感的元宵節。在元宵燈會上解答出花燈上的燈謎,拿小紙條去兌換獎品,是人們最樂此不疲的遊戲。今年的古城元宵燈會上,同樣有「猜燈謎大考」遊戲。該遊戲為市民準備了三輪挑戰:臨漳懷古、夢回刺桐、甲第登科。據說能答對10至12題的,就會被封為「燈謎霸」!這遊戲吸引了包括文學名家在內的眾多遊人參與,答對者的欣喜尖叫與答錯者的遺憾懊悔,最終全被淹沒於陣陣的歡笑聲中。
  • 南安豐州羅東千盞花燈迎元宵 水頭千名村民「跳火群」祈福
    ­  昨日,南安市豐州鎮召開專題推進會,確定2017年豐州元宵燈會工作方案。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的豐州元宵燈會將於2月9日至11日,即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舉行。­  據了解,活動將以注重傳承和弘揚閩南優秀文化,助力豐州「閩南古鎮」建設為目的,分設桃源傅氏宗祠、桃源唐王宮、燕山黃氏家廟、黃氏世宗祠四大主點燈區域以及豐州古街、鋪頂陳氏家廟兩大次點燈區域。
  • 2019廈門第15屆元宵民俗文化節啟動,百餘場活動走進百姓
    畲族服裝走秀《畲族夢·新家園》、魔術表演《金豬賀喜》、男女二重唱《廈門之光》……在2019廈門第15屆元宵民俗文化節的啟動儀式上,多個精彩節目輪番上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而在舞臺之外,位於禾山街道的灣悅城、樂都匯、天虹三大商圈的千盞花燈同時被點亮,吸引了眾多市民朋友駐足觀看、拍照。濃濃的年味兒還未散去,熱鬧的元宵氛圍就開始升騰、發酵。市民正在主題花燈前合影。
  • 元宵節活動:元宵花燈喜樂會
    一、活動主題:元宵花燈喜樂會  二、活動時間:2016年2月24日  三、活動目標:  1. 幼兒充分感受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樂趣,激發幼兒自製花燈的興趣。  2.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燈,進一步感受花燈豐富的外形、色彩、圖案等特點。  3.
  • [江蘇] 徐州鼓樓區元宵節800盞創意手工花燈亮相
    溫情暖彭城,快樂過佳節。另外,還有許多布衣花燈,將一朵朵手工製成的布衣花,綑紮成花團,許多女孩子經過時拿著花燈拍照留念。  現場展出的水果雕刻燈更是被市民嘖嘖稱讚:一隻西瓜被掏空後,在外皮上刻出了「福」字;而小南瓜則被製作成了現實版灰姑娘的座駕,蘿蔔、柚子、甚至蘋果都被雕刻成美輪美奐的水果燈。
  • 海絲泉州旅遊商品元宵特賣會火熱開辦
    閩南網訊 (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2月9日,由市旅遊局主辦的2017年海絲泉州旅遊商品元宵特賣會於新門文旅街區火熱開辦。為期4天的海絲泉州旅遊商品元宵特賣會將截止於2月12日(正月十六)。此次特賣會設40個展位,有百餘種泉州農特產品、地方名點、傳統工藝品、文創商品等旅遊商品。屆時,市民和遊客可以邊觀賞花燈邊選購泉州特色伴手禮。
  • 大學校園的元宵節文化味濃 創意花燈盡顯專業特色
    廈門網訊 (記者 沈偉彬 通訊員 陳巧恩 攝影/朱鮮豔) 五光十色秀創意、吟詩作對比學習、能工巧匠亮手藝……2月19日,在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北區南強廣場喜樂上演的主題元宵燈會獲師生
  • 大聖戰兔寶寶 滬上元宵花燈熱賣家庭面臨元宵"功課"
    原標題: 大聖戰兔寶寶,元宵花燈好熱鬧  東方網2月22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吃湯圓、拉兔子燈,是許多上海人兒時最有味道的元宵記憶。今天就是元宵節了,隨著節日臨近,市場上,各式各樣的花燈早早一字擺開。
  • 2019元宵佳節 泉州古城匠人施巧手花燈寓意新
    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陳曉萍與女兒共同製作花燈每年元宵佳節,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會掛滿各色花燈。為了讓花燈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正和女兒陳熙雅一起,加班加點製作花燈。
  • 泉州元宵花燈展有感
    記得很早,大概是十幾年前,我在洛江上班,大家都說來泉州看花燈,結果來到泉州差點被踩踏,只能看到一大片黑漆漆的人頭,個子矮的,還看不到浩瀚的人頭,只能「坐井觀天」,不小心的話一下子就和朋友走散。也看不到花燈,那時候的花燈好像是車燈,很大一個,來自各個縣鎮或單位的花燈,用車載著在街上遊行,非常壯觀。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看花燈了,一盞一盞的掛著,前兩年我就帶孩子來看過。
  • 元宵嬉遊記:泉州豐澤首亮燈 童趣花燈最受捧(圖)
    閩南網2月20日訊 再過2天,就到元宵。可咱師徒已被泉廈漳龍的年節味給驚呆了。因為,看到了老藝人對技藝的傳承,吃到了南方別具風味的元宵圓,收到了細緻周到的出行服務,更是在民俗活動裡樂活了一把。  昨天,師父在泉州燈會的探營有了續集——豐澤首個亮燈,這不,又趕去探了探。而徒兒們,也都各自遊得樂乎。
  • 上元花燈賞個遍《熹妃傳》陪你溫情過元宵
    老人們常說:過完元宵,才算是過完年了。明日元宵佳節,作為年裡頭最後的狂歡時刻,這等重要日子還是要跟親朋好友一起度過才行呀!《熹妃傳》也想陪你一起過元宵,吃完了湯圓,就來這裡看看,宮裡面可是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喲~
  • 扎花燈迎元宵 古猗園親子元宵花燈DIY開始招募
    原標題:扎花燈迎元宵 古猗園親子元宵花燈DIY開始招募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為了喜迎佳節,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都是元宵節的重要民間習俗。  花燈,又名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